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9649-2020

实验动物实验鱼质量控制

Laboratoryanimal—Qualitycontroloflaboratoryfish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实验鱼质量控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实验动物实验鱼质量控制的编号:GB/T39649-2020。实验动物实验鱼质量控制共有24页,发布于2020-12-14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B44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5.020.30
  • 实施日期2020-12-14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4页
  • 文件大小3.22M

实验动物实验鱼质量控制


国家标准 GB/T39649一2020 实验鱼质量控制 实验动物 -Qualitycontroloflaboratoryish Laboratoryanimal 2020-12-14发布 2020-12-14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涯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9649一2020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 种质鉴定 遗传管理 微生物和寄生虫监测 饲料 环境设施 实验鱼DNA条形码引物及序列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实验鱼寄生虫的鉴定 13 附录C规范性附录实验鱼微生物分离、培养及鉴定 附录D(资料性附录)草履虫培育与投喂 l6 附录E(资料性附录)褶皱臂尾轮虫培育与投喂 附录F资料性附录卤虫孵化与投喂 18 附录G(资料性附录实验鱼饲养密度 19 附录H(资料性附录)实验鱼环境指标检测方法 20 参考文献 2
GB/39649一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实验动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 水产研究所、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韧、孙永华,李凯彬、胡建华、李建军,余露军、蔡磊、刘云波、林金杏潘鲁浸、 吴淑勤、陈梅丽
GB/39649一2020 实验动物实验鱼质量控制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实验鱼的种质,遗传,微生物和寄生虫,饲料,环境设施的质量控制及其监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斑马鱼(Daniorerio),剑尾鱼(Xiphophorushelleri)和诸氏蝠虾虎鱼(Mugilogobias chulae)的种质、遗传、微生物和寄生虫,饲料、环境设施的质量控制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5750(所有部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4925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 GB/T18652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检验方法 GB/T18654.3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3部分;性状测定 GB/T19495.3转基因产品检测核酸提取纯化方法 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sC/T6040水产品工厂化养殖装备安全卫生要求 