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3584.6-2017

海水冷却水质要求及分析检测方法第6部分:异养菌的测定

Seawaterqualityrequirementsandanalysismethodsforseawatercoolingsystem—Part6:Determinationofheterotrophicbacteria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海水冷却水质要求及分析检测方法第6部分:异养菌的测定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海水冷却水质要求及分析检测方法第6部分:异养菌的测定的编号:GB/T33584.6-2017。海水冷却水质要求及分析检测方法第6部分:异养菌的测定共有9页,发布于2017-1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Z17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07.060;13.060
  • 实施日期2017-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9页
  • 文件大小589.76KB

海水冷却水质要求及分析检测方法第6部分:异养菌的测定


国家标准 GB/33584.62017 海水冷却水质要求及分析检测方法 第6部分:异养菌的测定 Seawaterqualityrequirementsandanalysismethodsforseawater olimgsystem一Par6:Deteminationofheterotrophiebaeteria 2017-05-12发布 2017-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利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疙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3584.6一2017 引 言 在以海水为水源的海水冷却水系统中易于滋生微生物污垢沉积等危害,因此,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常 需测定微生物量,用以评估系统生物污染程度,以及所采用的生物防治技术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其中最 常测定的是黏液形成菌总数 但在黏液形成菌的测定过程中,需采用成套的黏泥采集装置,样品为生物 黏泥样,样品状态为含水固体,须经研磨后定量稀释测定,导致这种采样方式在实践中受到限制,且研 磨、稀释黏泥样品后再进行测定,也增加了测定步骤和污染机率,使得黏液形成菌的检测很难日常化 本部分测定的异养菌是一类生活于海水冷却水中的浮游细菌,其存在和数量可以直接反映海水冷 却系统的生物污染程度 本部分舍弃黏泥采集装置,直接采集水样测定异养菌数,简化了采样和制样步 骤,使得异养菌的测定得以日常化,提高了海水冷却水的运行管理水平
GB;/T33584.6一2017 海水冷却水质要求及分析检测方法 第6部分:异养菌的测定 范围 GB/T33584的本部分规定了海水冷却水质要求和采用平皿计数法测定海水冷却水中异养菌的方 法原理,试剂与材料、仪器与设备,分析测定、菌落计数、菌落总数的计算和报告方式 本部分适用于海水冷却水中异养菌的测定,也适用于原海水中异养菌的测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异养菌heterotrophiebacteria 利用有机物分子作为能源的微生物 3.2 菌落形成单位eoony-formingunit;CFU 采用平皿计数法测定的菌落数量 3.3 蔓延菌落spreadingcolomy 在琼脂培养基表面呈弥漫生长的菌落 水质要求 海水冷却水主要水质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海水冷却水主要水质要求 项 目 单 位 允许值 mg/1 <1000 钙离子(Ca=+ mg/1 镁离子(Mg+ 3200 锌离子(Zn=+ mg/I 氯化物(CI mg/1 <42000
GB/T33584.6一2017 表1续 项 目 单 位 允许值 硫酸盐(SO mg/1 S6000 l00 溶解固形物 g/1 CFU/ml 异氧菌 5,0×10 注1:Ca+、,Mg+,CI,SO,异氧菌的允许值引自GB/T232482009的6.1.2和6.1.3 注2:Znt的允许值引自GB8978一1996中表4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一级标准 注3:溶解固形物的允许值依据实际海水冷却工程最大浓缩倍数N=2.5倍确定 5 方法原理 待测水样经适当稀释后,倾注接种到的营养琼脂中,于有氧条件下,在29C士1C下培养72h后, 水样中的单个异养菌将在营养琼脂上形成肉眼可见的单菌落 统计每个平皿的菌落数,根据其对应的 稀释倍数和接种量,即可换算出待测水样中的异养菌数 o 试剂与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化学试剂仅使用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 6.1氯化钠 6.2硫酸镁 6.3氧化镁 6.4氧化钙 6.5氧化钾 6.6 碳酸氢钠 67 牛肉膏 6.8蛋白陈 8.9瞬酸复二娜 6.10琼脂 6.11氢氧化钠溶液;160g/I 6. 12盐酸溶液:1十11 6.13硫代硫酸钠;将硫代硫酸钠置于称量纸上,转人无菌箱(室)或超净工作台(7.1)内,并均匀地摊放 在离紫外线灯的垂直距离30cm处灭菌30min备用 6.14陈海水;取天然海水避光保存3个月以上,使用时取其清液或经0.45m滤膜过滤的滤液 6.15人工海水:将31.8gNaCI、7.74gMgSO,6.0gMg(Cl、l.53gCaCl,0.07gKCl和2.0gNaH CO加人到1L水中,混匀后备用 6.16培养基;将3.0g牛肉膏、l0.0g蛋白陈、0.05g磷酸氢二钾和15.0g琼脂加人到500ml陈海水 6.14)或人工海水(6.15)和500mL蒸馏水配制的混合水中,加热溶解(如用含杂质较多的琼脂配制时 应趁热用四层医用脱脂纱布过滤),用热水补充至1000ml后,用氢氧化钠溶液(6.ll)或盐酸溶液 min,冷却 6.12调节pH值至7.2士0.2,并分装于三角瓶(7.9)中,于121士1C下蒸汽压力灭菌201 后备用
