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6594-2011

无损检测仪器工业用X射线管性能测试方法

Non-destructivetestinginstruments-PropertiestestmethodsofindustrialX-raytub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无损检测仪器工业用X射线管性能测试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无损检测仪器工业用X射线管性能测试方法的编号:GB/T26594-2011。无损检测仪器工业用X射线管性能测试方法共有23页,发布于2011-11-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N78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9.100
  • 实施日期2011-11-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3页
  • 文件大小544.43KB

以图片形式预览无损检测仪器工业用X射线管性能测试方法

无损检测仪器工业用X射线管性能测试方法


国家标准 GB/T26594一2011 无损检测仪器 工业用X射线管性能测试方法 Nunrdestruetetestinginstruments一 PropertiestestmethodsofindustriaX-raytube 2011-06-16发布 2011-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利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6594一2011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测试条件 测试设备 测试原理图 测试规则 试验方法 5 灯丝特性测试 X射线管最高工作管电压的测试 x射线管最高反向峰值电压的测试 X射线管超电压的测试 5 X射线管灯丝发射特性的测试 X射线管阳极电流稳定性的测试 5 x射线管最大功率的测试 5 x射线管有效焦点尺寸的测试 X射线管辐射能通量密度均匀性的测试 5.10X射线管X射线剂量率的测试 .11X射线管固有滤过的测试 5. 5. 12 x 射线管光谱纯度的测试 5.13栅控x射线管阳极电流截止特性的试验 5.14栅控X射线管灯丝栅极间耐压试验 附录A(规范性附录焦点针孔射线照相法 10 附录B(规范性附录)焦点狭缝射线照相法 14 附录c(资料性附录电气原理简图 16 附录D(资料性附录)焦点标称值的容许值 20
GB/T26594一2011 前 言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2)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辽宁仪表研究所、丹东市荣华射线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深圳市华测检测技术 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丹东市无损检测设备有限公司,丹东市万全无损检测仪器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波,荣吉串、钱峰,董殿刚、张宏
