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40121-2021

技术产品文件产品残余应力符号表示法

Technicalproductdocumentation—Representationofproductresidualstresssymbol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技术产品文件产品残余应力符号表示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技术产品文件产品残余应力符号表示法的编号:GB/T40121-2021。技术产品文件产品残余应力符号表示法共有31页,发布于2021-09-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J04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01.110
  • 实施日期2021-09-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1页
  • 文件大小3.11M

以图片形式预览技术产品文件产品残余应力符号表示法

技术产品文件产品残余应力符号表示法


国家标准 GB/T40121一2021 技术产品文件产品残余应力符号表示法 Iechniealproduetdeumentatio一Representationofproductresidualstresssymbot 2021-05-21发布 2021-09-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涯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40121一2021 目 次 前言 引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般要求 产品残余应力基本符号 产品残余应力符号的组成 产品残余应力参数符号的表示 产品残余应力检测方法符号的表示 产品残余应力消除方法符号的表示 1C 产品残余应力状态符号的表示 产品残余应力的扩展符号 12产品残余应力符号的标注 附录A(资料性附录部分常用产品残余应力检测和消除方法的基本原理 13 附录B(规范性附录产品残余应力符号绘制 15 附录c(资料性附录)产品残余应力符号的含义示例 17 附录D(资料性附录)产品残余应力符号二维标注示例 19 附录E(资料性附录产品残余应力符号三维标注示例 23 参考文献 Y
GB/40121一202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技术产品文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SAC/TC146).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理工大学、西安杰西航空科技有限公司、马鞍山方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常熟中科世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山检测院、青岛麦斯达夫标准技术服务 有限公司、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必维嘉航检验技术(广东)有限公司、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上海数设科技有限公司、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大连 科技学院、西安融军通用标准化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北京科新纪元信息技术有 限公司合科软件(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春广,李培禄、李彤徐棚、陈力建、李岱松,郑波、杨东拜,宋剑锋、卢钰仁 尹鹏、林凯明、李强,吴倩、陈长宏、牟珊、牟全臣、任好娟、程迎超、王琳,王红、潘康华,彭成谈,雷勇利 李怀珠、刘哪晖、吴晖、余忠杰,周磊
GB/T40121一2021 引 言 产品残余应力是产品构件外部载荷去除后留存在构件表面和内部的自相平衡的应力,具有大小、 方向和位置三维空间矢量分布特征 产品残余应力是产品构件的一个基本属性,存在于产品全生命周 期,对产品构件的强度、抗断裂性能、疲劳强度、构件尺寸稳定性、抗腐蚀能力、制造质量和服役(工作)可 靠性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已经成为类似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和材料硬度等描述产品材料和构件性能的 重要基础参数 在产品设计阶段的图样绘制中,给出明确的残余应力要求,以便在产品制造、验收和服 役过程中对残余应力状态进行有效地识别与控制,从而进一步提升与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役的安全性 构件材料内部不均匀温度变化、不均匀相变、不均匀塑性变形,不均匀化学反应和循环载荷疲劳作 用等多种物理过程都会产生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的产生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 应力;二是产品服役过程(工作时)产生的应力 这两种产生残余应力的途径,都是产品成形和存在的必 然环节 -产品加工过程产生残余应力有三类一是碱材加工过程(包括车、铁刨、磨、膛、拉、钻、滚、插 等);二是增材加工过程(包括.3D打印,铸造、铸塑热处理.