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7506-2019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规程

CodeofpracticeforMyzuspersicae(Sulzer)biologicalcontrolwithAphidiusgifuensis(Ashmead)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规程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规程的编号:GB/T37506-2019。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规程共有19页,发布于2019-06-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X87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5.020
  • 实施日期2019-06-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9页
  • 文件大小2.20M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规程


国家标准 GB/T37506一2019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规程 CodefpraetieeforMysusperieae(Sulzer)bhioogieal controlwith Aphidiusgi/uesisAshmead) 2019-05-10发布 2019-06-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7506一2019 次 目 前言 引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烟蚜茧蜂繁育 4.1繁蜂方法选择 4.2烟株繁蜂法 4.3烟苗繁蜂法 5 烟田放蜂 5.1设施及材料 5.2收蜂 5.3放蜂 防治效果调查 6.1调查时间 6.2调查内容及方法 保种 7.1保种时间 7.2保种寄主植物 7.3保种管理 7.4提纯、复壮、脱毒 附录A(资料性附录)姻蚜茧蜂繁育设施及材料示例
GB/37506一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4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烟草总公司云南省公司、云南省烟草公司玉溪市公司、云南省烟草公司大理 州公司、云南省烟草公司红河州公司、云南省烟草公司曲靖市公司、云南省烟草公司保山市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余砚碧、杨硕媛谷星慧、田泽华、刘春明、蔺忠龙、孙军伟、曾蝶、赵进龙、张立猛、 杨中义、朱艰、欧阳进、阙劲松
GB/T37506一2019 引 言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声明符合本文件时,可能涉及第4章中有关设施及材料、烟蚜茧蜂繁 育方法,第5章中有关收蜂设施材料、放蜂方式和第7章中有关保种相关的专利的使用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对于该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 该专利持有人已向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保证,他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款和条件下, 