GB/I26594一2011 无损检测仪器 工业用x射线管性能测试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测试条件的要求和对工业用x射线管(以下简称X射线管)的技术参数的测试条 件和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工业用X射线管(不包括脉冲式)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421一199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则第1部分;总则 GB/T25758.5一201o无损检测工业X射线系统焦点特性第5部分:小焦点和微焦点X射 线管的有效焦点尺寸的测量方法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灯丝特性filamentcharacter xX射线管灯丝电流与灯丝电压的关系 3.2 最高工作管电压maximumworkingtubevoltage 在半波自整流电路中,X射线管在额定阳极电流下,阳极与阴极之间所允许的最高正向阳极电压 蜂值 3.3 最高反向峰值电压highestreversepenkotage X射线管在规定的阳极电流下,阳极和阴极之间允许承受的最高反向峰值电压 超电压 overvoltage 在规定的阳极电流和试验时间下,在X射线管阳极和阴极之间加上按规定的超电压系数所确定的 峰值电压 3.5 灯丝发射特性filamentemissioncharaeter x射线管在给定的管电压条件下,阳极电流与灯丝电流(电压)的关系 3.6 阳极电流稳定性stabilityofanodeeurrent X射线管在规定工作条件下,并在规定的时间内,阳极电流最大变动量与其额定阳极电流值比值
GB/26594一2011 3.7 最大连续功率maximumcontinuouspower 能连续加载的最大功率 3.8 最大短时功率maximumshort-tiepower 每次短时间加载的最大允许功率 3 光学焦点尺寸optiesfessize X射线管的实际焦点在与有用线束中心X射线方向相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尺寸 3.10 固有滤过inheremtilrationm X射线管本身部件对X射线的过滤 用相当于等量过滤的镀、铝或铜的厚度来表示 3.11 辐射能量通量密度均匀性radiationenergnuxuniformityofdose x射线管在特定的有用射线输出区域上轭射强度的不均匀性 以E-M×100%来表示(其中 M M为各测量点中辐射强度最大值,N为最小值) 3. 2 剂量率doserate 在规定的距离及方位上,在规定的电压、电流下测得的单位时间内空气比释动能率数值,单位为 Gy/h 3.13 offil 灯丝栅极间耐压gridvoltagebearing lament 栅控x射线管的灯丝和栅极之间能承受规定的电压 3.14 阳极电流截止栅压cut-ofrgridvotageofanodecurrent 栅控X射线管在最高工作管电压并规定了灯丝电流(或电压)下,使阳极电流截止时的栅极电压 3.15 x射线光谱纯度 -rayspectrumpureness 单色工作的X射线管粑面材料杂质谱线对特征谱线K.的相对强度,以最强杂质谱线积分强度与 靶面材料特征谱线K.积分强度之比来衡量,其比值称为杂质谱线相对强度,是衡量X射线光谱纯度的 重要指标 测试条件 4.1测试设备 4.1.1X射线管电气测试用的各种设备应符合电气设备的规定标准,每台设备应有使用说明书、仪表 校验卡及有关技术资料 4.1.2X射线管阳极与阴极接点之间的绝缘电阻应大于5000MQ 4.1.3测试设备应满足被测管的冷却要求,X射线管冷却方式有 自然冷却X射线管附近不应有任何隔板屏蔽以及会引起x射线管过热的其他零部件 若被 a 测管封闭在箱体内,则箱体上应有通风孔 b 强制风冷:若在测试标准或产品标准中没有专门规定冷却方法时,则气流应沿X射线管轴向
