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6903-2011

水源涵养林建设规范

Technicalregulationsonconservingwaterforestsconstruction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水源涵养林建设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水源涵养林建设规范的编号:GB/T26903-2011。水源涵养林建设规范共有15页,发布于2011-1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B6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5.020.40
  • 实施日期2011-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5页
  • 文件大小418.98KB

水源涵养林建设规范


国家标准 GB/T26903一2011 水源滔养林建设规范 Techniealregulationonconservingwaterforestsconstruction 2011-09-29发布 2011-1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6903一2011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建设区位和分类 造林 封育 抚育与改造 林地基础设施建设 档案管理 附录A(资料性附录》水源函养林主要适宜乔灌草种 附录B(资料性附录)水源涵养林主要营造配置模式 参考文献
GB/T26903一2011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河南林业调查规划院、青 海林业调查规划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小平,王瑞辉、马履一,王志臣,程小玲,奚如春,张泉来,刘建军
GB/T26903一2011 水源涵养林建设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源涵养林造林,抚育,改造、林地配套设施建设及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水源涵养林建设和管理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5162飞播造林技术规程 GB/T1516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GB/T18337.1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 GB/T18337.3一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LY/T1186飞机播种治沙技术要求 建设区位和分类 3.1源区水源涵养林 江河源头集水区域内,以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为主要目的的水源涵养林 3.2岸线水源涵养林 河流主流、一级和二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地形中第一重山脊内以滞缓径流、阻挡泥沙为主要目的 的水源涵养林 3.3库区水源涵养林 水库,湖泊周边第一重山脊线内以改善水质,涵养水源为主要目的的水源涵养林 饮用水源地保护林 城乡居民饮用水引水源区、引水沿线及蓄水区周边第一重山脊以内,以涵养水源、保护水质为主要 目的的水源涵养林 造林 4.1树种选择 树种选择遵照以下原则: a)树种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立地条件相适应 b 树种枝叶茂盛、根系发达; c)树种适应性强、稳定性好、抗性强; d)充分利用优良乡土树种,适当推广引进取得成功的优良树种 具体选择可参见附录A中的表A.1表A.2 4.2造林方式 对于有林地以封山育林为主 对于大面积无林地进行人工造林(种草)或飞播造林(草).
