GB/T29429-2012

草莓角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andidentificationofXanthomonasfragariaeKennedy&King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草莓角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草莓角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的编号:GB/T29429-2012。草莓角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共有10页,发布于2013-03-012012年第42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B16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5.020.01
  • 实施日期2013-03-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0页
  • 文件大小399.16KB

草莓角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国家标准 GB/T29429一2012 草莓角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DeteetonamdidentifieatonoXanthomoasfragariaeKemnely&King 2012-12-31发布 2013-03-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9429一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出人境检验检疫局、山东出人境检验检疫 局、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天鸿、邵秀玲,赵文军、杨万风、厉艳、魏厚德、沙天慧、孟祥龙
GB/T29429一2012 草莓角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草莓角斑病菌Xan anthomonasfrugariaeKennedy&.King的检疫鉴定以形态学特征 生物学特征和PCR特异性反应为依据,明确了样品采集、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PCR反应、样品保 存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草莓种苗中草莓角斑病菌的检疫和鉴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789.28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 sN/T1157进出境植物苗木检疫规程 草莓角斑病菌基本信息 中文名;草莓角斑病菌 学名:Xanthomonas/hragariaeKennedy& King strawbery 病害英文名:Angularleafspotof 属于原核生物界Procar 薄壁细菌门Giracilicutes,暗细菌纲Scotobacteria,假单胞杆菌科 yote Pseudomonadaceae,黄单胞杆菌属Xanthomonas 该病菌可通过雨水和田间灌溉飞溅作局部传播,扩散,携带病菌的草莓苗以及夹杂在草莓苗中的病 残体都可能随贸易作短距离和长距离的运输传播 草莓角斑病菌的其他信息参见附录A 方法原理 根据草莓角斑病菌的危害症状采集样品,通过实验室分离、培养和致病性测定,以及分子生物学测 定等方法,依据病害的症状、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化特性、致病性测定,以及分子生物学特 征进行判定 仪器和用具 生物显微镜、生化培养箱、,高压灭菌器、电子天平(感量0.01mg)、恒温振荡培养箱、超净工作台、 PCR仪、电泳装置、恒温水浴锅、高速冷冻离心机、移液器、移液器枪头,研钵、量简、烧杯,培养皿、PCR 管、离心管,接种针,玻璃棒,剪刀等 主要试剂 蛋白、酵母膏、蔗糖、葡萄糖,琼脂粉、冰乙酸、乙醇、乙二胺四乙酸(EDTA、十六婉基三乙基澳化
GB/T29429一2012 铵(CTAB)、三胫甲基氨基甲炕(Tris)、十二婉基磺酸钠(SDS)、液氮、酚、三氯甲婉、异戊醇、异丙醇,琼 脂糖(电泳用,澳化乙锭(EB)、TaqDNA聚合酶、氯化钾(KCI)、磷酸氢二钾(K,HPO.、氯化钠 NacD),磷酸氢二钠(Na.IHPo)),氧化钱(MgC!,),硫酸镁(MgSo 7H.O)、硝酸钠(NaNO.、乙二胺 四乙酸钠(Na;EDTA)、溴酚蓝、蛋白酶K、RNaseA、10×PCR缓冲液、dNTP(dATP,dTTP,dCTP dGTP) 检疫鉴定方法 7.1现场检疫 抽样数按sN/T1157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在现场检疫时,应仔细检查草莓苗叶和茎有无病变症状,如在草莓叶面上发现水溃状红褐色不规则 形病斑,叶背溢出菌脓,植株生长点变黑等可疑症状时,应取样作实验室鉴定 在产地检疫和隔离试种期间,还要注意检查有无淡红褐色干枯病叶或生长点死亡的植株,当发现可 疑症状应取样作实验室鉴定 7.2病原菌分离纯化 选取新发病的、带有水溃状病斑的病叶,用70%的乙醉进行表面消毒,切取病健交界处,无菌水冲 洗后碾碎,置于Ps缓冲溶液(参见附录B)中10min一15min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吸取稀释液均匀涂 布于wILBRINK-N培养基(参见附录B)平板上,置于25C培养5d7d,然后再进行三次的纯化,最 后获得纯菌株 7.3病原菌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测定 7.3.1形态观察 对分离纯化获得的纯菌株,经染色制成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形状,测量大小 7.3.2 菌落颜色 将菌株在wILBRINK-N或YPGA培养基(参见附录B)上划线培养,置于25C培养5d~7d,观 察菌落的颜色和形状 7.3.3生理生化测定 该菌生理生化测定见附录C 致病性测定 将wLBRINK-N或YPGA培养液(参见附录)中培养3d一5d的菌株,用PBs缓冲溶液稀释到 10CFU/mL,选取完全健康的草莓感病品种,用蘸取悬浮液的接种针小心地扎刺新生叶面,每片叶扎 刺5~10次,最好不要扎穿叶子,设置五个重复,以PBS缓冲溶液为对照 接种后用塑料袋罩住植株, 使植株置于20C一25、相对湿度>80%的隔离温室里生长4周,每天观察并记录发病情况,出现症 状后,用7.2方法进行病原菌再分离、纯化 7.5PCR法检测 该检测方法见附录D.
