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41054-2021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highperformanceconcret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的编号:GB/T41054-2021。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共有21页,发布于2022-07-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Q13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91.100.30
  • 实施日期2022-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1页
  • 文件大小1.39M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


国家标准 GB/T41054一2021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 TIeechniealspeeifieationforhighperformaneeeonerete 2021-12-31发布 2022-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涯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41054一2021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分类和性能等级 -般要求 原材料 配合比 质量要求 制备 10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15 12订货与交货 附录A规范性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
GB/41054一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混凝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58)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昌德通振动搅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交科集 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水利水电第八 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东南大学、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中铁工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水泥及制品协会,西安 同成建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人民解放军96608部队,深圳市安托山混凝土有限公司山东省建筑 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石高科新材有限公司、中铁二十 二十二局集团第 三工程有限公司、金华市顺通环境建设有限公司、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 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江西省建筑材料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大元建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泸州 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宇博新材料有限公司、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冷发光、周永禅、王祖琦、张良奇、夏京亮、王卫、王宁宁、刘加平、王晶、王永海、 高超、贺阳,黄直久,董化瑞、李志强、鞠秀颖、田承宇、於林锋、高育欣、陈爱芝、钟佳墙、黄海、杨渊 宋普涛、彭建伟、邹德松、王勇威、姚志玉、杨成军、吴道义、熊浩东、崔守臣、高芳胜、刘曙光、闫长旺、 王永生、张俊国、张建强、回丽丽、李立、张哗、林万青、刘娟红、周伟、李志坤
GB/41054一2021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分类和性能等级、一般要求、原材料,配合比质量要求,制备、试验方 法、检验规则、订货与交货 本文件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铁路、公路、水运、海工、水利能源等建设工程用的高性能混 凝土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176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200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 GB/T1346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T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8074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GB8076混凝土外加剂 GB/T10171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混凝土搅拌站(楼 GB/T12959水泥水化热测定方法 GB/T14902预拌混凝土 T GB 14684建设用砂 GB l4685建设用卵石碎石 GB/T17671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GB/T18046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 T 20491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钢渣粉 T GB 23439混凝土膨胀剂 