涂镀、焊接、粘接等);三是变形加 工过程(包括;锻挤、冲、压、弯、喷丸滚压和冲击等 这些加工工艺过程产生的残余应力对 构件性能有重要影响,是产品设计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品受外部静力作用(包括;挤压、拉伸,扭曲等外 产品服役过程产生残余应力也有三类;一是产 力恒定作用);二是产品受外部动力作用(包括;:拉伸交替,直线往复、扭转变形等交变作用的狡 劳过程、温度交变作用等);三是自然状态(包括;待加工状态存放、待服役状态存放或自然环境 下存放等),这些服役作用力与残余应力共同作用对产品构件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或疲劳寿 命同样有重要影响,也是产品设计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本标准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在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构件材料残余应力技术要求的有效表达 实现在设计、制造、检验、检测,理化计量等生产和服役环节中对构件残余应力分布状态与数值技术要求 的符号表示与标注
GB/40121一2021 技术产品文件产品残余应力符号表示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产品残余应力符号的一般要求,基本符号、符号的组成、检测方法符号、消除方法符 号、状态符号、扩展符号以及标注的表示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制造行业在设计、制造、检验以及服役等过程中对残余应力状态有要求的产品 轻工、日用品等相关行业的制品也可参照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1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技术产品文件中表面结构的表示法 GB/T324焊缝符号表示法 GB/T1182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 GB/T4457.2技术制图图样画法指引线和基准线的基本规定 4458.3机械制图轴测图 GB 4458.4机械制图尺寸注法 GB 7704无损检测X射线应力测定方法 GB 10567.1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方法硝酸亚汞试验方法 GB 0567.2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方法氨蕉试验法 GB 12604.1一2020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 GB 14691 技术制图字体 GB 15754技术制图圆锥的尺寸和公差注法 GB 6923钢件的正火与退火 GB 19096技术制图图样画法未定义形状边的术语和注法 GB 20737一2006无损检测通用术语和定义 GB T 24179金属材料残余应力测定压痕应变法 T GB 24746技术制图粘接、弯折与挤压接合的图形符号表示法 GB 25712振动时效工艺参数选择及效果评定方法 T GB 26078金属材料焊接残余应力爆炸处理法 GB 26140无损检测测量残余应力的中子衍射方法 GB 31214.l 弹簧喷丸第1部分;通则 GB 31218金属材料残余应力测定全释放应变法 GB/T31310金属材料残余应力测定钻孔应变法 GB/T32073无损检测残余应力超声临界折射纵波检测方法 GB/T33163金属材料残余应力超声冲击处理法 GB/T33210无损检测残余应力的电磁检测方法 JB/T12392机械加工工艺参数表示法
GB/T40121一2021 3 术语和定义 GB/T12604.1一2020和GB/T20737一200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产品残余应力prduetresidualstress 产品构件外部载荷去除后留存在构件表面和内部的自相平衡的应力,具有大小,方向和位置三维空 间矢量分布特征 3.1.1 正应力normalstress 垂直于给定平面的应力分量 [GB/T10623一2008,定义2.13.2] 3.1.2 剪应力shearstress 平行于给定表面的应力分量 [GB/T310542014,定义2.4.3] 3.2 应力梯度stressgradient 应力沿某一方向(常指构件法向或切向)的下降或上升变化率 -般要求 4.1产品残余应力符号在文件中一般水平方向标注,且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反映该结构最清晰的 图形位置上 4.2产品残余应力符号在技术产品文件中,一般应指向结构相同,且连续的产品形状表面上或同一结 构内(同一剖切面中),否则应另加说明 4.3产品残余应力符号可以单独使用,也可根据需要组合使用 4.4当技术产品文件中的产品残余应力符号不能准确、有效表示时,可采用加配文字的方式,在图样中 的技术要求或其他适当位置进行说明 此时,产品的拉应力和压应力可用“十”“一”符号放在具体应力 数值的前面来代表应力的方向,即;拉应力为"“ “”( +”也可省略)和压应力为“ 4.5在产品设计图纸、工艺文件、检测报告,论文及专著等技术文件中对产品的残余应力状态进行标注 时,可说明引用本标准 4.6在产品设计采用残余应力时,应考虑到制造成本.以及其必要性等问题 5 产品残余应力基本符号 产品残余应力的基本符号由一个倒等边三角形组成,一般情况下,等边三角形的角垂直指向相关产 品构件表面,如图1所示 图1产品残余应力的基本符号
