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1544-2008

移动通信手持机用锂离子电源充电器

Thechargerforlithium-ionbatteriesofcellularphone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移动通信手持机用锂离子电源充电器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移动通信手持机用锂离子电源充电器的编号:GB/T21544-2008。移动通信手持机用锂离子电源充电器共有15页,发布于2008-11-012008-11-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M4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9.220.99
  • 实施日期2008-11-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5页
  • 文件大小692.94KB

移动通信手持机用锂离子电源充电器


国家标准 GB/T21544一2008 移动通信手持机用锂离子电源充电器 Ihechargertorlithum-ionbatteriesfeelularphones 2008-03-31发布 2008-11-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1544一2008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1G 标志,包装,储存和运输 2 附录A规范性附录试验用仪器、设备
GB/T21544一2008 前 言 本标准是移动通信手持机用锂离子电源充电器的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包括: GB/T21544一2008移动通信手持机用锂离子电源充电器 YD1268.22003移动通信手持机锂电池充电器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信息产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标淮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诺基亚通信有限公司 本标谁主要起草人吴京文,熊兰英、于锡明、李芳、余斌、吴丽柬,贾骏 业
GB/T21544一2008 移动通信手持机用锂离子电源充电器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移动通信手持机用锂离子电源充电器(以下简称充电器)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和标志、包装、储存,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移动通信手持机用锂离子电源的充电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2099.1一1996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l部分:通用要求(eqvIEC60884-l1994 GB/T2423.1一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idtIEC 60068-2-l;1990 GB/T2423.2一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idtIEC 60068-2-2;1974 GB/T2423.8一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d;自由跌落(idtIEC 60068-2-32:1990 GB/T2423.9一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b;设备用恒定湿热 idtIEC60068-2-56:1988) (GB/T2423.10-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e;振动正弦)IEC 60068-2-6:1995,lDT GB/T2828.1一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ISO2859-l:l999,IDT GB/T2829一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3873一19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4943一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idtIEC60950;l999) GB/T5013.4一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第4部分:软线和软电缆 