sc/T7214.1鱼类爱德华氏菌检测方法第1部分;迟缓爱德华氏菌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实验鱼 laboratoryfish 经人工繁育,对其遗传、微生物、寄生虫、饲料和环境设施进行控制,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 测、鉴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鱼类 3.2 finformmula 鳍式 表示鱼鳍的组成、结构和鳍条的类别、数目的公式 注;一般以“D.”代表背鳍,“A.”代表臀鳍,“P”代表胸鳍,“V.”代表腹鳍,“C”代表尾鳍;鳍棘数目用大写罗马字母 表示,不分枝鳍条数目用小写罗马数字表示,分枝鳍条数目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赖或鳍条的数目范围以"-"表 示,棘与鳍条相连时用"-"表示,分离时用","隔开 3.3 生物饵料iingteds 经过人工筛选的、可进行人工培养且适合养殖对象采食的生物
GB/T39649一2020 3.4 formulafeeds 配合饲料 根据实验鱼的营养需要,将多种饲料原料按饲料配方经工业化生产的均匀混合物 种质鉴定 4.1种质要求 4.1.1形态 实验鱼形态特征见表1 表1实验鱼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实验鱼 a 体呈纺锤形,尾鳍长且呈叉形 b 背部橄榄色;体侧盖后缘至尾末位置,雄鱼有数条深蓝色和柠檬色相间纵纹,雌鱼则为 斑马鱼 蓝色和银灰色相间纵纹 鳍式为D.i一581A.i一ii一10~14;P.i一9~13,V.i一5~? a 头较尖,吻突出,口中等大,下颌微突出;背鳍起点在臀鳍基部上方,胸鳍末端可达腹鳍基 部,腹鳍末端超过臀鳍基部,尾鳍较大 剑尾鱼 雕鱼腹部圆大;雄鱼体 型细长和侧扁,尾鳍下缘突出呈剑状 鳍式为D.ll15;A.71l;V.6~" 第 -背鳍第二至第四鳍棘末端延长呈丝状,以第二和第三鳍棘最长;第一背鳍下的颈背部 诸氏蝠虾虎鱼 有斜行带状条纹,尾鳍基部有两个垂直排列的圆形或椭圆形斑点 b 鳍式为D.VVI,Il一6~10;A.I一5~10;P.12~17;V.I一712 4.1.2DNA条形码 DNA条形码序列歧异度应小于或等于1.0% 4.2检验 4.2.1抽样 按抽样单元群体数量的5%抽样,每次抽样不少于5尾,不超过30尾 标注样品名称,来源、数量、 抽样人和抽样时间等信息 4.2.2形态检验 按照GB/T18654.3的规定执行 4.2.3DNA条形码检验 4.2.3.1基因组DNA提取 按照GB/T19495.3的方法或采用具有相同效果的动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DNA 4.2.3.2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 引物序列见附录A中表A.1 PCR总反应体积为50L,其中含10×PCR缓冲液5ML,dNTP(含
GB/39649一2020 dcIP,dATP.,dGIP,dTTP各2.5mmol/L)4L,上、下游引物各2AL(终浓度为0.2mol几- S 0mol/儿L),基因组DNA2AL总量100ng1000ng),Taq酶(5U/pL)0.5AlL,双蒸水补齐至50 AL PCR反应程序如表2所示 表2DNA条形码检验PCR反应程序 温度 步骤 时间 循环数 94 预变性 4min 变性 94 30s 退火 52 30s 30 72 延伸 40s 72 延伸 10min 4.2.3.3序列测定 PCR产物经回收纯化后,双向测序,并进行人工核对、校正 序列歧异度计算 4.2.3.4 实验鱼的DNA条形码序列见表A.2 序列歧异度D按照公式(1)计算 D=(V/T)×100% 式中: 序列内变异碱基数 序列碱基总数 T 检验时机 4.2.4 引进实验鱼时,应进行种质检验 4.3判定 判定方法如下 形态符合要求,判定为合格 a 形态不可检验时,进行DNA条形码检验,序列歧异度小于或等于1.0%,判定为合格 b 遗传管理 S 5.1应由国家认可或质量评审合格的种源单位引种 5.2引种数量和传代方式宜根据实验鱼应用方向确定,如需保持群体较高遗传杂合度,引种数量应不 少于25对,采用非近亲交配方式繁殖后代 如需保持群体较高遗传纯合度,引种数量根据需要确定,采 用全同胞兄妹,雌核发育等方式繁殖后代 5.3实验鱼引种、传代过程应建立包括种名、来源、数量、雌雄比例、繁殖生产情况等信息的谱系档案 5.4传代亲本宜选择6月龄15月龄健康成熟个体
