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9557.31-2018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麦

Guidelinesfortheconductoftestsfordistinctness,uniformityandstability—Barley(HordeumvulgareL.)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麦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麦的编号:GB/T19557.31-2018。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麦共有30页,发布于2018-1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B0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5.020.20
  • 实施日期2018-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0页
  • 文件大小10.56M

以图片形式预览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麦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麦


国家标准 GB/T19557.31一2018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 稳定性测试指南大麦 Guideinesftrtheconductftestsftordistinetness,unitformityamdstabiity BareyHordeumnlgareL. 2018-05-14发布 2018-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9557.31一2018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符号 繁殖材料需满足的条件 测试方法 6 特异性、 致性和稳定性结果的判定 性状表 分组性状 10技术问卷 附录A(规范性附录大麦性状表 附录B(规范性附录》 13 大麦性状表的解释 附录c(规范性附录)大麦技术问卷
GB/T19557.31一2018 前 言 GB/T19557《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分为以下部分 GB/T19557.1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总则; GB/T19557.2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普通小麦; 19557.3植物新品种特异性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硬粒小麦; 19557.4 GB 植物品种特异性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豆; GB 19557.5 植物品种特异性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白菜;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基麻; 19557.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水稻;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李;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芥菜 19557.10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百合属; 19557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弥猴桃属;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蒜; 植物品种特异性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番茄;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甘蓝型油菜;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高梁;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花生; 