GB/I26594一2011 流过,冷却系统应有测量气体流速、流量的仪器,其散热条件应符合在相关产品标准中的规定 强制水冷;对强制水冷的x射线管,应装有水的循环系统和测量进水温度及水流量的仪器,其 散热条件应符合在相关产品标准中的规定 自然油冷;其散热条件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 D 强制油冷;对强制油冷的X射线管,应装有油的循环系统和测量进油温度及油流量的仪器,其 散热条件应符合在相关产品标准中的规定 油的绝缘强度不应低于35kV/2.5mm 4.1.4测量灯丝特性时,应使连接管子同管座之间的导线以及连接电压表与管座之间的导线电阻足够 小,使其在导线上的压降不超过规定值的0.2% 当灯丝电流为产品标准规定值时,灯丝电压误差不应 超过规定值士10% 4.1.5当灯丝用交流供电时,电源的非线性失真系数如影响到测量灯丝电压的最大允许误差 (>士1%)时,应进行修正 4.1.6对测试电源的要求 4.1.6.1电源频率为50Ha的交流电,当负载从零增加到最大值时,电源电压的变化应不大于10% 4.1.6.2电源频率变动值应在规定值的士0.5%以内 4.1.6.3电源在无负载时,电源电压的变动值应在规定值的士5%以内,而在一个项目的试验过程中 变动值应在士0.5%以内 4.1.6.4电源无负载时,电压波形的瞬时值和相应的理想正弦波形瞬时值之差与理想的正弦波形相应 瞬时值之比应在士5%以内 4.1.6.5应用三相电源时,每两根相线间的阻抗和其他两根相线间的阻抗的差与该二阻抗平均值之比 应在士10%以内 4.1.6.6电源的高压装置应接地良好,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n. 4.1.7用于测量X射线管的阳极电流、灯丝电流、灯丝电压用的交流,直流电表的准确度不低于1.5级, 其他电表的准确度不低于2.5级 其他测试设备选用的仪表量程,应保证被测值的读数大于满刻度的1/3 测量灯丝电流(电压)的 仪表应使被测值的读数大于满刻度的1/2 x射线管电气测试用设备应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要求 4.1.8 4.1.8.1测试设备应装有门开关及高压泄漏保护装置 4.1.8.2测试设备应有防xX射线措施,其泄漏的X射线剂量不应超出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 4.2测试原理图 x射线管阳极电压的测量,在具体产品文件中未规定时,可采取下列方法之一 4.2.1 a 从高压发生器的初级测出初级电压,然后根据高压发生器的负载特性曲线,得出x射线管的 阳极电压 b)x射线管的阳极电压经分压器分压后,用峰值表或示波器等测出X射线管的阳极电压 4.2.2测试X射线管技术参数时常用的电原理图参见附录C 4.3测试规则 4.3.1在测试x射线管时,各电极电压应按下列顺序接通 a)灯丝电压; 栅极电压; b e)阳极电压 电极电压的断开应与接通时的相反顺序进行或同时断开 4.3.2测试强制冷却的X射线管时,应先接通冷却系统,方可加上各极电压,测试完毕时,应先断开各
GB/T26594一2011 极电压 如无规定时,至少3min后方可断开冷却系统 4.3.3旋转阳板x射线管在阳极加高压前,应使阳极靶转速达到正常值 测试栅控x射线管时,如没有说明栅极与灯丝间施加电压,则认为栅极与灯丝同电位. 4.3.4测试应在GB/T24211999中规定的正常试验条件下进行 4.3.5在最高工作管电压,最高反峰压和超电压试验前,应对X射线管进行预热 试验方法 5.1灯丝特性测试 施加在产品文件中规定灯丝电流,待电流表读数稳定后,读出电压表相对应的灯丝电压值 原理见 图C.6 5.2x射线管最高工作管电压的测试 施加在相关产品标准规定的灯丝电流(电压),按规定的预热时间预热后,施加最高工作管电压的一 半时,调节灯丝电流(电压),使阳极电流达到产品标准规定的数值 然后以不大于10kV/min的速度 升至最高工作管电压,与此同时调节灯丝电流(电压),保持阳极电流不变,并维持在产品文件中规定的 时间 原理见图c.1~图c.5中符合在相关产品标准中规定的任何一种 采用自整流电路时,X射线管接受的反向峰值电压不应超过产品文件所规定的最高反向峰值电压 5.3x射线管最高反向峰值电压的测试 在半波自整流电路中,施加产品文件规定的灯丝电流电压),按规定的预热时间预热后,施加最高 反向峰值电压的一半时,调节灯丝电流(电压),使阳极电流应达到产品文件规定的数值,以不大于 10kV/min的速度升至最高反向峰值电压,与此同时调节灯丝电流(电压),保持阳极电流不变,并维持 产品文件中规定的时间 原理见图C.1 x射线管超电压的测试 将X射线管装在X射线管测试台上按照规定的工作规程使其达到表1中的规定,进行超电压 