GB/T26903一2011 对于源区水源涵养林和饮用水源地保护林一般只进行封山(沙)育林(草). 4.3造林模式 4.3.1混交类型 水源涵养林以营造复层混交林为主,混交类型分为: a)在立地条件好的地方优先采用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 b)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优先采用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方优先采用 主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 在立地条件较好,通过封山育林或人工林与天然林混交形成的水源涵养林优先采用主要树种、 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综合混交 4.3.2混交方法与适用范围 不同混交方法的适用范围为 行间混交;适用于大多数立地条件的乔灌混交、耐萌树种与阳性树种混交 a 带状混交;适用于种间矛盾大、初期生长速度悬殊的乔木树种混交,也适用于乔木与耐荫亚乔 b 木混交 块状混交;适用于种间竟争性较强的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规则式块状混交适用于平坦或 坡面规整的造林地,不规则式块状混交适用于地形破碎,不同立地条件镶嵌分布的地段 植生组混交;适用于立地条件差及次生林改造地段 d 4.3.3模式配置 以小班为单位配置造林模式 地形破碎的山地提倡采用局部造林法,形成人工林与天然林块状镶 嵌的混交林分 模式配置参见附录B 营造技术 4.4.1造林 封山(沙)育林技术要求执行GB/T15163的规定;飞播造林(草)技术执行GB/T15162和 LY/T1186的规定;人工造林除整地、造林密度要求外,具体执行GB/T15776的规定 4.4.2整地 人工造林禁止采用全面整地,一般采用穴状整地,下列情况可采用带状整地 a)伐根和其他障碍物少的采伐迹地 b 无风蚀或风蚀轻微的造林地 e) 采用机械化整地的平原地区或平坦地段 4.4.3造林密度 适宜密度范围参见GB/T18337.3一2001的附录D. 4.5种植点配置 4. .5.1种植行的走向 种植行走向按不同地段分别确定: a)在平地造林时,种植行宜南北走向 D 在坡地造林时,种植行宜选择沿等高线走向; 在沟谷造林时,种植行应呈雁翅形 4.5.2配置方式 不同配置方式的适用条件为: 长方形配置:相邻株连线成长方形,通常行距大于株距 适宜于平缓坡地或平原地区水源涵养 林的营造 b)三角形配置;相邻两行的各株相对位置错开排列成三角形,种植点位于三角形的顶点 适宜
GB/T26903一2011 于坡地水源涵养林的营造 群状配置:植株在造林地上呈不均匀的群丛状分布,群内植株密集(3株一20株),群间距离较 大 适宜于坡度较大,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方水源涵养林的营造,也适宜次生林改造 d)自然配置:;在造林地上随机地配置种植点 适宜于地形破碎地水源涵养林的营造 4.6未成林抚育管护与保护 执行GB/T15776的规定 4.7检查验收 执行GB/T15776的规定 封育 水源涵养林营造后应封山育林 饮用水源保护林和下列地段的水源涵养林应划建封禁管护区 a)坡度大于35",岩石裸露的陡峭山坡的水源涵养林; 分水岭山脊的水源涵养林 b 大江大河上游及一级支流集水区域的水源涵养林, c d 河流、湖泊和水库第一重山脊线内的水源涵养林 抚育与改造 6.1抚育 6.1.1抚育条件 饮用水源保护林一般不允许抚育 其他水源涵养林除GB/T18337.1确定的特殊保护地段外,可以适当开展抚育活动 一般源区水源诵养林和库区水源涵养林可以进行轻度抚育 岸线水源涵养林可以根据立地条件进行必要的抚育活动 6.1.2抚育方法 当郁闭度大于0.8时,可进行适当疏伐,伐后郁闭度保留在0.6~0.7 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水源涵养林应进行卫生伐,伐除受害林木 6.2低效林改造 6.2.1改造对象 因人为干扰或经营管理不当而形成的人工低效林,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以进行改造 林木分布不均林隙多,郁闭度低于0.2:; a) 年近中龄而仍未郁闭,林下植被盖度小于30% b c病虫鼠害或其他自然灾害危害严重的林地 6.2.2 改造方式 6.2.2.1补植改造 主要适用于林相残破的低效林,根据林分内林隙的大小与分布特点,采用下列补植方式 a)均匀补植;用于林隙面积较大.且分布相对均匀的低效林 b局部补植;用于林隙面积较小,形状各异,分布极不均匀的林分 6.2.2.2综合改造 主要用于林相老化和自然灾害引起的低效林 带状或块状伐除非适地适树树种或受害木,引进与 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相适应的树种进行造林 乔木林一次改造强度控制在蓄积的20%以内,灌木林 次改造强度控制在面积的20%以内
GB/26903一2011 林地基础设施建设 执行GB/T18337.3一2001的规定 档案管理 水源涵养林建设档案应以经营小班为基本单元建档,纳人建设单位森林资源档案和经营档案共同 管理