植物品种特异性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辣椒; 19557 植物品种特异性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棉花; 19557 植物品种特异性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菊花; 19557.20 植物品种特异性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茄子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甜瓜; 植物品种特异性 19557.22 植物品种特异性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豌豆; 19557 植物品种特异性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香石竹; 19557 植物品种特异性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玉米; 19557.25 植物品种特异性 致性和息定性调试指市戴瓜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苹果 19557.26 植物品种特异性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西瓜 植物品种特异性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马铃薯" 19557.28 植物品种特异性 19557.29 植物品种特异性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甘蓝; 19557.30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梨; GB 19557.31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麦; GB/T19557.32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甘薯; GB/T19557.33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花椰菜 本部分为GB/T19557的第31部分 本部分依据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农业农村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植物新品种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7)归口
GB/T19557.31一2018 本部分起草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洋崔野韩、闫殿海、迟德钊、唐浩,杨建明、熊国富、吕波、堵苑苑、陈如明、 李洁、汪军妹、杨文新、朱靖环、杨坤、徐岩
GB/T19557.31一2018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 稳定性测试指南大麦 范围 GB/T19557的本部分给出了大麦(Ho lordeumvwlgareL.)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的技 术要点和结果判定的一般原则 本部分给出了大麦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和结果判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T19557.1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总则 术语和定义 GB/T19557.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群体测量groupmeasurement 对一批植或植株的某一器官或部位进行测量,获得一个群体记录 3.2 个体测量singlemeasurements 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一器官或部位进行逐个测量,获得一组个体记录 3.3 群体目测groupvisualobservation 对一批植或植株的某一器官或部位进行目测,获得一个群体记录 3.4 个体目测singlevisualobserations 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逐个目测,获得一组个体记录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MG;群体测量 MS:个体测量 PQ;假质量性状 QL;质量性状 QN;数量性状