GB T 26751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电炉磷渣粉 GB/T27690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 T GB 30190石灰石粉混凝土 GB/T50080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1 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0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501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41054一202 GB/T5047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 GB50496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 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T50733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 JG/T377混凝土防冻泵送剂 JC475混凝土防冻剂 G/T315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用天然火山灰质材料 486混凝土用复合掺合料 568高性能混凝土用骨料 GJ/T12轻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 jG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63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T178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GJ/T193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 JGJ206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T JGJ 221 GJ/T281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283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322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 GJ/T328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 GJ/T385高性能混凝土评价标准 JT/T522公路工程混凝土养护剂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高性能混凝土highpert iorancecOcrete 以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和使用对混凝土性能特定要求为总体目标,选用优质常规原材料,合理掺加 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采用较低水胶比并优化配合比,通过预拌和绿色生产方式以及严格的施工措施, 制成具有优异的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长期性能的混凝土 [来源;JGJ/T3852015,2.0.1] 3.2 常规品高性能混凝土ordinaryhighperftrmanecerete 除特制品高性能混凝土之外符合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要求并常规使用的混凝土 [来源:JGJ]/T385一2015,2.0.3] 3.3 特制品高性能混凝土 specialhighperformanceconcrete 符合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要求的轻骨料混凝土、高强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纤维混凝土 [来源:JGJ/T3852015,2.0.2]
GB/41054一2021 分类和性能等级 4.1分类 4.1.1常规品高性能混凝土 常规品高性能混凝土应为除表1规定的特制品高性能混凝土以外的高性能混凝土,代号为A#rc, 混凝土强度等级代号为C 4.1.2特制品高性能混凝土 特制品高性能混凝土包括的种类及其代号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特制品高性能混凝土种类及其代号 混凝土种类 混凝土种类代号 强度等级代号 轻骨料高性能混凝土 LC le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Ht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 SnRN 合成纤维高性能混凝土 Fe 纤维高性能混凝土 钢纤维高性能混凝土 CR 4.2性能等级 4.2.1拌合物性能等级 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扩展度等级划分及允许偏差应符合GB50164的规定 4.2.2强度等级 4.2.2.1常规品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为C30、C35,C40、C45 C50、C55 4.2.2.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为C60,C65,C70,C75,C80,C85、 C90、C95、C100、C105、C110、C115 4.2.2.3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为C30,C35,C40,C45,C50 C55、C60、C65、C70、C75、C80、C85、C90、C95、C100、C105、C110、C115 4.2.2.4钢纤维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为CF35,CF40,CF45,CF50、 CF55,CF60,CF65,CF70,CF75、CF80,CF85、CF90,CF95,CF100,CF105,CF110,CF115;合成纤维高性 能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为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 C75,C80. 4.2.2.5用于预制制品的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轻骨料高性能混凝土除外 4.2.3耐久性能等级 4.2.3.1高性能混凝土抗冻性能等级划分为F250,F300,F350,F400和大于F400 4.2.3.2高性能混凝土抗水渗透性能等级划分为P12和大于P12 4.2.3.3高性能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等级划分为KS120KS150和大于KS150
