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1264-2014

结构用人造板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Testmethodsformechanicalpropertiesofstructuralwood-basedpanel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结构用人造板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结构用人造板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的编号:GB/T31264-2014。结构用人造板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共有24页,发布于2015-03-112014年第27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P23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91.080.20
  • 实施日期2015-03-1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4页
  • 文件大小541.09KB

结构用人造板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 GB/T31264一2014 结构用人造板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Iestmethodstormechaneallpropertesofstructuralwod-basedpamels 2014-12-15发布 2015-03-1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1264一2014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取样 试样准备 抗弯性能 抗拉性能 抗压性能 面外剪切性能 面内剪切性能 l0 11测试报告 8 附录A(资料性附录)试样截取样图 附录B(资料性附录载荷-变形曲线 20 附录c(资料性附录)抗压试样制作方法(厚度小于40mm人造板)
GB/T31264一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结构用木材分技术委员会(SAC/TC41/SC4)归口 本标淮起草单位;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苏州皇家整体住宅系统 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木业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南寻检测所、广东佛山环球胶合板有限公司、国家人造板 与木竹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海宾高黎、钟永、倪竣、沈斌华、杨旭、祝恩淳、任海青、徐伟涛、付跃进、 娇利宏,黎志恒、王永兵 m
GB/T31264一2014 结构用人造板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结构用人造板抗弯、抗拉、抗压和抗剪等力学性能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结构用人造板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657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 Is16572木结构人造板结构性能试验方法(Tinmberstructureswood-basedpanels一Test