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8361-2019

进境玉米种子疫情监测规程

Guidelinesforquarantinesurveillanceonimportedmaizeseed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进境玉米种子疫情监测规程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进境玉米种子疫情监测规程的编号:GB/T38361-2019。进境玉米种子疫情监测规程共有11页,发布于2020-07-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B16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5.020.20
  • 实施日期2020-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1页
  • 文件大小1,014.82KB

进境玉米种子疫情监测规程


国家标准 GB/T38361一2019 进境玉米种子疫情监测规程 Guidelinesforquarantinesureilaneeonimportedmaizeseeds 2019-12-31发布 2020-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涯花警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8361一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广东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上海市农业技 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守歧、王琳,罗金燕,刘慧、闫硕
GB/38361一2019 进境玉米种子疫情监测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进境玉米种子种植后的监测对象、监测时期、监测方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进境玉米种子的疫情监测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1217一2006境外引进植物隔离检疫规程 原理 危险性有害生物可随玉米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 主要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症状(参见附录A)是其监测的重要依据 监测对象 玉米种子“国(境)外引进农业种苗检疫审批单”中提出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以及潜在的具重大威胁 的其他有害生物 监测工具及试剂 5.1剪刀 5.2放大镜 5.3毁子 5.4标签纸 5.5塑封袋 5.6乙醇;浓度75% 监测时期 o 苗期、抽雄期,分别监测1次 监测方法 7.1隔离试种疫情监测 按NY/T1217一2006第4章规定的隔离检疫程序进行疫情监测
GB/T38361一2019 7.2集中种植期疫情监测 在苗期和抽雄期进行踏查 在田间踏查的基础上,采用5点取样法调查,1hm'以下的地块调查不少于10个样点,1hm'~ 10hm'的地块调查不少于15个样点,l0hm'以上的地块调查不少于20个样点,每个样点不少于 0株 发现植株矮化、萎蔫、黄化等生长不良,或者出现花叶、斑驳、皱缩、斑点、腐烂等典型症状,采集 病样 8 室内鉴定 填写“取样记录表”(参见附录B),将样品送至实验室检测鉴定,出具鉴定报告 疫情监测报告 记录监测结果并填写“疫情监测记录表”(见附录C). 植物检疫机构依据监测结果出具“境外引进种苗植物疫情监测报告” 10样本保存 检出本标准规定监测对象的样本,保存1a 档案管理 1 各项调查监测的原始记录,以及其他材料按照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妥善保存于植物检疫机构