GB/T41054一202 4.2.3.4 高性能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等级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当采用氯离子迁移系数(RCM法)划分高性能混凝土抗氯氧离子渗透性能等级时,应符合表2的 规定,且测试龄期应为84d: 表2高性能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等级划分(RCM法 等级 RCM-皿 RCM-N RCM-V -12 氧离子迁移系数DReu/(X10 m"/s 2.5GB/41054一2021 定,也可使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同时复合使用大掺量的矿物掺合料;化学腐蚀环境下的高性 能混凝土,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同时复合使用优质的矿物掺合料,其中低温硫酸盐腐蚀 环境下不宜采用含石灰石粉的水泥或掺合料 6.1.3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指标还宜符合表5的规定 表5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技术指标建议 项目 建议 360 比表面积/(m=/kg 42.5级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17.0,<25.0 3d抗压强度"/MPa 52.5级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22.0,<31.0 28d/3d抗压强度比 l.70 重度硫酸盐环境下;<5% 熟料cCA含量(按质量计/% 中度硫酸盐环境下;<8% 海水等氯化物环境下:10% 般水泥;28o 8d水化热(k/kg)" 中热水泥<251 低热水泥;230 一股水泥;<320 7d水化热(k/kg 中热水泥:293 低热水泥;26o 氯离子含量(按质量计/% s0,06 标准稠度用水量/% 27 选择性指标,当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用于有抗裂要求的混凝土中时采用 6.1.4水泥中不应含有影响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助剂或激发剂 6.1.5水泥进场应提供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或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且质量证明文件应包 含混合材品种及掺量 当采用表5的技术建议时,质量文件还应包含表5中的检验项目,且检验结果应 符合表5的规定 水泥进场还应进行检验,检验项目及检验批量应符合GB50164的规定 6.2矿物掺合料 6.2.1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可采用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硅灰、钢渣粉、粒化电炉磷渣粉石灰石粉 天然火山灰质材料、复合掺合料等 粉煤灰性能应符合GB/T1596的规定,粒化高炉矿渣粉性能应符 合 GB/T18046的规定,硅灰性能应符合GB/T27690的规定,钢渣粉性能应符合GB/T20491的规定, 粒化电炉磷渣粉性能应符合GB/T26751的规定,石灰石粉性能应符合GB/T30190的规定,天然火山 灰质材料性能应符合JG/T315的规定,复合掺合料性能应符合JG/T486的规定 6.2.2使用其他掺合料应经过系统试验研究和论证,并应进行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验证符合工程 要求后方可使用 6.2.3对于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或有抗渗、抗冻、抗腐蚀,耐磨或有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不应采用低 于I级的粉煤灰 6.2.4掺合料中不应含有影响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的激发剂或其他助剂 6.2.5掺合料进场应提供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或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并应进行检验,检验 项目及检验批量应符合GB50164的规定
GB/T41054一2021 6.3骨料 6.3.1骨料应符合GB/T14684.GB/T14685的规定,且人工砂石粉含量、分计筛余、片状颗粒含量以 及粗骨料不规则颗粒含量宜符合JG:/T568的规定 当采用JG/T568且技术指标有分级要求时,不应 低于I级 6.3.2海砂应采用淡水淘洗的方法进行净化处理,且应符合JG/T568和JG206的规定 6.3.3高性能混凝土宜采用非碱活性骨料 当采用碱活性骨料时,除应采取抑制骨料碱活性措施外 还应在混凝土表面采用隔离措施 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技术措施应符合GB/T50733的规定 6.3.4骨料进场应提供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或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并应进行检验,检验项 目及检验批量应符合GB50164的规定 6.4外加剂 