试验 表1X射线管超电压试验 持绩时间 额定管电压U 超过额定管电压百分数 min 试验管电流 kV 直接强迫循环冷却非直接强迫循环冷却 200 10 200300 5.5x射线管灯丝发射特性的测试 将高压时间控制器调在允许条件下,调节灯丝电流(电压)至某一值,施加给定的管电压,如管电压 在加载时下跌,则应提高管电压,再次加载,直至管电压在加载时仍符合给定的数值,并读取相应阳极电 流值 用同样方法可测出在(一组)给定管电压下的(一组),阳极电流I =(I,)(灯丝电流)曲线 原 理见图c.1一图C.5中符合产品文件规定的任何一种 5.6x射线管阳极电流稳定性的测试 施加产品文件规定的灯丝电流(电压)值,按规定预热时间预热后,升高管电压至规定值,同时快速 调节灯丝电流(电压)使阳极电流应达到产品文件规定值,开始计时,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出阳极电流最
GB/I26594一2011 大变化量 实验原理见图C.1一图C.5中符合在相关产品标准中规定的任何一种 灯丝电源电压稳定度为士0.2% 5.7X射线管最大功率的测试 5.7.1最大连续功率的测试 施加产品文件规定的灯丝电流(电压),按规定的预热时间预热后,施加产品文件中规定的管电压的 -半时,调节灯丝电流(电压),使阳极电流达到在规定的管电压下最大连续功率所确定的电流值,然后 以不大于10kV/min的速度升至规定值,同时调节灯丝电流(电压).使阳极电流保持不变 5.7.2最大短时功率的测试 参数预调将高压时间控制器调在比特定时间略小的时间上,参照产品文件中规定的儿=1)曲 线选定的灯丝电流(电压),经预热后,再加上产品文件规定的管电压,同时根据仪表指示的管电压和阳 极电流值进行多次调节,使之符合产品文件规定值,然后切断高压 测试;保持预调参数,将高压时间控制器调在产品文件中规定的特定试验时间上,然后接通高压进 行试验 试验时间及间隔次数应在产品文件中规定 5.8x射线管有效焦点尺寸的测试 5.8.1焦点针孔射线照相法 见附录A 5.8.2焦点狭缝射线照相法 见附录B 5.8.3小焦点、微焦点有效焦点尺寸测试见GB/25758.5一2010 注:定向辐射X射线管可按附录A、附录B所规定的测验方法进行,周向辐射X射线管按具体型号产品文件规定的 测定方法进行,出厂检验可查试验记录 5.9X射线管辐射能通量密度均匀性的测试 结构分析用X射线管各输出窗辐射强度均匀性的测试 5.9.1.1将X射线胶片放置在紧靠射线输出窗口的不透光盒子内 在产品文件中规定的条件进行一次曝光 5.9.1.3用密度计测量各窗口辐射场胶片密度的平均值(取34点)来测定该窗口辐射能量密度的大 小,测量时应使每个测定点的区域不超过最大照射场尺寸的5%,胶片密度的拍摄要求见附录A中A.7 5.g.1.4由各窗口测得的辐射场胶片密度的平均值来确定各输出窗辐射能量密度的不均匀性 5.9.2周向辐射x射线管射线强度均匀性的测试 在周向管测试台上进行,在1.2m圆简状器具圆周上排布胶片,使周向管轴线与圆简器具中心重 合,胶片中心线与周向管X射线辐射角中心面重合,在圆筒器具的圆周选四个均匀分布位置放胶片,选 用适当的曝光参数拍片,使底片密度在1.1~1.5之间,用密度计测量四张胶片中线的密度值,取最大值 与最小值之差 原理见图c.1一图c.5中符合产品文件规定的任何一种 5.10X射线管X射线剂量率的测试 将剂量仪的探头放在产品文件规定的距离及位置上,在规定的电压、电流下测试,当剂量仪有稳定 的指示后读取剂量率值 原理见图c.1一图c.5符合产品文件规定的任何一种 注:如在产品文件中尚未指定测试点的方位,则认为测试点位于射线束中心线上,并且认为在管外无其他衰减材料 情况下测试(大气除外 5.11x射线管固有滤过的测试 测试装置原理图如图1所示 单位为 mm