methodsforstructuralproperties)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结构用人造板structuralwood-basedpanels 以承载为目的,采用单板,刨花等木材、竹材单元,通过干燥、施胶、组坯,压制而成的结构用板状材 料,包括结构胶合板、华夫刨花板、定向刨花板等 3.2 面内剪切模量planarshear 在X-L平面(图1),剪切应力与剪切应变之比 图1结构人造板的方向性 3.3 面外剪切模量panelshear 在Y-L或X-Y平面(图1),剪切应力与剪切应变之比 取样 样板应随机选取,且类型,等级、厚度和组坯构成应相同 所有样板组成的样本群应具有代表性 试样应在样板不同的位置选取,且距样板边部不小于50mm 每个方向每种性能的测试,试样应
GB/I31264一2014 来自相同样本不同样板的不同位置 附录A例举了样板的一种取样顺序图 试样准备 5.1 含水率调节 应在温度为(20士2)C和相对湿度为(65士5)%的环境下达到质量恒定,质量恒定为在48h内至少 连续3次称重其含水率波动在士0.5%内 若测试环境与试样含水率调节环境不一致时,试样应一直放 置于含水率调节环境中直至测试 有特殊研究目的可改变测试条件,测试报告中应明确指出 否则,应将非标准条件下的测试结果调 整到标准条件下,调整的方法和程序应记录在测试报告中 5.2 尺寸测量 试样厚度应在试样测试区域的四个角测量并取平均 试样宽度应在测试区域每侧取两点测量并取 平均值,面外舅切测试除外 91面外剪切方法A和101面内剪切方法A中的试样长度应在测试区城 每侧取两点测量并取平均值 9.2面外剪切方法B中的试样长度应沿测试区域中线测量 试样长度、宽度测量精确至1mm,厚度精确至0.02mm 5.3含水率和气干密度测量 含水率和气干密度按照GB/T17657进行测量 含水率和气干密度测量应在各种力学性能试验测 试时进行,每块样板上至少取一个试样 抗弯性能 平弯纯弯曲性能 6.1 6.1.1试样 试样横截面为矩形 试样厚度应为样板厚度,宽度应不小于300mm 6.1.2测试 加载方式如图2所示,加载设备应精确至最大载荷的1% 加载轭和支撑轭轴线应平行,长度应大于试样宽度,加载辐和支撑轭直径应为(30士1)mm 加载 辗和支撑应有滚轴或枢轴装置 加载点距离最近支撑点的距离宜为16倍试样厚度,在支撑点外侧的试样长度应不小于2倍试样 厚度 试样厚度小于9mm时,应选用小直径的加载和支撑轭 保持加载速度一致,试样控制在3min7min内破坏 和测量精确至1mm 试样的弯曲变形应在两加载辐间的纯弯曲区域测量,如图2所示 变 形测量距离应不小于250mm 若试样有翘曲/扭曲变形时,变形测量宜两处测量,测量点在试样跨中 且距离试样长边50mm,变形值取两处测量的平均值 变形测量精确至0.01mm. 试样厚度小于9mm时,变形测量距离最小长度250mm可适当降低,但应保证加载装置和位移测 量系统之间互不影响
GB/T31264一2014 单位为毫米 >240 >240 300 /2 /2 试件 250 说明 变形测量距离; -加载点与其最近支撑点的距离 图2纯弯曲弹性模量和刚度加载示意图 6.1.3结果表示 6.1.3.1纯弯曲弹性模量和刚度 试样纯弯曲弹性模量在载荷-变形曲线的线性段确定,按式(1)或式(2)计算 1=F E田.纯 16I.ua 或 kl' Em,炒 16I 式中: Em, -纯弯曲弹性模量,单位为兆帕(MPa); F -载荷-变形曲线的线性段载荷增量,单位为牛顿(N); 变形测量距离,单位为毫米(mm); l 加载点与最近支撑点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 l 对应载荷增量的变形增量,单位为毫米(mm) -载荷-变形曲线的线性段的斜率,单位为牛顿每毫米(N/mm),见附录B -截面惯性矩,单位为1次方毫米(Gmm) 试样纯弯曲刚度在载荷-变形曲线的线性段确定,按式(3)或式(4)计算: l2l.F Em,炖I (3 16uA 或 k Em,纯! 16 6.1.3.2抗弯强度和力矩 抗弯强度按式(5)计算: F ".l .5 fm,纯 2W