GB/T19557.31一2018 VG;群体目测 VS;个体目测 *;标注性状为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用于统一品种描述所需要的重要性状,除非受环 境条件限制性状的表达状态无法测试,所有UPOV成员都需使用这些性状 _;标注下划线是特别提示测试性状的适用范围 5 繁殖材料需满足的条件 5.1繁殖材料以种子形式提供 5.2递交的种子数量至少3kg 5.3递交的繁殖材料需外观健康,活力高,无病虫侵害 繁殖材料的质量至少达到GB4404.1粮食作 物种子禾谷类中原种的规定 5.4递交的繁殖材料一般不进行任何影响品种性状表达的处理 如果已处理,需提供处理的详细 说明 递交的繁殖材料需符合植物检疫的有关规定 5.5 6 测试方法 6.1测试周期 测试的周期至少为两个独立的生长周期 6.2测试地点 测试通常在一个地点进行 如果某些性状在该地点不能充分表达,可在其他符合条件的地点对其 进行观测 6.3田间试验 6.3.1试验设计 待测品种和近似品种相邻种植 采用当地适宜的株行距以条播方式种植,每个小区不少于1000株,至少设2个重复 6.3.2田间管理 可按当地大田生产管理方式进行,各小区田间管理需严格一致 6.4性状观测 6.4.1观测时期 性状观测需按照表A.1和表A.2列出的生育阶段进行 生育阶段描述见表B.1 6.4.2观测方法 性状观测需按照表A.1和表A.2规定的观测方法(VG,VS,MG,MS)进行 部分性状观测方法见 B.2和B.3
GB/T19557.31一2018 6.4.3观测数量 除非另有说明,个体观测性状(VS,MS)每个小区植株取样数量不少于20株,在观测植株的器官或 部位时,每个植株取样数量为20株 群体观测性状(VGMG)需观测整个小区或规定大小的混合 样本 6.5附加测试 必要时,可选用表A.2中的性状或本部分未列出的性状进行附加测试 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结果的判定 7.1总体原则 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判定按照GB/T19557.1确定的原则进行 7.2特异性的判定 待测品种需明显区别于所有已知品种 在测试中,当待测品种至少在一个性状上与最近似品种具 有明显且可重现的差异时,即可判定待测品种具备特异性 7.3一致性的判定 对于大麦品种,一致性判定时,采用0.1%的群体标准和至少95%的接受概率 当样本大小为 2000株时,最多可以允许有5个异型株 其他类型大麦品种,其一致性水平需于同类型品种相当 7.4稳定性的判定 如果一个品种具备一致性,则可认为该品种具备稳定性 一般不对稳定性进行测试 必要时,可以种植该品种的下一代种子,与以前提供的繁殖材料相比,若性状表达无明显变化,则可 判定该品种具备稳定性 8 性状表 8.1概述 根据测试需要,将性状分为基本性状,选测性状,基本性状是测试中需使用的性状 表AI列出了 大麦基本性状,表A.2列出了大麦可以选择测试的性状 性状表列出了性状名称,表达类型,表达状态 及相应的代码和标准品种,观测时期和方法等内容 8.2表达类型 根据性状表达方式,将性状分为质量性状,假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三种类型 8.3表达状态和相应代码 每个性状划分为一系列表达状态,为便于定义性状和规范描述,每个表达状态赋予一个相应的数字 代码.以便于数据记录、处理和品种描述的建立与交流 8.4标准品种 性状表中列出了部分性状有关表达状态相应的标准品种,以助于确定相关性状的不同表达状态和
GB/T19557.31一2018 校正环境因素引起的差异 8.5性状表的解释 附录B对性状表中的观测时期,部分性状观测方法进行了补充解释 9 分组性状 品种分组性状如下: a 植株;抽穗习性(表A.1性状15) b 穗:姿态表A.1性状18). *穗;棱型(表A.1性状20) d *颖果;皮裸性(表A.1性状31). 籽粒;颜色(表A.1性状35). e f 关冬春性(表A.1性状37) 10技术问卷 申请者需按附录C格式填写大麦技术间卷
GB/T19557.31一2018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大麦性状表 A.1大麦基本性状 大麦基本性状见表A.1 表A.1大麦基本性状表 性状 观测时期和 性状 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代码 序号 方法 直立 浙农大3号 直立到半直立 半直立 秀麦3号 半直立到中间型 植株;生长习性 25~29 QN 中间型 红日1号 VG 中间型到半彻匈 半俪匈 临海光头大麦 半彻匈到佃匈 彻侧 玉环洋大麦 *低位叶;叶鞘茸毛 早熟3号 无 2529 QL VG 有 睬县无芒六校 a 低位叶;叶鞘花青武显色 无 25~29 QL VG a 无或极弱 极弱到弱 羽 弱到中 低位叶;叶鞘花青武显色强度 2529 QN VG a 中到强 强 强到极强 极强