就专利授权许可进行谈判 该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备案 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以下 联系方式获得 专利持有人:云南省烟草公司玉溪市公司、云南省烟草公司红河州公司 地址;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风凰路102号、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温泉路 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 利的责任
GB/37506一2019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繁育烟蚜茧蜂(Ahidiusgifiuensis)防治烟蚜(My icae)的技术要求,包括烟 yzuspersicae 蚜茧蜂繁育、烟田放蜂、防治效果调查、保种等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烟蚜茧蜂对烟蚜的防治 其他作物采用蚜茧蜂防治蚜虫可参考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222烟草病虫害分级及调查方法 GB/T25241烟草集约化育苗技术规程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烟蚜Myzus persiae(Sler) 属于昆虫纲半翅目Hemiptera蚜科Aphididae瘤蚜属Myus的一种主要烟草害虫 注:又名桃蚜,桃赤蚜,别名腻虫,蜜虫 3.2 烟蚜茧蜂Aphidiusgi/fuensisAshmead 属于昆虫纲膜翅目Hymenoptera蚜茧蜂科Aphididae蚜茧蜂属Aphidius的一种烟蚜体内寄生性 天敌昆虫 3.3 寄主植物hostplant 用于繁殖烟蚜的植物 3.4 烟株繁蜂Aphidiusife ensisrearingwithadolt tobaccoplant 利用烟草成株作为寄主植物繁蚜繁蜂的活动 3.5 烟苗繁蜂Aphidiusgi/uensisrearingwithtobaeeoseedling 利用烟草幼苗作为寄主植物繁蚜繁蜂的活动 3.6 僵蚜parasitizelaphids 被烟蚜茧蜂寄生后虫体肿胀、僵硬、不透明的死亡烟蚜 3. 羽化emergenee 从蛹态变成成虫的过程
GB/T37506一2019 3.8 成蜂 adultparasitoids 烟蚜茧蜂的成虫 3.9 种蚜aphidts tobereared 用于保种或接种的烟蚜 3.10 sitoidstobereared 种蜂paras 用于保种或接种的烟蚜茧蜂或寄生蚜 3.11 蜂蚜种aphtds andparasitoidstobereared 种蚜和种蜂(寄生蚜)的集合体 3.12 寄生率parasitismpereentage 烟蚜被烟蚜茧蜂寄生的百分比 烟蚜茧蜂繁育 4.1繁蜂方法选择 烟蚜茧蜂繁育方法与选择有下列两种 -烟株繁蜂法;保种或烤烟种植分散的地方扩繁宜用烟株繁蜂法; -烟苗繁蜂法:集约化生产程度高的地方扩繁宜用烟苗繁蜂法 4.2烟株繁蜂法 4.2.1设施及材料 4.2.1.1 繁蜂棚 4.2.1.1.1繁蜂棚应建在交通便利、有洁净水源、便于烟蚜茧蜂运输与投放的场所 4.2.1.1.2繁蜂棚应采用木材或金属作框架,框架外覆盖塑料薄膜(或其他透明材料)和遮阳网 4.2.1.1.3繁蜂棚应具备通风、透光、遮阴、隔离性能 4.2.1.1.4繁蜂棚分为繁蜂大棚和繁蜂小棚 大棚内设繁蜂室,用孔径250Mm(60目)防虫网间隔;小棚 用孔径250Mm(60目)防虫网与外界间隔 繁蜂大棚和繁蜂小棚示例分别参见附录A中A.1和A.2 4.2.1.2植烟容器 植烟容器的直径宜为25cm一30cm,高宜为24cm28cm 4.2.1.3接蚜笔 选用不损伤烟蚜的毛笔或类似工具作为接蚜笔 4.2.2繁蜂烟株培育 4.2.2.1 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毒病较强、烟蚜喜食的烟草品种作为寄主植物