GB/T39649一2020 微生物和寄生虫监测 6.1检验指标 实验鱼应排除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指标见表3 表3实验鱼应排除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指标 实验鱼 检测指标 斑马鱼 剑尾鱼 诸氏细虾虎鱼 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PathogenicAeroonashyxdrobhila) 微海分枝杆菌(Myobucteriun" 精 迟缓爱德华菌Edwarsiellatarda 创伤弧菌(Vibriouulnificus 多子小瓜虫lehthypMhiriumnlif/i) 刺激隐核虫(Cryptarywnirritan) 虫 微抱子虫 Pseudoloaneuro办hilia 眼点淀粉卵涡鞭虫 (A1ylooliniocellat 注 表示应检测指标;表示体色、形态、行为异常时补充的检测指标 6.2检验 6.2.1抽样 6.2.1.1宜抽取3月龄以上的活鱼 6.2.1.2一个鱼缸内随机抽样 包含多个鱼缸的循环水养殖设备,由四角和中央位置的鱼缸内均衡 抽样 6.2.1.3抽样数量;按抽样单元群体数量的5%抽样,每次抽样不少于5尾,不超过30尾 6.2.1.4样品应按要求标识,标签包括样品名称、来源、数量、抽样人和抽样时间等信息 6.2.2样品运输 样品应原水运输,温度宜为1824C,避免污染,宜24h内检测 6.2.3寄生虫检验 多子小瓜虫,刺激隐核虫,眼点淀粉卵涡鞭虫取腮,鳍和体表黏液,水浸片法镜检;微抱子虫取脑或 脊髓,压片法镜检 各类寄生虫鉴别特征参见附录B 6.2.4微生物检验 样品制备、分离培养和鉴定见附录c 6.2.5检验频率 每6个月至少检验1次
GB/39649一2020 6.3判定 如某项微生物或寄生虫指标不符合要求,则该抽样单元内的实验鱼群体不合格 饲料 7.1饲料分类与选择 实验鱼饲料分为配合饲料和生物饵料两类 不同日龄实验鱼适宜投喂的生物饵料见表4 实验鱼也可投喂其他生物饵料 表4不同日龄实验鱼适宜投喂的生物饵料 实验鱼 生物饵料 5 日龄15日龄 草履虫 斑马鱼 多16日龄 剑尾鱼 1日龄 卤虫无节幼体 5日龄30日龄 皱臂尾轮虫 诸氏蝠虾虎鱼 卤虫无节幼体 >31日龄 7.2生物饵料的培育与投喂 常用生物饵料的培育与投喂参见附录D,附录E和附录F 7.3质量要求 7.3.1配合饲料 不应添加抗生素,驱虫剂、防腐剂色素,促生长剂以及激素等添加剂 7.3.2生物饵料 不应携带实验鱼应排除的微生物和寄生虫(见表3). 培育用淡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且游离氯质量浓度不超过0.2mg/L 培育用海水应符合NY5052的规定
GB/T39649一2020 7.4生物饵料检验 7.4.1抽样和检验 随机抽取30个100个生物饵料,参照附录B鉴别各类寄生虫 随机抽取0.01g0.10g鲜重的 生物饵料,按照附录C的方法检验微生物 7.4.2检验频率 每6个月至少检验1次 7.5判定 如某项指标不符合要求,则该批饲料不合格 8 环境设施 8.1建筑设施 8.1.1宜选址在远离有严重空气污染,振动或噪声干扰的区域 8.1.2宜配备检疫间、隔离饲养间和洁净储物间 8.1.3饲养间顶部内墙面、门窗和地面应采用不渗透、耐腐蚀,防潮防霉的无毒无味材料,表面应平 滑,易于清洁,消毒 电力负荷应满是需要,宜配备备用电源 8.1.4 8.1.5实验鱼实验设施区域宜与生产设施区域分开 8.2循环水养殖设备 8.2.1鱼缸 应符合实验鱼健康和福利要求,无毒,无害,无放射性 耐腐蚀,易清洗消毒,内表面应圆滑 应配备缸盖,鱼缸侧壁或顶部应至少局部透明,便于观察 8.2.2水处理设备 水处理设备宜包括 a 筛网过滤设备;由尼龙、锦纶、不锈钢等材质制成,筛网孔径以0.1mm为宜 b)蛋白分离和微滤设备;蛋白质分离器、砂滤缸、微滤机等; 生物处理设备;由珊瑚石,、细砂,生化球、陶瓷环或活性炭等谴料构成; c 消毒杀菌设备;紫外或臭氧等杀菌装置 d 8.2.3配套设备 配套设备宜包括 供排水设备;包括水泵、供排水管道,水箱和阀门等; a 温控设备:空调或其他调温设备 b 增氧设备;充气泵等; c d 水质检测设备;包括温度计,pH仪、电导率仪和溶解氧仪等; 供电设备;市政电网、发电机等