6.4.1外加剂品种和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结构特点和工程所处环境条件等要求确定 6.4.2高性能减水剂、高效减水剂、普通减水剂、引气减水剂,泵送剂、早强剂、缓凝剂及引气剂性能应 符合GB8076和GB50119的规定,且28d收缩率比不宜大于110%;膨胀剂性能应符合GB/T23439 和JGJ/T178的规定;防冻剂性能应符合JG475的规定;防冻泵送剂性能应符合JG:/T377的规定 采 用其他新品种外加剂,应经试验验证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符合工程要求时方可 使用 6.4.3外加剂应与水泥、掺合料、砂石等材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6.4.4含有六价铬、亚硝酸盐和硫酸盐成分的外加剂,不应用于饮水工程中建成后与饮用水直接接 触的混凝土 6.4.5含有强电解质无机盐的早强型普通减水剂、早强剂、防冻剂和防水剂,不应用于下列混凝土 结构 与镀锌钢材或铝材相接触部位的混凝土结构; 有外漏钢筋预埋件而无防护措施的混凝土结构 使用直流电源的混凝土结构; 距离高压直流电源100m以内的混凝土结构 含有氯盐的早强型普通减水剂、早强剂、防水剂和氯盐类防冻剂,不应用于预应力混凝土、钢筋 6.4.6 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结构 6.4.7含有硝酸铵、碳酸铵的早强型普通减水剂、早强剂和含有硝酸铵、碳酸铵、尿素的防冻剂,不应用 于办公和居住等有人员活动的建筑工程 6.4.8含有亚硝酸盐、碳酸盐的早强型普通减水剂、早强剂、防冻剂和含有亚硝酸盐的阻锈剂,不应用 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6.4.9外加剂进场应提供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或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并应进行检验检验 项目及检验批量应符合GB50164的规定 6.5 水 6.5.1水应符合JG63的规定 6.5.2按比例掺用设备洗涮水、废浆水或废弃新拌混凝土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形成的混合用水,应 符合JGG3的规定,并应进行混凝土性能的试验验证 6.5.3水的检验项目应符合JGJ63的规定,检验频率应符合GB50204的规定 6.6纤维 6.6.1高性能混凝土用钢纤维、合成纤维应符合JGJ/T221的规定
GB/41054一2021 6.6.2高性能混凝土用钢纤维抗拉强度等级应为600级及以上 6.6.3纤维进场应提供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或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并应进行检验,检验项 目及检验批量应符合JGJ/T221的规定 配合比 7.1 -般要求 7.1.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拌合物性能(8.1),力学性能(8.2),耐久性能和长期性能(8.3) 的要求 7.1.2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宜重视骨料的品质和骨料体系的设计,在满足拌合物性能和施工要求 的情况下,宜尽量增加粗骨料用量,设计较低的拌合物流动性 1.3常规品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JGJ]55的规定 7. 7.1.4特制品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JG55的规定; a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JGJ/T283的规定; b 纤维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JGJ/T221的规定 c 7.1.5高性能混凝土的浆体比宜符合表6的规定 表6不同等级混凝土浆体比推荐性参数 浆体比 强度等级 C30~C50(不含C50 s0.32 C50C60(不含C60) S0.35 C60及以上 s0.38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浆体比不宜大于0.40. 注:浆体比即混凝土中水泥,矿物掺合料、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m的石粉、水、气体和外加剂的体积之和与混凝 土总体积之比 7.1.6一般环境和冻融环境下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分别符合表7和 表8的规定 表7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最大掺量/% 矿物掺合料种类 水胶比 采用硅酸盐水泥时 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 s0.40 45 35 粉煤灰 >0.40 40 30 <0.40 65 55 粒化高炉矿渣粉 55 45 >0.40 25 0,40 20 石灰石粉 20 15 >0.40
GB/T41054一202 表7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续 最大掺量/% 矿物掺合料种类 水胶比 采用硅酸盐水泥时 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 35 25 0.40 天然火山灰质材料 >0.40 30 20 钢渣粉 30 20 磷渣粉 30 20 10 10 硅灰 65 S0,40 55 复合掺合料 0,40 55 45 复合掺合料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在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掺合料时,矿物掺合料总掺量宜符合表中复合掺合料的规定 采用硅酸盐水泥时,经混凝土耐久性和长期性能试验验证,复合掺合料最大掺量可放宽5% 石灰石粉不宜单独使用 注1:采用其他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将水泥混合材掺量20%以上的混合材量计人矿物掺合料 注2:当采用含石粉机制砂时,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计人石灰石粉掺量 