GB/37506一2019 4.2.2.2育苗 寄主烟草移栽前按GB/T25241的规定培育无病虫壮苗 4.2.2.3繁蜂烟株培育方法 4.2.2.3.1根据大田烟蚜发生期,在烤烟大田移栽前7d~15d,选择5片一6片真叶的无病虫烟苗 移栽 4.2.2.3.2用植烟容器培育烟株的情况下,每1000kg植烟土加人300kg腐熟农家肥(氮含量1% 4%,有机质含量15%~25%),20kg钙镁磷肥(PO含量14%~18%),拌匀,堆捂发酵20d~30d后, 装土至植烟容器约2/3处 4.2.2.3.3不用植烟容器培育烟株的情况下,翻挖平整土地、碎堡、起垄,沟深应大于或等于15cm,起垄 方向应便于管理 4.2.2.3.4使用小棚繁蜂时,于移栽后接蚜前建棚,烟株距棚边应大于或等于25e cm 4.2.2.3.5加强姻株水肥管理,保持烟株叶色嫩绿 4.2.3烟蚜繁育 4.2.3.1接蚜时间 烟株长到6片一8片有效叶时接蚜 4.2.3.2种蚜选择 选用3龄、4龄未被寄生的无翅若蚜 4.2.3.3接蚜数量 每株烟接种烟蚜20头30头 4.2.3.4接蚜方法 4.2.3.4.1挑接法 用接蚜笔轻轻刺激烟蚜尾部,挑取烟蚜接在繁蜂烟株中间部位叶片偏叶基部的背面 4.2.3.4.2放接法 将带有姐蚜的叶片剪成不大于2cm的小片放在繁蜂烟株中间部位叶片正面距茎科约1/3处 4.2.3.5繁蚜管理 4.2.3.5.1 繁蜂棚内温度宜为17C一27C,相对湿度宜为50%一80% 棚内无病原和其他虫源 4.2.3.5.2烟株应健康幼嫩,无病虫害 4.2.3.5.3在温度为17C27C、相对湿度为50%80%的条件下,繁育烟蚜15d一20d 4.2.3.5.4接蚜后3d~5d,视蚜虫数量及分布情况补接烟蚜;接蚜7d后,防止蚜霉菌侵染 4.2.3.5.5繁蚜期间应按照GB/T23222的规定调查蚜量及虫态,监测繁蚜效果 4.2.4烟蚜茧蜂繁育 4.2.4.1 种蜂准备 将烟蚜茧蜂僵蚜放在试管内羽化,剔除重寄生蜂后群体交配24h 也可从保存种蜂的繁蜂棚或繁
GB/T37506一2019 蜂间直接吸取成蜂备用 以浓度为5%10%的蜂蜜水作为烟蚜茧蜂种蜂的补充食物 注重寄生蜂为烟蚜茧蜂的寄生性天敌 4.2.4.2接蜂时机 4.2.4.2.1单株姻株上烟蚜数量达到2000头以上时接蜂 4.2.4.2.2种蜂收集与接蜂的时间间隔不宜超过30nmin 4.2.4.3接蜂量及方法 按蜂蚜比1;501:100将收集的种蜂放人繁蜂室内,烟蚜革蜂自主寻找烟寄生 4.2.4.4繁蜂管理 繁蜂棚内温度宜为1727,相对湿度宜为50%一80%,大棚繁蜂需繁育10d20d,小棚繁 蜂需繁育20d25d 4.3烟苗繁蜂法 设施及材料 4.3.1 4.3.1.1 繁蜂棚 宜选用烤烟育苗工场的塑料大棚,沿育苗池搭建小拱架,覆盖孔径250m(60目)防虫网 4.3.1.2植烟容器 宜选用育苗池和漂浮盘作为植烟容器 4.3.1.3接蚜杆 由绳和杆组成,用于固定带种蚜或蜂蚜种的烟苗,换位方便 示例参见A.3 4.3.2品种选择 执行4.2.2.1的规定 4.3.3蜂蚜分接 4.3.3.1繁蜂烟苗培育 4.3.3.1.1育苗 于田间烟蚜发生初期前2个月3个月播种,按GB/T25241的规定培育无病虫壮苗,烟苗密度不 超过450株/m' 4.3.3.1.2烟苗管理 应符合下列要求 烟苗长至5叶1心时剪叶,剪掉的叶片不超过最大叶片的1/2: -对剪叶工具进行全程消毒,剪叶后及时防控病毒病等病害 -棚内温湿度及烟苗营养管理执行GB/T25241的规定,保持苗齐苗壮、叶色嫩绿,棚内应无病 虫害