GB/38361一2019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主要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症状 A.1真菌类 A.1.1玉米霜霉病菌(非种)Peronoselerosporaspp.(non-Chinesespecies 玉米霜霉病菌指卵菌纲(Oomycetes)霜霉目(Peronosporales)霜霉科(Peronosporaceae)霜指霉属 Perooselerosora),主要有4种病菌侵染玉米,分别是高梁霜指霉蜀黍霜指霉)[Peroosclerosora sorghiw.weston&.UppalC.G.Shaw]、甘蔗霜指霉[Peronosclerosporasacchari.Miyake)Shi rai&.Hara]、菲律宾霜指霉[Peroosclerosporuhilibinensisw.weston)C.G.Shaw,玉蜀黍霜指 霉(爪哇霜指霉)[Peronosclerosboramaydis(Racib.c.G.Shaw 高粱霜指霉为专性寄生菌,系统侵染兼局部侵染 美国1961年首先在得克萨斯州发现此病,1970年 扩大到11个州,1980年达到16个州 病菌引起的系统症状可出现在幼苗至开花期 玉米被系统侵 染,病株第1片叶基部黄化,与健康部分之间有明显边界 此后各叶片,发病部分扩大,以至整个叶片出 现黄白色长条纹 在潮湿条件下,病叶正面和背面的退绿条纹上长出白色霜霉状物 条纹可互相汇合 使叶片的下半部分或全部变为淡绿色至淡黄色,以致枯死 叶鞘与苞叶发病,症状与叶片相似 重病株 矮小,叶片较窄而且直立,不能正常抽穗,或雌雄花序畸形 在玉米上不产生卵抱袍子,而高粱叶片上则 大量生成卵袍子而使叶片破裂 该病菌在玉米上很少产生卵袍子,高粱叶片的褐色条斑中能产生大量 卵袍子,这些卵袍子可附在种子表面或随种子夹带的病残体传播 甘蔗霜指霉是玉米和甘蔗上的严重病害,玉米最易感病 在玉米上,早期被侵染的幼苗矮小,死亡 -般在侵染后2d4d,叶片上生圆形褪绿病斑,很小,以后发展成为系统症状,下部第3至第6叶片生 几条淡黄色至白色条纹或条斑,较宽,儿乎与叶片等长 某些品种的叶片上,以及老叶上,条斑较窄且 不连续 侵染较晚或中期侵染的病株,成熟前条斑可能消失 叶片两面以及叶鞘、苞叶上生白色霜霉 层 病株畸形,可产生多数小型不饱满的果穗,苞叶延长,雄花不正常,有些病株不育 玉米种子不传 病,带菌的甘蔗插条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重要方式 菲律宾霜指霉侵染寄主后,幼苗叶片失绿或产生褪绿条斑,后发展成为淡黄色或苍白色条斑,叶片 背面生白色霜霉层 雄穗畸形,果穗全部或部分不育 早期发病植株矮小,枯死 田间罹病玉米,玉米 以外的多年生寄主、杂草寄主提供主要的初侵染菌源,病原菌可在各季玉米以及不同寄主间交叉感染 辗转危害 分生袍子随风雨传播 玉米种子带菌,新鲜种子可以传播病,但种子干燥后病原菌失活 玉蜀黍霜指霉引起的玉米霜霉病是印度尼西亚玉米最严重的病害,年损失高达40% 幼苗发病后 全株谈绿色、黄白色活白色,逐渐枯死 成株多自中部叶片的基部开始发病,逐渐向上发展 叶上初生 淡绿色长条纹,可互相汇合,失叶片下半部或全叶变为淡绿色、淡黄色 高湿条件下,褪绿条纹上长出白 色霜霉层 叶鞘与苞叶发病,症状与叶片相似 病株矮小,偶尔抽雄,一般不结果穗,提早枯死 轻病株 虽可抽雄结穗,但籽粒不饱满 在热带和亚热带病区病原菌在各季玉米之间交互感染,辗转危害 分生 袍子不断再侵染 野生寄主也是重要侵染菌源 Kenneth A.1.2玉米褐条霜霉病菌Brown mildewofmaie;selerophthoraraysiae stripedowny Kaltinetwahlvar.zeaeKenneth,koltin,PayaketRenfro 玉米褐条霜霉病菌属藻菌界Chromista,卵菌门Oomycota,霜霉纲Peronosporea,腐霉目Pythiales,腐
GB/T38361一2019 霉科Pythiaceae,指梗疫霉属Scele erophthora 主要寄主为玉米(Zeamays)和马唐(Digitariasxangui nalis) 玉米褐条霜霉病最早于1962年在印度发生,1967年首次报道,发生普遍,流行范围广,破坏性 强,经济影响大 发病初期,植株叶片病斑狭长,颜色为黄色或褪绿色,长度不一,宽3mm7mm 受 叶脉限制边缘明显,随后病斑变红紫色,使病叶似日灼状 病斑两面密布霜霉状物病菌的袍子囊和 抱囊梗 早期发病使籽粒发育受阻,种子不饱满,植株提前死亡 病菌可以卵抱子的形态在土壤内或在 野生马唐草内越冬,在土壤病残体中至少存货3a,抗逆性强 该病菌可以种苗,混杂于货物中的土壤颗 粒和病残体作远距离传播 A.2病毒类 A.2.1玉米褪绿斑驳病毒NMaicechlorotiemotlevirus,MCMv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chloroticmoleirus)属番茄丛矮病毒科(Tombusviridae)玉米褪绿斑 驳病毒属(Machlomowirus) 1973年秘鲁首次报道该病毒;美国相继报道该病毒的发生,1976年在堪萨斯州爆发,造成严重危 害 