GB/T29429一2012 鉴定特征 8.1症状特征 草莓角斑病菌初侵染时在叶片下表面出现1 mm4mm大小的水溃状红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病斑 扩大时受细小叶脉所限呈角形叶斑 病斑在可见光下呈透明状,在反射光下呈暗绿色 病斑逐渐扩大 后融合成一体,渐变淡红褐色而干枯 湿度大时叶背可见溢出菌脓,干燥条件下成一薄膜 病斑常在叶 尖或叶缘处,严重时使植株生长点变黑枯死,叶片发病后常干缩破碎形成孔洞 在适宜的条件下,花尊 也能受侵染 另外,该细菌还可导致维管束病变 病原特征 无炎版杆菌,单个,成双或成短链,具单根极鞭,革兰氏染色阴性,大小约为0.44mX1.3 m 病 菌生长较慢,在培养基上4d一5d才能形成菌落 营养琼脂上,蒲落圆屋顶形.边缘整齐规则.有光泽 黄色奶油状 好氧菌,氧化钠最大耐受力为0.5%一1.0%,生长最适温度25C,超过33C不能生长 明胶液化、淀粉水解,不水解七叶苷,不从阿拉伯糖,半乳糖、海藻糖、纤维二糖溶液产酸,不能利用天冬 酰胺作唯一碳源和氮源 8.3致病性特征 针刺接种后,在7d左右应出现水溃状红褐色病斑,这些病斑逐渐扩大坏死,经病原菌再分离获得 的纯菌株应具有与原菌株一致的病原特征 而所设的阴性对照并没有出现相应症状 8.4分子生物学特征 测试菌株经PCR反应后,如果PCR产物与阳性对照条带一致(537bp),且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均 没有相应条带,则能证明所测菌株为阳性 否则,则判断为阴性 结果评定 根据草莓角斑病菌的鉴定特征(见第8章)进行综合判定,凡症状,病原特征、生理生化特性、致病性 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与第8章描述相符,可以判定为草莓角斑病菌,否则结果判定为不是 l 样品保存 经检疫鉴定后,应妥善保存样品及菌株,以备复验,谈判和仲裁 保存期满,需经灭菌后方可处理 11 菌株保存 从检测样品中分离到并鉴定为草莓角斑病菌的菌株,应妥善保存 将菌株转接到wILBRINK-N 或YP(GA培养基斜面上,25C恒温培养5d~7d 然后置于4C冰箱中保存,定期(30d60d)转接, 防止病菌死亡;必要时将菌株用真空冷冻干燥机制成冻干粉,一80C下长期保存
GB/T29429一2012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 草莓角斑病菌的相关资料 A.1分布 以色列、台湾,比利时,法国、希腊、意大利、葡萄牙,罗马尼亚、西班牙,瑞士,埃塞俄比亚、留尼 旺,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肯塔基州明尼苏达州威斯康星州,阿根廷、 巴西、智利、厄瓜多尔、乌拉洼、委内瑞拉 A.2寄主范围 草莓(Fragariaananassa)是该病原菌的主要寄主 病原菌对草莓属(Fragaria)的其他品种的致 病性变化较大 人工接种情况下,弗州草莓(F irginiana),野草莓(F.vesca)、金露梅(Polenilla fruicosa)和委陵菜P.glandwlosa)均可被草莓角斑病菌侵染 草莓属植物中仅麝香草莓(F ta)对草莓角斑病菌免疫 nosc/hata A.3生物学特性 病叶残渣和带菌植株是发病的初次侵染源 在病残叶和土壤中,病菌能够存活到下茬作物;在实验 室保存的干燥病叶片中,病原菌至少可存活两年半 在草莓开始生长时,病原菌由病残叶传播到幼叶 上,细菌可从侵染区沿着幼叶基部叶脉扩散,在田间传插主要靠雨水、喷灌及风的作用传播 病原菌可 通过气孔侵人,也可经过局部伤口或下方的病叶侵染,在整个生长期发生多个侵染循环,病菌可侵染植 物的花,但不侵染果实 中等偏低的日温(大约20C)夜间低温及较高的湿度更有利于该病菌的侵染
GB/T29429?2012 ? B ?? ????? B.1wILBRINK-N 10.0g/L,?5.0g/L,0.5g/L,?0.25g/L,0.25g/L,? 15,0g/L,pH7.2 B.2wLBRINK-N? 10.0g/L,?5,0g/L,0.5g/L,?0.25g/L,0.25g/L,pH7.2 B.3YG:A 20.0g/L,?10.0g/L,?5.0g/L,?15.0g/L,pH7.2 B.4YPGA? 20.0g/L,?10.0g/L,?5.0g/L,pH7.2 B.5PBs? ?8.0g/L,?0.2g/L,2.9g/L,0.2g/L,pH7.2
GB/T29429?2012 ?c 淶?? ? C.1?? GB/T4789.28?20032.2涨?С C.2??? GB/T4789.28?20032.7涨?С C.3???? ????????(X.arboricolapv.fragariae)?(X campesris)C.1 C.1???????? ? ??? ???? ? ND 5C 2%NaCl ?? ? ? ? ND ? ? ND ? ? ? ND ?? ?;NDδ?;?90%??;?90%??;?11%89%??
GB/T29429一2012 附 录D 规范性附录 PCR法检测 D.1病原细菌DNA的提取 取待测样品或分离培养菌株,利用DNA提取试剂盒方法提取DNA,并测定DNA浓度,一20C保 存备用 也可直接用培养的菌株稀释悬浊液作为模板进行CR反应 D.2引物序列 正向引物:XF9:5'-TGGGCCATGCcGGTGGAACTGTGTGG3'’;反向引物:XF11l:5'-TAC CCAGCCGTCGCAGACGACCGG-3’ D.3PCR反应体系及参数 D.3.1CR反应体系 见表D.1 表D.1PCR反应体系 试剂名称 终浓度 10× PCR反应缓冲液 2.5mmol/L MgC dNTPs 0.2mmol/ 正向引物 0.2ammol/1 反向引物 0.24nmol/L TaDNA聚合 2.5U DNA模板 1nl 补H.o 至 50Al D.3.2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和空白对照的设置 阴性对照:以待测健康的草莓叶片DNA为模板;阳性对照:采用草莓角斑病菌或含有待测基因序 列的质粒;空白对照;设两个,一是提取DNA时设置的提取空白对照(以水代替样品),二是PCR反应 的空白对照(以水代替DNA模板). D.3.3CR的反应参数 min,35个循环 72C/5minr 95/2min;94C/30s;65/30s;72/1 n,最后4C保温 注:不同仪器可根据仪器要求将反应参数作适当调整
GB/T29429一2012 D.3.4琼脂糖凝胶电泳 制备2%的琼脂糖凝胶,用DNAMarker作为相对分子质量标记,进行电泳分析,电泳结束后在凝 胶成像仪的紫外透射光下观察并拍摄记录 D.4结果判断 若有537bp大小的产物带出现,可判定为阳性