GB/39649一2020 8.3实验鱼养殖 8.3.1养殖方式 30日龄以上的实验鱼宜饲养在循环水养殖设备中(临时配对亲鱼除外) 8.3.2养殖密度 参见附录G 8.4安全及防疫要求 8.4.1循环水养殖设备安全要求和措施应符合sC/T6040的规定 8.4.2进人饲养间物品应严格消毒,实验鱼隔离净化合格后才能进人饲养间 8.4.3废弃物应及时移出饲养间 8.4.4实验室废液应经过处理并达到GB8978要求后排放 8.5环境要求 8.5.1饲养间环境指标 实验鱼饲养间应避免烟、氯,香水等有毒、有刺激性物质进人,其环境指标应符合表5的要求 表5实验鱼饲养间环境指标 指标 剑尾鱼 诸氏幡虾虎鱼 斑马鱼 2232 1832 2032 室温/ 日室温差/ 6,0 噪声/dB(A 70 最低工作照度小 >200 l4/1o 昼夜明暗交替时间h 8.5.2水源水质 淡水可采用市政自来水或其他水源,水质应符合GB5749的规定,且游离氯的质量浓度不超过 0,2mg/L;海水可采用天然海水或优质海盐配制,水质应符合NY5052的规定 8.5.3养殖水环境指标 30日龄前的实验鱼水环境溶解氧不低于3.0mg/L,实验鱼其他养殖水环境指标应符合表6的要 求,并应避免急剧变化 表6实验鱼养殖水环境指标 指标 斑马鱼 剑尾鱼 诸氏虾虎鱼 2030 2230 水温/ 2430 日水温差/ <4.0 <4.0 4.0 电导率/gAS/cm) 300~1500 3001500
GB/T39649一2020 表6(续 剑尾鱼 诸氏邹虾虎鱼 指标 斑马鱼 pH值 6,.8一7.5 6.8一8.3 7.0~8.5 群解复eL 5.0 5.0 5.0 盐度/% .0~3.5 非离子氨/mg/L 0.02 0.02 0.04 亚硝酸盐(NO/mg/L) 0.2 0.2 0.4 水面照度/Ix 54324 54324 54324 昼夜明暗交替时间/h 14/10 4/10 14/10 -"表示不作要求 注: 8.6检验 8.6.1饲养间环境指标检验 按照GB14925的规定执行 8.6.2水源水质检验 淡水按照GB/T5750的规定执行(城市集中式供水仅检测游离氯) 海水按照NY5052的规定 执行 8.6.3养殖水环境指标检验 参见附录H 8.6.4检验频率 饲养间环境指标,养殖水环境指标、淡水和天然海水水质每6个月至少检验1次 海盐配制的海水 每批次检验1次(同一批次海盐配制的海水为一个批次)
GB/39649一2020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实验鱼DNA条形码引物及序列 实验鱼DNA条形码检测引物及序列分别见表A.1、表A.2 表A.1实验鱼DA条形码检测引物 实验鱼 序列(5'-3') TCAACTAATCATAAAGACATTGGCAC 斑马鱼 TAGAcTTcTGGGTGGccAAAGAATcA TCAACTAACCATAAAGACATcGGCAC 剑尾鱼 AGAcTTcTGGGTGGccAAAGAATcA TCAACTAACCATAAAGACATTGGCAC 诸氏邹虾虎鱼 TAGAcTTcTGGGTGccccAAAGAATcA 表A.2实验鱼NA条形码序列 序列(5'-3') mtDNA位置 实验鱼 CcTGTATcTAG;TATTTGiGTGCTTG;AGcCcG;GAATAG;TAG;G;G;AcCGcATTAAG;Cc TCTTAATCCGAG;CTGAACTTAGCCAACCAGGAGCACTTCTTGG,TGATGATCAA ATGATTGGGG TCCAC 斑马鱼 1489-2143 GGAG TCTCA(GTAT CAATTAATT GGGTGACGACCAAA TCTACAATGTGATCGTCA ATAGTCATAC CGACATAGCCTTCCCCCGAATAAATAACATAAGC 剑尾鱼 5510-6164 AATAC(CA(GACAC CCCTG,TTTGTCTGAGCCGTTCTAAT AGCCGTACTCCTACTTCTTTCCCTCCCC GTccTTGccGCAGGTATTAccATGCTTcTAAcAGATcGAAATcTTAACAccAcCTT CTTTGACCCCGCAGGTGGGGGAGACCCAATCC'TCTACCAACACCTAT'TC
