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7413-2012

石油产品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估

Qualitycontrolandqualityestimationinpetroleumproductstestinglaboratory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石油产品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估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石油产品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估的编号:GB/T27413-2012。石油产品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估共有20页,发布于2013-07-012012年第42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B04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9.020
  • 实施日期2013-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0页
  • 文件大小512.91KB

以图片形式预览石油产品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估

石油产品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估


国家标准 GB/27413一2012 石油产品检测实验室质量 控制与质量评估 Qualitycontrolandqualityestimatiom iinpetroleumproductstestinglaboratory 2012-12-31发布 2013-07-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监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7413一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出人境检验检疫局、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石油 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计量科学研究院、烟姻台出人境检验检疫局、德宏州质量技术监 督综合检测中心、北京工业大学、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云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大 连燃气集团有限公司,绵阳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斗文、孙海容、牛兴荣、杨铭、尹形华,施昌彦,黄小怡,员向君、邓云,谢田法、 潘志强、张学忠,王捷,耸海玲
GB/T27413一2012 石油产品检测实验室质量 控制与质量评估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产品检测实验室建立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要点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产品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7407实验室质量控制利用统计质量保证和控制图技术评价分析测量系统的性能 检测实验室中常用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与表示 GB/T27411 GB/T27412基于核查样品单次检测结果的实验室偏倚检出 JF100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术语和定义 GB/T27407和JF1001界定的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参考物质refereneematerial 标准物质 具有足够均匀和稳定的特定特性的物质,其特性被证实适用于测量中或标称特性检查中的预期 用途 注1赋值或未赋值的标准物质都可用于测量精密度控制,只有赋值的标准物质才可用于校准或测量正确度控制 注2在某个特定测量中,所给定的标准物质只能用于校准或质量保证两者中的一种用途 [JJF1001一2011,定义8.14门] 3.2 有证标准物质eertifiedrelerencematerial,CRM1 附有由权威机构发布的文件,提供使用有效程序获得的具有不确定度和溯源性的一个或多个特性 量值的标准物质 [JJF1001一2011,定义8.15] 3.3 质量控制样品qualitycontrolsample QC样品 存储完整、用量充足的稳定和均质化物料,其物理或化学特性近似于测量系统的常规样品 注:用于期间精度条件下测量系统的精密度和稳定性确定和监控 [GB/T27407一2010,定义3.7]
GB/T27413一2012 4 3. 核查样品eheekstandardsample CS样品 质量控制测量中附有参考量值的物料 注;该物料为标准物质,或实验室间比对赋予参考量值的物料,用来确定测量系统的准确度 [GB/T27407一2010,定义3.8] 3.5 参考量值referencequantityvalue 参考值referencevalue RQV 用作与同类量的值进行比较的基础的量值 注1RQV可以是被测量的真值,这种情况下它是未知的;也可以是约定量值,这种情况下它是已知的 注2:带有测量不确定度的RQV通常由CS样品提供 [JF1001一2011,定义8.19 3.6 系统测量误差systematicmeasuremenmterror,systematicerrorofmeasurement 系统误差systematieerror 在重复测量中保持不变或按可预见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 注1;系统测量误差的参考量值是真值,或是约定真值 注2:系统测量误差及其来源可以是已知或未知的 对于已知的系统测量误差可采用修正补偿 注3:系统测量误差等于测量误差减随机测量误差 [JJF1001一2011,定义5.门 3.7 measurementbias 测量偏倚 偏倚bhias 系统测量误差的估计值 [JJF1001一2011,定义5.57 3.8 实验标准偏差 experimentalstandarddeviation 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 对同一被测量进行n次测量,表征测量结果分散性的量 洼1:n次测量中某单个测得值工的实验标准差s(an)可按贝塞尔公式计算 s(.x 式中 第i次测量的测得值; . -测量次数; "次测量所得一组测得值的算术平均值 注2:n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z的实验标准差s()为 ()=;(.工.)/n [JJF1001一2011,定义5.17]
