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3845-2017

接入网技术要求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PON)

Technicalrequirementsforaccessnetwork—Gigabit-capablepassiveopticalnetwork(GPON)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接入网技术要求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PON)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接入网技术要求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PON)的编号:GB/T33845-2017。接入网技术要求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PON)共有29页,发布于2017-09-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M42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3.040.50
  • 实施日期2017-09-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9页
  • 文件大小2.15M

以图片形式预览接入网技术要求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PON)

接入网技术要求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PON)


国家标准 GB/T33845一2017 接入网技术要求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 CPON) Teehnicealrequirementsfo”aceessnetwork一Gigabit-capalepassiveoptieal network(GPON) 2017-05-31发布 2017-09-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3845一2017 9 10 GPON线路侧要求 10 9.1PMD层要求 9.2GTC层要求 ll 功能要求 10 ll 0.1系统功能要求 11 10.1.1动态带宽分配(DBA 1l 12 0.1.2业务Qos 12 0.1.2.1基本要求 10.1.2.2业务流分类 I 10.1.2.2.1OLT的业务流分类 12 10.1.2.2.2ONU的业务流分类 12 12 10.1.2.3优先级标记方式 12 10.1.2.3.1OLT的优先级标记方式 10.1.2.3.2ONU的优先级标记方式 1 10.1.2.4队列调度 13 10.1.2.4.1OLT的队列调度 13 10.1.2.4.2ONU的队列调度 13 0.1.2.5限速功能 13 10.1.2.5.1OL.T的限速 13 10.1.2.5.2ONU的限速 13 10.1.3ONU认证 13 10.1.4加密功能 13 0.2以太网功能 13 0.2.1二层转发功能 13 10.2.1.1oLT的二层转发功能 13 13 10.2.1.2ONU的二层转发功能 13 10.2.2二层汇聚功能 10.2.3二层隔离功能 0.2.4LAN 10.2.4.1OLT的VLAN功能 10.2.4.2ONU的VLAN功能 0.2.5VLAN cking tac 0.2.6安全防攻击功能 10.2.6.1帧过滤功能 10.2.6.1.1OLT的帧过滤功能 10.2.6.1.2ONU的帧过滤功能 0.2.6.2组播/广播/DLF报文风暴抑制 0.2.6.3MAC地址学习数量限制 14 10.2.6.3.1oL.T的MAC地址学习数量限制 14 15 10.2.6.3.2ONU的MAC地址学习数量限制 15 10.2.6.4防止MAC地址欺骗
GB/33845一2017 15 10.2.6.5用户端口识别功能 0.2.7端口自协商 15 0.2.8流量控制功能 15 10.2.9快速生成树功能(RSTP 15 15 10.2.10组播功能 0.2.10.1基本要求 15 0.2.10.2OLT的组播功能 15 10.2.10.3ONU的组播功能 16 10.2.1l 16 链路聚集 16 10.3VolP相关功能 1PON的保护 16 l6 11.1基本的原则 1.2保护倒换方式 l6 16 1.3保护倒换配置 1.4保护倒换性能 18 1.5对PL.oAMI赖的要求 18 18 12PON系统承载TDM业务的要求 18 13PON系统承载频率同步信号和时间同步信号的要求 18 ## 4业务性能的要求 18 l4.1以太网/IP数据业务性能要求 18 14.2IP视频业务性能要求 14.3TDM专线业务性能要求 19 承载方式 19 14.3.1 传输延时 19 14.3.2 14.3.3 19 误比特率 19 14.3.4抖动转移特性 14.4VolP语音业务性能要求 19 15 操作管理维护要求 20 15.1基本要求 20 20 5.2配置管理要求 15.3性能管理要求 21 15.4故障管理要求 21 15.5安全管理要求 21 16 ONT管理控制接口(OMCI)的要求 D 7其他要求 22 17.1环境要求 22 17.1.1光纤温度交变的要求 22 17.1.2运行环境要求 22 22 17.1.3防尘的要求 17.1.4 22 大气压力要求
GB/T33845一2017 22 17.2电源要求 17.3电气安全要求 22 7.3.1绝缘电阻 22 17.3.2设备接地要求 22 22 17.3.3过压过流保护 17.3.4 23 电磁兼容 IN
GB/33845一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信息通信研究院、武汉烽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信息中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俊玮党梅梅、魏颖昊、杨立伟、常宇光、林薇、张德智、陈晓
GB/33845一2017 接入网技术要求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 GPON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传输汇聚(TC)层采用G;PON封装模式(G;EM)的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系统的 参考模型、设备功能结构光网络要求,业务承载能力和性能指标、业务接口类型,PON接口,功能与协 议、保护与安全、承载同步信号,操作维护管理以及设备电气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众电信网环境下的GPON设备,专用电信网也可参照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611一2001数字网系列比特率电接口特性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9254 GB/T9771(所有部分)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 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17618 YD/T10542000接人网技术要求 综合数字环路载波(IDLcC) YD/T1082一2000接人网设备过电压过电流防护及基本环境适应性技术条件 YD/T1385-2005基于软交换的综合接人设备技术要求 YD/T1522.1一2006会话初始协议(sIP)技术要求第1部分;基本的会话初始协议 YD/T1522.2一2006会话初始协议(SIP)技术要求第2部分;基于会话初始协议(sIP)的呼叫 控制的应用 YD/T1522.5一2006会话初始协议(sIP)技术要求第5部分:统一IMs网络的sIP协议 YD/T1530-2006接人网技术要求 频谱扩展的第二代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2十) YD/T1619一2007宽带光接人网总貌 YD/T1949.2一2009接人网技术要求 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PON)第2部分;物理媒质 相关(PMD)层要求 YD/T1949.3一2010接人网技术要求 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PON)第3部分;传输汇聚 TC)层要求 YD/T1949.4一2011接人网技术要求 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PON)第4部分:ONT管理 控制接口(OMC)要求 YD/T2276一2011接人网技术要求EPON/GPON系统承载TDM业务 YD/T2676-2013接人网技术要求PON系统承载频率同步和时间同步 ITU-TG.707同步数字系列SDH的网络节点接口Networknodeinterfacefor the ynchronousdigitalhiernarchy ITU-TG.711-1998话音频率的脉冲编码竭制[Pulecote modulation(PCM)ofvoicefrequeneies] ITU-TG.723.1一1996以5.3kbit/s和6.3kbit/s速率传输的多媒体通信的双速率语音编码器 Dualratespeechcoderformultimediacommunicationstransmittingat 5.3and6.3kbit/s)