该病毒的自然寄主有玉米、小麦、黍,大麦等 据报道,自然侵染情况下,玉米褪绿斑驳病毒可引起 10%一15%的产量损失 我国口岸机构从来自德国的玉米种子中检出该病毒 该病毒侵染玉米会引起叶片褪绿斑驳、节间 变短、植株矮化、穗发育差或无穗,成熟前植株死亡等症状 通常受侵染的玉米植株越矮小发病越严重 该病毒能与其他病毒复合侵染,往往给农业生产造成更大损失 例如与玉米矮花叶病毒(maice dwarfmosaicvirus),小麦条纹花叶病毒(wheastreakmoaicvirus)或甘蔗花叶病毒(sugarcune 0 saicirus)复合侵染,作物产量损失最高可达91%,平均损失75% 该病毒主要通过昆虫、种子携带、机械传播等方式蔓延扩散 其中种子带毒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 径,且种子传毒率与种子的质量无相关关系 A.2.2玉米褪绿矮缩病毒Maizeehtoroticdwarfyirus;NMCDwy 玉米褪绿矮缩病毒为Picornavirales,水稻矮化病毒属waikavirus 主要寄主有玉米(Zeamays)、 pp.)、谷子Srariaitalhica)、苏丹草(Swrshwnsudanense)、石茅(Swrghun 玉蜀黍属Zea naleese)、狗尾草属(Setaria 、草穆属Eleusine spp.) 主要分布在美国 为害根,花、茎、枝、叶 spPp. 及种子 发病早期,在幼小叶片的叶轮处表现褪绿,被害叶不卷曲,在叶上的二级脉和三级脉之间褪绿 条纹明显,叶片黄化或变红,节间中度至严重矮化 玉米染病后症状明显,黄化或变红,节间中度至严重 矮化 若与玉米粗缩病毒(Mai这eroughdwarf MRDV)复合侵染,危害更严重 在田间,叶蝉作 Ur.S 为媒介传播病毒,主要传毒介体为Gruminella rifons(黑脸叶蝉,Graminellasoora a(索诺拉叶蝉 nigr" 和E.ritianuse.ritio5 sus(顶带叶蝉)等,以半持久方式传播 昆虫脱皮时病毒消失,病毒不在昆虫体内繁 殖 雕雄若虫都能传毒,不经卵传递病毒 病毒不能通过虫体传给下一代 机械接种、植株间接触、种 子、花粉均不能传播病毒 A.3原核生物类 A.3.1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Bacterialwiltofmaize;antoeastearti suhsp.stewarti(Smith) Mterpuet eral 2wart'sdisease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又称斯氏细菌枯萎病(Ste ,是由斯氏泛菌斯氏亚种引起,属肠杆 antoea 1895年Stewart 菌目Enterobacteriales,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 ,泛菌属P t首次在美国长
GB/38361一2019 岛的甜玉米上发现该病 主要侵染玉米,特别是甜玉米,同时也侵染马齿玉米、粉质玉米、硬粒玉米和爆 裂玉米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在玉米的各个生育期均能发生危害,是一种典型的维管束病害 最初的症状表 现为叶片出现灰绿色至黄色线状条斑,有不规则形或波浪形的边缘,与叶脉平行,严重的可延伸到全叶 这些条斑迅速变黄糊干精,在近地而处茎的脑郎变为中空 细南通过推管束扩展,有时从推管束切日处 流出黄色细菌脓液 有的还能进人籽粒 受害株变矮或雄花过早变白死亡 在田间,带菌媒介昆虫是 重要的传播途径,远距离扩散传播的主要途径为带菌种子的调运 A.3.2玉米内州萎藉病菌 Goss'sbacterialwilt&leafblight;Clavibaetermichiganensissubsp.ne" braskensis(VidaveretMandelDavisetal. 玉米内州萎慈病菌又名密执安棒形杆菌内布拉斯加亚种,隶属于厚壁菌门Firmieutes,厚壁菌纲 Firmibaeteria,棒型杆菌属Clazibacter,可为害玉米(Zeamays)、狗尾草(Setariairidis)、碑子(Echi nochloacrusgai)和甘蔗(Saccharumsinensis) 美国于1969年首次报道,是一种可造成玉米矮缩和 枯萎的维管束病害,我国口岸机构曾在从美国进口饲用玉米中检出该病菌 该病菌可随种子传播 zeae(Sabet)Samsonetal A.33玉米细菌性茎腐病菌Diakeya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是由玉米迪基氏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为害中部茎秆和叶鞘 