GB;/T33584.6一2017 6.17无菌稀释水;将陈海水(6.14)或人工海水(6.15)分装在试管(7.1l)中,每管9mL,于121C士1C 下蒸汽压力灭菌20min,冷却后备用 6.18称量纸 6.19牛皮纸 6.20医用脱脂纱布 仪器与设备 7.1无菌箱(室)或超净工作台 7.2燕汽压力灭菌器 7.3恒温培养箱 7.4电热干燥箱 7.5电热恒温水浴锅 78 天平:称量范围0【220g,感量0.01g 7 冰箱 量筒:500ml、1000ml 78 7.9刻度三角瓶;250mL.500mL配硅胶塞 烧杯l000mL 开 试管:直径18mm,长度1801 rmm,配硅胶塞 经蒸汽压力灭菌器121C士1C灭菌20min后 50它一60C烘干冷却备用 7.12培养皿;直径mm 经燕汽压力灭菌器11c主1笔灭菌0amim后,.0笔一0笔烘干冷 备用 7.13刻度吸管或移液器和枪头:1000aL、1mL一10mL 经蒸汽压力灭菌器121C士1C灭菌 20min后,50C一60C烘干冷却备用 7.14采样瓶:广口玻璃瓶或聚丙烯塑料瓶1000mL 洗净后经蒸汽压力灭菌器121C士1C灭菌 20min后,50~60C烘干冷却备用 7.15pH计或精密pH试纸:pH计,(0pH~14.00pH)士0.02pH;精密pH试纸,6.48.0. 7.16放大镜(3×)或菌落计数器 分析测定 8.1样品的采集 8.1.1采用采样瓶(7.14)在海水冷却水的给水总管或回水总管处采集约500ml样品,在取样过程中 应避免瓶口和颈部受杂菌污染 采样前用酒精灯灼烧管口,并放水5min后再采集 8.1.2若采集的水中有余氯,或不能判断水中是否有余氯,应在采样前,在无菌操作下,向采样瓶(7.14) 中加人灭菌的硫代硫酸钠(6.13),硫代硫酸钠的加人量为每升水样约加人0.1g 若确定水样不含余 氯,则无需加人硫代硫酸钠 8.1.3水样采集后,应立即进行测定,如果在2h内不能进行测定,应把水样放在冰箱(7.7)中冷藏保 存,存放时间不宜超过24h 经冷藏保存后的水样需测定时,从冰箱中取出,在培养箱(7.3)中29C士 C下活化4h一5h,再进行测定 8.2水样的稀释与接种 8.2.1将水样摇匀,采取无菌操作方法,按l0倍稀释法对水样进行系列稀释,直至需要的稀释度为止
GB/T33584.6一2017 8.2.2采取无菌操作方法,将不同稀释度的水样分别接种到无菌培养皿(7.12)中,每个稀释度重复接种 3皿一5皿,每皿接种1ml.,每接种一个稀释度更换一支无菌吸管或枪头(7.13) 然后倾注人15ml 0mL已融化并冷却至45C士1C的灭菌培养基(6.16),并立即轻轻旋摇培养皿,使水样与培养基充 分混匀 测定一个水样从接种到灌人培养基不得超过20min. 8.2.3另取一组无菌培养皿.(7.12),采取无菌操作方法,接种1ml无菌稀释水(6.17)并倾注灭菌培养 基(6.16)作为空白对照 8.3培养 待培养皿中的培养基固化后,倒置平皿,在培养箱(7.3)中于29C士1C培养72h 菌落计数 9.1培养结束后,取出培养皿,用肉眼观察(若菌落太小,采用放大镜或菌落计数器观察),记录稀释倍 数和相应的菌落数量 菌落计数以CFU表示 9.2计数时,根据平皿上的菌落形态,按下述情况处理 当无蔓延菌落生长时,对每个平皿上的菌落计数 每个稀释度的菌落数采用一组平皿的平 a 均数 b)同一稀释度下,当部分平皿出现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应选择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皿计算该稀 释度的菌落数; 同一稀释度下,当所有平m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片状菌落,应选取片状菌落不到平皿面积的 半,而其余一半多的平皿中菌落分布又很均匀的平皿进行计数,即对分布均匀的半个平皿计 数,计数结果乘以2,代表一个平皿菌落数 同一稀释度下,当所有平皿均出现超过平皿面积一半的片状菌落时,该稀释度的平皿不应 d 计数 当平皿上出现菌落间无明显界线的链状生长时,则将每条单链作为一个菌落计数 10 菌落总数的计算和报告方式 0.1若空白对照培养皿出现菌落,表明测定过程中有污染,本次测定无效 0.2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CFU300CFU之间的稀释度,进行计算 若只有一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 数符合此范围时,则将该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见表2例1). 0.3若有两个稀释度,其生长菌落数均在30CFU300CFU之间,则视二者之比值来决定,若其比值 小于2,应报告两者平均数(见表2例2);若大于2则报告其中稀释度较小的菌落数(见表2例3);若等 于2亦报告其中稀释度较小的菌落数(见表2例4) 10.4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CFU,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 告(见表2例5) 10.5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CFU,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 见表2例6). 0.6若所有稀释度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报告(见表2例7). 0.7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CFU300CFU之间,其中一部分大于300CFU而另一 部分小于30CFU时,则选择最接近30CFU或300CFU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见表2 例8) 10.8若所有平皿均密布菌落,则不宜用“多不可计”报告,而宜在稀释度最高的各平皿上,任意计数
GB;/T33584.6一2017 1cm'中的菌落数,求出每平方厘米内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皿底面积63.6cm',再乘以其稀释倍数报告 10.9若所有平皿上为蔓延菌落而无法计数,则报告菌落蔓延 0.10菌落总数修约原则如下 菌落数小于100CFU时,按“四舍五人”原则修约,以整数报告; a b 菌落数大于或等于100CFU时,第3位数字采用“四舍五人”原则修约后,取前2位数字,后面 用0代替位数;也可用10的指数形式来表示,按“四舍五人”原则修约后,采用两位有效数字 见表2报告方式栏 表2计数与报告示例 稀释度 两稀释度 异养菌总数 报告的菌落总数 例次 101 10-" 10-" 10- 菌落数之比 CFUmL CFUml 菌落数/CFU 164 1.6×10' 20 16400 295 46 1.6 37750 3.8×10" 271 60 2.2 27100 2.7×10 150 30 1500 l.5×10 估计3 >6500 475 313 313000 3.1×10" 27 11 2.7×10 270 1×10 <1o 305 12 30500 3.1×10" >7300 472 153 l530000 1.5×10°
GB/T33584.6一2017 考文献 参 [[1]J.尼克林,K.格雷米-库克,R,基林顿著,林稚兰译.微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4