GB/T27413一2012 3.9 重复性测量条件 measurementrepeatabhilityconditionofmeasurement 重复性条件repeatabilttycmditom 相同测量程序,相同操作者,相同测量系统,相同操作条件和相同地点,并在短时间内对同一或相类 似被测对象重复测量的一组测量条件 注1:在化学中,术语“序列内精密度测量条件”有时用于指“重复性测量条件” 注2:重复性标准差的符合为s,;重复性限的符号为r [JJF1001一2011,定义5.14] 3.10 期间测量精密度测量条件intermediateprecisionconditionofmeasurement 期间精密度条件 intermediatepreeisioncondition 除了相同测量程序、相同地点,以及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对同一或相类似的被测对象重复测量的一组 测量条件外,还可包括涉及改变的其他条件 注1:改变可包括新的校准、测量标准器、操作者和测量系统 注2;对条件的说明应t 条件以及实际改变到什么程度 包活改变和未变的 注3:在化学中,术语“序列间精密度测量条件”有时用于指“期间精密度测量条件” 注4:期间精密度标准差的符合为;期间精密度限的符号为R' CJF1001一2011,定义5.11 3.11 复现性测量条件measurementreproduecibilityconditionofmeasuremment 复现性条件reprodueibilityconditionm 不同地点、不同操作者、不同测量系统,对同一或相类似被测对象重复测量的一组测量条件 注;复现性标准差的符合为取;复现性限的符号为R CJF1001一2011,定义5.15 3.12 能力验证proficieneytesting 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确定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JJF10012011,定义9.48 总则 4.1石油产品检测实验室应建立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能提供准确和可靠的数据 4.2建立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应在以下方面有明确的目标;方法确认、仪器设备的校准和保养、质量控 制计划,持续改进和满足客户要求 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一名代表,实施和维护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 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应至少每年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官性、有效性以及与规定的质量目标的符合性 4 进行评审,并进行必要的变更或改进 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化程序有 4.5 样品管理(见第5章); 数据和记录管理(见第6章) b 质量控制(见第7章) 性能评价(见第8章) 内部审核与能力验证(见第9章);
GB/T27413一2012 fD 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见第10章); g确保所获服务与材料满足合同要求; h)确保员工得到适当培训并对培训效果予以评价 样品管理 5.1样品传递应有唯一性标识 5.2样品接收应有准则 5.3样品处理应有程序 5.4样品存储与保留应有程序,内容包括 a)规定产品的稳定期限,以满足各级法律法规对保存期和时间检测的需求; 样品保存所需的容器类型; b 限制接触存储样品,以保护其有效性和原始完整性 c) d 储藏条件 所需的安全措施, e) f 客户的要求 g样品废弃处理应有程序,并应满足法规要求 注:样品废弃处理可通过单独的化学卫生方法或污水处理装置进行 数据和记录管理 检测报告 6.1.1实验室出具的证书或报告应准确无误地对检测结果和其他所有相关信息进行描述 注,这种报告为实验室信息管理(LIMs)系统或等同系统的一个条目. 6.1.2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a)检测实验室名称和地址; 在报告的每一页上注明唯一性标识(如序列号); b 客户名称和地址 d)客户委托检测的合同号 检测样品的描述与标识 适当时,检测样品接收日期和性能检测日期 检测规范、方法和程序; 必 要时,抽样程序的说明; h 对指定检测要求的任何偏离、增添或删节、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对所使用的非标准检测方法或程序的说明 适当时,给出表格、图表、绘图和摄影证实的测量、检查和推导结果,以及所发现的任何错误; k 适用时,产品的最小和最大规格限 m测量不确定度的表述(若有必要或客户需求) 客户可能需求的其他任何信息; n 对检测报告承担技术责任的人员签名和工作职务,以及签发日期 p关于复制检测报告的实验室政策的声明 6.1. 3 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指定,或与客户协商、或两者来确定实验室报告中所包含的实际项目 6.1.4应制定检测报告出具后修改或增补的程序
GB/T27413一2012 数据的报告与取舍 6.2. 数据的报告应符合检测方法或程序的规定(除非客户或现行法规另有要求). 除非方法或程序中另有说明,否则数据的取舍应符合规定 校准和维护记录 应建立仪器校准记录的管理程序,这些记录通常包括被校准仪器名称、校准方法或程序,前次和 下次的校准日期、实施校准的人员、校准数值、以及校准标准(已被赋值)的特征和可溯源性(若可行). 记录可以是电子版本的 应建立仪器维护记录的管理程序,这些记录通常应包括被维护仪器名称、前次和下次的维护日 6.3.2 期、以及维护的人员(校准和维护记录可以合并) 记录可以是电子版本的 6.40c样品记录 6.4.1实验室应制定文件化的程序,用于QC样品分析记录的建立和维护 该记录应包括样品名称和 来源、拟实施的检测、赋值及其不确定度(可行时),以及分析值;还应记录样品接受和用于质量控制的日 期、以及有效期(可行时. 6.4.2应建立保持控制图完整性的记录,并建议该记录应给出控制图的改动日期及其原因 6.5记录保存 6.5.1记录保存应适合实验室的特定环境、符合现行规则和客户要求 6.5.2实验室及各相关方所要求的数据均应予以保留 6.5.3建立记录保存程序并规定保存时限,所保存的记录应包括所有原始观测资料、数据的计算和推 导、校准记录、以及最终检测报告 每个检测记录应涵盖足够的信息,便于复现满意的检测和结果的重 新计算 6.5.4记录应保存在安全、可靠的地方,并便于查阅 质量控制 7.1检测方法控制 实验室应确保获得检测方法和程序的最新有效版本,并方便实验室人员获取 样品分析应采用 产品规范规定的或与客户协商的检测方法 当与检测方法要求出现偏离或者选用替代方法时,实验室应有相应的批准,文件化和报告的 程序 7.2检测设备控制 应建立程序,以确保检测和测量设备的适当校淮、维护和处于统计受控状态 程序应考虑以下 内容: 校准和维护记录(见6.3) a b校准和维护时间表 注;校准次数随仪器的类型和使用次数而不同,有的需要在每组分析前校淮,还有的需要在较短周期内校准,或根 据质量控制图的统计失控情况来做调整 溯源至国家或国际标准 注;若测量无法溯源至国家或国际标准时,检测实验室应提供检测结果准确度满意的证据(如能力验证》.