GB/40121一2021 产品残余应力符号的组成 6.1概述 产品残余应力符号由基本符号和补充要求组成 补充要求包括;产品残余应力的状态符号包括方 向、数值、拉压状态和分布状态、参数符号、检测方法符号,消除方法符号等,这些符号可以根据需要,标 注一种或多种,也可根据需要采用组合的方式进行标注,还可加配有关的信息说明 6.2产品残余应力符号的组成形式 产品残余应力符号的组成形式,如图2所示 info. (info.) G(h RSS RSM RSR 说明 表示构件表面某处的残余应力数值 G(h -表示残余应力梯度,即残余应力的下降或上升变化率 RSS -残余应力状态ResidualStressState)的表示符号; -残余应力的检测方法(ResidualstresMeasurement)表示符号 RSM -残余应力的消减方法(ResidualstresRelief表示符号 RSR 有关标注残余应力的附加说明 info. 图2产品残余应力符号的组成形式 产品残余应力参数符号的表示 7.1概述 正应力和剪应力的参数值大小和梯度分布状态对产品质量和性能有重要影响,通常在结构设计.制 造工艺、组合装配、检验检测和安全服役等阶段应有明确的要求和清晰的标识 7.2产品残余应力参数符号 口表示构件表面某处的残余应力,单位为MPa,规定拉应力为正值,压应力为负值 G(h)表示残余应力的梯度,即在构件表面残余应力数值口的基础上向构件材料内部变化的规律 G(h)是一个多项式函数,表示为式(1): G(h)=口士ah士/*士士mh" 式中: 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 多项式系数; a、、Y 深度,单位为微米(Hm) 注1若G(h=0)=a,则说明构件的残余应力层为无限薄,即表面残余应力为d 注2若G(h)= 890一68oh(MPa),则说明残余应力从表面向内部为线性递减规律 注3若G(h -0,则说明残余应力的纵向残余应力深度,即在h=5m深度范围内保持残余应力a =5)=
GB/T40121一2021 8 产品残余应力检测方法符号的表示 8.1概述 残余应力检测方法分为有损方法和无损方法,有损检测方法有钻孔应变检测法(盲孔法)压痕应变 检测法,全释放应变法等,通过儿何形状或位移或间距变化得到构件表面或内部残余应力的大小、方向 和状态;无损检测方法有超声法,X射线和中子衍射法、电磁法,光弹法等 8.2产品残余应力检测方法表示符号 产品残余应力检测方法符号表示的位置,如图2所示 将残余应力检测的量值表示为RS Residualsires),残余应力检测方法表示为RsM.XX/YY[其中M表示测量(Mlesuremen),可以出 具量值的检测方法],XX为残余应力测量方法的简称,YY细化为具体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方法 RsM-UT/1CR,残余应力超声临界折射纵波(LCR)检测方法,见GB/T32073 a b RSM-UT/Bw,残余应力超声体波(Bulkwave)检测方法,参见附录A RSM-RT/X.残余应力x射线检测方法,见GB/T7704, c d RSM-RT/N,残余应力中子衍射检测方法,见GB/T26140; RSM-MT,残余应力电磁检测方法,见GB/T33210: e RSsM-DT/H,残余应力钻孔应变检测方法(盲孔法),见GB/T31310; f) RSM-DT/S,残余应力压痕应变检测方法,见GB/T24179 g h) RSM-Rs,残余应力测定全释放应变法,见GB/T31218; RSM0T,残余应力光弹检测方法,参见附录A; RSM-CP/MN,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方法 硝酸亚汞试验法,见GB/T10567.1 RSMCP/AT,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方法 氨薰试验法,见GB/T10567.2 k 9 产品残余应力消除方法符号的表示 9.1概述 残余应力消除方法有自然时效法、退火去应力法、振动时效法,超声冲击法、高能声束法、爆炸法、人 工锤击法、喷丸强化法、激光冲击强化法、脉冲电流法、磁脉冲法等 9.2产品残余应力消除方法表示符号 产品残余应力消除方法符号的表示位置,如图2所示 将残余应力的消减方法表示为RSR-XX YY[其中R表示消除(Relhief),只表示对拉伸残余应力的消减和均化],xx为残余应力消减方法的简 称,YY细化为具体的方法(如果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方法 RSR-AB,残余应力高能声束(Acc aa oustieBeam)消除法,参见附录A; b RSR-AN,残余应力退火Annm ng)消除法,见GB/T16923; nealin c RSR-ET,残余应力爆炸处理(ExplosionTreatment)消除法,见GB/T26078; d RSR-SP,残余应力喷丸强化(ShotPeening)消除法,见GB/T31214.1; RSR-UIT,残余应力超声冲击处理(Ultr trasonieImpactTreatme ent)消除法,见GB/T33163; e fD RSR-VSR,残余应力振动时效(VSR)消除方法,见GB/T25712 RSR-NT,残余应力自然时效消除法,参见附录A 8