GB/26594一2011 被利管 镀窗管 池片 半价层仪 探头 图1固有过滤测试原理图 其中镀窗管与被测管的靶材和靶角相同 如靶角不同,可以通过使射线束倾斜得到相同靶角 当被测管输出窗主要由镀或其他类似物质组成时,滤片宜用皱 当被测管最高工作管电压不超过200kV时,滤片宜用铝 当被测管最高工作管电压从150lkV400kV时,滤片宜用铜 测量时被测管与镀窗管测试条件完全相同包括管电压、电流、距离、位置) 管电压为被测管最高 工作管电压的一半(或由产品文件规定),阳极电流应在产品文件中规定 5.11.1测出不同厚度滤片(Be,Al,Cu)与第一半价层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5.11.2测出被测管的第一半价层值A 55. .11. 3 由图2曲线找出其相应的滤片厚度B 即B值为被测X射线管的固有过滤 滤片厚/mm 图2滤片厚度与半价层关系 注:另一种测试方法是找出被测x射线管窗口组成的代用物质 由该物质取代滤片,测出其第一半爽层值,由图2 曲线找出其相应滤片的厚度,即得到被测管的固有过滤值 5.12x射线管光谱纯度的测试 光谱纯度的测试是在电压和电流稳定度应不大于0.2%的X射线衍射仪上进行 也可以采用电压 和电流稳定度不大于0.2%的应用x射线衍射原理(=2dsin)制成的其他装置上进行 X射线光谱纯度测试的光路结构如图3所示 其中: a 光源,分光晶面与接收狭缝4之轴线互相平行; b分光晶面与衍射仪轴心相重合 光源与接收狭缝4应位于衍射仪圆周上 c) D 光源F,狭缝1S、2固定不动,狭缝3、S、4及计数管V以2倍于分光晶面的角速度同步 旋转
GB/T26594一2011 衍射仪圆 R I80o LF20o 202 0" 光束接收部分 -光源; 索洛狭缝 S、S 第一狭缝(开放). 发散狭缝(1/60或0.02mm); -收敛狭缝(同2); 接收狭缝(G 0.01mm; 计数管 图3光谱纯度测试光路结构示意图 将待测X射线管装在衍射仪上图3F位置),在相关产品标准中规定的电参数条件下,测绘该X射 线管的谱线图,如图4或图5所示 Kn2 Kp1 Ks 杂质线 图4单色×射线管谱线a 图5单色x射线管谱线b 5.12.1检查谱线图 测得的谱线中,各特征线积分强度相对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检查任意两个波长即可) 各谱线所 在角,可按ni=2dsin/计算.A为波长 表2特征谱线积分强度对比值(K系 特征谱线相对强度(K系)及波长(10-10m 靶材 强度 波长 强度 波长 强度 波长 铜 100 1.5405 46.0 1.5443 15.8 1.3921 铬 100 2.2896 50.6 2.2935 21.0 2.0848
GB/26594一2011 表2(续 特征谱线相对强度(K系)及波长(10-1m) 粑材 d a2 强度 波长 波长 强度 波长 强度 359 1.7565 铁 100 1.9399 l. 49." 18.2 钻 100 1.7889 53.2 1.7927 19.1 1.6075 鸽 100 0.2089 47.0 0.2138 18.1 0,1843 100 0.6132 51.1 0.6176 25.3 0,5455 银 100 0.5593 51.7 0.5637 24.0 0,4976 钥 100 0.7092 50.6 0.7135 23.3 0.6322 锦 100 1.6578 47.6 1.6616 17.1 1.5001 d为分光体晶格常数,LF200之2d=4.028 如果各特征谱线相对强度偏离表2应有比例数10%以上时,则应重新调整测绘 如铬靶管K 大 于60.6或小于40.6时,应加衰减片重测 5.12.2计算方法 杂质谱线相对强度按式(1)计算 H=×100% A 式中: H 杂质谱线相对强度 A 最强杂质谱线积分强度; A -靶材特征谱线K 积分强度 注1:某波长谱线的积分强度,应以该线峰包线包围的面积计算,可用积分仪测量或以矩形近似法计算 每一矩形 mm,也可以取衍射仪记录纸每 之宽度不应大于3" 小格的宽度作为矩形宽度 对图5可先算出K.(即i+ e.)总积分强度,再按表2比值折算出K. 强度后,按式(1)计算杂质谱线相对H值 也可以先算出K积分强 度,再按表2比值折算出K.