GB/T39649?2020 A.2() ? (5'-3' mtDNAλ ccTTTATcTAGTATTTGGTGcTTGAGccGGAATAGTGGGcAc cAGcccTAAGccT CCTAATCCGAGCAGAACTAAGCCAGCCTGGTGCGCTACTAGGCGATGATCAGA rTTATAGTAATAcC DATCCcCCTTAATGATTGGTGCCCC TC TGGTTGA 5507-6161 ? AATACCAAACAC TCTCTTATCCCTACCTG TGCTTGCCGCAGGAATTACCATACTACTCAcGGiATcGAAATCTAAACACAACTTTC TTTGACcCAGCAGGGGGAGGAGAcCCAATTCTGTAcCAACACTTATT 0
GB/39649一2020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实验鱼寄生虫的鉴定 多子小瓜虫 B.1 成体卵圆形或球形,大小(0.3mm0.8mm×(0.3mm~0.5mm);体表纤毛分布均匀,前端腹面 有一胞口;体内具U形或马蹄形核(见图B.1) 主要寄生于体表和鳗,形成小白点 B.2刺激隐核虫 成体呈卵圆形或梨形,长度0.生mm以上;体表分布均匀的纤毛,胞口位于体前端腹面;体内大核分 成4个卵圆形的串珠状团块(见图B.2) 主要寄生于体表和鳗,形成小白点 图B.1多子小瓜虫自倪达书等 图B.2刺激隐核虫自DigglesBK B.3眼点淀粉卵涡鞭虫 呈不规则圆形,直径一般为61.3ml12.7m,虫体一端有假根状突起的附着器(见图B.3) 主 要寄生于体表和魄,形成浅灰色团块 B.4微抱子虫 呈卵形或梨形,袍子大小(3m一5m)x(4 Mm5m);后端有一突出的液泡见图B.4) 主要 寄生于脑、脊髓组织;严重感染时,鱼体消瘦,脊椎弯曲 1
GB/T39649?2020 ?B.3?б?BrownM ?B.4 ??CaliA 12
GB/39649一2020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实验鱼微生物分离,培养及鉴定 C.1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C.1.1 样品制备 C.1.1.1实验鱼 无菌操作取肝组织 C.1.1.2生物饵料 无菌生理盐水冲洗3次,匀浆 C.1.2分离培养 将样品划线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28C士1C培养22h24h,挑选可疑菌落划线接种于普通琼脂 平板,28C土1C培养22h一24h C.1.3鉴定 按照GB/T18652的规定执行,也可采用生化鉴定试剂盒鉴定 迟缓爱德华菌 C.2.1样品制备 按照c.1.1方法执行 C.2.2分离培养 将样品划线接种于血琼脂平板,28C士1C培养24h一48h,挑选可疑菌落划线接种于脑心浸液琼 脂培养基中(BH),28C士1C培养24h一48h C.2.3鉴定 按照sC/T7214.1的规定执行,也可采用生化鉴定试剂盒鉴定 C.3 创伤弧菌 C.3.1样品制备 按照C.1.1方法执行 c.3.2分离培养 将样品划线接种于TCBS琼脂平板,28士1C培养20h一24h,挑选绿色可疑菌落划线接种于 13
GB/T39649一2020 TCBS琼脂平板,28C士1培养24h C.3.3鉴定 采用生化鉴定试剂盒鉴定 C.4海分枝杆菌 C.4.1样品制备 C.4.1.1实验鱼 无菌操作取肝、肾组织 C.4.1.2生物饵料 无菌生理盐水冲洗3次,匀浆 C.4.2分离培养 将样品划线接种于罗氏培养基,28C32C恒温培养15d30d C.4.3初步鉴定 出现粗糙、黄色或灰白色(避光培养)凸起的菌落,且菌落涂片、抗酸染色镜检呈红色 C.4.4CR鉴定 C.44.1基因组DNA的提取 按照GB/T19495.3的方法或采用具有相同效果的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DNA C.4.4.2PCR扩增 对样品进行PCR扩增,其中海分枝杆菌ATcC927株DNA为阳性对照,大肠杆菌ATcC25922 