GB/I31264一2014 式中: -纯弯曲测试条件下的抗弯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m,纯 Fma -最大荷载,单位为牛顿(N); -加载点与最近支撑点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 mm; W 截面模量,单位为立方毫米(mm') 抗弯力矩按式(6)计算: M lm,炖 式中: -纯弯曲测试条件下的抗弯力矩,单位为牛顿毫米(N M. mm 6.2 平弯表观弯曲性能 6.2.1试样 试样横截面为矩形 试样厚度应为样板厚度,试样宽度应为3001 mm 6.2.2测试 加载方式如图3所示 加载设备应精确至最大载荷的1% 加载辐和支撑辐轴线应平行,长度应大于试样宽度,加载辐和支撑辐直径(30士1) )mm 加载辐和 支撑辐应有滚轴或枢轴装置 测试跨度应为48倍试样厚度,在支撑点外侧的试样长度应不小于2倍试样厚度 保持加载速度一致,试样控制在3min一7min内破坏 和,测量精确至1 试样的变形应在试样跨度和宽度中部测量 若试样有翘曲/扭曲变形 mm 时,变形测量宜两处测量,测量点在试样跨中且距离试样长边50mm,变形值取两处测量的平均值 变 形测量精确至0.01 mm 试样变形应为试样跨中相对于两侧支撑锯正上方的试样上部的位移 应避免设备自身移动和接触 点位置压缩变形而产生的各种误差 单位为毫米 -16/ -16r -16/ F/2 F/2 试件 说明 -变形测量距离; 加载点与最近支撑点的距离; 样板名义厚度 图3表观弯曲弹性模量和刚度加载示意图
GB/T31264一2014 6.2.3结果表示 6.2.3.1表观弯曲弹性模量和刚度 试样表观弯曲弹性模量在载荷-变形曲线的线性段确定,按式(7)或式(8)计算: 23“F m表戏 296I.us 或 23l Em.表说" 296T 式中: E 表观弯曲弹性模量,单位为兆帕(MPa); ,表观 载荷-变形曲线的线性段载荷增量,单位为牛顿(N); F 变形测量距离,单位为毫米(mm): 对应载荷增量的变形增量,单位为毫米(mm); u 载荷-变形曲线的线性段的斜率,单位为牛顿每毫米(N/mm),见附录B; 截面惯性矩,单位为4次方毫米(mm') 试样表观弯曲刚度在载荷-变形曲线的线性段确定,按式(9)或式(10)计算 23'F E Bm,表观1" 296u 或 kl Em.表现I l0) 296 6.2.3.2抗弯强度和力矩 抗弯强度按式(11)计算 Fl (11) m,表戏 2W 式中: -表观弯曲测试条件下的抗弯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m,表观 最大荷载,单位为牛顿(N); -加载点与最近支撑点的距离,单位为毫米(n mm l -截面模量,单位为立方毫米(mm'y W 抗弯力矩按式(12)计算 Fmnl (12 Mm.表想 式中: M -表观弯曲测试条件下的抗弯力矩,单位为牛顿毫米(N" mm m表戏 侧弯弯曲性能 6.3 6.3.1试样 试样横截面为矩形 试样厚度应为样板厚度,试样宽度应为50mm,试样长度应为915mm 6.3.2测试 加载方式如图4所示 加载设备应精确至最大载荷的1%
GB/I31264一2014 试样应侧立放置,板面应与加载方向平行 载荷作用于试样跨中 加载辗和支撑辗轴线应平行,长 度应大于试样厚度 加载轭和支撑辑应有滚轴或枢轴装置 试样宽度与厚度之比(b/)大于3时,应采用侧向支撑 侧向支撑应能保证试样在加载方向自由 移动 应在加载处和支撑处使用垫板,垫板厚度至少4mm,长度至少25mm 保持加载速度一致,试样控制在10s300s内破坏 试样变形应为加载点相对于两侧支撑垫板的位移,精确至0.01" 由于测试装置原因导致无关 mm 变形发生,应对试样变形进行调整,并记录在测试报告中 单位为毫米 -838 -试件 支撑垫块 说明: -变形测量距离; -试样宽度; 试样厚度 图4单点加载侧弯弹性模量和刚度加载示意图 6.3.3结果表示 6.3.3.1侧弯弹性模量和刚度 试样侧弯弹性模量在载荷-变形曲线的线性段确定,按式(13)或式(14)计算 F 13 m,制考 48l.a 或 k" Em.州弯 (14 48I 式中: -侧弯弹性模量,单位为兆帕(MPa); Em.解的 F -载荷-变形曲线的线性段载荷增量,单位为牛顿(N); 变形测量距离,单位为毫米(mm); l 对应载荷增量的变形增量,单位为牛顿(N); ua -载荷-变形曲线的线性段的斜率,单位为牛顿每毫米(N/mm),见附录B; 截面惯性矩,单位为4次方毫米(mm') 试样侧弯刚度在载荷-变形曲线的线性段确定,按式(15)或式(16)计算 “F (15 E.朋弯I 48u 或 kl" Em.熊弯I l6) 48