GB/T27413一2012 d)检测方法或程序的需求 e)客户需求 o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见第10章) 如果仪器设备的校准不由实验室负责(如仪器设备供应商提前校准过),实验室在使用前应具备 7.2.2 有效的、形成文件的技术程序对仪器设备的性能进行验证 7.2.3当发现仪器偏离了校准范围,且这种情况不能立即解决时,应予以标识并停用,直至完成纠正措 施(见第10章) 7.3标准物质控制 若可能,所制备的标准物质应溯源至有证标准物质 7.3.1 7.3.2假如未发现结果存在明显偏倚或异常分布,则能力验证中所分析的物料可以用作标准物质,其 公议值极接近于该物料的真值,但所赋予物料平均值的不确定度要随精密度和参加实验室数而定 7.3.3实验室应建立标准物质的存储程序,以确保其安全,完整和不被污染(见5.4) 样品控制 QC样品应均匀、稳定,其物理和化学特性应与实际检测样品近似 这种物料应特性明确用量 7.4.1 充足,并且浓度值处于检测方法的校准范围内 该样品测量来自于GB/T27407下获取的期间精密度 数据,用于检测方法稳定性和精密度的监控 注不建议使用同一或相同化学批号的样品慨既做校准物又做QC样品 7.4.2应采用cS样品进行测量,以评价检测方法的偏倚估计值(见GB/T27411). 注由于成本或其他实际考" 虑,也可考虑标准添加加标)或调和的样品 7.4.3若发现QC物料的物理或化学特性降级或改变,应立即着手调查,必要时进行调换 注,涉及到质量纠纷时,可向客户 展示QC物料的测量结果,以证明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7.5质量控制图 7.5.1QC样品或CS样品的测量数据应尽快绘制在控制图上进行评价,以确认所获结果是否处于方 法规范和实验室确立的控制限内 对任何失控现象(见第10章)都应采取纠正措施并加以文件化 注1:控制图的绘制按照GB/T27407. 注2:质量控制数据评价后且确认测量过程处于统计受控时,方可对检测样品进行分析或报告结果 7.5.2分析人员应进行适当的培训,以便能绘制和解释控制图 7.5.3控制图应布置在工作现场附近显眼的地方,便于所有人员的观看,有助于分析改进 7.5.4组织者和技术人员应定期审查质量控制图 7.5.5实验室应编制书面程序,给出质量控制图的恰当解释,以及观察到统计失控时应做的反馈 注:一旦发现统计失控时,采取补救措施只有确信获得满意的质量控制结果后,方可检测未知的样品 注原因调查或措施改进的核查步骤,参见附录A 7.5.6当使用留存QC样品和受控设备,发现了数据点的统计失控警示时,应在上次受控数据点和此 次失控点的周期之间,重新对所分析的样品进行检测 7.5.7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按照GB/T27407对控制图进行修改 a)获得新的信息; b过程改进; 新启用QC物料的平均值不同于前期使用的QC物料; c d)检测程序发生重大变更
GB/T27413一2012 7.6定量限控制 7.6.1在期间精密度条件下,对方法区间的最低水平进行控制 7.6.2自区间的高水平至低水平,选择覆盖的系列样品,给出每个样品的测量平均值和标准差 7.6.3按平均值的升序排列标准差 平均值/标准差的比值等于10的对应水平即为定量限 7.6.4定量限控制的应用示例参见附录B 7.7过程控制 7.7.1参加日常系统操作的所有人员,均应按常规样品的处理,参与QC样品的随机或盲样测量 注避免对Qc样品进行特殊处理来获取“理想结果”,因为特殊处理会严重地削弱精密度和偏倚评估的完整性 7.7.2按照GB/T27407来确定检测方法的精密度,偏倚和长期稳定性的统计受控状态,除非另有规 定,否则应给予书面解释并说明理由 7.7.3若未给出期间精密度限(R'),则建议每检测10个样品就要测量一个QC样品、或每天测量 QC样品 7.7.4若给出R',并能获取稳定数据,则质量控制的最低次数可根据表1调整,TPI和PR的计算见 式(1)和式(2). TPI-岗 式中: TPI 检测性能指数晨 复现性限; R -期间精密度限 PR= 式中: PR -精密度比 复现性限 重复性限 7.7.5许多情况下,考虑到结果使用的重要性,需遵循图1的流程图来确定是否使用较多次数的质量 控制 注1:测量次数的因素取决于;系统的使用次数、被测参数的重要性及样品的成本、系统以往的稳定性和精密度性 能、法规的要求,合同的规定、以及检测方法的需求 注2:质量控制测量次数.QC样品及其测量结果应予以记录 表1TP的行动规则与质量控制最低次数 PR<4时的TP1PR>4时的TPI 检测方法操作的性能评价和建议 每n个检测样品使用1个QC样品 未测定 未测定 实施TP1 n=10 性能不好,应采取纠正措施 0.8 l.6 n=l0 1.6-2.4 儿=20 性能勉强合格,但需要改进 0.8-l.2 =35 2.4-4.0 性能较满意 1.2-2.0 性能很满意 n=40
GB/T27413一2012 QC样晶分析 的最低次数? 已确定 根据和R 7已确定? 定期重新计算 参照表1的建议 和检查7m 未确定 是 每检测10个样品可 Qc样品的分析 每个月至少1次?? 1个O样品 或每天检样品时 带1个QC样品 若检测方法失控 否 QC样品的分析次数 是香会带来较大 应大于表T所给的次数 的经济损失 有要求 达规或会同规定中 是 否要求QC样品 更多次数的分析" 没有要求 建议Qc样品的分析次数等于或大于表1所给的最低次数 图1质量控制次数的流程图 性能评定 8.1h与k一致性及A?”正态性统计 8.1.1实验室可利用h与k的一致性统计,调查和处理所汇集的系列数据(r)) h与卜的统计见 式(3)和式(4). d 3 h= S了 式中 人员间一致性统计量,即样品水平下某人员的单元均值与其他人员间比较的度量 水平下的单元差值,d=了一了,其中,云为单元均值,云为水平均值; 水平下的平均值标准差 人=一