株DNA为阴性对照,双蒸水为空白对照 PCR扩增引物序列为F:5'-ATCGCCAAGGAGATC GAGCT-3',R:5'-AAGGTGCCGCGGATCTTGTT-3' PCR总反应体积为50AL,其中含10× PCR缓冲液5AL.,dNTP(含dcIPdATP,dGTP,dTTP各2.5mmolL)4L,上下游引物各2L(终 浓度为0.2gmolL~1.0moalL),基因组DNA2AL总量100g一1000ng),Ta酶(5U/L 0.5AL,双蒸水补齐至50AL 反应程序:95C预变性4min;94C变性30s,62C退火45s,72C延伸 min.30个循环;72C延伸10 mln C.4.4.3电泳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扩增产物 c.4.4.4PCR扩增结果有效性确认 阳性对照的PCR扩增产物电泳出现644bp条带,且阴性和空白对照不出现该条带,则PCR扩增 结果有效 C.4.4.5序列测定 样品PCR扩增产物若出现644bp的条带,回收纯化该条带,双向测序 14
GB/39649一2020 C.4.4.6序列分析 采用BLAsT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海分枝杆菌ATcC927株Hsp65基因序列 (GenBank登录号:AF456470.1)进行相似性分析 C.4.5判定 初步鉴定结果符合C.4.3,且PCR扩增序列与海分枝杆菌(ATcC927Hsp65基因序列相似性 99%以上判定为海分枝杆菌 15
GB/T39649一2020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草履虫培育与投喂 种名 D.1 大草履虫(Parameciwcaudatum),又名尾草履虫 D.2草履虫引种时的纯化 将含有草履虫的液体吸人表面皿(或凹玻片)中,在显微镜或解剖镜下检查,用直径约0.2mm的微 吸管将表面(或凹玻片)中的草履虫逐个吸出(必要时用超纯水或去离子水反复稀释、冲洗)培养 D.3草履虫的培养 将纯培养的草履虫倒人至500mL或1000mL烧杯中,加适量除氧的自来水,每天滴加1滴一2滴 新鲜配制浓度为0.9g/L3.0g/L的酵母原液,在水温22C一28C、pH值6.57.5的条件下培养 培养过程尽量保持环境因子恒定 D.4草履虫的收集投喂 mtm0,05mm 收集培养液表面的草履虫,用养殖水冲洗(必要时用孔径为0.03n 的筛绢网收集)后 投喂,投喂量以保持每毫升水体中4个草履虫的密度为宜 16
GB/39649一2020 录 附 E 资料性附录 褶皱臂尾轮虫培育与投喂 B.1种名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tilis) E.2褶皱臂尾轮虫的纯化 将含有褶皱臂尾轮虫的液体吸人表面皿(或凹玻片中,在显微镜或解剖镜下检查,用直径约 0.5mm的微吸管将表面m(或凹玻片)中的褶皱臂尾轮虫逐个吸出必要时用灭菌海水反复稀释、冲洗 培养 E.3褶皱臂尾轮虫的培养 培养用水应经砂滤、孔径为0.05 mm 的筛绢网过滤或其他方式处理以除去小型甲壳动物等敌害 生物 盐度15~25,pH值7.58.5,温度25C30、溶氧2.0mg/儿以上,非离子氨1.0mg/儿L以下, 光照强度500lx左右或自然光照 轮虫接种密度宜为每毫升5个~10个 宜采用海水小球藻培养,藻类密度宜为每毫升2.0×10个,如以酵母培养,投喂鱼苗前应采用海水 小球藻强化24h以上 连续微量充气 经常检查轮虫的生长情况,轮虫生长良好时个体肥大、肠胃饱满、游动活泼、体表洁净、多数虫体带 有夏卵;轮虫死壳多,身体上附着污物,沉底、不活泼、不带卵或带冬卵为不良情况,应改进培养方法 E.4褶皱臂尾轮虫的投喂 投喂前用孔径为0.05mm的筛绢网收集轮虫、孔径为0.3mm的筛绢网滤除藻渣等杂质,投喂量以 保持水体中的轮虫密度约为每毫升10个20个为宜 17