GB/T31264一2014 6.3.3.2抗弯强度和力矩 抗弯强度按式(17)进行计算: ” maxl 17 /m闹s 4W 式中: 侧弯测试条件下的抗弯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fm,侧g F -最大荷载,单位为牛顿(N); -变形测量距离,单位为毫米(mm); W -截面模量,单位为立方毫米(mm) 侧弯力矩按式(18)进行计算: mnxl M (18 m州弯 式中: M -侧弯测试条件下的侧弯力矩,单位为牛顿毫米(Nmm. ,制弯 抗拉性能 7.1试样 试样相邻边应垂直 试样厚度应为样板厚度,试样宽度应不小于150mm,试样长度不小于 1200mm 测试区域的长度应不小于250mm 测试区域外两侧的试样宽度可适当增加,最大 250mm 7.2测试 加载方式如图5所示,加载设备应精确至最大载荷的1% 夹具应具有自紧固和自调直功能,并记 录在测试报告中 在拉伸加载过程中,夹具不应形成附加弯矩,不应产生滑移,不应造成破坏或应力集 中 试样与夹具接触面积的长度a应不小于280mm 保持加载速度一致,试样控制在3min一7min内破坏 试样破坏时间应从加载初始算起到最大破坏载荷,精确到0.5min 在试样两悄测试区域的中心位置各安装一个变形计原始标距长度应为(0士25)m mm 测量精 确至0.005mm 试样变形取两侧读数的平均值 记录试样荷载和变形数据 通过载荷-变形曲线确定弹性模量和刚度 记录最大荷载,描述试样破坏的特征 单位为毫米 >250 说明: 1 测试区域 图5抗拉测试示意图
GB/I31264一2014 7.3计算结果 7.3.1抗拉弹性模量 抗拉弹性模量按式(19)或式(20)计算 FL E uaA 或 l E 20 式中 E -抗压弹性模量,单位为兆帕(MPa); 载荷-变形曲线的线性段载荷增量,单位为牛顿(N); 原始标距长度,单位为毫米(mm); 对应载荷增量的变形增量,单位为牛顿(N); u -横截面积(r),单位为平方毫米(mm=); 试样宽度,mm; 试样厚度,mm; -载荷-变形曲线的线性段的斜率,单位为牛顿每毫米(N/mm),见附录B 7.3.2抗拉刚度 抗拉刚度按式(21)或式(22)计算 F_ EA= w 或 EA=l 22 式中 E 抗压弹性模量,单位为兆帕(MPa); A -横截面积(bt),单位为平方毫米(mm); 试样宽度,mm: 试样厚度,mm; 载荷-变形曲线的线性段载荷增量,单位为牛顿(N).: -原始标距长度,单位为毫米(mm); 对应载荷增量的变形增量,单位为牛顿(N); uA 载荷-变形曲线的线性段的斜率,单位为牛顿每毫米(N/mm),见附录 7.3.3抗拉强度 抗拉强度按式(23)计算: max 23 f A 式中: 抗拉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最大荷载,单位为牛顿(N) F rmax 2) 横截面积(bt),单位为平方毫米(mm A 试样宽度,mm 试样厚度, ,mm
GB/T31264一2014 抗压性能 8.1小尺寸测试方法 8.1.1试样 试样截面应为矩形,端面应光滑平整且平行,相邻边应垂直 厚度大于40mm的样板,试样厚度应与样板厚度一致,试样宽度应为200mm,试样长度应为样板 厚度的5一6倍 厚度小于等于40mm的样板,应在厚度方向上胶合成厚度不小于40mm的多层板 多层板要同 向胶合以保证对称均匀 试样厚度为多层板实际厚度,试样宽度应不小于40mm,试样长度应为样板 厚度的5一6倍 具体实例见附录C 8.1.2测试 加载方式如图6所示,加载设备应精确至最大载荷的1% 考虑到试样下上端面平行偏差,应使用 球座压盘 在试样两侧的中心位置各安装一个变形计,原始标距长度应为(100士25)mm 测量精确至 0.005mm 试样变形取两侧读数的平均值 保持加载速度一致,试样控制在3min7min内破坏 试样破坏时间应从加载初始算起到最大破坏载荷,精确到0.5min. 记录试样荷载和位移数据 通过载荷-变形曲线确定弹性模量和刚度 记录最大荷载,描述试样破坏的特征 说明 试样 2 变形计 球座压盘 图6小尺寸抗压测试示意图
