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9501-2013

隔热涂膜玻璃

Thermalinsulationpaintedglas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隔热涂膜玻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隔热涂膜玻璃的编号:GB/T29501-2013。隔热涂膜玻璃共有14页,发布于2013-12-012013年第5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Q34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81.040.30
  • 实施日期2013-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4页
  • 文件大小395.37KB

隔热涂膜玻璃


国家标准 GB/T29501一2013 隔热涂膜玻璃 Thermalinsuatiopaintelgas 2013-05-07发布 2013-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利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9501一201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工业玻璃和特种玻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47)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德厚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烟台佳隆纳米产业有限公司、上海沪正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 深圳市嘉达高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市白云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眼责任公司、 深圳市绿光纳米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江门市晶爽节能材料有限公司、广西绿桂化工建材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乔亚玲、丛林、林俊君、李宁,孟庆林、熊永强、罗淑湘、陈旭光、陈启林、蒋腹蔓 吴辉廷、张浩运
GB/T29501一2013 隔热涂膜玻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隔热涂膜玻璃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标记材料,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 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透明隔热涂料进行表面涂覆制备而成的具有阻挡太阳辐射热能力的玻璃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33一1993漆膜耐水性测定法 GB/T1766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 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及有 GB/T2680建筑玻璃 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 GB/T5206.5色漆和清漆词汇第5部分涂料及涂膜病态术语 GB/T6739 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9274一1988色漆和清漆耐液体介质的测定 GB/T9286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GB/T18915.12002镀膜玻璃第1部分;阳光控制镀膜玻璃 GB/T23987一2009色漆和清漆涂层的人工气候老化曝露曝露于荧光紫外线和水 HG/T4104一2009建筑用水性氟涂料 JC846-2007贴膜玻璃 JG/T338建筑玻璃用隔热涂料 术语和定义 GB/T5206.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燃烧速率burningrate 燃烧距离与燃烧此距离所用时间的比值 注单位以mm/min 表示 3.2 流挂runs 涂料施涂于垂直面上时,从涂料施涂到固化之间,由于涂料抗流挂性差或施工不当,涂膜较厚等原 因导致湿膜向下流动时形成的各种形状下边缘厚的不均匀涂层区 3 3. 暴露型隔热涂膜玻璃exposurethermalinsulationpaintedglass 涂直接暴露于可导致其受损的外界环境下的隔热涂膜玻璃 注;涂膜面应用于平板玻璃的任意面或夹层玻璃的第1面和第4面的隔热涂膜玻璃属暴露型隔热涂膜玻璃
GB/T29501一2013 非暴露型隔热涂膜玻璃 tonpaintelglass non-exp0surethermalinsulat 涂膜不直接暴露于可导致其受损的外界环境下的隔热涂膜玻璃 注:涂膜面应用于中空玻璃或夹层玻璃的第2面和第3面的隔热涂膜玻璃属非暴露型隔热涂膜玻璃 分类与标记 4.1分类 4.1.1按遮蔽系数和可见光透射比的大小分为I型、型、型 4.1.2按涂膜面使用部位分为暴露型(B型,非暴露型(F型). 