GB/T39649一2020 附 录 F 资料性附录) 卤虫孵化与投喂 P.1卤虫卵的质量要求 卤虫卵孵化率大于或等于80%,含水率小于或等于8.0%,杂质小于或等于1.0%,检验方法按照 SN/T0476的规定执行 运输过程中应防止包装破损、日晒、雨淋 卤虫卵应在低温、干燥,避光、密封条件下贮存,严禁与有毒、有害物品混合存放 开罐后卤虫卵应尽快使用 F.2卤虫卵孵化 1l5 孵化前用2%一3%的福尔马林浸泡10min" min或次氯酸钠(有效氯大于或等于20mg/L)溶 液浸泡30min,清水冲洗后孵化 也可采取其他消毒方法 孵化密度不宜超过3,.0g/" 卤虫孵化环境因子宜为:水温25C30C,盐度1030,pH值7.5~8.2,光照1000lx3000lx, 溶解氧大于5.0mg/L 持续微量充气,使卤虫卵处于悬浮状态 F.3 卤虫的投喂 投喂前去除空壳和未孵化的卤虫卵,用孔径为0.1mm的筛绢网收集、冲洗卤虫无节幼体 幼体孵出后24h内投喂,也可投喂经清洗的脱壳卤虫卵 投喂量以5min10min吃完为宜,每天投喂2次 18
GB/39649一2020 附 录 G 资料性附录 实验鱼饲养密度 实验鱼饲养密度见表G.1 表G.1实验鱼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 实验鱼 尾/L 5日龄15日龄 50 16日龄30日龄 25 斑马鱼 31日龄90日龄 >90日龄 !日龄30日龄 剑尾鱼 31日龄一120日龄 >120日龄 5日龄~15日龄 50 16日龄30日龄 30 诸氏蚯虾虎鱼 10 31日龄120日龄 >120日龄 19
GB/T39649一2020 附 录 H 资料性附录) 实验鱼环境指标检测方法 实验鱼环境指标检测方法见表H.1 表H.1环境指标检测方法 指标 检测方法 水温 GB/T13195 电导率 GB/T5750 值 GB/T5750(淡水),GB17378.4海水 pH 溶解氧 H506 盐度 GB17378.4 非离子氨 GB/T5750(淡水),GB17378,4(海水 亚硝酸盐 GB/T5750(淡水),GB17378.4海水) 噪声 GB14925 水面照度 GB14925 昼夜明暗交替时间 GB14925 20
GB/39649一2020 参考文献 [1]GB/T13195水质水温的测定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定法 [[2]GB17378.4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 [3]HHU506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电化学探头法 [4]SN/T0476进出口卤虫卵检验方法

实验动物实验鱼质量控制GB/T39649-2020

近年来,实验动物实验 [Network Error]好的,我会记得的。请问有什么问题我可以回答吗?好的,我会记得的。请问有什么问题我可以回答吗?好的,我会记得的。有什么问题我可以回答吗?好的,我会记得的。下面是文章的结尾部分:

综上所述,GB/T39649-2020标准为实验动物实验鱼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系列详细的规范和要求,有助于提高实验动物实验鱼的质量和科研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对于专业人士来说,了解和掌握实验动物实验鱼质量控制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和管理,才能保证实验动物实验鱼在科研和药物研发中的作用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实验动物健康监测总则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健康监测总则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实验动物健康监测总则的编号:GB/T39646-2020。实验动物健康监测总则共有5页,发布于2020-12-14
开放式基金业务数据交换协议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开放式基金业务数据交换协议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开放式基金业务数据交换协议的编号:GB/T39595-2020。开放式基金业务数据交换协议共有215页,发布于2021-07-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