GB/T27413一2012 式中: 人员内一致性统计量,即样品水平下某人员的变异与其他人员总合变异间比较的度量; 水平下的单元标准差; 水平下的重复性标准差 在相应的包含概率下,若所计算的h与人不超出表c.2中相应的临界值,则接受数据的一致性 假定 8.1.3按照GB/T27407,检查系列数据(r,)的正态性,统计公式见式(5)式(7): 工一工 w 5 式中: 工,的标准化值 7 n,的平均值 式 -r,的标准差 Sr S(2一1)[ln(p)十ln(I一户 A 6 2.25 -( A3 式中 A 正态统计量; A 正态统计量,A的修正值; -正态概率值,利用表C.4,将w值换算成p值; p -测量次数 8 .1.4在包含概率99%下,若A”<1.0,则接受数据的正态性假定 8.1.5h与k一致性及A2正态性统计的应用示例参见附录c 8.2期间精密度评定 8.2.1s需与sR或s,进行比较,以表明实验室操作检测方法的程度 8.2.2se不应大于PR一生时的sR,或接近于PR>4时的s 如果sR>s,应调查根本原因,并作为实 验室持续改进计划的关键要素进行定期审核,若必要可采取相应的措施 不确定度评定 8 3 8.3.1GB/T27411为实施GB/T27025的检测实验室提供了适用的四种不确定度评估方法,即控制 图法、精密度法、线性拟合法和经验模型法 8.3.2本标准的不确定度评定来自于控制图法(见GB/T27407) 由于变量间存在的协方差,则交互 十,而控制图法给出的能合并所有效应. 效应很难估计 8.3.3使用se来估计不确定度,是建立在GB/T27412的实验室无偏操作假定下,这种假定应通过Cs 样品予以确认 8.3 检测实验室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酌情视2为不确定度的估计值 内部审核与能力验证 9 1 内部审核 实验室应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定期对其活动进行内部审核,以验证其持续符合所制定的
GB/T27413一2012 质量体系文件 即便实验室须获得外部认可例如,接受认可组织的评审),其内部审核也很重要 因为 较之外部评审员来说,内部评审员会更熟悉实验室的要求 9.1.2内部审核应包括对检测方法的审核,应对照检测方法文本观察并核查整个检测过程 建议对检 测方法的审核应每年进行一次 注:对检测方法的审核可以与质量体系审核合并进行,也可单独进行 9.1.3审核组应尽快形成书面的审核结果,并向相关责任部门予以通报 9 内部审核所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应经实验室管理者审查,并经其批准后对差错或不符合项 采取纠正措施 应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性予以跟踪验证,结果应形成书面文件 9.1.5 9 2 能力验证 9.2.1若可行,应定期参加实验室的能力验证 这项活动应纳人实验室的质量控制计划中,以确定实 验室的检测能力 注:不参加能力验证时应出具书面理由 实验室应制定参加能力验证的准则,该准则考虑的因素包括;检测方法使用的频次、客户使用数 据的重要性,以及法规的考虑等 能力验证的参加等同于标准物质的检测,都是一种质量控制方式 9.2. 参加者可在控制图上标绘出其与能力验证的公议值之差,以确认测量过程是否无偏 实验室也 3 可利用能力验证给出的精密度,来比较QcC样品测量所确立的精密度,以评价两者间的一致性(见 GB/T27407) g.2.4参加能力验证不能替代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反之亦然 1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10.1 内容 有关内容如下 设备超出校准范围 b) QC样品或CS样品结果失控; 实验室操作的性能与检测方法规定的性能《例如,精密度,偏倚等)不符 产品、物料或过程数据超出规格; 能力验证中出现离群值或不可接受的趋势; 外部或内部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 fD g实验室数据或记录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 h)客户投诉 10.2根本原因调查 有关调查内容如下 a 确定所用设备检测时的上次受控时间; b识别受到严重影响的结果; 如何处理已报给客户的受影响结果; c d)若根本原因无法确定时应如何处置 若认为原始数据正确时应如何处置 e
GB/T27413一2012 10.3其他措施 其他相关措施的内容如下 a)培训员工; b评审客户需求; 评审检测方法和程序; c 新制定或修订程序; 维修仪器 重新制备试剂和标准物质; 设备再校准 g 重新分析样品 h QC样品的原因分析 iD 尽快形成纠正和预防措施文件 k)经管理者审查和批准,确认所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10.4质量控制图 质量控制图(按照GB/T27407)是预防措施的一种方法,应定期进行评价,以免出现可能的统计失 控现象 11客户投诉 实验室应具备客户投诉或不符合项的跟踪程序,且调查结果应尽快通知客户 培训 12 12.1实验室管理者应确保所有实施测量或处理数据或两者的人员均得到适宜的培训 12.2实验室的培训至少包括;安全、检测方法,实验室政策和程序,且根据本标准的规定来进行培训 12.3培训记录应保存 1
GB/I27413一2012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 数据异常原因调查与改进措施 为了能发现实验室数据的统计离群或对精密度进行改进,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A.1检查结果打印、计算和誉抄错误 A.2再次分析样品以比较sr,若不可行时,与s,比较 3 检查样品的均匀性或污染性、以及所分析样品是否具有代表性 A. A.4确保检测方法最新版本的使用,与分析人员核对程序的每个环节 检查仪器的校准 5 检查统计质量控制图中是否出现早期可能失控征兆 A 6 检查所用试剂和标准物质的质量,确认其是否超期或污染 按供应商的操作手册,检查设备操作是否正确 A.9按供应商的操作指南,对设备进行维护或修理 10问题解决后,如果存在有证标准物质时可进行分析,或进行实验室的QC样品分析,并确认分析 操作是否受控 .11培训新雇员,若必要可对老雇员进行重新培训 A, A.12制定偶发事件的文件,用于类似问题的处理 12