GB5023.5一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5部分;软电缆(软线 idtIEC227-5:1979 GB9254一199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idtCISPR22:1997 家用和类似用途的器具耦合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eqvIEC60320-1 GB17465.l一1998 1994 GB17625.1一2003 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人电流<16A) IEC61000-3-2;2001,IDT GB17625.2一1999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 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idtIEC61000-3-3;1994) GB/T17626.2一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IEc61000-4-2:2001 IDT GB/T17626.4一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dtIEc 61000-4-4;1995 GB/T17626.5一199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idtIEC61000-4-5 1995
GB/T21544一2008 YD1268.2一2003移动通信手持机锂电池充电器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直接插入式充电器direetplug-incharger 电源插头和充电器外壳构成一完整部件,不使用电源线,直接插在墙壁插座上、靠插脚来承载其重 量的充电器 可拆卸的电源软线 remoablesoftpowerline 利用适当的电器连接器与充电器连接用以供电的软线 ? 不可拆卸的电源软线notremovablesofpowerline 固定在充电器上或与充电器装配在一起用以供电的软线 3 一次电路primaryeireuit 直接与外部电网电源连接的内部电路,包括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及与电网电源连接的各种装置 3.5 二次电路 secondarycireuit 不与一次电源连接、由充电器内变压器的次级绕组或等效的隔离装置供电的一种电路 3.6 危险电压dangervoltage 除限流电路外,其交流峰值超过42.4V或直流值超过60V的电压 3.7 v-0级材料v-0materinls V-0级材料按5.17进行试验时应满足 单个样品火焰燃烧的持续时间不能超过10s; 对于五个样品组成的任意一组,总的火焰燃烧时间不能超过50s; 不允许样品的火焰燃烧或灼热燃烧烧到夹持样品的夹子处 样品滴落的燃烧颗粒不能点燃棉花; 试验火焰移开后,单个样品灼热燃烧的持续时间不能超过30s 3.8 v-1级材料y-1materials V-1级材料按5.17进行试验时应满足 单个样品火焰燃烧的持续时间不能超过30s; 对于五个样品组成的任意一组,总的火焰燃烧时间不能超过250s; 不允许样品的火焰燃烧或灼热燃烧烧到夹持样品的夹子处 样品滴落的燃烧颗粒不能点燃棉花; 试验火焰移开后,单个样品灼热燃烧的持续时间不能超过60s v-2级材料V-2materials V-2级材料按5.17进行试验时应满足
GB/T21544一2008 单个样品火焰燃烧的持续时间不能超过30s; 对于五个样品组成的任意一组,总的火焰燃烧时间不能超过250s; 不允许样品的火焰燃烧或灼热燃烧烧到夹持样品的夹子处; 允许样品滴落的燃烧颗粒点燃棉花; 试验火焰移开后,单个样品灼热燃烧的持续时间不能超过60s 要求 使用环境 充电器的使用环境为 工作温度:一5C40C; 储运温度-20C一65C; 相对湿度;<93%(40C士2C); 大气压力:70kPa106kPa 4.2外观 充电器外壳表面应平整无划痕、毛刺及其他机械损伤,外露金属部分不应有锈蚀 充电器的标志应 符合7.l的要求 4.3交流输入电压 4.3.1输入电压适应范围 交流充电器输人额定交流电压适应范围应为100V一240V,容差为士10% 在正常负载条件下 额定电压十10%一一10%的范围内其稳态输人电流不应超过额定电流的11信且能正常工作 4.3.2输入频率适应范围 额定输人频率为50/60Hz,当输人频率为额定值士2Hz时,充电器应正常工作 输出电压 直接向锂离子电池充电的设备,应先以限流方式充电,充电电流不大于1CgA,充至限制电压时应 自动改为恒压充电,其输出电压应为直流4.2V,稳压精度为士3% 与移动通信手持机配合向锂离子电池充电的设备,其输出电压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注:C表示锂离子电池的额定容量,指锂离子电池在环境温度为20士5)C条件下以5h率放电到终止电压时所应 提供的电量 4 输出电压纹波 5 充电器在空载、半载和满载工作状态时,输出电压纹波峰峰值应不大于200mV 效率 4. 