GB/T19557.31一2018 表A.1(续) 性状 观测时期和 性状 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代码 序号 方法 "旗叶;叶耳花青武显色 浙农大3号 无 45~49 QI VG 有 米麦114 b 极霸 极弱到弱 弱 哈铁系1号 弱到中 *旗叶;叶耳花青武显色强度 4549 8 QN 秀麦3号 VG b 中到强 强 红日1号 强到极强 极强 仅适用于叶耳无花青武显色 白色 品种;旗叶;叶耳颜色 45~49 VG QI 绿色 b 极早 极早到早 早 浙农大3号,新民大麦 *抽穗期 早到中 QN 50~53 中 早熟3号,红日1号 MG 十 中到晚 义乌二棱大麦,冬青15号 晚 晚到极晚 极晚 无或极弱 极弱到弱 羁 上虞早大麦 弱到中 旗叶;叶蜡质 50~60 中 QN 红日1号 VG b 中到强 强 蛳县209 强到极强 极强
GB/T19557.31一2018 表A.1续 性状 观测时期和 性状 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代码 序号 方法 茎秆;节花青武显色 65 无 昆仑12号 10 QL VG 黑老鸦 有 c) 无芒 县无芒大麦 芒;类型 6592 11 QL 直芒 红日1号 VG 钩芒 lCNB367 仅适用于有芭品种芒;芒齿 无 65~92 12 QI VG 有 号 十 红日1 苏农684 无 *芒;尖端花青俄显色 65 13 VG Ql 号 有 红日1 极弱 极弱到弱 弱 浙农大3号 弱到中 芒;尖猫花青代显色强度 65 哈铁系1号 14 QN VG 中到强 强 红日1 号 强到极强 极强 不抽出 肚里黄 植株;抽穗习性 65~75 15 PQ 半抽出 VG 十 红日1 号 全抽出 无或极弱 哪91049 极弱到弱 弱 新民大麦 弱到中 *穗:蜡质 65~75 中 红日1号 16 VG QN 中到强 号 强 秀麦3 强到极强 极强 哈铁系1号
GB/T19557.31一2018 表A.1(续) 性状 观测时期和 性状 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代码 序号 方法 闭颖 早熟3 号 65 花;开花类型 17 vG Q 开颖 扬0187 直立 浙农大3号 直立到半直立 半直立 秀9560 半直立到水平 穗;姿态 71 18 QN 水平 临海光头大麦 VG (十 水平到弱下垂 弱下垂 上虞早大麦 弱下垂到强下垂 强下垂 极矮 极矮到矮 矮 浙皮1号 矮到中 *植株;高度 8092 19 QN 中 浙农大3号 MS + 中到高 高 早熟3号 高到极高 极高 号 二棱 浙农大3 "穗;棱型 8092 20 VG QI 多棱 威24,罐县无芒 米麦114 锥形 穗:;形状 8092 21 PQ 柱形 s-096 VG 纺锤形 早熟3号 极疏 极疏到疏 S-096 疏 *穗:小穗密度 80~92 22 疏到中 QN vG/MS + 中 早熟3号 中到密 密 蛳县209
GB/T19557.31一2018 表A.1续 性状 观测时期和 性状 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代码 序号 方法 极短 苏农684 极短到短 短 浙农大3号 短到中 穗;长度(不包括芒) 8092 23 QN 中 早熟3号 MS 中到长 长 藏83062 长到极长 极长 长芒大麦-2 *仅适用于有芒品种芒:相 蛳县209 短于 对于穗长度 8092 24 等于 苏农684 VG QN 长于 红日1号 短 浙农大3号 穗轴;第一节长度 9" 中 睬县无芒六校 25 VG QN 威24 极弱 极弱到羁 弱 新民大麦 穗轴;第一节弯曲程度 92 26 QN 弱到中 VG 十 中 鄂91049 中到强 强 威24 无 92 27 穗:侧不育小穗 VG 有 仅适用于二校品种不育侧 平行 米麦114 92 小穗;着生姿态 28 弱分叉 "鄂91049 QN VG 强分叉 浙农大3号 十 小穗护颖包括颗毛)用对于 短于 威24 籽粒的长度 92 等于手 29 哈铁系1 号 QN VG 号 长于 红日1 十 "穗;小穗轴茸毛类型 短型 甘木二条 8092 30 QL. vS 长型 早熟3号
GB/T19557.31一2018 表A.1(续) 性状 观测时期和 性状 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代码 序号 方法 无壳 米麦114 *颖果:皮裸性 92 31 vG Q 有壳 早熟3号 无或极弱 浙皮白壳 极弱到弱 弱 红日1号 弱到中 颖果:外秤花青显色强度 8085 邪91049 32 中 QN Vs (十 中到强 强 上虞早大麦 强到极强 极强 秀麦3号 "籽粒;腹沟茸毛 无 早熟3" 号 92 33 QI vs 有 威24 籽粒;浆片着生位置 正面 米麦114 77~85 QL 34 VS 侧面 十 哈体系1号 白色 浙农白壳 黄色 莆大麦4号 红色 籽粒;颜色 8592 紫色 紫光芒裸二棱 35 PQ vG d 蓝色 瓦蓝青棵 灰褐色 临海光头大麦 黑色 哈铁系1号 卵圆形 早熟3号 籽粒;形状 长圆形 哈铁系1号 PQ 92 36 d) VG 椭圆形 红日1号 圆形 冬性 玉环洋大麦,紫皮大麦 冬春性 6092 37 PQ 半冬性 浙原18,长芒六棱露仁 VG 十 春性 浙农大3号,红日1号 籽粒千粒重 极低 92 38 QN MG 极低到低 10