GB/37506一2019 4.3.3.2烟蚜繁育 4.3.3.2.1接蚜时间 烟苗5叶1心至6叶1心时接蚜 43.3.2.2种蚜选择 应选择生长正常、健壮无病、不含寄生蚜和僵蚜的烟蚜 4.3.3.2.3接蚜数量 每株烟苗接9头11头种蚜 43.3.2.4接蚜方法 将带有种蚜的叶片背面向下,平铺在烟苗上,采用换位方法使烟蚜分布均匀一致 43.3.2.5繁蚜管理 应符合下列要求 -接蚜时,收起遮阳网;接蚜后罩孔径250m(60目)防虫网,覆盖遮阳网; 棚内温度宜为18C27C,相对湿度宜为55%~75%; 保持棚内无病虫害,不应使用杀虫剂 加强烟苗水肥管理,保持烟苗幼嫩; -漂浮育苗应保持育苗池水深度大于等于15cm; 接蚜后3d~5d,清除种蚜叶,视蚜虫数量及分布情况补接烟蚜; 接蚜5d后,防止蚜霉菌侵染; 繁蚜期间应按照GB/T23222的规定调查蚜量及虫态,监测繁蚜效果 4.3.3.3烟蚜茧蜂繁育 4.3.3.3.1接蜂时机 当每株烟苗上的烟蚜数量达到150头时接蜂 43.3.3.2接蜂量及方法 将携带烟蚜茧蜂僵蚜的炯苗移人罩网内烟苗根部保持湿润,蜂蚜比为1:501:10o. 4.3.3.3.3繁蜂管理 应符合下列要求 -繁蜂期间温醒度,水肥等条件与4.3.32.5的规定- 一致; -接蜂后罩孔径250m(60目)防虫网并加盖遮阳网,不施用任何药剂; 按照GB/T23222的规定,调查烟蚜、寄生蚜和僵蚜的数量,监测繁蜂效果 4.3.4蜂蚜同接 4.3.4.1 育苗 按GB/T2524育苗,烟苗密度不超过450株/m
GB/T37506一2019 4.3.4.2接种时机 烟苗4片真叶时接种 4.3.4.3蜂蚜种选择 选择生长正常、健壮无病的蜂蚜种,种蚜被寄生的比例为40%60% 4.3.4.4接种量 每百株烟苗平均接250头蜂蚜种 4.3.4.5接种方法 接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将携带有蜂蚜种的烟苗等距离固定在接蚜杆上,接蚜杆放置在待接蜂蚜种烟苗上 -采用换位方法使烟苗上蜂蚜种均匀分布; 24h后收取接蚜杆及其携带的烟苗或叶片 4.3.4.6繁育管理 4.3.4,6.1前期繁蚜管理 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接种36h内降低饲养室内光照强度,36h后加强光照并保持良好通风; -按照GB/T23222的规定调查蚜量及虫态,监测繁蚜效果 4.3.4.6.2后期繁蜂管理 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接种10d后,当烟蚜的数量繁殖到平均每株50头时,降低繁蜂棚光照强度,保持繁蜂棚内良 好通风; 按照GB/T23222的规定,调查姻蚜、寄生蚜和僵蚜的数量,监测繁蜂效果 烟田放蜂 5 5.1设施及材料 5.1.1收蜂装置 采用简易吸蜂器、电动吸蜂器或烟蚜茧蜂自动收集装置收集烟蚜茧蜂 示例参见A.4和A.5 5.1.2容蜂器 采用孔径180m(80目)防虫网缝制成的纱网袋或具备透气性的容器作为容蜂器 示例参见A.6 5.1.3僵蚜苗散放装置 用树木枝条、藤条、芦苇等作篷架,篷顶覆盖挡雨膜和遮阳网,篷壁至少两面敞开通风 示例参见 A.7
GB/37506一2019 5.2收蜂 5.2.1收蜂准备 收蜂前对容蜂器和烟蚜茧蜂运输工具进行消毒 5.2.2成蜂收集 5.2.2.1应于中午12点前用吸蜂器或烟蚜茧蜂自动收集装置收集棚内成蜂 5.2.2.2容蜂器内温度应小于或等于30C,成蜂保存时间应小于或等于3h 5.2.3僵蚜收集 收集附着僵蚜的烟苗或叶片 5.3放蜂 5.3.1放蜂要求 放蜂前后3d内大田烟株不喷施杀虫剂 5.3.2放蜂时机 烤烟大田移栽后开始观测,于烟蚜始发期进行第一次放蜂,此后根据炯蚜发生情况进行后续放蜂 5.3.3放蜂量 根据烟田蚜量确定放蜂量,蚜量调查执行GB/T23222的规定 烟蚜发生程度对应的放蜂量见 表1 表1烟蚜发生程度对应放蜂量参照表 田间每株烟上的烟蚜数量 每公顷烟田的放蜂量 放蜂方式 30007500 点状放蜂 620 750015000 面状放虾!" 2130 1500018000 区域性放蜂" 对有蚜烟株定点释放州蚜茧蜂 对有蚜田块释放烟蚜茧蜂 对田间有蚜区域释放炯蚜茧蜂 5.3.4放蜂方式 5.3.4.1 放成蜂 5.3.4.1.1吸蜂散放 大棚繁蜂放蜂和小棚繁蜂前期放蜂使用吸蜂散放方法,具体要求如下: -用吸蜂器收集成蜂,装人容蜂器运至烟田,打开容蜂器,移动放蜂 -收蜂放蜂宜上午进行,雨天不放蜂