GB/T33845一2017 ITU-TG.729一1996使用共轭结构代数码线形预测激励(CsACELP)的8kbit/、语音编码 Codingofspeechat8kbit/susingconjugatestructurealgebraic-code-excitedlinearpredietion with ITU-TG.983.5具有增强生存性的宽带光纤接人系统(Abroadband optiel accesssystem" enhancedsurvivability) TU-TG.993.2甚高速数字用户线收发器2(Veryhighpeddigitalsubscriberlinetransceivers2) TU-TH.248.1网关控制协议(GatewaycontrolprotocolD ITU-TY.1291分组网络支持QoS的结构框架(Anarchitecturalframeworkfor supportofQual ityofServiceinpacketnetworks) 局域网和城域网-虚拟桥接局域网-增补件4业务提供者桥(L.ocaland IEEE802.lad virtualBrtdgedLoealAreaNtwork=Amend.4ProriderBridges metropolitanareanetworks IEEE802.1D局域网和城域网MAc桥[L.ocalandmetropolitanareanetworksMediaacces5 controlMAC)Bridges灯] IEEE802.1Q局域网和城域网虚拟桥接局域网(Localandmetropolitanareanetworlks VirtualBridgedLocalAreaNetwork EEE802.3信息技术系统间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3部分CSMA Telecommunicationsandinformationexchange CD接人方式和物理层规范[Informationtechnolo ogy betweensystemslocalandmetropolitanareanetworks SpecificrequirementsPart3:Carriersense accesswithcollisiondetection(C'SMA/CD)accessmethodandphysicallayerspecifications multiple; IETFRFC2236互联网组管理协议版本2[internetgroupmanagementprotocolversion2(IGMP2) IETFRFC2933Internet组管理协议MIB(InternetGroupManagementProtocolMIB Protocol. ETFRFC3376互联网组管理协议版本3(IGMPV3)(InternetGroupManagement Version3 ETFRFC3435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MediaGatewayControlProtocol) ETFRFc3550实时应用传输协议(RTPATransportProtocolforReal-TimeAppliceations) IETFRFC3985伪PwE3架构[PseudowireEmulationEdge-to-Edge(PwE3)Architecture ETFRFC4197分组交换网上的时分复用(TDM)电路端到端仿真的要求[Requirementsfor Switehng" Net Edge-to-EdgeEmulationofTimeDivisionMultiplexed(TDMCircuitsoverPacket works ucture-AgnosticTimeDivisionMulti IETFRFC4553分组网上结构未知的时分复用技术[Str plexing(TDM)overPacket(SAToP)] ETFRFC5086分组交换网上的结构化时分复用(TDM)电路仿真业务(CEsoP)[struetureAN TimeDrsionMliplesxed(TDMncireiEmwationSserieoerPckeSwidhuedNawotk(CE ware SoPSN)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c 最大逻辑距离logicealreaeh ONU/ONT和OLT之间的最大距离,不考虑物理层的限制,只受TC层及上层协议的限制
GB/33845一2017 3.2 最大物理距离physiealreach ONU和OLT之间的最大物理距离 3.3 光纤距离差difrrerentialfibredistanee OLT和多个ONU相连时,最近ONU和最远ONU到OLT的光纤距离的差值 固定带宽fixedlbandwidth 预留并周期性分配以保证低传输延时的带宽 注如果为某个T-cOT配置了固定带宽但该T-coNT无数据发送,则oLT仍应分配与固定带宽值相对应的上 行带宽授权,此时ONU向OLT发送空闲数据顿 3.5 保证带宽assuredbandwidth 当T-CONT缓冲区中有数据等待发送时,则ONU总是能够获得,且T-cONT缓冲区中没有数据 等待发送时,可被其他T-cONT使用的带宽 注保证带宽可参与动态带宽分配 3.6 非保证带宽non-assuredbandwidth 除固定带宽和保证带宽之外具有较高优先级的带宽,可分配给具有保证带宽的T-CONT使用 注,非保证带宽可参与动态带宽分配 3.7 尽力而为带宽bhesefortbandwidth 高优先级业务流不使用带宽时,T-CONT可获得的带宽,此带宽是无保证的 注:尽力而为带宽可参与动态带宽分配 3.8 broadcast 单拷贝广播singlecopy 对于oL.T与多个oNU同时通信的特殊情况,可通过发送所有ONU都能接收到的赖的单个拷贝 来实现,OLT不需要为每个ONU都拷贝该帧,这最大限度地利用了PON下行信道的广播特性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2 ADSL2+:频谱扩展的第二代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symmetricDigitalSubscriberLineTransceivers plus) AF:适配功能(AdaptationFunction) ATM:异步传递模式(AsynchronousTransferMode BER:比特差错率(BitErorRate) BRAs;宽带远程接人服务器(IBroadbandRemoteAccessServer) onnectionAdmissionControl CAC;连接接纳控制(Conn CATV:有线电视(CableTelevision) CESoP;分组网电路仿真业务(CircuitEmulationServieeoverPacket CwDM;粗波分复用(Coa arsewavelengthDivisionMultiplexing) BandwidthAllocation DBA:动态带宽分配(Dynamie