6 充电器的效率应不小于50% 空载损耗 充电器空载时的损耗应小于300mw 指示功能 直接向锂离子电池充电的设备在充电过程中应有正在充电,已充满等指示 4.9标牌耐久性 充电器的标牌应是耐久和醒目的,应能承受5.9的试验 4.10元器件的要求 4.10.1 电源线 电源线应符合以下要求: a 电源线的插头应符合GB2099.1一1996中的相关要求 b 电源线的额定值应大于充电器要求的额定值;
GB/T21544一2008 电源线应能承受一定的拉力; d) 如果是橡皮绝缘,则应是合成橡胶,应符合GB5013.4一1997对橡胶护套软电缆的通用要求; e 如果是聚氯乙烯绝缘,应符合GB5023.5一1997对轻型聚氯乙烯护套软线的要求; f如果是可拆卸的电源软线,应符合GB17465.1一1998的要求 4.10.2隔离变压器 安全隔离变压器在构造上应保证在出现单一绝缘故障和由此引起的其他故障时,不会使安全特低 电压绕组上出现危险电压 4.11机械强度 充电器的机械强度应符合GB4943一2001中相关要求 4.12结构设计的要求 4.12.1稳定性 直接插人式充电器不应使墙壁插座承受过大的应力 4.12.2结构细节 当起保护作用的任何元件失效及强制充、放电时,充电器应具有防止发生危险的措施 防触及性 4.12.3 充电器正常使用时应具有防触及性,防止电击及能量危险 如果安全特低电压电路的外部配线的绝缘是操作人员可触及的,则该配线应 不会受到损坏或承受应力 不需要操作人员接触 4.12.4连接布线 连接布线应符合 a)充电器若使用不可拆卸的电源软线,应装有紧固装置 导线在连接点应不承受应力; 导线的外套不应被磨损; 电源输人、输出插头及连接线与充电器应可靠连接,经1oN拉力应无松动或脱落; 电源软线紧固装置应由绝缘材料制成,或由具有符合附加绝缘要求的绝缘材料的衬套制成 电源软线人口开孔处应装有软线人口护套;或者软线人口或衬套应具有光滑圆形的喇叭口. b 喇叭口的曲率半径至少等于所连接最大截面积的软线外径的1.5倍 软线人口护套应 设计成防止软线在进人充电器人口处过分弯曲; 用绝缘材料制成; 采用可靠的方法固定; 伸出充电器外超过人口开孔的距离至少为该软线外径的5倍;或者对扁平软线,至少为该软线 截面尺寸的5倍 4.13外壳表面温升 充电器应符合YD1268.2一2003中4.5的要求 4.14输出短路保护 充电器应具有短路的自动保护功能 当故障排除后,充电器应能恢复工作 极性反接保护 对于直接向锂离子电池充电的设备,当锂离子电池极性反接时,充电器应具有切断输出等保护 措施 4.16异常工作及故障时的要求 充电器应符合YD1268.2一2003中4.8的要求
GB/T21544一2008 4.17材料的可燃性 4.17.1外壳 充电器外壳所用的材料应能使引燃危险和火焰蔓延减小到最低限度,为V-2级或更优等级 4.17.2印制板和元器件 印制板和元器件应为V-2级或更优等级 4.18绝缘电阻 充电器一次电路对地(或外壳),一次电路对二次电路、二次电路对地(或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 小于2MQ. 4.19抗电强度 -次电路对外壳、一次电路对二次电路应能承受50HHz、有效值为3000V的交流电压(漏电流 <10mA)或4242V的直流电压,二次电路对外壳应能承受50Hz、有效值为500V的交流电压(漏电 流<10mA)或710V的直流电压,应无击穿或飞狐现象 4.20接触电流 充电器的接触电流应不大于0.25mA 4.21电磁兼容性 4.21.1辑射连续骚扰 充电器机壳端口的辐射骚扰应符合GB9254一1998中B级信息技术设备的要求 4.21.2传导连续骚扰 充电器交流电源输人端口的传导骚扰应符合GB9254一1998中B级信息技术设备的要求 4.21.3谐波电流 充电器交流电源输人端口的谐波电流应符合GB17625.1一2003中A类设备的限值要求 4.21.4电压波动和闪烁 充电器交流电源输人端口的电压波动和闪烁应符合GB17625,2一1999的要求 4. 