GB/T19557.31一2018 表A.1续 性状 观测时期和 性状 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代码 序号 方法 睬县无芒六棱 低到中 中 浙农大3号 籽粒;千粒重 922 38 QN 中到高 MG 高 早熟3号 高到极高 极高 A.2大麦选测性状 大麦选测性状见表A.2. 表A.2大麦选测性状表 性状 观测时期和 性状 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代码 序号 方法 直立 浙农大3号 直立到半直立 半直立 义乌二棱大麦 71 旗叶姿态 39 半直立到平展 QN VG 平展 上虞早大麦 平展到披垂 莆大麦4 号 披垂 早熟3 号 芒;落芒性 92 40 浙皮1号 QN VG 难 浙原18 硬质 籽粒;质地 92 4l 半硬质 vG PQ 软质 极低 极低到低 92 籽粒:葡聚糖含量 42 MG QN 低到中 中 1
GB/T19557.31一2018 表A.2(续) 性状 观测时期和 性状 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代码 序号 方法 中到高 高 昆仑12号 籽粒:葡聚糖含量 92 42 QN MG 高到极高 极高 12
GB/T19557.31一2018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大麦性状表的解释 B.1大麦生育阶段 大麦生育阶段见表B.1 表B.1大麦生育阶段表 代码 描述 代码 描述 代码 描述 茎生长期 发芽期 灌浆期 00 干种子 30 假茎直立 70 o1 31 开始吸水 第1节出现 71 麦粒形成期 03 吸水结束 32 第2节出现 73 灌浆早期 75 05 33 第3节出现 胚根从颖果中露出 灌浆中期 7 07 胚芽鞘从颗果中露出 第4节出现 灌浆晚期 34 09 第5节出现 叶刚露出胚芽鞘顶端 35 腊熟期 第6节出现 36 幼苗生长期 80 1C 第1叶从胚芽鞘长出 37 第7节出现 83 腊熟早期 11 第1叶展开 旗叶叶舌/叶耳 85 腊熟中期 39 12 87 腊熟腕期 第2叶展开 刚好可见 13 第3叶展开 孕穗期 成熟期 14 40 第4叶展开 90 15 第5叶展开 旗叶叶鞘伸展 颖果变硬,用大拇指 91 压难以使麦粒破开 第6叶展开 16 刚好可见穗苞 433 开始膨大 l 第7叶展开 颖果坚硬,用大拇指 92 第8叶展开 穗也膨大 压不能使麦粒凹陷 18 45 1s 47 第9叶展开 旗叶叶鞘张开 93 颖果松动 分孽期 49 芒可见 过熟,茎秆枯萎 94 并倒伏 20 仅有主茎 抽穗期 21 主茎和1个分荣 50 95 种子休眠 刚可见第1小穗 22 主茎和2个分荣 53 1/4区小穗抽出 96 有活力的种子50%能发芽 55 23 主茎和3个分嘱 1/2区小穗抽出 24 57 97 主茎和4个分柴 3/4区小穗抽出 种子休眠结束 25 59 98 主茎和5个分孽 整区小穗抽出 诱发第二次休眠 26 主茎和6个分柴 开花期 第二次休眠消失 99 27 主茎和7个分柴 60 开花开始 主茎和8个分柴 28 65 开花一半 29 6g 主茎和9个分乘或更多 开花结束 13
GB/T19557.31一2018 B.2涉及多个性状的解释 B.2.1符号(a);观测部位为主茎穗低位叶 B.2.2符号(b)观测部位为主茎穗旗叶 B.2.3符号(e);观测部位为主茎穗倒二叶茎节位 B.2.4符号(d);观测部位为主茎穗中部4-6对小穗的基部第1、2个籽粒 B.3涉及单个性状的解释 B.3.1性状1*植株;生长习性 *植株;生长习性,幼苗期目测外部叶片和分嘱与模拟垂直轴之间的角度,见图B.1 1直立 3半直立 5中间型 7半侧 9彻侧 图B.1关植株;生长习性 B.3.2性状8*抽穗期 *抽穗期,目测整个小区,50%的植株至少一个穗子抽出为抽穗期 穗抽出类型以第一个小穗露出 旗叶叶耳为标准;不抽出类型以旗叶鞘裂开为标准,见表B.2 表B.2抽穗期分级表 表达状态 极早 极早到早 早 早到中 中 中到晚 晚 晚到极晚 极晚 代码 浙农大 义乌二棱 早熟3号 标准品种 3号,新民 大麦,冬青 红日1号 大麦 15号 区间冬性)/d<120 120135136151152~167168~183184199 200215 216~230 >230 区间春性/d 75 7585 8695 96~105 106115116125 126135 136~150 >150 14
GB/T19557.31一2018 B.3.3性状11芒:类型 芒:类型,见图B.2 3 无芒 直芒 钩芒 图B.2芒;类型 B.3.4性状12仅适用于有芒品种芒芒齿 仅适用王有芒晶种上芒;芒齿,见图B3. 无 图B.3芒芒齿 B.3.5性状15植株:抽穗习性 植株抽穗习性包括以下儿种类型 不抽出类型穗从旗叶叶鞘的叶耳处抽出,旗叶叶鞘裂开处可见穗 半抽出类型;穗从旗叶叶鞘的叶耳处抽出一半左右; b 全抽出类型;穗从旗叶叶鞘的叶耳处全部抽出 c 15