GB/T37506一2019 5.3.4.1.2自然散放 小棚繁蜂后期使用自然散放方法,具体要求如下:;烟株上部叶片上70%80%的烟蚜形成僵蚜时, 清除棚内有翅烟蚜,掀开防虫网,烟蚜茧蜂自然羽化迁飞 5.3.4.2放僵蚜 5.3.4.2.1挂放僵蚜叶片或其他形式僵蚜产品 烟株繁蜂法放僵蚜时采用挂放僵蚜叶片或其他形式僵蚜产品的方法,具体要求如下 -叶片上70%80%烟蚜形成僵蚜时,依次采下部、中部、上部叶片,清除叶片上未被寄生的烟 蚜和有翅蚜,直接挂放到烟田; 或收集叶片上的僵蚜,置于载体上,制成其他形式僵蚜产品,挂放到烟田 -挂放7d后,清理烟田中僵载体 5.3.4.2.2散放僵蚜苗 姻苗繁蜂法放倡蚜时采用散放僵倡蚜苗的方法,具体要求如下 烟苗上表观寄生率大于或等于35%时,清除僵蚜苗上的有翅蚜,收集僵蚜苗保持根部湿润; 运输过程中应遮阳,保持运输工具通风透气; 将僵蚜苗放置于田间,或搭建僵蚜苗散放装置,距姻株50cm以上,防止雨淋日晒; 10d15d后,清理烟田中已干枯的僵蚜苗 注表观寄生率指肉眼可见的烟蚜被烟蚜茧蜂寄生的百分比 防治效果调查 6.1调查时间 从大田移栽至采烤结束调查化学杀虫剂使用情况 6.1.1 分别于放蜂当天,放蜂后第10天、第20天、第30天调查蚜虫种群数量 6.1.2 6.2调查内容及方法 6.2.1按照GB/T23222的规定,调查田间姻蚜、寄生蚜、僵蚜数量,计算有蚜株率、蚜情指数和寄生率 6.2.2调查记录区域内不少于10户烟农化学杀虫剂使用情况,统计杀虫剂种类、数量,计算防蚜成本 保种 7.1保种时间 姻田放蜂结束后进行姻蚜和姻蚜茧蜂保种 7.2保种寄主植物 根据当地条件选择烟草、萝卜等适宜的寄主植物 7.3保种管理 7.3.1采用寄主植物保种时,保种环境温度宜为17一27,相对湿度宜为50%80% 7.3.2采用僵蚜低温保种时,僵蚜在5C的恒温箱内保存时间应小于或等于30d.
GB/37506?2019 7.4??,? 7.4.1??,?,???,??,? ??,?, 7.4.2???,???,??
GB/T37506一2019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烟蚜茧蜂繁育设施及材料示例 繁蜂大棚 A.1 繁蜂大棚为钢架结构,外罩防虫网和塑料薄膜 大棚为两连体结构,长50m,宽12m,肩高3m,拱高4.6m,建筑面积600nm,抗风载0.35km/m,雪 荷载0.25kN/m',其中立柱间距3m,跨距6m,拱距0.75m 两侧立柱中间各设挡风杆1根,拱顶上设有三根纵杆 整个大棚设有4套卷膜器,分别装在两侧和 棚顶,推拉门2道,前后各一道,棚内采用半自动遮阳网装置控制遮阳网 大棚内每3m使用一根水平 杆固定 大棚中间留1.5m宽的走道,棚内使用孔径250m(60目)防虫网作繁蜂棚的隔离层,将两边分别 隔成长×宽×高为6mX3m×1.8m和4.5m×3m×1.8m的繁蜂间 繁蜂大棚立体结构见图A.1 长, 说明 立柱; -防虫网门; l1 天沟 12 -拱杆; -肩管; -挡风杆 -纵杆; 山墙组合; 13 卷膜器 卷膜杆; 卡槽; 14 -遮阳网 10 推拉门 l5 -镀锌管 防虫网 图A.1繁蜂大棚立体结构图 10