表8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最大掺量/% 水胶比 矿物掺合料种类 采用硅酸盐水泥时 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 35 0.40 30 粉煤灰 25 >0.40 20 55 45 0.40 粒化高炉矿渣粉 0.40 45 35 0.40 20 l 石灰石粉 15 10 >0.40 <0.40 30 20 天然火山灰质材料 >0.40 25 15 钢渣粉 20 10 20 10 磷渣粉 10 10 硅灰 55 45 0,40 复合掺合料 45 35 0,40 复合掺合料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在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掺合料时,矿物掺合料总掺量宜符合表中复合掺合料的规定 采用硅酸盐水泥时,经混凝土耐久性和长期性能试验验证,复合掺合料最大掺量可放宽5% 石灰石粉不宜单独使用 注1:采用其他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将水泥混合材掺量20%以上的混合材量计人矿物掺合料 注2:当采用含石粉机制砂时,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计人石灰石粉掺量
GB/41054一2021 7.2一般环境中配合比参数 -般环境中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参数宜符合表9的规定 表9 -般环境中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参数 设计使用年限、环境类别与作用等级 50年 100年 配合比参数 I-B 水胶比 <0.45 <0,42 <0,.40 7.3冻融环境中配合比参数 7.3.1冻融环境中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参数宜符合表10的规定 表10冻融环境中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参数 设计使用年限,环境类别与作用等级 50年 100年 配合比参数 I-D I-E I-C I-D I-E 水胶比 0.45 S0.42 S0.38 S0.42 S0.38 S0.35 >420 胶凝材料用量/(kg/m' >350 >380 >400 >380 >400 7.3.2冻融环境中高性能混凝土的复合矿物掺合料掺量宜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冻融环境中高性能混凝土的复合矿物掺合料掺量 最大掺量/% 水胶比 采用硅酸盐水泥时 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 60 50 0,40 50 40 >0,40 复合矿物掺合料中各矿物掺合料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表7中单掺时的限量 采用硅酸盐水泥时,经混凝土耐久性和长期性能试验验证,复合掺合料最大掺量可放宽5% 7.4氯化物环境中配合比参数 氧化物环境中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参数宜符合表12的规定 当海洋氧化物环境与冻融环境同 时作用时,应采用引气混凝土
GB/T41054一2021 表12氯化物环境中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参数 设计使用年限,环境类别与作用等级 100年 50年 配合比参数 lI-c -D I-E I- I-D -E 川-F -F N-E; N-D -E -C N-D -C 0.42 s0.34 0.32 水胶比 0.40 0.36 0.40 0.36 0.34 35 矿物掺合料掺量/% 40 宜选用复合掺合料,单掺矿渣、单掺粉煤灰或者粉煤灰,矿渣,硅灰中的两种或三种复合,也可采用其他可相对有 效降低混凝土氯离子迁移系数和电通量的矿物掺合料 当采用硅灰时,同时宜满足硅灰掺量<10% 注矿物掺合料掺量为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情况的掺量 7.5化学腐蚀环境中配合比参数 7.5.1 化学腐蚀环境中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参数宜符合表13的规定 表13化学腐烛环境中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参数 设计使用年限,环境类别与作用等级 50年 配合比参数 100年 V-C V-D V-E V-C V- V-E 水胶比 S0.42 S0.39 s0.36 s0.39 s0.36 s0.33 >35 矿物掺合料掺量/% >30 宜选用复合掺合料、单掺矿渣,单掺粉煤灰或者粉煤灰、矿渣、硅灰中的两种或三种复合 当采用硅灰时,同时宜 满足硅灰掺量<10% 注矿物掺合料掺量为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情况的掺量 7.5.2高性能混凝土抗硫酸盐或镁盐侵蚀配合比参数宜符合表14的规定 表14高性能混凝土抗硫酸盐或镁盐侵蚀配合比参数 抗硫酸盐等级 最大水胶比 矿物掺合料掺量/9% KS120 0.42 >30 KS150 0.38 >35 >KS150 0.33 >40 宜选用复合掺合料,单掺矿渣,单掺粉煤灰或者粉煤灰、矿渣,硅灰中的两种或三种复合 当采用硅灰时,同时应 满足硅灰掺量<10% 注矿物掺合料掺量为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情况的掺量 高性能混凝土抗其他化学腐蚀配合比参数宜符合表15的规定 7.5.3 10