GB/T33845一2017 Protocol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eHost Configuration" DLF:目的地址查找失败(Des stinationl.ookupFailure) rentiatedServicesCodePoint DSCP:差分服务代码点(Differ orwardErrorCorrection FEC;前向纠错编码(For Blding/" /Curb FTTB/C;光纤到楼宇/分线盒(Fibertothe totheCabinet FTTCab光纤到交接箱(Fiber totheHome FTTH:光纤到户(Fiber F:TTO;光纤到办公室(FibertotheOffice) GE;千兆以太网(GigabitEtherneb) GEM:G;PON封装模式(GPONEneapsulationMethod GPON;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igabitCapablePassiveOptitealNetwork) GTC:(GPON传输汇聚(层)(GPONTransmissionConvergence IGMP;互联网组管理协议(InternetGroupManagementProtocol IP:互联网协议(lnternetProtocol MAC;媒质访问控制(MediumAccessControl MGCP;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ediaGatewayControlProtocol MB,管理信息库(Manage gementInformationBase) MOs,平均意见评分(MeanOpinionscore) NE:网络单元(NetworkElement )perations,AdministrationandMaintenance OAM:操作管理维护(O ODN:光分配网络(OpticalDistributionNetwork oLT;光线路终端(Optical ineTerminal OMC.ONT管理控制接口(ONTManagementandControlInterface) ONT;光网络终端(OptiealNetworkTerminationy ONU;光网络单元(OpticalNetworkUnit) PDU;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DataUnit) PI.OAM,物理层操作管理维护(Physicall.ayerOAM) PMD:物理媒质相关(子层)(PhysicalMediumDependent PON;无源光网络(PassiveOpticalNetwork) POTs;传统电话业务(PlainOdTelephoneService PPPoE:以太网上传送点到点协议(PointtoPointProtocoloverEthernet) PsQM:感知通话质量测试(PerceptualSpeeehQualityMeasurement PST:PON段探查(P(ONSecetionTrace) QoS;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 RSTP快速生成树协议(RapidSpanningTreeProtocol S-VLAN;业务VLAN(ServiceVLAN) SCB;单拷贝广播(SingleCopyBroadeast 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 SIP;会话初始协议(S lLevel SLA;服务等级协议(Service Agreement SNI:业务节点接口(ServiceNodeInterface'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NetworkManagementProtocol SOA:半导体光放大器(Semico onductor OptiealAmplifier sOHO;小型家庭办公室(SmalOficeHomeOffiee)
GB/33845一2017 SR;状态报告(StatusReporD) nousTransferMode) STM;同步转移模式(Synehror T-cONT;传输容器(TransmissionContainer) TC;传输汇聚(层)(TransmissionConvergence 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 TCP:传输控制协议Tra TDM:时分复用(TimeDivisionMultiplexing TOS;服务类型(TypeOfServiee) TPID标签协议标识(TagProtocolldentifier)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DatagramProtoeol UNI;用户网络接日 (UserNetworklnterface 2 VIsL2,第二代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eryhighspwedIDigitlsudbserilberLine" VLAN;虚拟局域网(VirtuallocalAreaNetwor) VoP;互联网上的语音(VoiceoverlInternetProtocol wDM:波分复用(wavelengthDivisionMultiplexing 系统参数配置和功能参考模型 5.1系统参考配置 GPON系统参考配置见图1 图中 -如果不使用WDM,则不需要该功能模块,也不需要A、B两个参考点; NE是位于oL丁和ONU处使用第三波长的网络单元; -AF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ONU中,此时不需要(a)参考点 -接人网通过Q接口与电信管理网(TMN)相连,通过该接口对接人网进行配置和管理,AF是 否是Q接口的操作对象取决于业务; 参考点是OLT(下行)/ONU(上行)光连接点即光连接器或熔接点)之后的光纤点; S R参考点是ONU(下行)/OLT(上行)光连接点即光连接器或熔接点)之前的光纤点; FwN是参考点R/S和s/R处的接口,是PON特有的接口,可支持OLT和ONU之间传输所 需的所有的协议单元 接入网系统管理功能 UNI S/R SN RS ODN 业务节点 ONU oL1 功能 光分路器 (a)参考点 FNN v参考点 IFN wDM wDM T多考点 A点 B点 NE NE 图1GPoN系统参考配置 GPON系统通常由局侧的oLT.用户侧的oNU和oDN组成,通常采用点到多点的网络结构 ODN由单模光纤和光分路器,光连接器等无源光器件组成,为O1.T和ONU之间的物理连接提供光传 输媒质
GB/T33845一2017 GPON系统的ONU可放置在交接箱、楼宇/分线盒、公司/办公室和家庭等不同的位置,形成FT- TCab,FTTB/C,FTTO和FTTH等不同的网络结构 5.2协议栈 GPON系统的协议栈见图2,主要由物理媒质相关(PMD)层和GPON传输汇聚(GTC)层组成 GTC层包括两个子层:GTC成帧子层和TC适配子层 GTC层封装模式为GEM模式 GEM模式的 GTC层可为其客户层提供2种类型的接口:GEM客户接口和ONU管理和控制接口(OMCI) GPooLT协议分层 GoNoNU协议分层 上层协议栈 上层协议栈 客户层 客户层 TC适配子层 Tc适配子层 G1C成子层 GTC成顿子层 PMD层 PMD层 光纤媒质 图2GPo系统协议栈 5.3功能模块 5.3.1oLT功能模块 GP(ON系统中典型的oLT功能模块见图3 OLT功能模块由P(ON核心功能模块、二层交换功能 模块和业务功能模块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基本功能包括 PON核心功能模块;由ODN接口功能和PONTC功能两部分组成 PONTC功能包括成 a 帧、媒质接人控制.0AM,DBA,为二层交换功能提供PDU定界和ONU管理; 二层交换功能模块;提供了PON核心功能模块和业务模块之间的通信通道 连接这个通道 b 的技术取决于业务,OLT内部结构等 业务功能模块;提供业务接口和PONTC帧接口之间的转换 PO核心功能 二层交换功能 业务功能 ONTc 业务 oDN 接口功能 功能 适配 二层 交换 功能 oDN PONTC 业务 接口功能 功能 适配 图3oL功能模块
GB/33845一2017 5.3.2oNU功能模块 GPONONU的功能模块设置和OLT的功能模块设置非常类似 因为ONU仅使用一个PON接 口或者出于保护目的最多有2个PON接口),所以二层交换功能可以省略,用业务复用和解复用功能 来处理业务流 GP(ON系统中典型的ONU功能模块图见图4 PON核心功能 业务功能 PONTC oDN 业务 活配 接口功能 功能 ODN ONTc 业务 近配 接口功能 功能 图4ONU功能模块 光网络要求 6.1波长 GPON系统的OLT和ONU之间采用GB/T9771规定的单模光纤,上下行采用单纤双向 上下 行应分别使用不同的波长,其中上行应使用1260nm1360nm波长(标称1310nm),下行应使用 1480nm1500nm波长(标称1490nm) 当使用第三波长提供cATV业务时,应使用1540nm1560nm波长(标称1550nm) GPON 系统提供CATV业务时的具体要求不在本标准规定范围内 6.2传输比特率 GPON系统应支持下行2488.32Mbit/s,上行1244.16Mbit/s的传输比特率 支持其他传输比特率的GPON系统不在本标准范围内 6.3传输距离和分路比 GPON系统的最大逻辑距离规定为60km GPON系统最大物理距离和最大分路比应支持类型a),可选支持类型b) OLT和ONU之间的最大物理距离不小于20km,支持的最大分路比至少为1:32; b oL丁和oNu之间的最大物理距离不小于20kn.支持的最大分路比至少为1 在不考虑光功率预算的条件下,G;PONTC层可支持的最大分路比应为1:128 G;PON系统应支持的最大光纤距离差至少为20km.