玉米10多片叶时 叶鞘上初现水溃状腐烂,病组织开始软化,散发出臭味 叶鞘上病斑不规则形,边缘浅红褐色,病健组织 交界处水溃状尤为明显 湿度大时,病斑向上下迅速扩展,严重时植株常在发病后3d4d病部以上 倒折,溢出黄褐色腐臭菌液 干燥条件下扩展缓慢,但病部也易折断,造成不能抽穗或结实 病菌可能 在土壤中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从植株的气孔或伤口侵人 玉米60cm高时组织柔嫩易发病,害虫为害造 成的伤口利于病菌侵人 此外害虫携带病菌同时起到传播和接种的作用,如玉米蜒,棉铃虫等虫口数量 大则发病重 A.4杂草类 A.4.1不实野燕麦Animatedoat;AvenasterilisL. 不实野燕麦为禾本目Cyperales,禾本科Gramineae,燕麦属Aena 主要在谷类田间为害 不实 野燕麦为一年生草本,种子繁殖,易混生于粮食作物播种地,是最常见和最密集的杂草,曾经被当作牧草 种植 如今在北非、西班牙的南部、意大利、黎巴嫩、土耳其和希腊,是为害冬小麦最严重的寄主 不实 野燕麦主要以种子繁殖,种子产量高,生命力强,生长快,具有极强的竟争性,能快速形成优势种 一旦 进人农田,很难防洽,且影响机械化收割作业 我国口岸结构曾多次在进口货物中截获不实野燕麦 种子 A.4.2茨藜草属)非种Cenchrns non-Chinesespeeies sPp. 羡黎草属是禾本科委族羡黎草亚族,约有23种,分布于全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 芙黎草属(非 种)是谷物、甘帐、棉花、大豆、紫花首楷、,咖啡,可可和果园、萄园的有害杂草,刺苞还直接伤害人、畜 是很难防治的一类杂草 据统计,20092011年在全国进境货物中共截获炭藜草属8种,主要有印度荻藜草(Cenchrus lorus),美洲芙藜草(Cenchrusciliaris)、刺蕨藜草(Cenchrusechinatus),疏花蕨藜草(Cenchrusauei lorus)等 2013年,我国口岸机构首次截获鼠尾荻藜草(Cenchrw》myosuroides) 鼠尾痰藜草为多年 生杂草,在我国没有发生分布,主要分布于美国南部、墨西哥、加勒比海地区和阿根廷,整个南美洲更常 见 该杂草是进口阿根廷大麦双边议定书上重点关注的检疫对象 鼠尾莫蔡草识别特征;小穗一枚生
GB/T38361一2019 于刺状总苞内,刺状总苞近圆简形,长约5.5mm,具多枚硬刺状刚毛,基部具短而粗的总梗;刚毛圆形 仅基部合生,表面具小倒刺,边缘无毛,直立或斜向上分散;结实小花外秤革质,背面平坦,先端尖,长约 4.5mm,宽约1.7mm,5脉;内秤革质,具2脉 颖果卵形,两侧扁,长2.34mm,宽1.37mm,胚大,点 颖果总长度的2/3 A.4.3旬匐矢车菊Creepingknapweed;CentaurearepensL 旬匈矢车菊属菊目Asterales),菊科(Aste eraceae e),矢车菊属(Cen ntauure a),是多年生杂草,具有发 达的侧匈状根系,主根能深人土壤(超过10m)并以根系快速定植、繁殖和扩散 根系分泌的化感物质 严重影响其他作物生长,化学防洽和土壤处理也非常困难,是一种能造成田园荒芜的恶性杂草 mmm3mn 果实及种子形态特征;瘦果倒卵形,长3 ,宽2 n,顶端较宽而截平,中央具 mm一4mm, 1短喙,喙长约0.3mm,果皮表面乳白色,约有10条不清楚的纵肋条,有蜡光泽 果内含1粒种子,呈 棕红色,胚体大,直生,无胚乳 彻匈矢车菊主要随粮食和牧草等携带远距离传插 我国口岸曾在进口小友,大豆,玉米中均有截 获,广西口岸在2013年首次从进口澳大利亚燕麦中截获旬剑矢车菊 A.4.4北美刺龙葵Hors-nettle;SolanumearolinenseL. 北美刺龙冀(Solaumcarolinense L.)属茄科(Solanaceae)茄属(Solanum),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原 产美国东南部伊利诺伊州、马萨诸塞州、佛罗里达州和得克萨斯州等地区 当前,北美刺龙葵已扩散至 美国全境以及大崔洲、欧洲、中南美洲、亚洲、非洲的36个国家和地区 北美刺龙葵人侵定植后极易通 过分泌化感物质等途径形成单优势群落,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构成极大威胁,如人侵农田 后可造成农作物减产35%一60% 北美刺龙葵还是农作物病、虫害的寄主,对牲畜和人类有毒 北美 刺龙葵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每株每年可产生1500粒一7200粒种子,种子可随风力,水流、动物、,交通 工具等途径进行自然和人为因素主导的扩散蔓延 种子扩散到新地区后,其休眠特性休眠期可达 10a)能极大地提高定植能力 A.4.5异株览亚属杂草AmaranthssubegeAenidaL 异株览亚属植物是原产北美洲的特有览种,共有10个种,其中代表性种类;长芒览(Amarathus almeriS.wats.