GB/40121一2021 h) RSR-MP,残余应力人工锤击消除法,参见附录A RSR-LSP,残余应力激光冲击强化(LaserShockProcessing)消除法,参见附录A RSR-PECT,残余应力脉冲电流(PulsedElectrieCurrentTreatment)消除法,参见附录A j k RSR-PMT,残余应力磁脉冲(PulsedMagneticTreatment)消除法,参见附录A 10产品残余应力状态符号的表示 10.1概述 残余应力状态符号可用于构件表面和内部残余应力的表示 10.2产品残余应力状态表示符号 残余应力状态符号还可以根据产品残余应力的具体分布情况和产品使用功能的要求,组合成多种 残余应力状态的符号 常用产品残余应力状态表示符号,见表1 表1产品残余应力状态表示符号 序号 产品残余应力状态的说明 符号 零残余应力 文 产品构件表面切向(水平方向)一维拉伸残余应力 产品构件表面法向(垂直方向)-维拉伸残余应力 产品构件表面切向(水平方向)一维压缩残余应力 产品构件表面法向垂直方向)一维压缩残余应力 任意方向一维拉伸残余应力 任意方向一维压缩残余应力 产品构件表面水平和垂直方向二维拉伸残余应力 产品构件表面水平和垂直方向二维压缩残余应力 产品构件表面水平和垂直二维方向分别承受拉伸和压缩残余应力 1C 11 产品构件表面水平和垂直二维方向分别承受压缩和拉伸残余应力 12 任意方向二维拉伸残余应力 13 任意方向二维压缩残余应力 14 任意方向除垂直和水平方向外)分别承受二维拉伸或压缩的残余应力 注以上表示方式可类推到任意三维方向承受的拉伸残余应力和压缩残余应力状态的表示符号
GB/T40121一2021 0.3产品残余应力符号的绘制 产品残余应力符号按照附录B的要求绘制 0.4产品残余应力符号的含义示例 产品残余应力符号的含义示例,参见附录C 1 产品残余应力的扩展符号 11.1概述 为了满足产品残余应力在技术产品文件中的表示要求,可以采用扩展符号的方式对产品残余应力 进行标注 11.2产品残余应力的扩展符号要求 可根据产品残余应力客观存在或标注清晰的需要在基本符号的左上边或有上边引出一条指引线 指向产品糊件的相美表面,如图3所示" 指引线表达的有关要求按GB/T4457.2的规定 指引线端为箭头 b 指引线端为实心圆 图3产品残余应力的扩展符号 12产品残余应力符号的标注 12.1概述 除非另有说明,图纸上所标注的残余应力技术指标是针对某工艺完成后的技术要求 应根据 GB/T4458.4的规定,使产品残余应力符号和读取方向与尺寸的注写和读取方向一致 2.2产品残余应力符号标注的位置与方向 12.2.1可根据产品残余应力的需要在产品结构表面标注,如图4所示 d 图4在产品构件表面标注
GB/40121一2021 2.2.2标注在轮廓线上,如图5所示 图5标注在轮廓线上 12.2.3 标注在尺寸界线上,如图6所示 图6标注在尺寸界线的轮廓延长线上 2.2.4标注在特定的位置上(可用圆圈辅助标注指定位置),如图7所示 图7标注在特定的位置上
GB/T40121一2021 一 图7(续) 12.2.5标注在构件内(同一剖面中),如图8所示 E向 图8标注在构件内 12.2.6标注在儿何公差框格上,如图9所示 几何公差符号的有关要求按GB/Tl182的规定
GB/40121一2021 图9标注在几何公差框格上 2.2.7标注在表面结构符号上,如图10所示 表面结构符号的有关要求按GB/T131的规定 al.6 图10标注在表面结构符号上 12.2.8标注在焊缝符号上,如图11所示 焊缝符号的有关要求按GB:/T324的规定 280 G DTs MP 图11标注在焊缝符号上 2.2.9标注在粘接符号上,如图12所示 粘接符号的有关要求按GB/T24746的规定 粘接 图12标注在粘接符号上 12.2.10标注在锥度符号上,如图13所示 锥度符号的有关要求按GB/T15754的规定
GB/T40121一2021 420 整个锥度 MT 图13标注在锥度符号上 12.2.11标注在未定义形状边符号上,如图14所示 未定义形状边符号的有关要求按GB/T19096的 规定 28o AN UT/Bw 图14标注在未定义形状边符号上 12.2.12标注在表面工艺符号的工艺方法标识上,如图15所示 工艺符号的有关要求按JB/T 12392 的规定 吵 非水溶性乳化液 (3.2) =0.5 c6132 Y=12 可扩展 "-200:/=15|4=20" a 4,0.5: Y,=12非水溶性 2x c6132 "20o:e154-20:孔化液 b 图15标注在表面工艺符号的工艺方法标识上 10
GB/40121一2021 2.3产品残余应力符号二维标注 产品残余应力符号的二维标注示例,参见附录D 12.4产品残余应力符号的二维简化标注 12.4.1概述 产品残余应力符号的简化标注应清晰明了,产品残余应力在技术产品文件上常用的简化标注分为 有相同要求的简化标注、有多个相同要求的简化标注和全部要求相同的简化标注等情况 12.4.2有相同要求的简化标注 如果在工件的多数表面有相同的残余应力要求,则其残余应力要求可统一标注在该图样的附近,如 图16所示 28o G(h 其余 UT/Bw AN 图16统一标注在图样的附近 2.4.3有多个相同要求的简化标注 2.4.3.1用带字母的完整符号的简化标注 可用带字母的完整符号,以等式的形式,在图题或标题栏附近,对有相同残余应力的表面进行简化 标注,如图17所示 Gh G(h -RSM RSs RSR 图17在图题或标题栏附近简化标注 11