GB/41054一2021 表15高性能混凝土抗其他化学腐蚀配合比参数 环境条件 腐蚀介质指标 最大水胶比 5.5<6.0 0.42 水(含酸雨等)中酸碱度(pH值 4.5<5.5 0,39 4.5 0.36 15<30 0.42 水中侵蚀性cO浓度/mg/L 30<60 0.40 60<100 0.38 质量要求 8.1拌合物性能要求 8.1.1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且坍落度、扩展度、坍落度经时损失和凝结时间等拌 合物性能应满足施工要求 8.1.2在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宜采用较小的坍落度 8.1.3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应符合表16的规定 表16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氧离子最大含量 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 (水泥用量的质量分数 环境条件 钢筋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 干燥环境 0,30 潮湿但不含氯离子的环境 0,20 0.06 0.1o 潮湿且含有氧离子的环境、盐溃土环境 0,06 除冰盐等侵蚀性物质的腐蚀环境 注:当掺合料采用粉煤灰、矿渣粉或硅灰时,其掺量可折算为水泥用量 8.1.4长期处于潮湿或水位变动的寒冷和严寒环境、盐冻环境、受除冰盐作用环境的高性能混凝土应 掺用引气剂 引气剂掺量应根据混凝土含气量要求经试验确定,高性能混凝土密实成型后的最小含气 量应符合表17的规定,最大不宜超过7.0% 在含盐干湿循环环境、含盐大气环境中的高性能混凝土应 采用引气混凝土,其含气量不宜超过5.0% 对于无抗冻要求的一般环境条件,掺用引气剂或引气型外 加剂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的含气量应符合GB50164的规定 表17高性能混凝土最小含气量 混凝土最小含气量/% 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mm 受除冰盐作用,盐冻 潮湿或水位变动的 寒冷和严寒环境 环境、,海水冻融环境 40.0 5.0 1
GB/T41054一2021 表17高性能混凝土最小含气量(续) 混凝土最小含气量/% 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mm 潮湿或水位变动的 受除冰盐作用、盐冻 寒冷和严寒环境 环境、海水冻融环境 25.0 5.0 5.5 20.0 5.5 6.0 注:含气量为气体占混凝土体积的百分比 8.1.5特制品高性能混凝土的稠度以及其他性能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泵送高强高性能混凝土1h坍落度应无损失,扩展度不宜小于500mm,倒置坍落度简排空时 间宜控制在5s一20s; b 自密实混凝土的扩展度控制目标值宜为600mm700mm,lh扩展度应无损失;扩展时间 T500不宜大于8s;坍落扩展度与」环扩展度差值不宜大于25mm;离析率不宜大于15%; mm210mn 泵送钢纤维混凝土坍落度控制目标值宜为160 m,坍落度经时损失不宜大于 30mm/h;泵送合成纤维混凝土坍落度控制目标值不宜大于180mm,坍落度经时损失不宜大 于30mm/h;纤维混凝土拌合物中的纤维应分布均,不出现结团现象 8.2力学性能要求 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 8.3耐久性能和长期性能要求 一般环境中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能要求 8.3.1 -般环境中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应符合表18的规定 表18 -般环境中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要求 设计使用年限、环境类别与作用等级 耐久性能要求 50年 100年 - I-C I-B 碳化深度/mm 二5 15 10 P12 >P12 抗渗等级 P12 > 碳化深度,抗渗等级应至少满足一项 8.3.2冻融环境中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能要求 冻融环境中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应符合表19的规定 12
GB/41054一2021 表19冻融环境中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要求 设计使用年限,环境类别与作用等级 50年 100年 耐久性能要求 - - l-D [-E I-E l -D I l >F250 >F300 >F350 >F300 >F350 >F400 抗冻等级 8.3.3氯化物环境中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能要求 氯化物环境中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应符合表20的规定 表20氧化物环境中高性能混凝士耐久性能要求 设计使用年限、环境类别与作用等级 50年 100年 耐久性能要求 川- 川-D -E 皿-C I-D 川-E m-F -下 -C N-D -E N-C -D N-E 84d氯离子迁移系数/ 3.0 2.5 2.0 1.5 2.5 2.0 1.5 ×10-2m'/s) 8.3.4硫酸盐腐蚀环境中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能要求 硫酸盐腐蚀环境中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应符合表21的规定 表21硫酸盐腐蚀环境中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要求 设计使用年限、环境类别与作用等级 耐久性能要求 50年 100年 V-C V-C V-D -E -D V-E d氧离子迁移系数" 84 二4.0 2.5 2.0 二3.5 <2.0 1.5 ×10-1m'/s) 56d电通量/C 2000 500 1000 s500 s1000 800 KS120 >Ks150 >KsI50 >Ks150 >Ks150 Ks150 抗硫酸盐等级 其中84d氧离子迁移系数,56d电通量要求应至少满足一项 8.3.5收缩性能 有特殊抗裂、防渗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180d干燥收缩率不宜超过0.045% 9 制备 9.1通则 9.1.1搅拌站(楼)应符合GB/T10171的规定 9.1.2生产厂址选择、厂区要求,设备设施、控制要求、监测控制应符合JGJ/T328的规定,并应达到一 13