21.5静电放电抗扰度 充电器机壳端口应能通过5.21.5所规定的试验等级的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试验期间和试验后, 充电器应能正常工作 4.21.6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充电器交流电源输人端口应能通过5.21.6所规定的试验等级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试验期间,充电器应能正常工作,且充电器直流电源输出端口泄漏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电平应低于在交 流输人端口施加的试验电平的10% 试验后,充电器应能正常工作 4.21.7浪涌冲击)抗扰度 充电器交流电源输人端口应能通过5.21.7所规定的试验等级的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试验期 间和试验后,充电器应能正常工作 试验方法 5.1试验环境 充电器的试验环境为 温度;1535C; 相对湿度;45%75%;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5.2外观检查 目测检查充电器外观、标志,应符合4.2、7.1的要求 交流输入电压试验 调节输人电压在90V264V之间变化,检查充电器是否能正常工作,应符合4.3.1的要求
GB/T21544一2008 调节输人电压频率在48Hz52Hz之间变化,检查充电器是否能正常工作 5. 4 输出电压试验 220V 注;模拟负载也可用手持机用锂离子电源代替 图1试验电路示意图 对于直接向锂离子电池充电的设备,按以下步骤进行试验 a)按图1所示接好试验电路; b)测量交流输人电压,应符合4.3的要求; 接人交流电源 c 团合开关K,电流表读数应不大于充电器的额定电流,调整模拟负载使充电器工作在空载、半 载、满载状态,电压表读数应符合4.4的要求 若模拟负载为手持机用锂离子电源,当电压表读数为限制电压时,应自动改为恒压充电,此时 电流表读数逐渐减小,降到50mA时试验结束,电压表读数应符合4.4的要求 5.5输出电压纹波试验 接人符合4.3要求的交流电源,输出端与模拟负载连接,调整模拟负载使充电器工作在空载、半载、 满载状态,用示波器测量充电器的输出电压纹波,并记录最大峰峰值,应符合4.5的要求 5.6效率试验 当充电器输人额定电压、输出额定电压、电流时,输出功率与输人功率的比值应符合4.6的要求 5.7 空载损耗试验 充电器空载时,测量输人功率应符合4.7的要求 5.8指示功能试验 对于直接向锂离子电池充电的设备,按图1接好试验电路,目测充电器的指示功能应符合4.8的 要求 5.9标牌耐久性试验 首先用一块蘸有水的棉布擦拭15s,然后再用一块蘸有汽油的棉布擦拭15s,标牌应清晰,不应轻 易被揭掉,不应出现卷边 5.10元器件试验 5. 10.1电源线试验 检查电源线插头的符合性;检查电源线组件的额定值是否大于充电器要求的额定值;电源线应承受 30N的稳定拉力25次,拉力沿最不利的方向施加,每次施加时间为ls,电源软线应不被拉断 5.10.2隔离变压器试验 隔离变压器按照GB4943一2001中附录C进行试验,应符合4.10.2的要求 5.11机械强度试验 按照GB4943一2001进行恒定作用力试验;对于直接插人式充电器,按照GB4943一2001进行直 插式设备试验 5.12结构设计试验 5.12.1稳定性试验(插座应力) 充电器应按正常使用情况,插人到一个已固定好的没有接地接触件的插座上,该插座可以围绕位于 插座啮合面后面8mm的距离处,与管件接触件中心线相交的水平轴线转动 为保持啮合面垂直而必 须加到插座上的附加力矩不应超过0.25Nm
GB/T21544一2008 5.12.2结构细节试验 将起保护作用的任何元件一次一个地短路或开路并强制充,放电各2h,充电器应不起火、不爆炸 5.12.3防触及性试验 目测检查充电器是否符合4.12.3的要求 5.12.4连接布线试验 目测检查充电器输出部分及连接线是否具有紧固装置,在自由端施加轴向力10N,并保持15s,应 无松动或脱落 5.13外壳表面温升试验 环境温度为20C~25C时,充电器输出额定电压,电流时测量其外壳表面温度,2h后,测量其外壳 表面温度变化小于1C/h即认为温度稳定,此时测量其外壳表面温度,应符合4.13的要求 5.14输出短路保护试验 将充电器输出短路,充电器应能自动保护,故障排除后应能恢复工作 5.15极性反接保护试验 对于直接向锂离子电池充电的设备,当锂离子电池极性反接时,检查充电器是否能切断输出 5.16异常工作及故障试验 5.16.1变压器过载试验 本试验按照GB4943一2001中附录c.1进行 5.16.2模拟故障试验 可模拟下列故障条件 -次电路中任何元器件的失效; 二次电路中任何元器件的失效 试验结果应符合4.16的要求 5.17材料的可燃性试验 进行本试验时可能会冒出有毒的烟雾,在适用的情况下,试验可以在通风柜中进行,或者在通风良 好的房间内进行,但是不能出现可能使试验结果无效的气流 将一个样品置于垂直方向,并将火焰置于样品的下端,火焰高度约为20nmm,火焰在样品下方燃 烧10s后移开 一旦样品上的火焰燃烧停止后,立即将火焰再次置于样品下端,并且燃烧10、后移开 五个样品为一组,测试两组 如图2所示 127mm 304.8mm 棉花 图2可燃性试验示意图