强度 =2dsin/中取月=2以上时)可以分开,则可 在大角度(0)处,扫措出高次谱线图,利用其同次波峰包线积分强度计算杂质谱线相对强度H值 注2:如果所得谱线图中,杂质谱线很小而难以计算积分强度时,可在该杂质谱线所在角附近,减小衰减率重新小范 围扫描,利用其较大峰包线算出积分强度后,再缩小相应倍数即可 注3:本方法也适用于点焦点 注4,若被测管之外形尺寸或冷却方式与现行行射仪管套不相适应时,应设计配置专用管套 实验电路的电气原理见图C.1一图C.5中符合产品标准规定的任何一种 5.13栅控×射线管阳极电流截止特性的试验 依次施加产品文件规定的灯丝电流(电压)、阳极电流截止栅压及最高工作管电压,然后用x射线 计量仪观察阳极电流是否截止 实验电路的电气原理见图c.5 5.14栅控×射线管灯丝栅极间耐压试验 把测试电源输出电压从零逐步上升到产品文件规定值,并维持规定的时间,观察有无绝缘破坏的异 常现象 实验电路的电气原理见图6
GB/T26594一2011 限流电阻 图6灯丝栅极间耐压试验电路
GB/26594一2011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焦点针孔射线照相法 A.1针孔照相机 针孔照相机的针孔尺寸见表A.1 表A.1针孔尺寸 尺寸(mm 焦点标称值/ 直径D 高度h mm mm 0.3<1.0 0.030士0.005 0.075士0.110 >1.0 0.100士0.005 0.500士0.010 针孔光闹的主要尺寸如图A.1所示 图A.1针孔光闹的主要尺寸 针孔光闹应用下列材料之一制造;钨、钮、含铂10%的金铂合金、含眯10%的钨徕合金、含钛10% 的铂合金 A.2胶片 应用射线摄影用微粒胶片拍摄,不用增感屏 针孔照相机的准直 基准轴线与针孔轴线所成的角度小于或等于10-》rad,见图A.2. 10
GB/T26594一2011 针孔轴线 焦点 u<10rad 基准轴线 图A.2针孔照相机的准直 针孔照相机的位置 针孔光闲的人射面与焦点的距离应使实际焦点范围内的放大倍率变化在基准方向不超过士5%,分 别按式(A.1),式(A.2),式(A.3)计算: " =E (A.l n >0.95E A.2) m人 1.05E A.3 n p 式中: E 放大倍率, 基准面至实际焦点离光阑较远边缘的距离; 基准面至实际焦点离光闹较近边缘的距离 光至胶片的距离; 基准面至光的距离,此距离不应小于100mm m 见图A.3 11
GB/26594一2011 阳极面 实际焦点的距离 基准面 光闹入射面 基准袖线 有效焦点的距岗 射线摄影用胶片 图A.3基准面和尺寸 A.5胶片的位置 胶片应与基准方向垂直,胶片至针孔光闹人射面的距离根据放大倍率按表A.2确定(放大倍率E 的最大允许误差应在士3%以内 表A.2焦点针孔射线照片的放大倍率 焦点标称值 放大倍率E 1.0 >1.1 A.6负载因素 摄取焦点射线照片的负载因素按表A.3规定 表A.3负载因素 负 素 载因 X射线管最高工作管电压 管电压 阳极电流 kV kV mA U<75 最高工作电压 对应于焦点最大功率 75150 50%最高工作电压 0%的阳极电流 注:若规定不符合X射线管正常使用的条件,则可在产品文件中另行规定, 焦点针孔射线照相的拍摄 胶片的曝光程度应使充分显影后的密度最高区域的局部密度在1.01.4之间 12
GB/I26594一2011 胶片灰雾度和片基本底的密度不得超过0.2. A.8测量 焦点尺寸由焦点射线照片的长度和宽度尺寸除以放大倍率来确定 焦点射线照片从背面说明,照度约3000lx,通过10倍放大镜用目力检查,放大镜上有间隔为 0.lmm的网格 如照片相失真,则宽度方向可以选择与辐射强度最高区域方向相垂直,通常是焦点宽度显现最小的 方向,见图A.4 宽度方向 长度方向 图A.4焦点失真时测定的方向 A.9焦点标称值的容许值 参见附录D. 13
GB/26594一2011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焦点狭缝射线照相法 B.1狭缝照相机 狭缝照相机的狭缝光闹尺寸见图B.1 1 s0.05 2.5 图B.1狭缝光闹的基本尺寸 制造狭缝光阑的材料与针孔光闹相同 B.2胶片同A.2 B.3狭缝照相机的准直 基准轴线应通过狭缝光阔人射面中心,与狭缝光闻对称轴线所成的角度小于或等于10rad,见 图B.2 焦点 狄缝对称轴 a冬10 rad 基准轴 图B.2狭缝照相机的准直 B.4狭缝照相机的位置同针孔照相机,见A.4 B.5狭缝光阑的方位 拍摄焦点的狭缝射线照片时,狭缝光阑的方向应使狭缝的长度对测定的两个方向垂直,偏差在 14