GB/T26903?2011 ?A ?? ???? A.1????? ? ??,?,??,,,??,?,?,?? ?,?,?纵,鲡?,?,?,???,? ? ??,?,,,?,,?.??е?? ,?е,???,,?,ССк?12,л12 4?329109 ,????,??,????,е.?,?,? ? ?,,,??,?,?,,?,е,,46? t ?????? ɡ???????????ɡ?,? ,???.,??..?е.??? ?,???46,?, β,ɡ?ɡ?éɡ?ɡ?ɡ??,???,??,?? ????ī???????????? ?,????,??,??, ?ɡ?,????????,? ??????? β,?,?,?,,????,??,.??,é ?С??,,??,??,??,,???Т? ? ??????С???ɡ? ,?,???, β,?,,?ɡ,??,?,?ɡ,,?????,? ?,??,???,?У,У?Уβ?У,βУ,??,?? ? ???ɡ???????ζ? ?,?,?,?,?.?,? A.2???? ?? ? ?С??,??,? ?,?,С?,? С?????÷??é?????? ì,?,???顢,???,??é硢?? ,??,,?,С,е? ??? ,?,?,,,,? ???E????? ?桢???????? é,?é ?,?,?,??,
GB/26903?2011 A.2() ?? ? ????????? ,?β,,?, ,?,?,,????.? ? ???????? ,,,,?,?÷,?, ??,,С? ,,?,?,??? ???,????? ???é ?,?,?÷?顢??é,??????, ??, ??,С? ????????η? ?,??,??? ,???,,,??,?,? ??? ???? ??顢?????? ,??,???,?? ? ,é.,?,??髡?, ???? ?,?,???? é???????? ? ,?,,С,? ,?
GB/T26903一2011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水源涵养林主要营造配置模式 表B.1水源涵养林主要营造配置模式表 整地方法,规格 密度 混交方式 区域 配置模式 适用条件 长cm×宽cm×深cm) (穴或株/Ahm 适宜混交比 侧柏与栓皮栎、 低山阳坡中薄土 穴状整地 块状混交,针 1650 黄梢,火炬树泥交土层小于50cm) 规格50× 阔混交比11" 、50×40 不规则块状 油松与栓皮栎 低山厚土(土层大 穴状整地 1110 混交,针阔混交 于50cm 混交 规格 80×80×60 比8:2 侧柏与五角枫 鱼鳞坑整地 带状混交,针 低山阳坡中厚土 1245 混交 规格60×60×60o 阔混交比1:2 侧柏与黄萨 低山阳坡中薄土 穴状整地 块状混交,针 1650 混交 土层小于 规格 阔混交比12 50cm 60×60×40 块状混交,上 低山阴坡薄土(土 穴状整地 侧柏与刺槐 部栽侧柏,下部 165o 栽刺槐,针阔混 混交 层小于25cm) 规格70×70×40 交比1:2 北方区 块状混交,上 低山阳坡厚土(土 鱼鳞坑整地 侧柏与山杏 部栽侧柏,下部 1650 混交 层大于50cm 规格60×60×40 栽山杏,针阔混 交比1:2 低山阳坡中土土 鱼鳞坑整地 黄纯林 1650 层25 规格 cm50cm 60×60X40 低山阳坡中厚土 穴状整地 油松纯林 1650 土层大于25cm) 规格60.x 60X40 不规则块状 油松与黄枯 低山阴坡厚土土 穴状整地 混交,针阔混交 1ll0 混交 规格80×80×6o 层大于50 cm 比8:2 不规则块状 油松,侧柏与来 低山阳坡厚土(土 鱼鳞坑整地 混交,针阔混交 825 树混交 层大于50cm 规格100×80×80
GB/26903一2011 表B.1续 整地方法,规格 密度八 混交方式 区域 配置模式 适用条件 长cm×宽cm×深cm穴或株/hm' 适宜混交比 乔木1650 侧柏或油松,野 石质山地或石灰 隔行同密度 穴状整地 行间混交 皂荚混交 岩干石山地 播种或栽植 野皂荚 侧柏或油松大穴整地 大穴植苗 侧柏或油松、山 石质山地或土石山桃或山杏小穴整地;在825;小穴 行间混交 山地 桃或山杏混交 石质山地同密度全 部 播种或栽植 小穴 1650 乔木密度 侧柏或五角枫、 侧柏或五角枫采用大825.行间种 锦鸡儿或荆条或 石质山地 行间混交 穴整地 植同等或多 狼牙刺 -倍的灌木 高海拔黄土丘 乔木植苗 青杨或刺槐,沙青杨沙棘林),低海 乔木大穴整地,灌木小 8251650. 行间混交 棘混交 拔黄土丘陵刺槐沙穴整地 灌木隔行同 密度栽植 棘 乔木梢 樟子松杜松或 太行山北端沙化 黄河区 宽带状混交 苗,灌木 油松、柠条或紫穗地,高海拔种柠条 水平带整地 直播,密度 方式 槐混交 低海拔种紫穗槐 1650 侧柏1650 侧柏、黄或陕 石质山或土石 侧柏大穴整地,黄和隔行小穴栽 行间混交 西荚迷混交 山地 陕西荚迷小穴整地 植等量黄梢 和陕西荚迷 海拔1500m 落叶松、沙棘 1650 水平带整地 带状混交 混交 2000m的土石山地 乔木825, 油松或侧柏、天 宜林荒山,阴坡种 不规则块状 穴状整地 灌木保留 然灌木混交 油松,阳坡种侧柏 混交 3300 行间或小块 油松、辽东栎 海拔1500m 小穴整地,辽东栎可在 状混交,比例 3300 混交 2000nm的土石山地 秋季直播 海拔1500m 行间混交或 油松、五角枫 小穴整地 带状混交,比例 3300 2000m的土石山地 混交 阴坡