GB/T33845一2017 业务承载能力和设备类型 7.1业务承载能力 G;PON系统可以接人下列4类业务类型 业务类型1:以太网/IP业务,包括以太网/IP数据业务和IP视频业务; 业务类型2:TDM专线业务,主要是E1业务速率为2.048Mbit/s) S 业务类型3:VoIP语音业务; 业务类型4:CATV业务 GPON系统接人CATV业务的指标要求不在本标准规定范围内 7.2oLT设备类型 GPON的OLT设备应支持业务类型1并提供相应的以太网上联接口 同时OLT应支持业务类 型2和类型3的一种或全部,当支持业务类型2时应提供相应的TDM类型的上联接口 O1.T可选支持业务类型4 7.3oNU设备类型 根据ONU支持的业务类型和功能强弱,可以把ONU大致分为以下4类: 类型1:该类ONU设备用于提供家庭或商业用户的基本数据接人功能,仅支持以太网/IP数 据业务,提供桥接或基本的路由功能 该类ONU一般可提供1到4个以太网口,主要应用于 FTTH/o的场合,可以与家庭网关配合提供更为丰富的业务; 类型2;该类ONU设备用于提供家庭或商业用户的数据和语音的综合方案,除支持类型1设 备的基本数据功能外,同时还应通过内置的volIP功能提供话音和传真等业务 该类ONU主 要应用于FTTH/o的场合,也可以通过增加其他功能(如Qos,安全等)来作为家庭或商业用 户业务网关使用 类型3该类ONU设备用于多个用户,具有多个独立的用户接(如以太网接口或ADsL2+ 接口或VDsL2接口等,一般具有8个,16个,24个或更多的用户接口),该类型oNU可选支 持内置的voalP功能,主要应用于FTTB/FTTc场合 -类型4该类ONU设备除应具备前面任一类型ONU的功能外,还应具备TDM模块并提供 El接口 8 网络侧和用户侧接口 8.1接口类型要求 根据支持的业务类型的不同,GPON系统应提供以下相应的网络侧和用户侧接口 OLT的网络侧应支持GE接口,可选支持10GBAsEX接口 当支持接人TDM专线业务时 OLT的网络侧还应支持STM-1接口或E1接口 -类型1的ONU的用户侧应支持10/100BASE-T接口,可选支持GE接口 -类型2的ONU的用户侧应支持10/100BASE接口,应支持乙接口或Za接口,可选支持GE 接口 类型2的ONU还应支持H.248协议,MGCP协议或SIP协议; -类型3的ONU的用户侧必须支持10/100BASE-T接口或xDSL接口中的一种,可选支持GE 接口;
GB/33845一2017 -类型4的ONU除应支持类型1,类型2或类型3要求的接口类型外,还应支持E1接口 8.2网络侧和用户侧接口要求 8.2.1GE接口 GE接口可以是1000BASE-LX、1000BASE-SX、1000BAsECX和1000BASET接口中的一种或多 种,各种接口类型均应符合IEEE802.3的规定 建议1000BASE-T接口支持10/100/1000BASE-T自适应功能 8.2.210/100BASE-T接口 10/100BASE-T接口应符合IEEE802.3的规定 8.2.3 10GBASE-X接口 10GBASEX接口应符合IEEE802.3的规定 8.2.4sTM-1接口 STM-1接口应符合IrU-TG.707的规定 8.2.5E1接口 E1接口应符合GB/T7611-2001的规定 8.2.6乙接口 Z接口应符合YD/T1054-2000的规定 8.2.7a接口 Za接口应符合YD/T1054一2000的规定 8.2.8ADsL2十接口 ADSL2十接口应符合YD/T1530-2006的规定 8.2.9DsL2接口 VDsL.2接口应符合ITU-TG,.993.2的规定 8.3业务相关协议要求 8.3.1H.248协议 GPON承载VolP语音业务时,ONT实现H.248协议应符合ITU-TH.248.1的规定 8.3.2MGCP协议 GPON承载VolP语音业务时,ONT实现MGCP协议应符合IETFRFC3435的规定 8.3.3SIP协议 GPON承载VolP语音业务时,ONT实现SIP协议应符合YD/T1522.1一2006、YD/T1522.2 2006YD/T1522.5一2006的规定
GB/T33845一2017 o GPON线路侧要求 g.1P\D层要求 G;PON系统PMD层应符合YD/T1949.22009的规定 通过对OLT接口的优化,对于C类型的ODN,除应符合YD/T1949.2一2009规定的所有OLT 接收机和发射机参数外,在上行方向开启FEC情况下,还应满足表1和表2列出的参数 表1C十类型oDNP\MI层参数 项目 单位 指标 光纤类型 见GB/T9771一2000o 衰减范围 dB C十类;l7 32 光通道损耗差 dB 15 最大光通道代价 dB 6o" 最大逻辑距离 km 最大逻辑距离差 20 km S/R和R/S点之间的最大光纤距离 km 20 支持的最小分路比 受光通道损耗的限制,可支持32或64分路 双向传输 】根光纤wDM或2根光纤 维护波长 待定 nm 对未来距离扩展至大于20km时,不同类型光纤的应用待研究 由系统较高层(MAC层、TC层和测距)管理的最大距离,待研究 表2C十类型oDN的PON光接口参数 项目 单位 指标 平均发射功率(最小 dBm 十3 平均发射功率(最大 十7 dBm dB 下行光通道代价 误码率" 10- 最小接收机灵敏度 dBm -32 最小过载光功率 dBm 12 上行波长范围 12901330 nmm 平均发射功率(最小 dBm 十0,5 平均发射功率(最大 dBmm 十5 dB 0.5 上行光通道代价 0
GB/33845一2017 表2(续 项目 单位 指标 上行波长范围 nm 1290~1330 0" 误码率" 最小接收灵敏度" dBm 30 最小过载光功率 dBm oL.T接收灵敏度是在GPONTC层开启了可选的Rs(255,239)FEC条件下得到,并借助了光检测技术的提升 例如sOA预放大 oNU接收灵敏度是在GPONTc层开启了可选的Rs(255,239)FEC条件下得到,同时oNU采用了B十类型 的光接口 9.2GIc层要求 GP(ON传输汇聚(GTc)层应符合YD/T1949.3一2010的规定 10 功能要求 0.1系统功能要求 10.1.1动态带宽分配(DBA GPON系统应采用动态带宽分配机制(DBA)来提高系统带宽利用率以及保证业务公平性和QoS, 应能根据T-CONT分配带宽授权 宜采用状态报告(SR)方式的DBA机制 带宽授权可分为4类,按照优先级高低顺序依次为固定带宽、保证带宽、非保证带宽、尽力而为 带宽 不同TcONT类型所代表的业务类型如表3所示 表3I-coNT类型 TCONT类型 带宽类型 时延保证 类型2 类型1 类型3 类型4 类型5 固定带宽 是 否 保证带宽 否 非保证带宽 尽力而为带宽 否 对于TcoNT类型3,类型4和类型5,其可获得的总带宽不应超过对这些类型配置的最大带宽参数 V:表示该T-CONT类型包括的带宽授权类型 GPON系统应同时支持全部5种T-CONT类型 即,对于每种业务的带宽控制参数,GPON系统 应同时支持固定带宽(Fixed)保证带宽(Assured)和最大带宽(Maximum)控制参数 DBA机制应保证ONU的上行流量不超过SLA中的最大带宽,即使线路上有剩余带宽也不应为 ONU分配超过最大带宽的授权 系统应支持对配置带宽的连接接纳控制(CAC)的功能,保证可配置 11