GB/I26594一2011 士0.09rad(士5")范围内 为了测量焦点的长度,测定的方向应与X射线管的纵轴平行 为了测量焦点的宽度,测定的方向应与测量焦点长度时的方向相垂直 光学焦点失真时的测定方向见图A.4 B.6胶片的位置 胶片应与基准方向垂直,由狭缝光闹人射面算起的距离根据放大倍率按表B.1确定(放大倍率的 最大允许误差应在土3%以内) 表B.1焦点狭缝射线照片的放大倍率 焦点标称值 放大倍率E E" f0.4 0.51.0 E>2 f>1.l B.7负载因素同A.6 B.8焦点狭缝射线照片的拍摄同A.7 B.9测量 焦点尺寸应根据两张焦点狭缝射线照片确定 对每一张焦点狭缝射线照片,在狭缝的影像长度的 中点处,狭缝影像宽度的1/3或1/2中心部位密度最高区域测量胶片密度 测量时从照片背面照明,照度约3000lx,通过10倍放大镜用目视检查,放大镜上有间隔为0.1mm 的网格 焦点尺寸由焦点狭缝射线照片的长度和宽度尺寸除以放大倍率E来确定 15
GB/26594一2011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电气原理简图 被测管 被测管 a单端接地 b中心接地 图C.1自整流电路 被测管 VV 整流元件 图c.2单相全波整流电路 16
GB/T26594一2011 被测管 v 本Yy oB oB VV 整流元件; R一R -限流电阻; 倍压电容器 注1,虚线连接时,左边电路为单端恒倍压电路 注2直流输出波纹系数应小于5% 注3:阳极电压为200kV以下时,阳极接地可采用单端恒倍压电路;阳极电压为200kV400kV时,采用中心接 ,对称恒倍压电路 地 图C.3恒倍压电路 被测管 -oB R R -限流元件; VVv整流元件 虚线连接时,右边的电路为单端阳极接地)脉动倍压电路 图c.4脉动倍压电路 17
GB/26594一2011 被测管 控电路 叫 mA oB oB VV 整流元件; 限流电阻 R 储能电容器 图c.5电容放电电路(用于栅控X射线管 被测管 电压表内阻值应保证流经电压表之电流小于流经灯丝电流的1% 图c.6灯丝特性试验电路 说明 X射线管阳极电压的测量,图C.1C.5仅画出了4.2.la)所述的测试方法,所用的测 a 量仪表为交流电压表 b 4.2.1b)所述的用分压器、示波器等仪器测量X射线管阳极电压的测量电路如图C.7 所示 图C.1图C.5中灯丝电流表如位于高压端,应可靠绝缘或可采用耐高压的电流互感 器引出经放大后由电表指示,此时整个测量系统的准确度应满足4.1.7的规定 18
GB/T26594一2011 分压器 分压器 被 a》单端接地电路 b中心接地电路 图C.7阳极电压测量电路 19
GB/26594一2011 附 录D 资料性附录 焦点标称值的容许值 焦点标称值的容许值见表D.1 表D.1焦点标称值的容许值 焦点尺寸容许值 焦点标称值 mmm 宽度 长度 0.1 0.15 0.15 0.15 0.23 0.23 0.2 0.30 0.30 0,25 0.38 0.38 0.3 0,45 0.65 0.4 0.6o 0.85 0.75 0.5 0.6 0.90 1.30 0.7 1.10 1.50 0.8 1.20 1.60 0.9 1.30 1.8o 1.0 1.40 2.00 1.50 2.2o .1 1.2 1.70 2.40 2.6o 1.8o .3 1.4 1.90 2.80 1.5 2.00 3.00 1.6 2.10 3.10 1.7 2.20 3.2o 1.8 2.30 3.30 2.40 3.50 3.70 2.0 2.60 2.2 2.90 4.00 2.4 3.10 4.40 4.8o 2.6 3.40 2.8 3.60 5.20 3.0 3,90 5,50 20

无损检测仪器工业用X射线管性能测试方法GB/T26594-2011