海水冷却水质要求及分析检测方法第6部分:异养菌的测定GB/T33584.6-2017

海水冷却系统是许多工业领域中常用的一种冷却方式,其中海水作为冷却介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海水中会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其中包括异养菌。

异养菌是一种可以通过有机物质代谢来获得能量和碳源的微生物,它们通常会在水处理系统中繁殖,并对系统造成损坏。

因此,在海水冷却系统中,需要对异养菌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控制。GB/T33584.6-2017标准规定了海水冷却水中异养菌的测定方法,主要使用色谱法进行检测。

具体步骤如下:

  1. 从海水冷却系统中取样,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悬浮物。
  2. 将过滤后的水样加入色谱柱中,以甲醇-水混合溶液为流动相,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分离。
  3. 通过检测色谱图谱上的吸光峰来确定异养菌的存在和数量。

在异养菌测定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样品的处理应尽可能避免异养菌的死亡和增殖。
  • 分离柱和其他仪器设备应保持干燥、清洁和无菌状态。
  • 必须使用纯化的标准物质来建立定量分析的标准曲线。

总之,异养菌是海水冷却系统中常见的微生物之一,其生长和繁殖会对系统造成损坏。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控制,并采用符合GB/T33584.6-2017标准的方法进行检测。

海水冷却水质要求及分析检测方法第5部分:溶解固形物的测定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海水冷却水质要求及分析检测方法第5部分:溶解固形物的测定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海水冷却水质要求及分析检测方法第5部分:溶解固形物的测定的编号:GB/T33584.5-2017。海水冷却水质要求及分析检测方法第5部分:溶解固形物的测定共有5页,发布于2017-12-01
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的编号:GB/T33585-2017。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共有5页,发布于2017-1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