GB/T33845一2017 的固定带宽和保证带宽总和不会超过系统总带宽 DBA的最小带宽分配粒度不应大于256kbit/s DBA的精度应优于士5% 10.1.2业务Qos 10.1.2.1 基本要求 GPON系统应支持基于ITU-TY.1291的QoS机制,在上行和下行方向均应能根据SLA协议保 证各类业务的QoS QoS机制包括业务流分类(Traffieclassifieation、优先级标记Marking),排队及调度Queuing echedaing).流量整形(Tralfeshapng)和流量管制(Taffepolieing)拥塞避免(Congesion and rmanagement)等 avoidance)、缓存管理(Buffer SLA协议参数包括不同用户或业务的时延、抖动、保证带宽和最大带宽等 10.1.2.2业务流分类 10.1.2.2.1oLT的业务流分类 OL.T应具有对上行业务流进行分类的功能,应具有基于GEMPortID.VLANID、以太网PRI字 段、以太网帧封装协议、MAC地址、IP地址,IP包的Tos/DsCP字段和TCP/UDP端口号对上行业务 流进行分类的能力 缺省状态下,oL.T信任ONU提供的优先级标记,不开启此功能 10.1.2.2.2oNU的业务流分类 类型1的ONU应支持基于物理端口对上行业务流进行分类 类型2的ONU应支持基于物理端口对上行业务流进行分类,宜支持基于以太网MAC帧封装协 议和IP包的TOs/DsCP字段对上行业务流进行分类 类型3的ONU应支持基于物理端口、以太网MAC帧封装协议、MAC地址、IP地址、IP包的 TOs/DsCP字段和TCP/UDP端口号对上行业务流进行分类 0.1.2.3优先级标记方式 0.1.2.3.1oLT的优先级标记方式 OL.T应支持上行流分类与优先级标识的映射,应支持以太网PR1字段作为优先级标识,可选使用 IP的TOs/DsCP域作为优先级标识 OLT应支持优先级标识的修改功能 OLT应支持将内层优先级标记复制到外层 缺省状态下,OLT信任ONU提供的优先级标记,不开启此功能 0.1.2.3.2oU的优先级标记方式 ONU应支持上行流分类与优先级标识的映射,应支持以太网PRI字段作为优先级标识,可选使用 IP的Tos/DsCP域作为优先级标识 ONU应支持优先级标识的修改功能 12
GB/33845一2017 10.1.2.4队列调度 10.1.2.4.1oLT的队列调度 OLT应支持绝对优先级和基于权重的相对优先级的队列调度算法对上行、下行业务流进行队列调 度,并且每个上联接口应至少支持8个队列 10.1.2.4.2oNU的队列调度 类型1和类型2的ONU应支持绝对优先级队列调度算法对上行业务流进行本地队列调度,并且 每个用户侧接口应至少支持4个优先级队列 类型3的ONU应支持绝对优先级队列调度算法和基于权重的相对优先级队列调度算法,对上行 业务流进行本地队列调度,并且每个用户侧接口应至少支持4个优先级队列 对于支持VolP和E业务的ONU应对该类业务采用严格优先级调度保证带宽需求 10.1.2.5限速功能 10.1.2.5.1OLT的限速 oLT应支持基于物理端口.VLANID和以太网PR1字段对下行业务流进行限速 10.1.2.5.2ONU的限速 类型3的ONU应支持基于物理端口对上行、下行业务流进行限速 0.1.3oNU认证 OLT应支持根据ONU序列号对其合法性进行认证的能力,可选支持同时采用序列号和密码对 ONU进行合法性认证,应拒绝非法ONU接人网络获得服务 非法ONU事件应记人系统日志,并应产生相应警告信息 10.1.4加密功能 GPON系统应支持对下行用户数据的加密.上行方向可选支持 10.2以太网功能 0.2.1二层转发功能 0.2.1.1oLT的二层转发功能 OLT应支持MAC地址的动态学习,MAC地址老化时间应可配置,转发能力应确保上下行业务的 线速转发 OLT不应允许各ONU之间的数据直接进行转发 10.2.1.2ONU的二层转发功能 ONU应支持MAC地址的动态学习,MAC地址老化时间应可配置,转发能力应确保上下行业务的 线速转发 10.2.2 -层汇聚功能 二 当OLT设备支持多个PON接口时,OLT设备应支持各个PON接口的上行流量汇聚功能 13
GB/T33845一2017 0.2.3二层隔离功能 OLT应支持各ONU之间的二层隔离 类型3的ONU应支持各物理端口之间的二层隔离 10.2.4VLAN 10.2.4.1oLT的VLAN功能 OLT应支持IEEE802.1Q协议,应支持对VLAN端口的ACCEss、TRUNK和HYBRID连接 模式 OL.T应支持IEEE802.1QVLAN标记的透传、增加、移除和VLANID的切换功能 O1.T应支持根据物理端口和以太网封装协议划分VLAN 10.2.4.2oNU的VLAN功能 ONU应支持IEEE802.1Q协议,应支持对VL.AN端口的ACCESS和TRUNK连接模式 ONU应支持根据物理端口和以太网封装协议划分VLAN 10.2.5VLANStacking O1.T应支持基于1EEE802.lad的VLANStacking功能,其中外层标记的TPID值应可以配置 oL.T应支持根据物理端口,802.lp优先级或802.1QVLANID的值把上行以太网帧映射到不同 的S-VIAN OLT应支持1:】和N:1方式的VLANstacking功能 OL.T的上联端口应能配置为支持s-VLAN的TRUNK模式 0.2.6安全防攻击功能 10.2.6.1 帧过滤功能 10.2.6.1.1OILT的过滤功能 OL.T应支持根据以太网封装协议,源/目的MAC地址,源/目的IP地址和rCP/UDP端口号对上 行、下行以太网数据帧进行过滤 OLT应能过滤来自用户的DHCPOFFER/ACK/NAK帧、IP组播数据流和IGMP查询帧 10.2.6.1.2oNU的帧过滤功能 ONU应支持根据物理端口,以太网帧封装协议、源/目的MAC地址、以太网优先级标记(P-bit)对 上、下行以太网数据帧进行过滤 建议ONU支持基于源/目的IP地址和TCP/UDP端口号对数据赖进行过滤 ONU应能过滤来自用户的DHCPOFFER/ACK/NAK帆、,IP组播数据流和IGMP查询 10.2.6.2组播/广播/DL.F报文风暴抑制 oLT应对二层组播广播/DLF报文的速率进行抑制 10.2.6.3MAC地址学习数量限制 0.2.6.3.1oLT的MAC地址学习数量限制 OLT应能限制从每个ONU学习到的MAC地址的数量,限制的数量应可以灵活配置 14