GB/T27413一2012 B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定量限的控制 B.1实验室l认为,通常很难区别分析响应和背景噪声,即低于定量限的数值使用没有实际意义 B.2实验室1决定采用相对标准差的倒数,来评定方法操作区间的最低水平 B.3在期间精密度测量条件下,实验室1利用相应的检测方法,根据7.4,分别基于初始样品(样品A 和第2个样品(样品B),对石油产品中的氯含量进行了n=7的重复测量,结果见表B.1 注:选择的初始空白样品,假定预期能与第2个样品之间覆盖住定量限的估计值 石油产品中氯含量的定量限测定 表B.1 mg/kg 样品A 样品B 重复测量次数 实测值 空白值 实测值-空白值 实测值 空白值 实测值一空白值 10 800 790 1050 20 1030 900 895 1250 20 1230 900 10 890 1250 1245 800 800 1300 1300 750 75o 195 1200 20 930 1100 10 1090 950 1000 995 1150 1145 平均值 864.3 1176.4 标准差 87.29 94.06 平均值/标准差 9.9 12.5 B.4在本示例中,样品A有;平均值/标准差=9.9~10,假定其随后的测定基本保持不变 B.5鉴于平均值/标准差=10下的对应水平即为定量限,则本示例氯含量的定量限为870mg/kg 注1:建议至少再增加一个较低水平的样品,以确保求得值非属于异常值 洼2特殊情况会有两个样品的比值都在定量限以上或以下,所以,应在期间精密度条件下重复进行测量 注3:更精确的计算需建立在回归分析 B.6实验室l应持续跟踪监控,不断调整和修正定量限的测定 13
GB/I27413一2012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h与k一致性及A2"正态性统计 c.1实验与统计 在期间精密度条件下,实验室1利用石油产品硫含量的3个不同QC样品.由6名熟悉该系统的人 员使用同一检测方法,分别提交了水平下3次独立测量结果 根据式(3)和式(4),给出水平单元内h与 的统计量,数据详见表c.1 注:本示例是建立在GB/T27412的实验室无偏操作假定下 表C.1不同硫含量水平下QC样品测量结果的h与k及A2”正态性统计 测量结果(a .工 QC样品 参加人员 .3 0.117 0,012 0.1l 0.13 0.11 0.01 -0.60 1.31 0.13 0.137 0,006 0.75 65 0.14 0.14 0.01 0. 13 0.12 0.14 0.13 0.130 0.010 0.00 0.30 l. 样品A 0.10 0.10 0.10 0.100 0.000 -0.03 一l.72 0,00 A2”=0.7942 1.13 0.14 0.140 0.01 0.15 0.13 0.010 0,97 0.12 0.13 0.14 0.130 0.010o 0.00 0.30 1.13 云=0.126 =0.009 立=0.015 R=0,017 0,47 0,47 0.46 0.467 0.006 -0.01 -0.68 0,58 0. 0. 0.48 0.470 .010 -0.01 -0.51 .47 0. .46 1.00 0,50 0,51 0.500 a.00 a.02 1,02 1.00 0. 样品B 0.47 0.457 0.44 0.46 0.015 0.02 -1.19 L A2 =0.5262 1.00 0.49 0,48 0,47 0.480 0.010 0.00 0.00 0.51 0.507 0.51 0.50 0.006 0.03 1.36 0.58 =0.010o =0.020 =0.022 元=0.480 SR 0.99 0.980 0,010 -0.01 -0.19 1.22 0.98 0,97 0.93 0.94 0.95 0.940 0.010o 一0.05 -0.8o 1.22 0.99 0.987 0.006 -0.01 -0.09 1.0 1.0 0 .71 样品C .1 1.120 0.o1o 心 l.12 I.97 1.22 l.13 0, A3”=1.8837 0.97 0.71 0.98 0,97 0.973 0.006 0.02 -0.29 0.960.95 0.95 0.953 0.006 -0.04 -0.60 0.71 了=0,992 ,=0.008 =0.065 =0.065 注1:下划线数值表示为接近临界值或灵敏性差;阴影数值表示为超出临界值;当h为负值时,应取I与表C.2 中的临界值相比较 注2;表中正态性统计量A”的计算来自于式(5)~式(7)和表c.4 C.2分析和调查 C.2.1h值或值较大(接近或超出临界值),表明环境因素(包括仪器设备和人员、试剂和溶液等)未 心
GB/T27413一2012 得到有效控制;而异常小的值(尤其为0)则表明仪器响应的灵敏度、以及数据修约等方面出现了 问题 C.2.2基于表C.2,表C.1中人员4的h值有2个超出临界值,一个是样品A的一1.7295%概率下 的临界值为1.66);另一个是样品C的1.97(99%概率下的临界值为1.87) C.2.3基于表C.2,表中人员4的k值同样存在问题,一个是样品B的1.53(接近95%概率下的临界 值1.64);另一个是样品A的0(表明检测的灵敏性差 C.2.4对人员4的结果调查表明,其在样品A下的3个数据都是0.10;而在样品C下的3个数据分别 有1.13,1.11和1.12 尽管这些数据处于检测方法规定的允差内,但较之其他参加人员的总体趋势 人员4非具一致性 调查怀疑,造成样品A数据集的非呈正态(95%概率)以及样品C数据集的非呈正态(99%概 C.2.5 率)的原因,是由于人员4给出的结果所为 表Cc.295%和99%概率下的h与k临界值 99%概率 95%概率 参加人员数 临界值,重复测量次数 临界值,重复测量次数 h临界值 h临界值 1.15 1.65 1.53 1.47 1.15 1.71 1.64 1.58 1.43 1.76 1.59 1.50 1.49 1.91 1.77 1.67 1.57 1.81 1. .62 1.53 1.72 2.05 1.85 1.73 1.85 1.64 1.90 1.77 1.66 1.54 2.14 .87 1.71 1.87 1.66 1.55 1.98 2.20 1.94 1.79 1.88 1.67 1.56 1.97 1.81 1.75 2.06 2.25 1.78 .90 1.68 1.57 2.13 2.29 1.99 1.82 10 18 1.8o 1.90 1.68 2.32 2.00 1.84 1.57 2 2.2 1.91 2.01 1.85 1.82 1.69 2.34 1.58 1 1.83 1.91 1.69 1.58 2. 