GB/T41054一2021 星级及以上的标准 g.1.3高性能混凝土的生产与管理宜采用实时监测、图像监控等信息技术手段,并及时封存相关信息 作为备案资料 9.2原材料进场与贮存 9.2.1原材料进场与贮存应符合GB/T14902和GB50164的规定 9.2.2大宗粉料不宜使用袋装方式 原材料的运输、装卸和存放应采取降低噪声和防尘的措施,并保持清洁卫生,符合环境卫生 9.2.3 要求 g.3计量 9.3.1生产计量应符合GB/T14902的规定 9.3.2 外加剂的计量宜单独采用精度更高的计量设备或其他有效糟能米挺高外加剂计量精度 g.3.3当掺加纤维等特殊原材料时,应安排专人负责计量操作和环境安全 9.3.4应严格控制计量过程中的粉尘排放,并定期对除尘装置进行滤芯更换 9.4搅拌 9.4.1 搅拌应符合GB/T1902.GB.506t的规定 9.4.2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宜采用振动搅拌等其他可使物料分散更均匀,搅拌效果更好的搅拌设备 9.4.3搅拌工艺应根据混凝土配合比、搅拌设备等确定 9.4.4生产高性能混凝土时的粉体材料温度不宜高于60C 9.4.5拌合物温度应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冬期施工搅拌混凝土时,宜采用加热水的方法提高拌合物温度,也可同时采用加热骨料的方法 提高拌合物温度; b)炎热季节搅拌混凝土时,应采取遮阳、喷淋、风冷等措施降低骨料温度;搅拌混凝土时可采用冷 水或掺加冰屑降低拌合物温度 9.5运输 9.5.1运输应符合GB/T14902.GB50164和GB50666的规定 9.5.2搅拌运输车出人厂区时宜使用循环水进行冲洗以保持卫生清洁,冲洗运输车产生的废水可进人 废水回收利用设施 g.5.3高性能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应加水 10 试验方法 10.1水泥性能 10.1.1比表面积应按GB/T8074的方法测定 10.1.23d抗压强度、28d抗压强度应按GB/T17671的方法测定,28d/3d抗压强度比为28d抗压 强度与3d抗压强度的比值 10.1.3熟料C.A含量应按GB/T176的方法测定 10.1.43d水化热、7d水化热应按GB/T12959的方法测定 14
GB/41054一2021 0.1.5氧离子含量应按GB/T176的方法测定 0.1.6标准稠度用水量应按GB/T1346的方法测定 10.2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性能 10.2.1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应按JGJ/T322的方法测定 10.2.2其他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按GB/T50080的方法测定 0.3高性能混凝土强度 高性能混凝土强度应按GB/T50081的方法测定 0.4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和长期性能 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和长期性能应按GB/T50082的方法测定 检验规则 1.1检验项目 高性能混凝土应检验混凝土拌合物水溶性氧离子含量、坍落度、凝结时间、硬化混凝土强度、耐久性 能和长期性能;掺用引气剂或引气型外加剂的混凝土还应检验拌合物的含气量 1.2取样与检验频率 11.2.1高性能混凝土试样应在浇筑地点由第三方或混凝土使用方质检部门随机抽取 拌合物取样方 法与数量应符合GB/T50080的规定,强度试样取样方法、数量、试件制作与养护应符合GB/T50107 的规定,耐久性能和长期性能试样取样方法、数量、试件制作与养护应符合GB/T50082的规定 11.2.2常规品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的检验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坍落度检验频率应与强度检验相同 a 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采用同一批次水泥和外加剂的拌合物凝结时间应至少检验1次 b 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拌合物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应至少检验1次; c d)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和采用同一批次海砂的拌合物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应至少检验1次; 同一工程、同一配比的掺用引气剂或引气型外加剂的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应至少检验 e 1次 常规品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的检验频率应符合GB/T50107的规定 11.2.3 1.2.4常规品高性能混凝土收缩性能检验频率与碳化深度、抗冻性能、抗水渗透性能、抗硫酸盐侵蚀 性能、氯离子迁移系数、电通量检验频率一致,均应符合JGJ/T193的规定 11.2.5特制品高性能混凝土的检验频率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检验频率应与常规品高性能混凝土相同 a b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除l1.1以外项目的检验频率还应符合JG:J/T283的规定 c 纤维高性能混凝土除11.1以外项目的检验频率还应符合JGJ/T221的规定 11.3评定 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氧离子含量检验结果符合8.1.3规定时为合格 11.3.1 1.3.2掺用引气剂或引气型外加剂的高性能混凝土含气量检验结果符合8.1.4规定时为合格 15
GB/T41054一202 11.3.3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扩展度、坍落度经时损失和凝结时间等拌合物性能检验结果符合 8.1.1和8.1.5规定时为合格 11.3.4高性能混凝土强度检验结果符合设计和GB/T50107要求时为合格 11.3.5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和长期性能检验结果符合8.3规定时为合格 2订货与交货 高性能混凝土的订货与交货应符合GB/T14902的规定 16