GB/33845一2017 当达到MAC地址表深度时,OLT应支持新MAC地址对最旧的MAC地址的覆盖,或者支持忽略 新MAC地址直到有MAC地址老化等不同策略 10.2.6.3.2oU的MAC地址学习数量限制 ONU应支持限制从每个用户侧端口学习到的MAC地址的数量,且限制的数量应可以灵活配置 当达到MAC地址表深度时.ONU应支持新MAC地址对最旧的MAC地址的覆盖,或者支持忽略 新MAC地址直到有MAC地址老化等不同策略 0.2.6.4防止MAcC地址欺骗 OLT应能够防止用户MAC欺骗,应支持丢弃重复的MAC地址的帧 oLT应能够防止用户仿冒宽带网络网关(如BRAs)的MAc地址 10.2.6.5用户端口识别功能 OLT设备应支持用户端口的识别和标记功能,并按照端口编号计划进行唯一编号 OLT应支持通过二层DHCP中继代理、PPPoE中继代理和VLANStacking功能传递用户端口信息 10.2.7 端口自协商 OLT和ONU的以太网电接口应具有对端口双工方式、线速和流控等进行自协商的能力,光接口 应具有对流控进行自协商的能力 0.2.8流量控制功能 OLT的网络侧接口和ONU的用户侧接口应支持全双工方式下的IEEE802.3流量控制协议 pause顿). 10.2.9快速生成树功能(RSTP 当OLT的网络侧具有多个GE或10/100BaseT接口时,应支持符合IEEE802.ID规定快速生成 树协议(RSTP) 10.2.10组播功能 0.2.10.1基本要求 组播协议应支持IETFRFC2236规定的IGMPV2,可选支持IETFRFC3376规定的IGMPV3和 IETFRFC2933规定的组播管理协议的MB OLT和ONU之间应支持以单拷贝广播(sCB)方式转发组播流,并且所有的组播流应使用唯一的 特定Port-ID来指示,Port-ID的具体值可配置,由OLT和ONU通过OMCI通道协商 10.2.10.2oLT的组播功能 OLT应支持IGMPsnooping代理或IGMPProxy功能,并支持可控组播功能,并应支持IGMP快 速离开功能 OLT应支持针对类型1和类型2的ONU的可控组播功能,建议利用GEMPortID支持针对类型 3的ONU用户侧端口的可控组播功能 可控组播功能应支持“允许”、“禁止”和“预览”三种组播权限 组播权限控制功能即可控组播功能具体包括: 对ONU启用/禁止组播服务; a 15
GB/T33845一2017 b) 控制ONU加人授权的组播组或允许预览的组播组 c 限制ONU能同时加人的组播组个数; 根据用户系统总带宽使用情况和用户服务等级合同的规定带宽的使用情况限制oNU可同时 d 收看的频道数量 对于用户的组播加人/离开活动等信息应计人日志 e OLT应支持配置组播权限业务包(Package),每个业务包(Package)可包括任意多个频道(组播组). 0.2.10.3oNU的组播功能 对于具有多个端口的类型1和类型2的ONU设备,应支持IGMPsnooping功能,并实现IGMP快 速离开功能 对于类型3的ONU设备,应实现IGMPsnooping代理或IGMPproxy,支持IGMP快速离开功 能,并应支持针对oNU用户侧端口的可控组播功能,可控组播功能应支持“允许”、“禁止”和“预览”三 种组播权限 组播权限控制功能即可控组播功能具体包括 在用户端口上启用/禁止组播服务; a 组播权限控制,在用户端口上控制其加人授权的组播组或允许预览的组播组 b) 限制用户端口能同时加人的组播组个数 c 根据用户系统总带宽使用情况和用户服务等级合同的规定带宽的使用情况限制用户可同时收 d 看的频道数量; 对于用户的组播加人/离开活动等信息应计人日志 e ONU应支持跨VL.AN的组播,当组播业务数据流所在VLAN不同于用户所在VLAN时,组播业 务数据能复制到不同的用户VLAN中 0.2.11链路聚集 当OL.T网络侧具有多个GE或10/100Base-T接口时,应支持IEEE802.3规定的链路聚集功能 OLT的链路聚集功能应实现链路负载分担和链路保护功能 0.3VoI相关功能 当ONU支持VolP语音业务时,应支持呼叫处理功能、媒体控制功能、语音处理功能、模拟用户电 路功能和语音QoS管理功能,具体见YD/T1385一2005的规定 ON的保护 1 11.1基本的原则 保护功能架构可提高GPON系统的可靠性,但保护倒换功能的实现是可选的 11.2保护倒换方式 保护倒换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自动倒换;由故障检测触发,如信号丢失、帧丢失或信号劣化(BER劣化至预定义门限)等; a b)强制倒换;由管理事件触发,如光纤重路由,更换光纤等 保护倒换发生后,系统应支持被保护业务的自动返回或人工返回功能 11.3保护倒换配置 光纤保护倒换配置主要有两种;主干光纤保护倒换和全光纤保护倒换,其中全光纤保护倒换可细分 为2种方式,分别如图5,图6和图7所示 16
GB/33845一2017 ONU#1 PONLT N:2光分路器 OLT PONLr(I) PONLr(0) ONU#N PONLT 图5主干光纤保护倒换配置 ONU#1 PONLT OLT PoNLr(a) PONLT(o) ONI进 PoNLr(a PONLT(o) 图6全光纤保护倒换配置(方式1 ONU#1 双N:2光分路器 双2:l 1光分路器 PONLT oLT PONLr( PONLT(O) oN#N PONLT( POLT(o 图7全光纤保护倒换配置(方式2 17
GB/T33845一2017 主干光纤保护倒换配置对OLTPON口以及OLT和光分路器之间的光纤进行备份,光分路器的 OL.T侧有两个输人/输出端口 这种配置方式仅能恢复OLT侧 全光纤保护倒换配置对OLTPON口、ONUPON口、光分路器和全部光纤进行备份 在这种配 置方式下,通过倒换到备用设备可在任意点恢复故障,具有高可靠性 全光纤保护倒换方式的一个特例是网络中有部分ONU以及ONU和光分路器之间的光纤没有备 份,此时,方式1中没有备份的ONU不受保护,方式2没有备份的ONU的保护倒换性能同主干光纤保 护倒换 11.4保护倒换性能 在主干光纤保护倒换配置下,o1.T侧的冗余电路处于冷备份状态,倒换后ONU需重新进行测距 因此一般情况下在倒换过程中不能避免信号丢失甚至帧丢失 此配置方式下保护倒换时间要求有待进 -步研究 在全光纤保护倒换配置方式1下,OL.T和ONU侧的冗余接收机电路可以处于热备份状态,倒换 后ONU无需重新进行测距,因此可以实现无缝切换(无帧丢失) 在此配置方式下,不论是倒换过程还 是返回过程,上行和下行光通道倒换时间均应小于50ms 全光纤保护倒换配置方式2的性能同主干光纤保护倒换配置 11.5对PL.oAM帧的要求 倒换机制通常由PLOAM中的PST消息实现,具体见ITU-TG.983.5的规定 12 