4.2标记 按产品名称、标准号、基材种类、涂膜型号、产品类型顺序标记 产品类型 涂膜型号 基材种类 标准号 产品名称 示例:以无色透明玻璃为基材,遮蔽系数小于或等于0.55的×××型号的暴露型隔热涂膜玻璃标记为;隔热涂膜玻 璃GB/T29501一2013-无色透明基材-×××B型 材料 5.1玻璃材料 所使用的玻璃基材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 玻璃隔热涂料 所使用的玻璃隔热涂料应符合JG;/T338或订货文件的要求 要求 6.1外观质量 外观质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GB/T29501一2013 表1外观质量 缺陷名称 说明 技术指标 直径<1.2mm 不允许集中 中部;(3.0×s)个 1.2mm直径<1.6tmm 75mm边部;(8.0×S)个 针孔 中部;(2.0×S)个 1.6mm<直径<2.5mm 75mm边部;(5.0×S)个 直径>2,5nmm 不允许 中部:(5,0×S)个 1.0mm<直径一2.5mnn 75mm边部:(6.0×S)个 斑点 中部(4.0 S)个 2.5mm<直径<5.0mm 75mm边部;(4.0×S)个 直径>5.0mm 不允许 直径<1 .0mm 不允许集中 杂质 1.0mm直径<3.0tmm 5.0×S)个 直径>3,0mm 不允许 流挂 目视可见 不允许 0.1mm<宽度<0.3mm 不限 长度60mm 划伤间距不得小于100mm 膜面划伤 宽度>0.3nmm或长度>60mm 不允许 玻璃面划伤 宽度 或长度> 不允许 0.5mm 60mm 注1针孔集中是指在任何部位直径200mm的圆内,存在4个或4个以上的缺陷 注2;S是以平方米为单位的玻璃板面积,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注3,允许个数及允许条数为各系数与S相乘所得的数值,按GB/T8170修约至整数 注4;玻璃板的中部是指距玻璃板边缘75mm以内的区域,其他部分为边部 6.2物理性能 物理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物理性能 序号 试验项目 B型 F型 附着力(划格法,1mm/级 硬度 >3H >H 耐水性 68h无异常 耐酸雨 168h无异常 168h无异常 耐碱性
GB/T29501一2013 表2(续 序号 F型 试验项目 B型 耐温变性 无异常 父 耐燃烧性 燃烧速率不大 100mm/min 颜色均匀性 AE<3.0 外观 不起泡,不剥落、无裂纹、无明显变色 耐紫外线老化性粉化/级 附着力/级 10 隔热温差/ 6.3光学性能 光学性能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光学性能 序号 试验项目 I型 l型 川型 可见光透射比/% 40 >50 60 可见光透射比偏差/% s3 S10 可见光反射比/% 二 可见光反射比偏差/% 遮蔽系数 S0.55 >0.55,<0.65 >0.65,0.80 遮蔽系数偏差 <0.03 紫外线透射比"/% <10 紫外线老化后可见光透 >95 射比保持率/% 该试验项目为非必检项目,由供需双方商定 试验方法 试验条件 除特殊规定外,试验应在下述条件下进行 环境温度:(20士5); a b)相对湿度:40%80% 7.2试件要求 各检测项目的试件尺寸与数量见表4 7.2.1
GB/T29501一2013 表4试件尺寸与数量 序号 数量/片 试验项目 尺寸/mm 制品 外观质量 100×75 附着力 硬度 200×100 150×75 耐水性 耐酸雨 150×75 耐碱性 150×75 耐温变性 300×300 耐燃烧性 360×70 300×300 颜色均匀性 1o 耐紫外线老化性 150×75 1m 隔热温差 380×380 12 光学性能 50×50 7.2.2除特殊要求外,试验面为涂层面 7.3外观质量 7.3.1针孔、斑点,杂质,划伤 按GB/T18915.12002中6.3.1的规定进行 7.3.2流挂 如图1所示,在自然散射光均匀照射下,玻璃试件垂直放置,涂层面面向观察者,观察者距离玻璃3m 视线与玻璃表面法线成30"角进行观察 观察者位置 30 30 光源 涂艇隔热玻璃样品 图1流挂的测定示意图
GB/T29501一2013 附着力 按GB/T9286的规定进行 7.5硬度 按GB/T6739的规定进行 7.6耐水性 按GB/T1733一1993甲法的规定进行 试件未出现失光、变色、起泡、起皱,脱落等现象,可判定为 “无异常” 7.7耐酸雨 按GB/T9274一1988甲法的规定进行 介质为HG/T4104一2009中5.4.9规定的酸雨溶液 试 件未出现失光、变色、起泡、起皱、脱落等现象,可判定为“无异常” 7.8耐碱性 按GB/T92741988甲法的规定进行 介质为饱和氢氧化钙水溶液 试件未出现失光、变色、起 泡、起皱、脱落等现象,可判定为“无异常” 7.9耐温变性 按JC8462007中6.13的规定进行 试件未出现变色、脱落,起泡或其他显著缺陷,可判定为“无 异常” 7.10耐燃烧性 按Jc8462007中6.14的规定进行 7.11颜色均匀性 按GB/T18915.1一2002中6.5的规定进行 7.12耐紫外线老化性 按GB/T23987一2009中8.2.1方法A的规定进行,但取消凝露过程,改为持续光照 用 UVA(340)灯作为光源 对于单面涂层产品,以玻璃面面向光源,而对于双面涂层产品,任意面面向光 源 黑板温度为(60士3)C、辐照度为0.68w/m',辐照时间为100h 老化结束后,外观和粉化按GB/T1766进行评定,附着力按GB/T9286的规定进行 7.13隔热温差 按附录A进行 可见光透射比及偏差 7.14 可见光透射比按GB/T2680的规定进行 分别计算3块试件之间的测量值的差值,并取最大偏差 值作为可见光透射比偏差 7.15可见光反射比及偏差 可见光反射比按GB/T2680的规定进行 分别计算3块试件之间的测量值的差值,并取最大偏差
GB/T29501一2013 值作为可见光反射比偏差 7.16紫外线透射比 按GB/T2680的规定进行 7.17遮蔽系数及偏差 遮蔽系数按GB/T2680的规定进行 分别计算3块试件之间的测量值的差值,并取最大偏差值作 为遮蔽系数偏差 7.18紫外线老化后可见光透射比保持率 7.18.1紫外线老化后可见光透射比 按7.12进行试验,老化结束后可见光透射比按GB/T2680的规定进行 7.18.2紫外线老化后可见光透射比保持率 按式(1)进行计算 R=点×100% K 式中: R 紫外线老化后可见光透射比保持率,% 紫外线老化后可见光透射比,%; T 紫外线老化前可见光透射比,% 试验结果取3个试件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到1% 检验规则 8 检验项目 8.1.1出厂检验;外观质量 若要求增加其他检测项目由供需双方商定 8.1.2型式检验;检验项目应符合第6章的要求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试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正常生产满1年时 产品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8.2抽样方法 8.2.1外观质量检验的抽样方案应符合表5的规定 当该批产品批量大于500片时,以每500片为 1批,分批抽取试件