GB/37506一2019 A.2繁蜂小棚 繁蜂小棚可集中搭建;也可分散到烟田搭建,每6.67hm=(100亩)烟田宜建一个小棚 前期收集成 蜂或僵蚜散放,后期采用自然散放法放蜂 繁蜂小棚由可拆卸支架和防虫网组成,亦可配套薄膜以遮雨保温,规格为长3m(或更长、宽3m、 高2m,占地面积9m'或更大,棚的四边高1.2nm,顶高1.5m 立柱与纵杆连接处有接头件,拱杆直接 插人立柱顶端,棚四周离地面2cm处用卡槽连接,棚顶用卡槽把3根拱杆连接并全部采用螺栓固定 用孔径250m(60目)尼龙纱网制成的防虫网从棚顶整床套下,尼龙纱网两端开门,用拉链控制开关 防止烟蚜天敌的侵人和繁蜂过程中烟蚜及烟蚜茧蜂飞出棚外 必要时棚顶加盖遮阳网(高出棚顶 40em以上) 田间繁蜂小棚结构见图A.2 说明: -立柱; 2--拱杆 3 -纵杆 图A.2田间繁蜂小棚结构图 采用田间小棚繁蜂可节约繁蜂成本,实用性强 在烤烟轮作区,可拆卸式田间小棚可随烟田的轮换 而随田搭建,具有方便灵活,就近放蜂,不影响下一茬作物生产的特点 A.3接蚜杆 接蚜杆由一根杆状物组成,杆状物上附有两头固定在杆上的绳子,绳子采用双股绳,用来夹住带有 种蚜或蜂蚜种的烟苗 接蚜杆示意图见图A.3 1
GB/T37506一2019 说明: 杆状物; 绳子; 夹子 -带种蚜或蜂蚜种的烟苗 图A.3接蚜杆示意图 A.4吸蜂器 简易吸蜂器可用锥形瓶和乳胶管制作 瓶塞上插两根乳胶管,一根乳胶管的瓶内端用孔径250m 60目)防虫网封口,另一端用嘴吸使瓶内形成负压;另一根乳胶管连通瓶内外,外面的一端对准烟蚜茧 蜂成蜂,当瓶内形成负压时,烟蚜茧蜂在负压的作用下被吸人瓶中 人工简易吸蜂器示意图见图A.4 电动吸蜂器具有贮蜂瓶和瓶盖,瓶盖上插装有风管弯头和弯接头,风管弯头端头上有滤网,风管弯 头的另一端安装在抽风管上,抽风管的另一端安装在风机上,风机上具有出风口;弯接头的另一端安装 有收蜂软管,收蜂软管上有收蚱嘴;贮蜂瓶的内壁上具有网状的内层 电动吸蜂器示意图见图A.5 说明: -锥形瓶" 嘴吸端 5 乳胶管; -吸烟蚜茧蜂端 -防虫网 图A.4人工简易吸蜂器示意图 12
GB/37506一2019 说明 -贮蜂瓶 瓶盖; -弯接头 -滤网; -风管弯头; 抽风管 -风机 -收蜂软管 收蜂嘴 图A.5电动吸蜂器示意图 A.5烟蚜茧蜂自动收集装置" 烟蚜茧蜂自动收集装置包括贮虫器、罩网、固定环,固定杆四部分 贮虫器设置在罩网顶部,由纱网 或透明的瓶状容器制成,上端封闭,防止成蜂逃离,下端开口,与固定环大小相匹配,套在固定环上方,烟 蚜茧蜂进人后即可更换 罩网由纱网制成,上部为喇叭状,上端开口,与固定环大小相匹配,用胶粘在固 定环下方,喇叭状斜面与罩网顶部形成夹角,可通过升、降固定环高度来调节夹角的大小 由于烟蚜茧蜂具有趋光性和向上性,罩网内的烟蚜茧蜂会自行聚集于喇叭形的上部,并进人贮虫器 中 罩网下部的形状和大小根据罩网方式而定,主要作用是防止所饲养昆虫逃逸和网外的昆虫进人 在罩网顶部可设置一个或多个自动收集装置,设置数量应根据罩网的大小而定 设置位置以方便操作 为宜,一般设置在罩网顶部四周 烟蚜茧蜂自动收集装置示意图见图A.6 13
GB/T37506一2019 说明: 罩网 -贮虫器; -固定环; 固定杆 图A.6烟蚜茧蜂自动收集装置示意图 A.6容蜂器 容蜂器由瓶体和瓶盖组成,瓶盖用内螺纹拧在瓶体上口,瓶体由透明材料制成.瓶体内壁为磨砂壁 便于茧蜂附着),瓶盖的中央开有透气孔,透气孔上瓶盖的内侧安装有孔径1804m一2504m(60目 80目)尼龙网 容蜂器示意图见图A.7 说明 -瓶体; 瓶盖 尼龙网 图A.7容蜂器示意图 14
GB/37506一2019 A.7僵蚜苗散放装置 僵蚜苗散放装置的形状可采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或拱形,其主体结构由横架和纵连杆连接而 成,横架的支柱埋人土中固定,各横架间有纵连杆连接固定,顶部覆盖挡雨膜和遮阳网,侧面有通风口 僵蚜苗散放装置搭建在放蜂田间,僵蚜苗放人其中,可有效挡雨遮阳,确保寄生蚜顺利形成僵蚜、僵蚜顺 利羽化为成蜂,同时可避免僵蚜苗传蚜传毒到田间作物上 僵蚜苗散放装置的材料可采用树木枝条、藤条、芦苇等,拆装快捷,成本低廉,简单易行,容易推广 拱形僵蚜苗散放装置示意图见图A.8. 说明 -压膜土 遮阳网 -挡雨膜 横架; -纵连杆; 僵蚜苗; 基质 图A.8僵蚜苗散放装置(拱形)示意图