GB/T21544一2008 5.18绝缘电阻试验 在常温条件下,用绝缘电阻测试仪直流500V电压,对充电器一次电路对地(或外壳)、二次电路对 地(或外壳),一次电路对二次电路进行测试,充电器的绝缘电阻应符合4.18的要求 5.19抗电强度试验 用耐压测试仪对充电器进行绝缘强度试验 充电器必须是在进行完绝缘电阻试验并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绝缘强度的试验 试验电压从小于一半规定电压值处逐步升高,达到规定电压值时持续1min,应符合4.19的要求 5.20接触电流试验 按照GB4943一2001中规定的试验方法测量 5.21 电磁兼容性试验 5.21.1辐射连续骚扰 按照GB9254一1998对充电器机壳端口进行辐射骚扰测量 试验时,充电器处于额定工作状态 5.21.2传导连续骚扰 按照cB2-I8对充电器交流电源输人蹦口进行传导骚扰测量 试验时,充电器处于额定工 作状态 5.21.3谐波电流 按照GB17625.1一2003对充电器交流电源输人端口进行谐波电流测量 试验时,充电器处于额 定工作状态 5.21.4电压波动和闪烁 按照GB17625.2一1999对充电器交流电源输人端口进行电压波动和闪烁测量 试验时,充电器 处于额定工作状态 5.21.5静电放电抗扰度 按照GB17626.2一2006对充电器机壳端口进行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试验时,充电器分别处于 额定工作状态和未连接输人电源及输出负载的备用状态 试验等级为 a)接触放电试验电平为士2kV和士4kV:; b) 空气放电试验电平为士2kV、士4kV和士8kV 5.21.6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按照GB17626.4对充电器交流电源输人端口进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试验电平为 士2kV 试验时,充电器处于额定工作状态,使用辅助监控设备测量充电器直流电源输出端口的脉冲 群电平 5.21.7浪涌冲击)抗扰度 按照GB17626.5对充电器交流电源输人端口进行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试验时,充电器处于 额定工作状态 试验等级为 a线对线试验电平为1kV:; D) 线对地试验电平为2kV; e试验波形为1.2/50s 5.22低温储存试验 试验按GB/T2423.1一2001中“试验Ab”进行: 将无包装,不通电、处于室温的充电器,按正常位置放人处于室温的试验箱(室)内; a b 箱(室)内温度以不大于1C/min(不超过5min时间的平均值)的变化率降至一20C士3C,并 使充电器达到温度稳定后,开始计算低温储存时间,试验持续2h;
GB/T21544一2008 充电器应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试验箱(室)内进行恢复直至解冻 c) d) 充电器的恢复时间要足以使其达到温度稳定,最少为1h,一般不超过2h; e 恢复后的充电器,按5.2,5.4和5.5进行试验,应符合4.2、4.4和4.5的要求 5.23 低温工作试验 试验按GB/T2423.1一2001中“试验Ad”进行: a) 将无包装,不通电处于室温的充电器,按正常位置放人处于室温的试验箱(室)内 b 箱(室)内温度以不大于1C/min(不超过5min时间的平均值)的变化率降至一5C士3C,并 使充电器达到温度稳定; 充电器接人交流电源并处于额定工作状态,同时开始计算低温工作时间 c d 低温持续时间2h; e)低温持续时间2h后,按5.2,5.4和5.5进行试验,应符合4.2、4.4和4.5的要求 5.24 高温储存试验 试验按GB/T2423.2一2001中“试验Bb”进行,试验温度为65C士2C;试验持续时间为2h 高温储存试验的步骤和方法同低温储存试验 5.25高温工作试验 1中“试验",试验温度为40C士2C;试验持续时间为2h 试验按GB/T2423.22001 高温工作试验的步骤和方法同低温工作试验 5.26恒定湿热试验 试验方法按GB/T2123.9一20o1中“试验Cb”进行 产品不包装.试验温度40c士2c,湿度 90%95%,试验持续时间48h 恢复后的充电器,按5.2、5.4,5.5和5.18进行试验,应符合4.2、 4.4、4.5和4.18的要求 5.27振动试验 试验方法按GB/T2123.10-2008中"试验F"进行 频率为10H一55Ha,振幅为0.35mm,每 个方向上扫频循环次数为10次 试验后,按5.2、5.4和5.5进行试验,应符合4.4和4.5的要求 5.28自由跌落试验 试验方法按GB/T2423,8一1995中“试验Ed”进行 充电器从1m高度处以最不利的方向自由跌 落到硬木表面3次,其塑料表面应无裂痕等损坏 试验后,按5.2、5.4和5.5进行试验,应符合4.2、 4.4和4.5的要求 检验规则 检验类别 6 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试验 出厂检验 6. 2 6. .2.1抽样方案 出厂检验分全检和抽检两种,可根据情况任选一种 出厂检验采用GB/T2828.1一2003进行抽样 检验 抽样方案为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以不合格品数作为判定数 6.2. 2 检验项目 出厂检验项目按表1进行 6. 3 型式试验 试验频次 型式试验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遇到下列情况之一,也需进行型式试验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时; a D)正式生产后,产品结构、工艺、材料有较大改变时;