oN系统承载IDM业务的要求 GPON系统承载TDM业务的参考模型、协议、接口,功能、性能和网络管理的要求应符合YD/T2276 2011的要求 13 PON系统承载频率同步信号和时间同步信号的要求 PON系统可选支持承载频率同步信号和时间同步信号 PON系统承载频率同步信号的接口要求,功能要求及性能要求应符合YD/T26762013的要求 PON系统承载时间同步信号的接口要求、功能要求及性能要求应符合YD/T26762013的要求 4业务性能的要求 14.1以太网/IP数据业务性能要求 以太网IP数据业务由IEEE82.3规范,并应遵守IEEE802.1D的规定 oLT和ONU的二层交换能力应确保业务的线速转发 其业务性能指标主要包括传输时延、吞吐量和丢包率,具体指标暂不做规定 14,2IP视频业务性能要求 OLT应提供足够的带宽用于同时转发组播和单播IP视频业务 GPON支持组播视频业务时,OLT整机和PON接口板内部均应无组播转发瓶颈,允许OLT整机 和PON接口板下的所有用户同时访问相同或不同的组播组 这样,要求PON接口板应提供不小于 4M×128×单板PON接口数量)的组播转发能力 18
GB/33845一2017 类型3的ONU应提供不小于(4M×用户端口数)的组播转发能力 14.3TDM专线业务性能要求 14.3.1承载方式 GPON系统可采用TDMoverGEM方式(也称为Natve方式)或CESoP方式承载TDM专线业务 GPON网络应能够支持TDM业务的透明传输即无论这些业务是成帧格式或非成帧格式,与 GPON网络同步或异步 当采用CEsoP方式时,封装方式应符合IETFRFC4553(非成赖方式),IETFRF5086(成方式) 或MEF8的规定 当采用IETFRFC4553或IETFRFC5086规定的封装方式时,还应符合IETF RFC3550、RFC3985和RFC4197的规定 GPON系统承载TDM专线业务时的时钟同步要求见第13章 14.3.2 传输延时 TDM专线业务在T-V[或(a)-V]参考点之间的平均信号传输时延应小于1.5ms 14.3.3误比特率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TDM专线业务的24h误比特率为o 14.3.4抖动转移特性 E1信号抖动转移特性应满足如图8所示的要求 dB 0.5 20dB/10倍频 6 40Hz 400Hz 00kHHz 非 一19.5 考虑到测试设备的限制,频率f 应小于20Hz并尽可能低(如10Hz) 为了测量准确,推荐选择使用带宽足够小 相对测量频率)的方式,但不应大于40Hz 注:在f《f频率范围内容忍大于一19.5dB杂散响应的需求有待进一步研究 图8E1信号抖动转移特性 14.4VolP语音业务性能要求 如果G;PON系统支持VolP语音业务,则应在ONU上实现,并应满足以下性能指标要求 语音编码动态切换时间<60t a mS b) 应具有80ms缓冲存储能力,以保证不发生语音断续和抖动 语音的客观评定: c 19
GB/T33845一2017 -网络条件很好时,PsQM的平均值<1.5 -网络条件较差时(丢包率一1%,抖动=20ms,时延=100ms),PsQM的平均值<1.8; -网络条件恶劣时(丢包率=5%,抖动=60ms,时延=400ms),PsQM的平均值<2.0 d 语音的主观评定: -网络条件很好时,MOS>4.0; 网络条件较差时(丢包率=1%,抖动=20ms.时延=100ms).M0s>3.57 网络条件恶劣时丢包率一5%,抖动一60ms,时延一400ms),MOs>3.0 编码率 对于G,.711,依据ITU-TG.7111998,要求编码率=64kbit/s; 对于G.729a,依据ITU-TG.729-1996,要求编码率<18kbit/s; 对于G.723.1依据ITU-TG.723.1一1996,要求G,723.1语音压缩5.3kbit/s)<12kbit/s G.723.1(语音压缩6.3kbit/s)<15kbit/s fD 时延指标(VoIP的时延包括编/解码时延、收端输人缓冲时延和内部队列时延等) 采用G.729a编码时,时延<150 ms; -采用G.723.1编码时,时延一200n ms 如果ONU实现VolIP业务功能,同时OLT实现VolP到V5.2接口的转换功能,则此实现方式下 的语音业务性能指标待研究 15操作管理维护要求 15.1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如下 OLT应能通过其所带的coNsoLE口对其进行带外方式的操作维护,应支持通过sNMP吃 a 网管系统远程进行操作管理维护,可选支持sNMPv3,可选支持TELNET或wEB方式的 网管 bOL.T应支持带外管理和带内管理方式,应实现访问控制; OLT对ONU的管理应通过OMCI进行; c 管理系统应具备对设备进行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的功能 d) 管理系统建议采用中文界面 15.2配置管理要求 配置管理要求如下 a 应能对网络侧和用户侧接口参数进行配置; 应能对上行、下行业务流参数进行配置,如保证带宽、最大带宽和业务优先级等,配置的固定带 b 宽和保证带宽总和不应超过PON最大系统带宽 应能对板卡进行配置; 应能配置VLAN、帧过滤、组播等以太网功能,如禁用/启用、具体参数属性等; 应能配置PON系统功能,如加密、光纤保护倒换(当支持PON光纤保护功能时)等 e 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应能自动更新,如ONU上线/下线等; 应能通过网管对系统软件进行升级 g 所有配置操作应记录到日志文件,并支持检索; 对非法ONU事件应记录到日志文件,并应产生相应警告信息 应能对环境监控参数进行配置(可选 J 20