了解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规程GB/T37506-2019

烟蚜茧蜂简介

烟蚜茧蜂是一种寄生于烟蚜体内的天敌昆虫,对烟蚜的危害非常大。它的生命周期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烟蚜茧蜂的寿命较短,只有几天到两个星期不等。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规程GB/T37506-2019简介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规程GB/T37506-2019是国家发布的一项标准,目的是为了规范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这一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适用范围
  2.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基本原理及其作用机制
  3.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技术流程
  4.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关键技术指标
  5.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管理要点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优势

相比于传统的农药防治方法,烟蚜茧蜂防治烟蚜具有以下优势:

  • 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 不会对烟叶品质造成影响
  • 对烟蚜的防治效果显著
  • 可以长期使用,不易产生抗性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技术要点

在实施烟蚜茧蜂防治烟蚜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 了解烟蚜茧蜂的生态特性和生活习性。
  • 建立烟蚜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烟蚜种群密度。
  • 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积极配 备必要的设备和药剂。

在实施烟蚜茧蜂防治烟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技术要点:

  • 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释放烟蚜茧蜂。
  • 控制烟田内部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
  • 采取科学合理的烟蚜茧蜂释放比例,尽量避免浪费。
  • 及时监测烟蚜种群密度变化,调整防治方案。

结语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规程GB/T37506-2019的出台,为烟农们提供了一种环境友好、高效的烟蚜防治方法。在实施防治过程中,需要根据技术规程的要求,全面掌握烟蚜茧蜂的生态特性和防治技术要点,才能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规程的相关资料

    和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规程类似的标准

    绿色包装评价方法与准则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绿色包装评价方法与准则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绿色包装评价方法与准则的编号:GB/T37422-2019。绿色包装评价方法与准则共有19页,发布于2019-05-10
    烟草种子生产加工技术规程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烟草种子生产加工技术规程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烟草种子生产加工技术规程的编号:GB/T24308-2019。烟草种子生产加工技术规程共有15页,发布于2019-06-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