2.36 2.02 1.85 13 1.84 1.92 1.69 1.58 2,27 2.38 2.03 18.6 1.85 1.92 1.70 1.59 2.30 2.39 2.04 1.87 15 1.86 1.93 1.70 1.59 2.32 2.41 2.05 1.87 c.3持续改进与跟踪监控 C.3.1对于表C.1中人员4显示的偏倚或校准斜率效应,经调查,实验室1未找到明确证据表明该人 员在方法操作上的失误,故认为是属于随机原因的正常变异 考虑到QC样品数据集的有限,实验室! 在不违背8.2的原则下,建议该人员重新提交QC样品的测量结果 C.3.2人员4重新提交了样品A和样品C的数据后,表C.3给出了新的h与k一致性以及A3”正态 性统计量 C.3.3表C.3中h与及A2”统计表明,水平下的s,和s两者间具有合理的一致性,接受x,系列结果 的正态性假定 C.3.4实验室l根据7.7,建议合并阶段性涵盖已知或可能变异源的s估计值,用于室内TP1的 评判 c.3.5实验室l应不断加强对s的评估和检查,有助于产品质量水平的改进和提高 15
GB/T27413一2012 表c.3调整后的QcC样品测量结果的h与k及A2”正态性统计 渊量结果, QC样品 参加人员 0.110.130,11 0.l17 0.012 -0.01 -1.19 1.26 0.137 0.006 0.01 0.63 0.13 0.85 0.l4 0.12 0.13 0.130 0.010 0.00 0.17 1.10 样品A 0.120.12 o,117 0.006 0.03 一1.19 o 63 1, =0.6632 15 0.140 0.010 0.01 l.19 1.10 12 0.130.14 17 0.130 0.010 0.00 0. 1.10 了=0.128 s,=0.009 、=0.010 =0.013 sR 0.46 0.467 0.006 -0.01 -0.68 0. .58 00 0.47 ,480,46 0,470 0.010 一0,01 -0,51 1.00 0.510.49 0,500 0.01o 0.02 1.02 1.00 0.50 样品B 0.44 00 .460.47 0.457 -0.02 -1.19 0.015 53 =0,5262 0.480.47 0.49 0.480 0.010 0.00 .00 0,00 11 0.51 0.50 0.507 0.006 0.03 1.36 0.58 =0.480 =0.010 =0.020 sR=0.022 1. 0,980,990,97 0.980 0.010 -0.01 0.65 18 0.930.940.95 0.940 0.01o 一0.05 -1.59 1.18 1.0 -0.01 0.99 1.0 0.987 0.006 l.03 0.68 样品c 0.970.990.97 0,977 0,012 0.13 0.47 1.36 =0.3815 0.980.970.97 0.973 0.006 -0.02 0.28 0.68 0,953 0.006 一0.04 -0.84 0.960.950.95 0.68 云=0,968 s,=0.008 ;=0.018 sR=0.019 注阴影数值表示重新提交结果及其h值的变化;下划线数值表示灵敏性差 表C.4 值 p -0.09 -0.08 -0.07 -0.06 -0.05 -0.04 -0.03 -0.02 -0.01 0.00 -3.5 0.00020.00020.00020.0002 0.00020.0002 0.00020.00020.0002 0.0002 -3.4 0,00020.00030.00030,0003 0.00030.0003 0.00030.00030,0003 0.0003 0.0003 0.0004 0.0004 0.0004 0.0004 0.0004 0.0004 0.0005 0.0005 0.0005 -3.2 0,0005 0.00050.00050.0006 0.0006 0.0006 0.00060.00060.0007 0.000" 3.1 0.00070.00070.00080.0008 0.00080,0008 0.0009 0.00090.0009 0.001 -3.0 0.0010 0.00100.00110.0011 0.0011 0.0012 0.0012 0.00130.0013 0.001 -2.9 0,0014 0.0014 0.00150.0015 0,00160.0016 0.0017 0.00180.0018 0.001 9 -2.8 0.001 0.00200,00210.0021 0.00220.0023 0.00230.00240,0025 0.0026 -2.7 0,00260.0027 0.00280.0029 0.00300.0031 0.00320.00330.0034 0.0035 0.0045 -2.6 0.0036 0.0037 0.0038 0.0039 0.0040 0.0041 0.0043 0.0044 0.0047 -2.5 0.0048 0.0049 0.00510.0052 0,00540.0055 0.0057 0.00590.0060 0.0062 16
GB/T27413一2012 表C.4续 -0.02 -0.09 -0.08 -0.07 一0.06 一0.05 一0.04 -0.03 一0.01 0.00 0,0071 0,0073 0,0075 -2.4 0.0064 0.0066 0.0068 0.0069 0.0078 0.0080 0.0082 0.0087 0.0091 0.0096 0.0099 0.o102 0.0104 0.0107 -2.3 0.0084 0.0089 0.0094 -2.2 0.0110 0.0113 0.01160.0119 0.01220.0125 0.0129 0.01320.0136 0.0139 -2.1 0.0143 0.01460.01500.0154 0.01580.0162 0.01660.01700.0174 0.0179 -2.0 0.01830.01880.01920.0197 0.02020,02070.021" 0.02170.02220.0228 -1.9 0.0233 0.02390.02440.0250 0.02560.0262 