GB/T40121一202 2.4.3.2产品周边上要求相同的简化标注,如图18所示 -28o G( RT/X VSR 图18产品周边上简化标注 2.4.4全部要求相同的简化标注 全部要求相同的简化标注,参见表D.1中的D.2.4 2.4.5几种不同的工艺方法有共同要求的简化标注 几种不同的工艺方法有共同要求的简化标注,如图19所示 FEp:C25b Ru0.8 1.6 图19工艺方法有共同要求的简化标注 12.5产品残余应力符号三维标注示例 产品残余应力符号的三维标注示例,参见附录E 12
GB/40121一2021 录 附 A 资料性附录 部分常用产品残余应力检测和消除方法的基本原理 概述 A.1 本附录给出了几种常用的产品残余应力检测方法和消除的基本原理,可供在残余应力的检测中参 考使用 如果在生产实际中有经过应用的其他检测方法和消除方法,同样也可以按照本标准中提供的 表示要求进行表达 A.2部分常用产品残余应力检测方法原理 A.2.1RSM-UI/Bw残余应力超声体波检测方法 当超声波垂直人射到被测构件材料时,依据声弹性原理,材料中的残余应力将影响超声波的传播速 度 当残余应力方向与超声波传播方向一致时,拉伸应力使超声波传播速度变慢或传播时间延长,压缩 应力使超声波传播速度加快或传播时间缩短 因此,可以通过单个换能器进行激励与接收超声波信号, 由触发信号与第一个回波信号之间的时间变化来计算材料内部(乙轴方向)残余应力的大小 A.2.2RSM-0T残余应力光弹检测方法 光弹检测法也称光弹覆膜法,是应用光学中的偏光性进行应力测定的方法 检测时,将酚醛系树脂 或者醇酸系树脂等透明体涂在试样表面上形成一层树脂薄层,树脂薄层在应力的作用下显现各向异性, 从而使透射光发生复折射 复折射的偏振光具有位相差,根据人射光与反射偏振光的位相差即可求出 应力 A.3部分常用产品残余应力消除方法基本原理 A.3.1RSR-AB残余应力高能声束消除方法 基于高能超声对构件材料的诱导塑性效应,作用于材料中的高能超声能量可以降低变形过程中材 料的屈服强度,激活材料的错排原子,促进塑性变形,从而消减残余应力 A.3.2RSR-NT残余应力自然时效消除方法 自然时效消除法是利用自然环境温度的不断变化和时间效应,将工件长时间放置在室外下的处理 工艺 一般把工件露天放置于室外自然条件下,经过几个月至上年的风吹、日晒,雨淋,以及季节和昼 夜的温度变化,给工件造成反复的温度应力,使其发生缓慢、细微的膨胀和收缩,促使残余应力松弛,同 时工件尺寸趋于稳定 A.3.3RSR-MP残余应力人工锤击消除方法 锤击消除法是用激振方式上的不同,由测力锤对试件直接施加激振力以消除残余应力,其锤击力的 波形取决于试件刚度、锤帽的材质和操作者熟练程度 13
GB/T40121一2021 A.3.4RSR-L.SP残余应力激光冲击强化方法 激光冲击强化法是采用高能量的激光束加载金属表面的吸收层,等离子体在约束层的约束作用下 形成用于金属表面高强度的应力波,当应力波的峰值压力超过试样材料的动态屈服极限时,材料表面发 生应变硬化以消除拉伸残余应力并残留残余压应力 A.3.5RSR-PECT残余应力脉冲电流消除方法 脉冲电流消除法是将高能脉冲电流通人金属构件内部,通过焦耳热效应、电子拖拽力等作用,使内 部原子发生扩散,并且引起位错或者晶界等微观结构的变化而产生塑性变形,最终导致残余应力降低的 方法 A.3.6RsR-P\I残余应力磁脉冲消除方法 磁脉冲消除法是对工件存在应力的部位施加磁脉冲,影响构件材料内部的组织结构,与应力场进行 稠合,从而消除残余应力的方法 磁场可以改变位错与障碍之间的状态,增强了位错的运动能力 在外 磁力的作用下,位错通过障碍,滑移运动,产生塑性变形,从而松弛了残余应力 14
GB/40121一2021 录 附 B 规范性附录 产品残余应力符号绘制 B.1概述 在产品残余应力符号的绘制中,应根据产品残余应力在图样上的表示,并按照图B.1和图B.2要求 绘制基本符号和附加部分 B.2比例 产品残余应力符号的比例,如图B.1和图B.2所示 图B.1产品残余应力状态符号的比例 (info. (info. G RSS RSM RSR 图B.2产品残余应力符号及附加部分的比例 15
GB/T40121一2021 B.3尺寸 符号和附加标注的尺寸,见表B.1 表B.1尺寸 单位为毫米 数字和字母高度h" 2.5 3.5 14 20 见GB/Tl4691 符号线宽d 0.25 0.35 0.5 0.7 1.4 字母、数字线宽d 10 14 20 28 高度H 3.5 7.5 21 42 S 高度He(min 10.5 15 30 H取决于标注线的数量 16
GB/40121一2021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产品残余应力符号的含义示例 产品残余应力符号的含义示例,见表C.1 表c.1产品残余应力符号的含义 序号 符号 含 零残余应力状态; 2 OT表示残余应力光弹检测法,参见附录A 0T AN 3 AN表示残余应力退火消除法,应按GB/T16923的规定 280 切向(水平方向)分布一维拉伸残余应力 1 表面残余应力大小为280MPa,且从标注处表面向构件内部按梯度函数G(h) 2 G MPa)变化规律分布(h为深度,单位为m); MT表示残余应力电磁检测法,应按GB/T33210的规定 3 M AB AB表示残余应力高能声束消除法,参见附录A -280 切向(水平方向)分布一维压缩残余应力 1 2 MPa,且从标注处表面向构件内部按梯度函数G(h) 表面残余应力大小为280 G() MPa)变化规律分布; RT/X表示残余应力x射线检测法,应按GB/T7704的规定" 3 RTX VSR VsR表示残余应力振动时效消除法,应按GB/T25712的规定 任意方向分布一维拉伸残余应力 