GB/T19557.31一2018 B.3.6性状18穗;姿态 穗:姿态,见图B.4 厂 直立 水W 半直立 弱下垂 强下乘 图B.4穗:姿态 B.3.7性状19 关植株:高度 植株;高度,测量主茎从茎秆基部到穗顶端(不包括芒)的长度 B.3.8性状21穗:形状 穗;形状,见图B.5 雉形 柱形 纺锤形 图B.5穗;形状 关穗:小穗密度 B.3.9性状22 关穗:小穗密度,计数主茎穗中部4cm内节片数 B,3.10性状23穗;长度(不包括芒 穗;长度(不包括芒),测量从穗轴第一节到穗顶端(不包括芒)的长度 性状24 仅适用于有芒品种芒;相对于穗长度 关 B.3.11 仅适用于有芒晶种;芒;相对于穗长度,见图B6. 关 16
GB/T19557.31一2018 3 短于 等于 长于 图B.6芒;相对于穗长度 B.3.12性状26穗轴;第一节的弯曲程度 穗轴;第一节的弯曲程度,见图B.7 中 强 图B.7穗轴:第一节的弯曲程度 默.3.13性状28"仅适用于二棱品种不育侧小穗;着生姿态 关仅限于二棱品种;不育侧小穗:着生姿态,见图B.8 强分叉 平行 剥分叉 图B.8关仅适用于二棱品种不育小穗:着生姿态 B.3.14性状29小穗:护颖(包括颖毛)相对于籽粒的长度 小穗;护颖(包括颖毛)相对于籽粒的长度,见图B.9 17
GB/T19557.31一2018 籽粒 护颖 短于 等于 长于 图B.9小穗;护颖包括芒)相对于籽粒的长度 B.3.15性状30*穗;小穗轴茸毛类型 *穗:小穗轴茸毛类型,见图B.10 知短型 长型 图B.10 *穗;小穗轴茸毛类型 B.3.16性状32颖果;外棒花青武显色强度 颖果;外释花青试显色强度,见图B.. 强 炎 无或极料 颖果;外秤花青武显色强度 图B.11 B.3.17性状33*籽粒:腹沟茸毛 *籽粒;腹沟茸毛,见图B.12 18
GB/T19557.31一2018 无 图B.12关籽粒;腹沟茸毛 B.3.18性状34籽粒:浆片着生位置 籽粒;浆片着生位置,见图B.13 正面 侧面 图B.13籽粒:浆片着生位置 B.3.19性状36籽粒;形状 籽粒:;形状,见图B.14 卵圆形 长圈形 椭圆形 图B.14籽粒:形状 B.3.20性状37*冬春性 春播后目测评估,将标准品种和测试品种进行比照描述,当最晚的春性品种完全成熟时,评估各个 品种所达到的生长阶段 若该品种尚处于分辈至拔节期时,属冬性品种;若该品种处于孕穗至抽穗期 时,属半冬性品种 19
GB/T19557.31一2018 B.3.21性状38千粒重 千粒重,见表B.3 表B.3千粒重分级 极低极低到低 中到高 高到极高 中 表达状态 低 低到中 高 极高 代码 标准品种 睬县无芒大麦 浙农大3号 早熟3号 区间/g 15.015,124.925,029,.930,0~34.935,039,.940.,044.945,0一49.950,0一54.9 55 20
GB/T19557.31一2018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大麦技术问卷 中请号 申请人或代理机构签章 申请日: [[由审批机关填写 品种暂定名称 二、申请测试人信息 姓名 地址 手机号码 电话号码: 传真号码 邮箱地址 育种者姓名(如果与申请测试人不同: 三、植物学分类 在相符的类型[ 中打、 1.Hordleu" reL oulkear 皮大麦 2.HordewmuwlgareL.var.nudum 裸大麦 四、品种类型 在相符的类型[]中打、 用途 1. 啤用 创用 食用 冬春性 2. 冬性 半冬性 春性 21
GB/T19557.31一2018 五、待测品种的具有代表性彩色照片 品种照片粘贴处) 如果照片较多,可另附页提供 六、品种的选育背景、育种过程和育种方法包括系谱培育过程和所使用的亲本或其他繁殖材料来源 与名称的详细说明 七、品种适于生长的区域或环境以及栽培技术的说明 22
GB/T19557.31一2018 八、其他有助于辨别待测品种的信息 如品种用途、,品质和抗性,请提供详细资料) 九、品种种植或测试是否需要特殊条件 在相符的类型[]中打 是[ 否[ ] 如果回答是请提供详细资料 十、品种繁殖材料保存是否需要特殊条件 在相符的类型[]中打、 是[ 否C 如果回答是,请提供详细资料 23
GB/T19557.31一2018 十一、待测品种需要指出的性状 在表中相符的代码后[]中打、,若有测量值,请填写 待测品种需要指出的性状 序号 测量值 性状 表达状态 代码 直立 直立到半直立 2 半直立 半直立到中间型 4 *植株:生长习性性状1 中间型 5 中间型到半俪饥 6[ 半俪剑 半侧饲到彻伽 8 甸复 无 "旗叶;叶耳花青武显色(性状5 有 无或极弱 极弱到弱 2 弱 3 别到中 旗叶;叶鞘蜡质(性状9) 5[ 中 6D 中到强 强 强到极强 8 极强 不抽出 植株;抽穗习性(性状15) 半抽出 全抽出 直立 直立到半直立 2 3 半直立 半直立到水平 4 穗;姿态(性状18) 水平 5[ 水平到弱下垂 6 弱下垂 弱下垂到强下垂 8 强下垂 9 24