GB/T26903一2011 表B.1续 度 整地方法,规格 混交方式 区城 配置模式 适用条件 长cm×宽cm×深cm穴或株/hm' 适宜混交比 人工块状混 海拔1500m 交或油松与天 油松,山杨或白 2000m的土石山地 穴状整地 然更新的山杨 3300 桦混交 白 阴坡 桦组成混 交林 块状或行间 华北落叶松,五 海拔1500m以上 穴状整地 混交,针阔比例 3300 的土石山阴坡 角枫或北京花橄 2 ;l 行间混交,或 华北落叶松或 海拔1500m以上 白桦、山杨小块 日本落叶松、白桦 穴状整地 3300 状混交于落叶 的土石山阴坡 或山杨混交 松林中 海拔1500m以下 行间、带状 侧柏、五角枫 干石山大穴整地,土石 的石质山地和土石 650~330o带宽3m)或块 混交 山小穴整地 山地 状混交 带状或块状 海拔1500m以下 侧柏,刺槐混交 小穴整地 3300 混交,比例1:1 的土石山地 或2:1 黄河区 带状或块状 l500m以下的土 油松、刺槐混交 小穴整地 3300 混交,比例1 石山地 或2:1 直播4950. 带状或块状 野皂荚、刑条 石质山地 小穴整地 混交 裁植3300混交,比例1:l 山桃、山杏、黄 土层薄的土石山 直播4 带状或块状混 950 小穴整地 刺攻混交 或石质山地 栽植3300交,比例1:11 黄梢、狼牙刺、 海拨1600m以下 直播4950, 带状或块状混 小穴整地 陕西荚迷混交 干石山或石质山地 栽植3300交,比例1:1;1 海拔1200m以下 酸枣、锦鸡儿 直播 不规则块状 黄土丘陵侵蚀沟、 小穴整地 混交 3300一495o混交 陡坡 海拔1500m以下 沙棘、柠条混交 3300 块状混交 小穴整地 的沙化土地 山杏、刺槐 科尔沁沙地南缘 竹节壕整地 3300 带状混交7;3 东北区 山杏、大扁杏 半干旱山区 小穴整地 2505 行状混交1:1
GB/26903?2011 B.1 / ?, ?? ?? cmcmcm?/hm' ?? ?ɡ ?е? ?? ??1:4 3300 ?ɡ ,С ? ? ??18 3300 ???? ? ?ɡ ??е ?833? ? ?? ?, ? ?833 ?ɡ ? ? ?? 1650 ? ? ? ?? ? ? 330o ?,? ?? ? ?ɡ? ?? 3:2:5 ?? ? ??1650 ? ? ? ??125o м? 3:3:4 ? ?,? ?? ?? 12 400~3000 ? ???? ?? ? 1200. ? ? 4500 ?? ?? 2500. ? ?? ?? ???? ??? ?? 4500 ?? м?11 ?? ???? 3300 ɡ,? β?? ɡ???? е? ?? 2500 м?1:1 ??? ?? 10
GB/T26903一2011 表B.1续 度/ 整地方法,规格 混交方式 区城 配置模式 适用条件 长cm×宽cm×深cm穴或株/hm' 适宜混交比 母竹栽植 毛竹 中低山厚土 大穴整地 330900 演柏或柏木、侧 长江区 白云质砂石山地 小穴整地 6000一9000 柏、藏柏与龙须草 华山松或云南 中山黄棕壤高原 不规则块状 小穴整地 4000一600o 松栽针保阔 山地 混交 杉木或马尾松 与木荷或枫香、栎 穴状整地 2500 中低山区 类、恺木、南酸枣 等混交 湿地松或火炬 丘陵区 松与木荷、枫香 穴状整地 1;1 3300 南方区 栎类、恺木混交 杉木或马尾松 杉木1 875 穴状整地 中低山厚土 3;1 与毛竹混交 毛竹630 喜树、任豆与吊 带状混交 石灰岩山地 穴状整地 3501800 丝竹或木豆混交 马尾松、木荷 山坡上部,山脊 随机混交 穴状整地 3450 麻栎混交 山顶 5:3:2 马尾松、红荷 山坡上部,山脊 随机混交 穴状整地 345o 4:3:3 木、台湾相思 山顶 青冈栎、石栎、 山坡中下部、谷地 热带区 酸枣、化香、 石 穴状整地 3900 4:3:1: 厚土 斑木 刺彬、台湾相 山坡中下部、谷地 思、鸭脚木、红 穴状整地 3900 3: 厚土 荷木 马尾松或湿地 带状混交 松与台湾相思 丘陵红赤壤 穴状整地 3705 3;2 混交 11
GB/26903一2011 参 考 文 献 [1]LY/T1607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2]“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的规定.林资发[20o4]14号 [3幻]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林资发[2003]61号 [打余新晓,等 水源涵养林研究与示范 林业出版社,2007.4 [[]余新晓,等 土壤侵蚀过程与机制 科学出版社,200a.3 12