l 280 2 表面残余应力大小为280MPa,且从标注处表面向构件内部按梯度函数G(h G() MPa)变化规律分布; C.4 3 UT/LCR表示残余应力超声临界折射纵波(LCR)检测方法,应按GB/T32073 UT/LCR ET 的规定; ET表示残余应力爆炸处理消除法,应按(GB/T26078的规定 --280 任意方向分布一维压缩残余应力; 2 表面残余应力大小为280MPa,且从标注处表面向构件内部按梯度函数G(h G(h) C.5 MPa)变化规律分布 3 M表示残余应力电磁检测法,应按GB/33210的规定 MT PECT PECT表示残余应力脉冲电流消除法,参见附录A 420 1 水平和垂直方向均分布二维拉伸残余应力; 2 从构件表面到内部深度为h的范围内,均匀分布拉伸残余应力,大小为 G(h)=0 C,6 420MPa; 3 RS表示残余应力测定全释放应变法,应按GB/T31218的规定 RS NT NT表示残余应力自然时效消除法,参见附录A -420 水平和垂直方向均分布二维压缩残余应力 2 从构件表面到内部深度为h的范围内,均匀分布压缩残余应力,大小为 G()=0 420MPa; DT/S表示残余应力压痕应变检测法,应按GB/T24179的规定 3 DT/S LSP L.sP表示残余应力激光冲击强化消除法,参见附录A 17
GB/T40121一202 表C.1(续 序号 符号 含 280 水平和垂直二维方向分别分布拉伸和压缩残余应力 2 构件内部无残余应力,仅为表面一层,大小为280MPa C.8 Dr/s表示残余应力压粮应变检测法,应按GBT24179的规定" 3 DT/S MP MP表示残余应力人工锤击消除法,参见附录A -280 水平和垂直二维方向分别分布压缩和拉伸残余应力 表面残余应力大小为280MPa,且从标注处表面向构件内部按梯度函数G(h) 2 G(h) MPa)变化规律分布; RT/N表示残余应力中子衍射检测方法,应按GB/T26140的规定 3 RTN SP SP表示残余应力喷丸消除法,应按GB/T31214.l的规定 280 任意方向分布二维拉伸残余应力; ? GO 构件内部无残余应力,仅为表面一层,大小为28oMPa1 C.10 3)UT/BW表示残余应力超声体波检测法,参见附录A UT/Bw AN AN表示残余应力退火消除法,应按GB/T16923的规定 4 -280 任意方向分布二维压缩残余应力 2 G(O) 构件内部无残余应力仅为表面一层,大小为280MPan C.11 DT/H表示残余应力盲孔检测法,应按GB/T31310的规定 3 DTH UIT 4UIT表示残余应力超声冲击处理消除法,应按GB/T33163的规定 280 任意方向(除垂直和水平方向外)分别分布二维拉伸或压缩的残余应力 G(O 2 构件内部无残余应力,仅为表面一层,大小为280MPa; C.12 RT/N表示残余应力中子衍射检测法,应按GB/T26140的规定; 3 RTN PMT 4)PMT表示残余应力磁脉冲消除法,参见附录A 18
GB/40121一2021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产品残余应力符号二维标注示例 D.1概述 本附录给出了在绘制二维工程图时的一些二维产品残余应力符号的示例,其中有些图形结构和尺 寸标注会不完善,本附录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给绘制产品有残余应力要求的二维工程图时进行参考 D.2产品残余应力符号二维标注示例 产品残余应力符号二维标注示例,见表D.1 表D.1产品残余应力符号二维标注示例 序号 标注含义 标注示例 29 弯折结构产品表面切向(水平方向)分布一维拉伸残 G 余应力; DT/H sR 残余应力大小为280MPa,且从标注处表面向构件内 部按梯度函数G(h)(MPa)变化规律分布(h为深度 D,2.1 单位为m); DT/H表示残余应力钻孔应变检测方法(盲孔法),应 按GB/T31310的规定 VSR表示残余应力振动时效消除法,应按GB/T25712 的规定 280 产品的焊缝结构上全部要求相同的残余应力标注,表 Gb 面切向(水平方向)分布一维压缩残余应力; UTLCR Um 残余应力大小为280MPa,且从标注处表面向构件内 部按梯度函数G(h)(MPa)变化规律分布; D,2.2 3 UT/1cR表示残余应力超声临界折射纵波(LcR)检 测方法,应按GB/T32073的规定; UT表示残余应力超声冲击处理消除法,应按 GB/T33163的规定 280 G0 其余 -件表面有相同的残余应力要求,水平和垂直方向均 工 sP RTX 分布二维拉伸残余应力 构件内部无残余应力,仅为表面一层,大小为 280MPa: D.2.3 RT/X表示残余应力x射线检测法,应按GB/T7704 的规定 SP表示残余应力喷丸消除法,应按GB/T31214.1 的 规定; 其余为零残余应力状态 19
GB/T40121一202 表D.1续) 序号 标注示例 标注含义 -280 全部 GU)0 弯管结构产品上残余应力要求全部一致; DT/H AN 弯管表面水平和垂直方向均分布二维压缩残余应力 大小为280MPa,内部无残余应力,仅为表面一层 D.2. DT/H表示残余应力盲孔检测法,应按GB/T31310 的规定; AN表示残余应力退火消除法,应按(GB/T16923的 规定 420 G()-0 DTS PECT 指定结构范围内的任意方向分布一维拉伸残余应力 从构件表面到内部深度为h的范围内,均匀分布拉伸 残余应力,大小为420MPa D.2.5 DT/s表示残余应力压痕应变检测法,应按(GBT2419 的规定; PBcT表示残余应力脉冲电流消除法,参见附录AN 4) 420 GFO A30" RTX LSP 弯头表面任意方向分布一维拉伸残余应力 从构件表面到内部深度为h的范围内,均匀分布拉伸 残余应力,大小为420MPa; D.2.6 RT/X表示残余应力X射线检测法,应按GB/T7704 的规定 1SP表示残余应力激光冲击强化消除法,参见附录A 420 工件表面有相同的残余应力要求,水平和垂直方向均 /UT/LCR AB 分布二维压缩残余应力1 FeEpCr25 从构件表面到内部深度为h的范围内,均匀分布压缩 Ru0.8 .6 D.2.7 残余应力,大小为420MPa UT/L.CR表示残余应力超声临界折射纵波(LCR)检 测法,应按GB/T32073的规定: AB 3表示残余应力高能声束消除法,参见附录A 20