、西部览(AmaranthusrudisJ.D.Sauer)、糙果莫(AmaranthustuberculatusMoq. Sauer),目前美国农田中最具危害性的杂草 长芒览分布于美国南部地区棉花、玉米和大豆产区 糙果 莫和西部览及两者杂交种的多态性类群(waterhemp复合群)则是美国中西部棉田和豆田的主要有害 杂草 长芒览隶属于苑科Amaranthaceae、览属Amaranth4sL.、异株苑亚属Amaranhussubgen. AcnidaL. 茎直立,粗壮,具棱角,黄绿色,具绿色条纹,有时变淡红褐色,无毛或上部被稀疏柔毛,分枝 斜升 叶无毛,叶片卵形至萎状卵形,茎上部叶呈披针形,长(2em一)5cm~8cm,宽(0.5cm一)2cm 4cm,先端钝、急尖或微凹,常具小突尖;基部楔形,略下延,边缘全缘 穗状花序生于茎顶和侧枝顶部 直立或俯垂,长(7cm-)10cm25cm,宽1 下部花序也见团簇状 苞片长4cm~6em. cm" l.2em 雄花中脉伸出呈芒刺状,雄花花被片5,内侧花被片长 2.5mm3mm, ,钝状至微凹,外侧花被片长 3.5mm4mm,渐尖,具显著伸出的中脉;雄蕊5;雌花苞片更坚硬,雌花花被片5,略外展,不等长,最 外一片具宽阔中脉,倒披针形,长3 3mm一4mm,先端急尖,其余花被片匙形,长2mm一25mm,先端截 形至微凹,有时呈啃齿状;花柱2(3) 胞果近球形,长1.5mm~2mm,果皮膜质,周裂 种子近圆形或 宽椭圆形,直径长1mm~1.2mm,深红褐色,具光泽 长芒览危害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的几乎所有重要作物,与作物争夺生长空间和资源,导致作物严 重减产 同时因其抗多种常用除草剂,目前已成为美国农业生产中(棉花和大豆)的主要问题,经济损失
GB/38361一2019 难以评估 长芒苑通过种子扩散传播,一旦传人并定植,每株雌株可产生高达几万粒种子,通过风力或 人类活动、粮谷调运扩散传播的风险大 L、异株览亚属SsubgenAcnidaL 原产美 糙果苑隶属于苑科Amaranthaceae,览属An aranthus 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东部地区,从印第安纳州东部至俄亥俄州,现分布区域还有加拿大魁北克和英国 年生草本,茎直立,稀斜升或平卧,高0.4m~1.5m,叶深绿色;叶柄长为叶片的1/41/2;叶片形态 cm1.5em,基部 多变,较小叶片通常长圆形或匙形,较大者宽卵形至披针形,长1.5cm4cm ,宽0.5 楔形,边缘全缘,先端钝至急尖,具小短尖 圆锥花序顶生,上部弯曲或俯垂,雄花花序长约5” cm, ,排列 mml.5mm, 稀疏,常不具叶;雕花序长 cm,顶生花序常具叶 雄花苞片长1 ,具极细的中脉; 雌花苞片具不明显龙骨突,长1mm~2mm,先端渐尖 雄花花被片5,花被等长或不等长,长2 mm 3mm,先端钝至急尖或渐尖或具不明显短尖;雄蕊5;雌花花被片缺失;柱头分枝近直立 胞果深褐色 至红褐色,不具纵棱,倒卵状至近球状,长1.5mm -2mm,壁薄,近平滑或不规则皱缩,不开裂、不规则 mmm,深红褐色至深褐色,具光泽 开裂或周裂 种子直径0.7 mm一 糙果苑危害热带、亚热带地区栽培的重要作物,与作物争夺生长空间和资源,导致作物严重减产 在美国,Waterhemp复合群可导致玉米减产13%~74%,与大豆同期生长时可致大豆减产56%,在豆 田晚期时可致大豆减产10% 其他危害状况与长芒苑相似 此外糙果觉还是花粉致敏病中重要的过 敏原 糙果览属风媒传粉植物,雄株产生花粉,风携带花粉从雄株传到雌株,由雌株结出果实 雌株可 产生种子近一百万(在全光照条件下) 生长速度快,有效地与作物争夺阳光、水、营养和空间 与长芒 觉一样,糙果览在作物收获过程中,也易同作物一起收割,混人农产品通过调运扩散,或通过国际贸易跨 境传播 还可通过河流与风力扩散传播,或通过鸟粪扩散 waterhemp复合群在作物生长季其种子萌 发和种苗生长还有延迟现象,与作物错开生长旺期,规避了除草剂的风险 西部亢隶属于霓科 ,异株觉亚属subgenAcnidaL. 