GB/T21544一2008 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c d) 质量监督部门提出要求时 6.3.2抽样方案 型式试验按GB/T28292002进行,采用判别水平I的一次抽样方案,RQL=65,以不合格品数作 为判定数 6.3.3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及判定按表1进行 标志包装、储存和运输 7.1标志 充电器表面应有中文标识,包括制造厂名、产品型号、产品名称、输人电压及电流、输人频率、输出电 压及电流、正负极(对于直接向锂离子电池充电的设备)、警示说明等 7.2包装 产品包装应符合GB/T3873的有关要求 包装上应有中文标识,内容包括制造厂名、产品型号、产品名称、包装箱号、毛重、装箱日期等,包装 时应附有产品的合格证书及使用说明书 使用说明书应向用户提供足够的资料,以确保用户在按厂家的规定使用时,不会引起本标准范围内 的危险,并对充电器在操作,维修、运输或储存时有可能引起危险的情况提醒用户特别注意;应使用标准 简体中文书写 产品包装应防潮、防振 7.3储存 产品应储存在温度35C以下,湿度不大于75%的室内仓库中 运输 产品运输中应防雨淋、水浸,不应有剧烈振动 表1检验项目及判定 不合格判定 出厂检验 型式 项 要 序号 试验方法 检验 抽样 1006 外观 4.2、7.1 5." 交流输人电压 输出电压 4. 5.4 输出电压纹波 4.5 5.5 效率 4.6 5.6 空载损耗 4.7 5.7 指示功能 4.8 5,8 4.9 5.9 标牌耐久性 4.10.1 5. 10.1 电源线 10 隔离变压器 4.10,2 5.10.2 ll1 机械强度 4.l1 5.1l 12 稳定性 5.12.1 4.12.1 13 结构细节 4.12.2 5.12.2 10
GB/T21544一2008 表1(续 不合格判定 出厂检验 型式 项 要 序号 求 试验方法 100% 检验 抽样 B 4.12.3 5.12.3 防触及性 15 4.12.4 5.12. 连接布线 16 外壳表面温升 4.13 5,13 17 输出短路保护 4.14 5.14 18 极性反接保护 4.15 5.15 19 异常工作及故障 4.l6 5,16 材料的可燃性 17 17 20 4. 5. 21 4.18 5.18 绝缘电阻 4.19 5.19 抗电强度 22 接触电流 4.20 23 5,20 24 电磁兼容性 4.21 5 .21 25 低温储存试验 4.1、4.2、4.4、4.5 5.22 26 低温工作试验 4.1、4.2、4.4、4.5 5.23 27 高温储存试验 5.24 4.l、4.2,4,4、4.5 28 5.25 高温工作试验 4.1、4.2、4.4、4.5 29 4.1、4.2、4.4、4.5、4.18 5.26 但定湿热试验 30 振动试验 4.2、4.4、4.5 5.27 31 自由跌落试验 4.2、4.4、4.5 5.28 1l
GB/T21544一2008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试验用仪器、设备 直流数字电压表 量程:0V100V 精度:0.5级 直流数字电流表 量程:0A~10A 精度;0.5级 A.3阻性负载 应符合本标准相关试验条件 A.4拉力机 应符合本标准相关试验条件 A.5示波器 频段:020MHz 6 功率计 A 精度:0.5级 绝缘电阻测试仪 测试电压;IDc500V 量程:0Mn2000Mn. 8 耐压测试仪 A, 测试电压;AC/DC0V5000V 漏电流量程:0mA100mA测试电压为交流时. A.9恒温、恒湿试验箱 温控范围;不低于本标准要求 温控误差;士1C 容积:应不小于5倍被测样品的体积 A.10振动、冲击试验台 应符合本标准相关试验条件 12

掺铒光纤放大器L波段掺铒光纤放大器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掺铒光纤放大器L波段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掺铒光纤放大器L波段掺铒光纤放大器的编号:GB/T18898.2-2008。掺铒光纤放大器L波段掺铒光纤放大器共有16页,发布于2008-11-012008-11-01实施
钽及钽合金棒材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钽及钽合金棒材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钽及钽合金棒材的编号:GB/T14841-2008。钽及钽合金棒材共有7页,发布于2008-09-012008-09-01实施,代替GB/T14841-1993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