GB/40121一2021 表D.1续) 序号 标注示例 标注含义 28O O DTspMT A一 限定细点画线范围内构件表面的任意方向分布二维拉 伸残余应力 构件内部无残余应力,仅为表面一层,大小为 MPr: D.2.8 280 DT/S表示残余应力压痕应变检测法,应按GBT2I179 3 的规定; PMT表示残余应力磁脉冲消除法,参见附录A 420 构件内部水平和垂直方向均分布二维拉伸残余应力 G-0 从构件表面到内部深度为h的范围内,均匀分布 RT/X AN 拉伸残余应力,大小为420MPa; 2 RT/X表示残余应力X射线检测法,应按GBT7704 的规定 3 AN表示残余应力退火消除法,应按GB/T16923 的规定 D,2.9 4个筋板表面的任意方向分布一维拉伸残余应力: 表面残余应力大小为280MPa,且从标注处表面 向构件内部按梯度函数G(h)MPa)变化规律 分布; UT/ICR表示残余应力超声临界折射纵波 280 LCR)检测方法,应按GiB/T32073的规定; 4筋板 G 3 AN表示残余应力退火消除法,应按GB/T16923 UTLCR AN 的规定 构件表面圆柱范围内的任意方向(除垂直和水平方向 外)分布二维拉伸或压缩残余应力 构件内部无残余应力仅为表面一层,大小为 280MPa; ID,2.1o UT/LCR表示残余应力超声临界折射纵波(LCR)检 测方法,应按(GB/T32073的规定; sP表示残余应力喷丸消除法,应按GB/T31214.1的 28 规定 UT/LCR SP
GB/T40121一202 表D.1续) 序号 标注示例 标注含义 -420 Gh UT/BW AN 3个剖面有相同要求的水平和垂直方向均分布二维压 自自 盲 缩残余应力; 表面残余应力大小为420MPa,且从标注处表面向构 D.,2.11 件内部按梯度函数G(h)(MPa)变化规律分布; UT/Bw表示残余应力超声体波检测法,参见附录A; 4AN表示残余应力退火消除法,应按GB/T16923的 规定 22
GB/40121一2021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产品残余应力符号三维标注示例 E.1概述 本附录给出了在绘制三维工程图时的一些产品残余应力符号的示例,其中建议三维图形和三维的 产品残余应力符号按照GB/T4458.3中的正等轴测图的要求绘制 另外,在本附录中,有些图形结构 和尺寸标注会不完善,本附录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给绘制产品有残余应力要求的三维工程图时进行参考 E.2产品残余应力符号三维标注示例 产品残余应力符号三维标注示例,见表E.1 表E.1产品残余应力符号三维标注示例 序号 标注示例 标注含义 强 零件连续表面范围内水平和垂直方向均分布二维拉伸 残余应力; 从构件表面到内部深度为h的范围内,均匀分布拉伸残 E.2. 余应力,大小为420MPa 3)DT/H表示残余应力盲孔检测法,应按GB/T31310的 规定; AB表示残余应力高能声束消除法,参见附录A 说 产品上的3个槽要求相同,且切向(水平方向)分布- 维 压缩残余应力 从构件表面到内部深度为h的范围内,均匀分布压缩残 余应力,大小为420MPa E.2.2 MT表示残余应力电磁检测法,应按GB/T 33210的 规定 P表示残余应力喷丸消除法.应按GBT314.l的 规定 23
GB/T40121一202 表E.1(续 序号 标注示例 标注含义 RA U 细点画线范围内,零件表面切向(水平方向)分布一维压 缩残余应力; 表面残余应力大小为280MPa,且从标注处表面向构件 内部按梯度函数G(h)(MPa)变化规律分布 E.2.3 3)RT/X表示残余应力X射线检测法,应按GB/T7704的 规定; UIT表示残余应力超声冲击处理消除法,应按GB/T 33163的规定 n 人 二偏饭 上筋板范围内的零件表面切向(水平方向)分布一维拉 伸残余应力; 从构件表面到内部深度为h的范围内,均匀分布拉伸残 余应力,大小为420MPa E.2," DT/S表示残余应力压痕应变检测法,应按GB/T24179 3 的规定; 4 AB表示残余应力高能声束消除法,参见附录A 吼 n 对称的两个有相同要求孔的水平和垂直方向均分布二 维压缩残余应力 表面残余应力大小为420MPa,且从标注处表面向构件 E.2.5 内部按梯度函数G(h)(MPa)变化规律分布; UT/LCR表示残余应力超声临界折射纵波(LCR)检测 方法,应按GB/T32073的规定 AN表示残余应力退火消除法,应按GB/16923的规定 24