GB/T29501一2013 表5抽样方案 单位为片 批量范围 抽样数 合格判定数 不合格判定数 915 16一25 26一50 5190 13 91~150 20 32 151一280 281500 50 8 2.2若用制品检验时,根据检验项目所要求的数量从该批产品中随机抽取;若用试件进行检验时,应 采用与制品相同材料,相同厚度和相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试件 8.3判定规则 8.3.1单项判定 8.3.1.1外观质量 若外观质量的不合格品数大于或等于表5中的不合格判定数,则认为该批产品的外观质量不合格 8.3.1.2附着力、耐划伤性、硬度、耐温变性、耐燃烧性、耐紫外线老化性、可见光透射比、可见光反射 比,紫外线透射比,遮蔽系数 全部试件满足要求为合格,否则该项目不合格 8.3.1.3耐水性、耐酸雨、耐碱性 3片试件中至少应有2片试件满足表”的相关要求则判为合格.否则该项目不合格 8.3.1.4颜色均匀性 5片试件间的最大色差AE满足表2的相关要求则判为合格,否则该项目不合格 8.3.1.5隔热温差 隔热温差满足表2的相关要求则判为合格,否则该项目不合格 8.3.1.6可见光透射比偏差、可见光反射比偏差、,遮蔽系数偏差 可见光透射比偏差、可见光反射比偏差、遮蔽系数偏差的最大偏差值满足要求为合格,否则该项目 不合格 8.3.2综合判定 各项试验结果均符合第6章的规定,则判该批产品合格 外观质量不合格即判定为不合格 若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指标不符合第6章的规定,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除外观质量外,若有一项指 标不符合表2,表3的规定时,允许在同批产品中,抽取双倍试件对不符合项进行复验 若复验结果均 符合第6章的规定,则判该批产品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
GB/I29501一2013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9.1包装标志 包装标志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每个包装箱应标明标记、规格、生产厂、厂址和注册商标,并 印有“朝上、轻搬正放、小心破碎、防雨怕湿”等字样或标志 每个包装箱应有产品检验合格证书 9.2包装 玻璃的包装宜采用木箱或集装箱(架)包装,箱(架)应便于装卸、运输 每箱(架)宜装同一厚度、尺 寸的玻璃 玻璃与玻璃之间、玻璃与箱(架)之间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玻璃的破损和玻璃表面的划伤 9.3运输 运输时,玻璃应固定牢固,防止滑动,倾倒,应有防雨措施 9 贮存 产品应贮存在有防雨设施的场所
GB/T29501一2013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隔热温差试验方法 A.1原理 本试验方法采用试验装置,模拟太阳垂直辐照条件,在规定的风速,温度、辐照条件下,分别对6mmm 参比试件及被测试件持续照射,测量试验箱体内空气温度,通过计算温差,反映产品阻挡太阳光辐射的 能力 A.2检验装置 检验装置主要由试验箱体、灯、辐照强度计和参比试件4部分组成 见图A.1 888 说明: 缸灯 -风速测定仪 温度传感器 -风机; 操控面板 温度传感器, 遮盖板 -试验箱体; 双面贴垫块; 参比试件 10 图A.1检验装置 10o
GB/T29501一2013 A.2.1试验箱体 A.2.1.1试验箱体内腔尺寸为36cm×36cm×42 cm,试件框尺寸为38cm×38cm×3cm. A.2.1.2试验箱体夹层材料应为热均匀体(如绝热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简称XPSs板),其导热系数不 大于0.041w/mK),热阻值不小于2.0m' K/w A.2.1.3试验箱体内壁及遮盖板宜采用1.5m厚的钢板,逛盖板面积为10emX10c cm 箱体内壁 及遮盖板表面涂层的半球发射率应大于0.85,太阳光反射率大于50%,太阳光透过率为0% A.2.1.4试验箱体外部通过安装风机(型号:200FZY7-S),控制试件上表面风速 风速可用风速测定 仪测量,测点位置距试件近点距离为22cm,距风机距离为35em,见图A.2. -22cm- 35cm 说明: -风速测定仪; 温度传感器; 风机 图A.2风速测定仪位置 A.2.1.5箱体内空气温度测定所使用的温度传感器,量程0C~100C,测量精度应不小于0.25C, 测量位置位于试验箱体中心部位 A.2.2气灯 缸灯选用1000w/m的长弧缸灯 辐照均匀度大于90%. A.2.3辐照强度计 辐照强度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a)灵敏度:大约9V/w m-2; b 阻抗:大约650Q; 温度依赖性:士1%(环境温度在一20C40C条件下); d线性;士0.5%在0w/m~2800w/m') 响应时间:1s 参比试件 mm×380mm×6mm 尺寸为380 ,遮敲系数为0.93士0.02的平板玻璃
GB/T29501一2013 A.3检验装置放置条件 A.3.1检验装置所放置的试验室空气温度波动不大于1C 使用温度传感器测量,测量位置与试验 箱体上风速测定点位置相同 温度传感器测量量程0C100,测量精度应不小于0.25C A.3.2检验装置所放置应避免太阳光直接照射到检测装置上 A.3.3检测装置外壁与周边壁面之间至少留有500mm的空间 A.4试件安装 A.4.1尺寸为380mm×380mm×6mm的被测试件,不得附加任何多余配件或特殊组装工艺 当对 中空玻璃试件进行试验时,试件构造应符合产品设计和组装要求 A.4.2试件安装于试件框内,涂膜面朝外 试件内表面下方使用双面贴填充,保证试件外表面与试件 框外表面在同一水平面,试件与试件框间无明显缝隙 A.5试验程序 A.5.1将辐照强度计放置氲灯正下方的试件外表面上,调整氲灯辐照强度,确保照射到试件外表面的 辐照强度为(1000士50)w/m' 调试结束后,关闭饭灯,移去辐照强度计,确保试件与饭灯间无遮蔽物 A.5.2将环境空间温度控制在(23士0.5)C,温度波动幅度不应大于1C,相对湿度控制在(50士5)% 试验箱体内温度应与环境空间温度一致,偏差不大于0.5C A.5.3开启风机,将风速控制在(3.0士0.2)m/s 试验过程中避免风速发生明显波动 启动饭灯,连续照射2.5h后立刻记录箱体内温度,关机 A.5.4 A.5.5试件的测量顺序应先对参比试件按照A.5.1A.5.4进行试验,再对被测试件以同样方法进 行试验 A.6结果计算 隔热温差计算见式(A.1),精确至1C: -土- E= 式中 隔热温差,单位为摄氏度(C); E 对参比试件持续照射2.5h时,箱体内空气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对第1块试件持续照射2.5h时,箱体内空气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对第2块试件持续照射2.5h时,箱体内空气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隔热涂膜玻璃GB/T29501-2013介绍及应用