一年生 Amaranthaceae、属Amnaranth4s 草本 茎直立,常分枝,分枝直立或斜升,高1 nm,淡绿色,常变绿色 叶柄为叶片的1/4~1/2;叶 m 片长圆形,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 基部狭楔形,先端长渐尖,有时顶端钝,具短尖头 15.5 Cm Cmm, 圆锥花序挺直,长10 em,无叶段较松散,有时花簇间断,下部常具叶 雄花苞片长1.5mm Cm 2nmm,先端具雌花苞片长约2mm,中脉外延成小尖头 雄花花被片5,内侧花被片约2.5mm,先端钝 或微凹,外侧花被片长约3mm,先端渐尖,具显著伸出尖头;雄蕊5;雌花花被片1一2,最短的一个常不 完全发育,最长的约2mm,狭披针形,先端渐尖,具伸出的尖头 胞果卵球形,长约1.5mm,膜质,无 棱,中部周裂,微皱缩,常带红色 mm,深红褐色 种子圆形,双凸透镜状,直径0.7mmm 与长芒觉类似,西部览的生长较作物和其他杂草强势,并具有抗杂草剂特性,已进化出对五种除草 剂具有抗性的生物型 有报道表明,对除草剂具有抗性的西部览与除草剂敏感型的同株览亚属 SubgenAmaranthusL.)植物杂交,产生具有除草剂抗性的杂种 这些杂种具有的除草剂抗性基因可 通过花粉和种子传播,使除草剂敏感型览属杂草演变成具有除草剂抗性种类,增加了有害杂草的扩散风 险和经济危害 危害情况与糙果览类似 有报道发现,每米栽培垄间西部莫发生株数为8株时,大豆减 产56%,而反枝苑减产38%
GB/T38361一2019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取样记录表 取样记录表见表B.1 表B.1取样记录表 引种单位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品种名称 审批单号 原产地 取样详细地址 取样序号 生育期 取样部位 取样数量(单位) 备迷 种植情况描述 引种单位联系人签名: 取样人员单位 取样人员签名 年 日
GB/38361一2019 录 附 C 规范性附录 疫情监测记录表 疫情监测记录表见表C.1 表c.1疫情监测记录表 审批单号 原产地 引种单位 联系电话 监测植物 监测地点 备注 发生情况 有害生物名称 症状描述 监测单位盖章 监测人(签名 年 注,本表一式两份,一份交引种单位,一份存档

进境玉米种子疫情监测规程GB/T38361-2019解读

近年来,我国进口玉米数量逐年增加,而玉米种子作为玉米生产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成为进口玉米检验的重要部分。为了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强进境玉米种子的疫情监测和管理,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进境玉米种子疫情监测规程GB/T38361-2019》。 该规程对进口玉米种子的监测要求、监测方法和监测报告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其中,监测要求主要包括对进口玉米种子所携带的病毒、细菌、真菌、有害昆虫及其卵、幼虫、蛹、成虫等进行监测;监测方法主要包括样品采集、检测方法、设备要求等;监测报告主要包括检测结果、评估结论等。 进口玉米种子疫情监测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而该规程的出台,将有利于规范我国进口玉米种子的监管工作,提高进口玉米种子的质量安全水平。同时,也将为我国对外贸易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 总之,《进境玉米种子疫情监测规程GB/T38361-2019》的出台是我国进口玉米种子进一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重要举措。未来,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强对进境玉米种子的疫情监测工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持续改善。

进境玉米种子疫情监测规程的相关资料

和进境玉米种子疫情监测规程类似的标准

裸露坡面植被恢复技术规范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裸露坡面植被恢复技术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裸露坡面植被恢复技术规范的编号:GB/T38360-2019。裸露坡面植被恢复技术规范共有35页,发布于2019-12-31
进境百合种球疫情监测规程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进境百合种球疫情监测规程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进境百合种球疫情监测规程的编号:GB/T38362-2019。进境百合种球疫情监测规程共有11页,发布于2020-07-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