GB/40121一2021 表E.1续) 序号 标注示例 标注含义 上筋板范围内(四个上筋版)的零件表面切向(水平方向) 龟 分布一维压缩残余应力: 从构件表面到内部深度为h的范围内,均匀分布压 1D 缩残余应力,大小为420MPa; MT表示残余应力电磁检测法,应按GB/T33210 2 的规定; 3 AB表示残余应力高能声束消除法,参见附录A 外圆范围内零件表面切向(水平方向)分布一维拉伸残 E.2.6 余应力: 1 表面残余应力大小为280MPa,且从标注处表面向 构件内部按梯度函数G(h)MPa)变化规律分布; UT/LcR表示残余应力超声临界折射纵波(LcR) 2 检测方法,应按GB/T32073的规定; 3 AN表示残余应力退火消除法,应按GB/T16923 的规定 n/ 28 GO 全部 表示U型钢结构产品上残余应力要求全部一致; D/川 sR 2 构件表面水平和垂直方向均分布二维压缩残余应力,内 部无残余应力,仅为表面一层,大小为280MPa; 3 E.2.7 DT/H表示残余应力盲孔检测法,应按GB/T31310的 规定; ! VSR表示残余应力振动时效消除法,应按GB/T25712 的规定 m可 环上 内环上下两个零件的水平和垂直方向均分布二维拉伸残 下2个零 余应力 l 构件内部无残余应力.仅为表面一层,大小为 420MPa; UT/1.CR表示残余应力超声临界折射纵波(ICR 检测方法,应按GB/T32073的规定; E.2.8 AB表示残余应力高能声束消除法参见附录A 外环零件的水平和垂直方向均分布二维压缩残余应力 表面残余应力大小为280MPa且从标注处表面向 构件内部按梯度函数G(h)MPa)变化规律分布; MT表示残余应力电磁检测法,应按GB/T33210 f 的规定; 照炒" AB表示残余应力高能声束消除法,参见附录A 3 4 25
GB/T40121一2021 表E.1(续 序号 标注示例 标注含义 阅9 n 圆锥范围内的水平和垂直方向均分布二维压缩残余 应力 表面残余应力大小为280MPa,且从标注处表面向构件 E.2.9 内部按梯度函数G(h)(MPa)变化规律分布; UT/LCR表示残余应力超声临界折射纵波(L.cR)检测 3 方法,应按GB/T32073的规定 MP表示残余应力人工锤击消除法,参见附录A 排 两个半圆结构上残余应力要求全部一致; 2 构件表面水平和垂直方向均分布二维压缩残余应力,内 部无残余应力,仅为表面一层,大小为280MPa; 3 E.2.10 DT/H表示残余应力盲孔检测法,应按GB/T31310的 规定; 4 SP表示残余应力喷丸消除法,应按GB/T31214.1的 规定 26

技术产品文件产品残余应力符号表示法GB/T40121-2021详解

技术产品文件中的残余应力指的是材料在加工过程中所受到的应力,这种应力会对产品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描述和控制产品残余应力,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了《技术产品文件产品残余应力符号表示法GB/T40121-2021》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产品残余应力的符号表示法,包括符号表示方法、符号构成要素、符号表示顺序等方面的内容。下面我们分别来详细介绍。

符号表示方法

符号表示法采用希腊字母表示应力状态,其中大写字母表示正应力,小写字母表示剪应力;希腊字母后面跟着数字表示应力状态是第几级。

符号构成要素

符号构成要素包括应力类型、应力大小、应力方向和应力状态等四个方面。其中,应力类型分为正应力和剪应力;应力大小表示应力的大小;应力方向表示应力的作用方向;应力状态表示应力的状态。

符号表示顺序

符号表示顺序需要按照应力类型、应力大小、应力方向和应力状态的顺序进行排列。如果存在多个应力,则需要按照总应力大小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除此之外,该标准还对于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进行了规范,包括残余应力的测量位置、测量装置、测量方法等内容,确保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技术产品文件产品残余应力符号表示法GB/T40121-2021》标准的发布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推进科技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也为相关企业提供了更加清晰的产品标准规范。

射频卡灌溉智能控制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射频卡灌溉智能控制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射频卡灌溉智能控制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的编号:GB/T40119-2021。射频卡灌溉智能控制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共有10页,发布于2021-12-01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矩形土压平衡顶管机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矩形土压平衡顶管机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矩形土压平衡顶管机的编号:GB/T40122-2021。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矩形土压平衡顶管机共有29页,发布于2021-1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