隔热涂膜玻璃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其主要作用是在玻璃表面上喷涂一层特殊的隔热涂层,从而达到隔热、隔音等效果。与普通玻璃相比,隔热涂膜玻璃具有更好的隔热性能、更高的透光率和更强的耐候性。

为了规范隔热涂膜玻璃的生产和应用,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13年颁布实施了隔热涂膜玻璃的国家标准——GB/T29501-2013《隔热涂膜玻璃》。该标准规定了隔热涂膜玻璃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等内容。

根据GB/T29501-2013标准,隔热涂膜玻璃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太阳辐射总能量透过比、可见光透过比、热辐射透过比、紫外线透过比、隔热系数等。其中,隔热系数是衡量隔热涂膜玻璃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值越小,表示隔热性能越好。

隔热涂膜玻璃广泛应用于建筑外围幕墙、门窗、车站、机场、大型商业建筑等领域。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节能环保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而隔热涂膜玻璃的应用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总之,隔热涂膜玻璃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在建筑节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严格遵守GB/T29501-2013标准,生产出性能稳定、品质优良的产品,将为建筑节能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隔热涂膜玻璃的相关资料

和隔热涂膜玻璃类似的标准

隔热涂膜玻璃

建筑模板用木塑复合板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建筑模板用木塑复合板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建筑模板用木塑复合板的编号:GB/T29500-2013。建筑模板用木塑复合板共有10页,发布于2013-12-012013年第5号公告
小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小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小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的编号:GB/T29494-2013。小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共有36页,发布于2013-10-012013年第3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