GB/41054一2021 附 录 A 规范性 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 A.1常规品高性能混凝土的浇筑 常规品高性能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不应向混凝土中加水; a b 高性能混凝土人模温度不宜高于35C,且不应低于5C; 混凝土应成型密实; c d 浇筑应符合GB50164和GB50666的规定 A.2常规品高性能混凝土的养护 A.2.1养护应符合GB50164和GB50666的规定 A.2.2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养护 大面积暴露的水平构件、竖向构件及大体积构件宜根据构件尺 寸、环境情况及施工条件确定养护开始时间及养护时长 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宜适当延长养护 时长 A.2.3当采用混凝土养护剂进行养护时,养护剂的有效保水率不应小于90%,7d和28d抗压强度比 均不应小于95% 养护剂有效保水率和抗压强度比的试验方法应符合JT/T522的规定 养护用水应符合JG63的规定 未经处理的海水不应用于锅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养护 A.2.4 养护用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间的温差不宜大于20笔 ..2.5自然养护时,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保温保湿养护时间应符合表A.1的规定 N 表A.1混凝土保温保湿的最短养护时间 大气干燥(20%<相对湿度 大气潮湿(相对湿度 大气极端干燥相对湿度 二20%),大风,大温差 >50%),无风,无阳光直射 50%),有风,或阳光直射 水胶比 日平均气温T/ 养护时间/d 旧平均气温T/C养护时间/d 日平均气温T/C养护时间/d 50,45 10s <20 14 1020 2 5T<1o 14 5T10 45 s0,45 1020 T20 10 T>20 A.2.6蒸汽养护前,应对混凝土进行适当的静停养护,静停养护温度不应低于5C,静停养护时间不宜 小于4h 蒸汽养护时,养护的升、降温速度不宜大于10C/h 燕汽养护后,混凝土还应进行适当的保 温保湿养护 A27当环境最低温度低于5t时应呆取适当的保温保敲养护精施进行养护,不应直接进行酒水 养护 A.2.8用于预制制品时,养护应满足该制品生产工艺规定的养护制度的要求 17
GB/T41054一2021 A.3特制品高性能混凝土施工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应符合JGJ/T281的规定,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应符合JGJ/T283的 规定,纤维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应符合JGJ/T221的规定 A.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符合GB50496的规定 A.5特殊、复杂的混凝土工程施工 特殊,复杂的混凝土工程施工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 18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GB/T41054-2021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卓越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桥梁、隧道、建筑等工程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也在不断推进。为了规范高性能混凝土的生产和使用,我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1年发布了《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GB/T41054-2021》。

该标准主要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材料、制备、性能测试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其中,最重要的是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根据该标准的规定,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应选用优质水泥、优质骨料、外加剂等材料,并应进行配合设计,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在制备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搅拌方式和养护方法,控制好施工温度、湿度等因素,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要求。

此外,该标准还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氯离子渗透性、碳化深度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其中,对于一些特殊场合,还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其他性能如热收缩、裂缝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总之,《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GB/T41054-2021》的发布,将进一步推动高性能混凝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促进我国混凝土工程技术的发展。

竹木刨花模压成型托盘通用技术条件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竹木刨花模压成型托盘通用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竹木刨花模压成型托盘通用技术条件的编号:GB/T41231-2021。竹木刨花模压成型托盘通用技术条件共有22页,发布于2022-07-01
集棉机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集棉机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集棉机的编号:GB/T41229-2021。集棉机共有8页,发布于2022-07-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