水源涵养林建设规范

一、水源涵养林的意义

水源涵养林是指通过合理的森林管理措施,保护和恢复森林生态系统,使其对水资源的调节和保持作用达到最大化,增加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补给,保证水资源供应和水环境稳定的绿色生态工程。

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对于保障人类饮水安全、防止土壤侵蚀、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GB/T26903-2011标准介绍

GB/T26903-2011《水源涵养林建设规范》是我国针对水源涵养林建设颁布的标准,其主要内容包括建设目标、规划设计、造林技术、林地管理、监测评价等方面的要求。

该标准的发布,旨在指导和规范水源涵养林的建设,提高水源涵养林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达到最优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效果。

三、建设规范

1. 建设目标

根据不同区域的水资源状况和需求,制定合理的建设目标,明确水源涵养林的功能定位和建设重点。同时,考虑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2. 规划设计

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包括林分配置、种植密度、造林年限、林业基础设施等内容,并进行科学论证和评估。

3. 造林技术

选用适宜的树种组合,采取科学的造林方式,控制造林质量,确保造林成功率和成活率。

4. 林地管理

加强林地管理,包括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等方面,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5. 监测评价

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对水源涵养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四、结语

水源涵养林的建设是保障人类饮水安全、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遵循GB/T26903-2011标准的要求,规范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和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加强对水源涵养林建设的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共同谋求发展。

水源涵养林建设规范的相关资料

和水源涵养林建设规范类似的标准

水源涵养林建设规范

热带、亚热带生态风景林建设技术规程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热带、亚热带生态风景林建设技术规程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热带、亚热带生态风景林建设技术规程的编号:GB/T26902-2011。热带、亚热带生态风景林建设技术规程共有25页,发布于2011-12-01
枣贮藏技术规程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枣贮藏技术规程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枣贮藏技术规程的编号:GB/T26908-2011。枣贮藏技术规程共有4页,发布于2011-1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