0.0268 0.02740.0281 0.0287 -1.8 0,02940.0301 0.03070,0314 0.03220.0329 0,03360.03440,035l1 0.0359 0.0367 0.0375 0.0384 0.0392 0.0401 0.0409 0.0418 0.0427 0.0436 0.0446 -1.6 0,0455 0.04650.04750.0485 0.0495 0.0505 0.05160.0526 0.0537" 0.0548 0,0559 0.0571 0.05820.0594 0.06060.061 8 0.0630 0.06430.0655 0.0668 0.0681 0.0694 0.07080.0721 0.07350,0749 0.0764 0.07780.0793 0.0808 1.3 0.0823 0.08380.08530.0869 0.08850.0901 0.0918 0.09340.0951 0.0968 1.2 0.0985 0.10030.10200.1038 0.10560.1075 0.1093 0.ll120.l131 0.l15 0.ll70 0.l1900.12100.1230 0.1251 0.127 0.1292 0.13140.1335 0.135 0.1423 0.1446 0.1469 0.1539 0.1562 0.1587 0.1379 0.1492 0.1515 0.1401 -0.g 0.1611 0.1635 0.166o 0.1685 0.1711 0.1736 0.1762 0.1788 0.1814 0.1841 6 -0. 0.186" 0.1894 0.1922 0.1949 0.1977 0.2005 0.2033 0.2061 0.2090o 0.211 -0.7 0,2148 0,2177 0.22060.2236 0.22660,2296 0.2327 0.23580.2389 0.2420 -0.6 0.2451 0.25140.2546 0.25780.2611 0.2676 0,2483 0.2643 0.2709 0.2743 -0.5 0,2776 0.28430.2877 2 0,2946 0.30150.3050 0.2810 0.291 0.2981 0.3085 -0.4 0.3121 0,31560.31920.3228 0.3264 0,3300 0,33360.33720.3409 0.3446 0.3483 0.3520 0.3557 0.3594 0.3632 0.3669 0.3707 0.3745 0.3783 0.382 0.3859 0.3897 0.3974 0.4052 0.41290.4168 -0.2 0.3936 0.4013 0.4090 0.4207 -0. 0.424" 0.4286 0.4325 0.4364 0.440 0.4443 0.4483 0.4522 0.4562 0.460" 0.0 0.46410.46810.47210.4761 0.4801 0.48400.48800.49200.49600.500o 0.00 0.05 0.01 0.02 0.03 0.04 0.06 0.07 0.08 0.09 W 0.0 0.50000.50400.50800.5120 0.51600.5199 0.52390.52790.5319 0.5359 0.1 0.5438 0.5478 0.5517 0,5557 0.5596 0.56360.5675 0.571 0.5753 0.5398 0.2 0,5793 0.5832 0.5871 0.5910 0,5948 0,5987 0.60260.60640.6103 0,6141l 0.3 0,6179 0.62550.6293 0,6368 0.64430.6480 0,6217 0.6331 0.6406 0,6517 0.65540.65910.66280.6664 0.67000,67360.6772 0.68080.68440.6879 0.5 0,6915 0,6950 0.69850.7019 0.7054 0,7088 0.7123 0.71570,7190 0.722 0.6 0,7257 0.7291 0.73240.7357 0.73890.7422 0.7454 0.74860.7517 0.7549 0.7 0.7823 0,75800.7611 0.76420.7673 0.77040.7734 0.7764 0.7794 0.7852
GB/T27413一2012 表C.4续 0.00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7967 0,7995 0.8051 0.788" 0.7910 0.7939 0.8023 0.8078 0.8106 0.8133 0.8 2 0.9 0.8159 0.8186 0.821 0.8238 0.8264 0.8289 0.8315 0.834o 0.8365 0.8389 1.0 0.8413 0.8438 0.8461 0.8485 0.85080.853 0.8554 0.8577 0.8599 0.862 0.8643 0.86650.86860.8708 0.87290.8749 0.87900.8810 0.8770 0.8830 0.88490.88690.88880.8907 0.89250,89440.8962 0.89800.89970.901 1.3 0.9032 0.90490.90660.908" 0.90990.9115 0.9131 0.91470.9162 0.917 0.91920.9207 0.92220,9236 0.9251 0.9265 0.9279 0.92920,9306 0.931 0.9332 0.9345 0.9357 0.9370 0.9382 0.9394 0.9406 0.9418 0.9429 0.944 0,9452 0.94630.94740.9484 0.9495 0,9505 0.951 5 0.9525 0.9535 0,9545 0.955 0,95640,95730,.9582 0,9591 0,9599 0.9608 0.96160.9625 0,963" 1.8 0,9641 0,9649 0.96560.9664 0.9671 0,9678 0.96860,96930.9699 0.9706 1.9 0.9713 0.9719 0.97260.9732 0.97380.9744 0.9750 0.97560.9761 0.9767 2 2.0 0.977 0.97780.97830,9788 0.97930.9798 0.9803 0.98080.9812 0.981 2.1 0.98210.98260.98300.9834 0.98380.9842 0.98460,98500.9854 0.9857 0.9871 .9875 0.9864 0.9868 0. 