GB/T19557.31一2018 续 序号 性状 表达状态 代码 测量值 极矮 极矮到矮 矮 矮到中 *植株;高度(性状19 中 6 中到高 高 高到极高 极高 二校 *穗:棱型(性状20) 多校 极短 极短到短 2 3 短 短到中 穗;长度(不包括芒)(性状23 中 中到长 长 长到极长 极长 无壳 "颖果;皮裸性(性状31) 有壳 白色 黄色 红色 10 籽粒;颜色(性状35) 紫色 蓝色 5 灰褐色 黑色 卵圆形 长圆形 11 籽粒;形状(性状36) 椭圆形 圆形 冬性 12 冬春性(性状37) 半冬性 25
GB/T19557.31一2018 续 序号 性状 表达状态 代码 测量值 12 3 冬春性(性状37 春性 极低 极低到低 低 3 低到中 中 13 籽粒;千粒重(性状38 6 中到高 高 高到极高 8 高 9 十二、待测品种与近似品种的明显差异性状表达状态描述 在自己认知范围内,列出待测品种与其最为近似品种的明显差异 待测品种与近似品种的明显差异性状表 近似品种名称 性状名称 近似品种表达状态 待测品种表达状态 备注:(有助于待测品种特异性测试的信息 申请人员承诺:技术问卷所填写的信息真实! 签名: 26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麦GB/T19557.31-2018

近年来,我国大麦产量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品种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大麦的品质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针对大麦的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显得尤为重要。GB/T19557.31-2018《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大麦》为大麦品种的检验提供了详细的规范和标准。

植物品种特异性测试

植物品种特异性测试是为了确定某个大麦品种的独特性和与其他品种的区别。这一测试主要通过形态学、生理学、生化学等手段进行。在测试中,需要根据该品种的形态特征、花期、成熟期、产量和品质等方面进行评价,并与其他品种进行比较。

植物品种一致性测试

植物品种一致性测试是为了确定同一品种的不同批次之间的相似度和差异性。这一测试主要通过形态学、遗传学、生理学等手段进行。在测试中,需要对同一品种的不同批次进行比较,以评估它们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并检测其是否存在变异现象。

植物品种稳定性测试

植物品种稳定性测试是为了确定同一品种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以评估其适应能力和稳定性。这一测试主要通过田间试验、温度适应性试验、抗病虫害试验等手段进行。在测试中,需要将同一品种的不同批次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种植,并评估它们的表现差异。

总之,大麦品种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是保证种子质量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确保农业生产有序发展的关键环节。希望相关人员能够加强对该项技术的了解和掌握,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和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麦类似的标准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马铃薯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马铃薯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马铃薯的编号:GB/T19557.28-2018。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马铃薯共有28页,发布于2018-12-01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甘薯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甘薯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甘薯的编号:GB/T19557.32-2018。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甘薯共有23页,发布于2018-1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