GB/33845一2017 5.3性能管理要求 性能管理要求如下 网管应能启动性能测量功能,采集和处理测量数据,分析测量结果, a b 性能管理应具备对系统性能管理事件的当天和前一天的15min计数以及24h计数功能,统 计参数应包括PON接口性能参数、网络侧和用户侧业务接口性能参数等 ONU应通过OMCI协议将性能监测数据上报给OLT,OLT应将性能监测数据上报给网元管 理系统; d OLT应能对PON系统带宽的使用情况,各ONU使用带宽情况进行统计; 应能对组播性能参数进行统计,包括活动主机数、活动组数、从用户接收到的加人消息数、发送 到网络的加人消息数用户成功/未成功加人消息数、从用户接收到的离开消息数,发送到网络 的离开消息数、发送到用户的通用查询数、从网络侧接收的通用查询数、从网络侧接收的特定 查询数和收到的无效IGMP数量等; f 应能查询历史系统性能记录,并能将查询结果和统计结果保存到外部文件并输出; OLT和ONU可测量发射光功率和接收光功率值(可选) g 15.4故障管理要求 故障管理要求如下 网管应能对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持续的或间断的测试、观察和监测,以发现故障或性能的 a 降低 b)当P(ON接口物理层性能(如光通道误码率)严重下降时,系统应能产生告警; 应能通过指示灯和告警信号指示设备的故障,不同的故障原因对应不同的告警信息, c 应能判定故障发生的时间和故障的位置,故障定位应能定位到电路板; d 故障事件恢复后,系统网管的相应告警信息应能自动清除 e 系统告警日志统计列表应可对故障类型基于故障严重程度、故障原因,时间段进行分级处理, 应能按照不同等级、不同时间段和产生告警的原因等方式对告警统计进行过滤; 8 h)OL.T应支持系统关键部件、软件的故障自动倒换和备份,自动倒换后,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15.5安全管理要求 安全管理要求如下 网管系统应通过定义个人访问权限的方式,提供对于管理员/操作系统访问的安全措施,拒绝 a 非法用户和密码错误用户的登陆访问 不同级别的管理员有不同的权限,确保访问请求的发 起者只能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执行管理操作 敏感信息,或固定用户终端鉴权属性,数据库和 配置数据只能由有授权的个人和管理系统进行操作; 网管系统应记录所有用户的操作,包括用户名、操作时间、操作类型 非法用户登陆应产生安 全性告警,未经授权的操作尝试由系统日志记录并产生安全警告提示 可选支持管理区域的划分,将不同的资源分配到不同的管理区域,在不同管理区域内对相应资 源进行管理操作 6OT管理控制接口(oMCI)的要求 关于OMCI中消息的格式、消息对象ME以及消息流程的要求应符合YD/T1949.4一2011的 规定 21
GB/T33845一2017 17 其他要求 7.1环境要求 17.1.1光纤温度交变的要求 当OLT和ONU间的光纤处于一25C55的温度交变环境内时,OL.T和ONU应能正常工 作,业务性能不应恶化或中断 7.1.2运行环境要求 GPON设备的运行环境应符合YD/T1619-2007的规定 17.1.3防尘的要求 在以下灰尘环境下,GPON设备应能正常工作 直径大于5Am的灰尘浓度<(3×10')粒/m,灰尘粒子是非导电、导磁和腐蚀性的 7.1.4大气压力要求 在以下大气压力条件下的环境下中,设备应能正常工作 86kPa~106kPa 7.2电源要求 OL.T应支持直流或交流供电方式,在以下a)或者b)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 ONU应支持交流供电方式,在以下b)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可选支持备用电池供电 直流电压及其波动范围要求 a 标称电压;一48V; 电压波动;在直流输人端子处测试的一48V电压允许变化范围为-57V~-40V b 交流电压及其波动范围要求 -单相220V士10%,频率(50士2.5)Hz,线电压波形畸变率小于5% 17.3电气安全要求 17.3.1绝缘电阻 正常情况下,oLT和ONU设备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50MQ. 7.3.2设备接地要求 OLT和ONU设备的接地电阻应小于5Q. 7.3.3过压过流保护 OLT和ONU设备应安装过压、过流保护器 过压、过流保护器在外接电源异常时保护设备的核 心部分 设备应满足YD/T1082一2000对模拟雷电冲击、电力线感应、电力线接触等指标的要求 22
GB/33845一2017 7.3.4电磁兼容 OL和ONU设备的电磁兼容指标应符合GB9254以及GB/T17618的规定

接入网技术要求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PON)GB/T33845-2017

随着宽带需求的不断增加,无论是家庭用户还是企业用户都需要更高速、更稳定的网络。其中,接入网作为连接用户和运营商网络之间的重要环节,对用户体验和网络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无源光网络(GPON)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接入网领域的技术。它可以通过光纤传输大量数据,提供超高速宽带接入服务,具有带宽高、距离远、干扰少等特点。GPON在接入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固定宽带接入的主流方式。

GB/T33845-2017是中国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的有关GPON网络的标准规范。该标准涵盖了GPON网络的物理接口、信令接口、数据格式、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它规范了GPON网络的建设和运营,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GPON技术具有很多优点。首先,它可以提供更高的带宽,支持多媒体应用、高清视频、在线游戏等高带宽应用。其次,它可以实现跨越长距离的数据传输,适用于城市和农村等不同地域。此外,GPON还可以减少光纤数量,节省成本。

总之,无源光网络是接入网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GB/T33845-2017作为GPON网络的标准规范,对于保证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的编号:GB/T33843-2017。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共有53页,发布于2017-12-01
信息技术SOA支撑功能单元互操作第1部分:总体框架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信息技术SOA支撑功能单元互操作第1部分:总体框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信息技术SOA支撑功能单元互操作第1部分:总体框架的编号:GB/T33846.1-2017。信息技术SOA支撑功能单元互操作第1部分:总体框架共有5页,发布于2017-1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