0.9884 0.9887 0.9890 0.9861 0.9878 0.9881 0.9893 0.9896 0.9898 0.9901 0,9904 0.9906 0.9911 0.9913 2.3 0.9909 0.991 2.4 0,9918 0.99200.99220.9925 0,9927 0,9929 0.9931 0.99320.9934 0,9936 2.5 0,9938 0.99400.99410.9943 0,99450,9946 0.99480.99490.9951 0.9952 0,9953 0.99550.99560.9957 0.99590,9960 0.99620.9963 2.6 0.9961 0.9964 0,99660,99670,9968 0.99690.9970 0.99720.9973 2.7 0,9965 0.9971 0.997 2.8 0.997 0.99750,99760.9977 0.9977 0,9978 0.9979 0.99790.9980 0.9981 0.998" 0.9982 0.9982 0.9983 0.9984 0.9984 0.9985 0.9985 0.9986 0.9986 0.9987 0.9987 0.9987 0.9988 0.9989 0.999o 0.9988 0.9989 0.9989 0.9990 3.1 0,9990 0.9991 0.9991 0.9991 0.99920,9992" 0.9992 0.99920.9993 0.999" 3.2 0.99930.99930.99940.9994 0.99940.99940.9994 0.99950,99950.9995 3.3 0,9995 0.99950.99950.9996 0.99960,9996 0.99960.99960.9996 0.9997 3.4 0.999" 0.9997 0.99970.9997 0.9997 0.9997 0.9997 0.99970.9997 0.9998 3.5 0.99980.99980.99980.9998 0.99980.9998 0.99980.99980,9998 0.9998 注;w为左列和顶行数字的和 18

石油产品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估GB/T27413-2012

石油产品是指从原油中加工出的各种化学品,如汽油、柴油、润滑油等。这些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机动车的排放性能和发动机寿命等关键指标,因此需要进行精确的检测和分析。

GB/T27413-2012标准规定了石油产品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估的要求。该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室建设、设备和仪器的选择、人员培训、检测方法的验证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需要考虑实验室的布局、环境条件、安全措施等。在设备和仪器的选择方面,需要根据检测项目的不同选择适合的设备和仪器,并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

人员培训是保证实验室分析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需要对实验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同时需要规范实验室的工作流程,明确各项工作职责和规范操作程序。

检测方法的验证是保证实验室分析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需要进行验证试验和确认试验。质量控制是实验室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需要制定质量控制计划、监控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及时纠正异常情况。

总之,石油产品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估GB/T27413-2012标准是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依据。实验室应按照该标准的要求进行日常操作,并不断完善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以提高分析结果的质量和可信度。

基于核查样品单次测量结果的实验室偏倚检出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基于核查样品单次测量结果的实验室偏倚检出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基于核查样品单次测量结果的实验室偏倚检出的编号:GB/T27412-2012。基于核查样品单次测量结果的实验室偏倚检出共有14页,发布于2013-07-012012年第42号公告
乘用车低温性能试验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乘用车低温性能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乘用车低温性能试验方法的编号:GB/T28958-2012。乘用车低温性能试验方法共有6页,发布于2013-07-012012年第41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