GB/T26594-2011是我国无损检测领域的重要标准之一,主要介绍了工业用X射线管的性能测试方法。该标准对于确保工业X射线管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用X射线管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仪器部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石化、冶金等工业领域。其主要作用是产生高能量的X射线,用于对被测物体进行无损检测。由于使用环境的复杂性和工作过程中的高强度辐射等特殊因素,X射线管的性能测试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GB/T26594-2011标准,工业用X射线管的性能测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1.管电流和电压测试
  • 2.热稳定性测试
  • 3.空间分辨率和低对比度分辨率测试
  • 4.灵敏度测试
  • 5.输出波形测试
  • 6.剂量强度测试
  • 7.气密性测试
  • 8.脉冲重复频率测试

每项测试都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其中,对于热稳定性测试、输出波形测试、气密性测试等关键指标,还需要经过多次测试并取平均值,以进一步提高测试结果的精度。

总之,GB/T26594-2011标准为工业用X射线管的性能测试提供了标准化的方法和流程,对于确保该类无损检测仪器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该标准的要求进行相关测试,并通过有效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无损检测仪器工业X射线探伤机性能测试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无损检测仪器工业X射线探伤机性能测试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无损检测仪器工业X射线探伤机性能测试方法的编号:GB/T26592-2011。无损检测仪器工业X射线探伤机性能测试方法共有21页,发布于2011-11-01
光学纤维传像元件试验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光学纤维传像元件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光学纤维传像元件试验方法的编号:GB/T26597-2011。光学纤维传像元件试验方法共有13页,发布于2011-11-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
标签
气象仪器 水文与水利仪器 海洋仪器 地球科学仪器 X射线、磁粉、荧光及其他探伤仪器 超声波与声放射探伤仪器 工艺试验机与包装试验机 力与变形测试仪器 机械振动、冲击设备与动平衡机 金属材料试验机 试验机与无损探伤仪器综合 真空检测仪表与装置 声学仪器与测震仪 实验室用玻璃、陶瓷、塑料器皿 实验室基础设备 实验室仪器与真空仪器综合 质谱仪、液谱仪、能谱仪及其联用装置 电化学、热化学、光学式分析仪器 色谱仪 物性分析仪器 物质成分分析仪器与环境监测仪器综合 缩微复印机械 照相机与照相器具 投影器、幻灯机 测试设备与检验片仪器 镜头 放映设备及其配件 制片设备 电影、照相、缩微、复印设备综合 光学设备 光学测试仪器 光学计量仪器 电子光学与其他物理光学仪器 放大镜与显微镜 望远镜、大地测量与航测仪器 光学仪器综合 电工参数检验及电源装置 综合测试系统 交直流电工仪器记录仪器 数字显示仪表 电能测量和负荷控制系统 电测模拟指示仪表 电工仪器、仪表综合 其他自动化装置 工业控制机与计算技术应用装置 自动控制与遥控装置 执行器 调节仪表 显示记录仪表 机械量仪表、自动称重装置与其他检测仪表 流量与物位仪表 温度与压力仪表 工业自动化与控制装置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仪器、仪表用材料和元件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