草莓角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GB/T29429-2012

草莓角斑病是一种由草莓角斑病菌引起的疾病,在草莓种植业中较为常见。该病菌能够通过种子、苗木、土壤等途径传播,对于草莓产业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防止草莓角斑病的扩散,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检疫鉴定标准GB/T29429-2012。该标准规定了草莓角斑病菌的检测方法和鉴定标准,包括样品采集、处理、PCR扩增、电泳分析等环节。

具体来说,草莓角斑病菌的检测需要采集草莓样品,包括叶片、茎、根等部位。采样时要选择有病征的部位,并注意避免受到污染。采集的样品要立即送到专业实验室进行分析处理。

在实验室中,需要对样品进行提取、PCR扩增、电泳分析等步骤。其中PCR扩增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该步骤能够快速、高效地检测出样品中是否含有草莓角斑病菌的DNA序列。

针对PCR扩增结果,需要进行电泳分析,以确定扩增产物的大小和数量。通过对扩增产物的分析,可以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草莓角斑病菌。

除此之外,还需要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环节,来确认样品中草莓角斑病菌的种类和数量等信息。

总之,草莓角斑病的检测与鉴定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过程,需要专业实验室和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只有遵循标准GB/T29429-2012的规定,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草莓角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的相关资料

和草莓角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类似的标准

柑桔黄龙病菌的检疫检测与鉴定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柑桔黄龙病菌的检疫检测与鉴定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柑桔黄龙病菌的检疫检测与鉴定的编号:GB/T29393-2012。柑桔黄龙病菌的检疫检测与鉴定共有8页,发布于2013-03-012012年第42号公告
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的编号:GB/T29456-2012。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共有25页,发布于2013-10-012012年第42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