GB/I31264一2014 8.2大尺寸测试方法 8.2.1试样 试样相邻边应垂直 试样宽度应为190mm,试样长度应为380 仅测试比例极限时,试样长 mm 厚比应不大于20;仅测试抗压强度时,试样长厚比应不大于10 为了获得规定的长厚比值,可将两个或 多个试样胶合在一起 多层板要同向胶合以保证对称均匀 胶合成略大尺寸后再锯成要求尺寸试样 8.2.2测试 加载测试如图7所示,加载设备应精确至最大载荷的1% 考虑到试样下上端面平行偏差,使用球 侧向支撑应不影响试样变形且可按照试样厚度调整 座压盘 在试样两侧的中心位置各安装一个变形计,原始标距长度4应为00土25)mm 测量精确至到 试样变形取两侧读数的平均值 0.002mm 保持加载速度一致,试样控制在3 min7min内破坏 试样破坏时间应从加载初始算起到最大破坏载荷,精确到0.5min 记录试样荷载和位移数据 通过载荷-变形曲线确定弹性模量和刚度 记录最大荷载,描述试样破坏的特征 说明 球座压盘; 加载块 试样; 侧向支撑(可按试样厚度调整); 变形计 试样宽度,mm; -试样厚度,mm. 图7大尺寸抗压测试示意图 10o
GB/T31264一2014 8.3结果计算 8.3.1抗压弹性模量 抗压弹性模量按式(24)或式(25)计算 F E 24 wA 或 l E 25 式中: 抗压弹性模量,单位为兆帕(MPa):; E 横截面积(br),单位为平方毫米(mm'); A 试样宽度,mm; 试样厚度,mm; 载荷-变形曲线的线性段载荷增量,单位为牛顿(N); 原始标距长度,单位为毫米(mm); 对应载荷增量的变形增量,单位为牛顿(N); tA 载荷-变形曲线的线性段的斜率,单位为牛顿每毫米(N/mm),见附录B 8.3.2抗压刚度 抗压刚度按式(26)或式(27)计算 F E A= (26 lA 或 (27 E.A=kl 式中: -抗压弹性模量,单位为兆帕(MPa); E -横截面积(w),单位为平方毫米(mmr') 试样宽度,mm; 试样厚度,mm; -载荷-变形曲线的线性段载荷增量,单位为牛顿(N); 原始标距长度,单位为毫米(n mm 对应载荷增量的变形增量,单位为牛顿(N); l -载荷-变形曲线的线性段的斜率,单位为牛顿每毫米(N/mm),见附录B. 8.3.3抗压强度 抗压强度按式(28)计算 F max 28) 式中: 抗压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f F 最大荷载,单位为牛顿(N); w" A -横截面积(bt),单位为平方毫米(mm=); 11
GB/I31264一2014 试样宽度, ,mm 试样厚度,mm. 面外剪切性能 9.1测试方法A 9.1.1试样 试样横截面应为矩形 试样厚度应为样板厚度,试样宽度主要取决于加载设备 试样的测试区域 宽应为(200士10)mmm、长度应为(600士10)mm 9.1.2测试 加载方式如图8所示,加载设备应精确至最大载荷的1% 单位为毫米 像 不 b200 说明 测试区域; 试样 变形计 3 图8面外剪切测试示意图 载荷在测试区域中心位置产生的力矩应为零,在测试区域试样的短边不应施加任何载荷或约束,应 选择能够在试样两侧连续、均匀施加载荷的设备 保持加载速度一致,试样控制在3min7min内破坏 在试样两侧面中心部位各安装一个变形计,变形计与试样受压线同向,与试样自由端成45" 变形 计原始标距长度1应为(200士10)mm,测量精确至总位移长度的2% 试样变形取两侧读数的平 均值 9.2测试方法B 9.2.1试样 试样横截面应为矩形 试样厚度为样板厚度,其他尺寸如图9所示 试样的上下加载面应平滑、相 n×700 互平行,且垂直于试样长度方向 木支撑条应不小于35mm×145mm mm,与试样每一侧面胶 12
GB/T31264一2014 合 试样同侧两木支撑条内侧间距应为(150士2)mm 试样和木支撑条含水率调节一致后再相互胶 合 木支撑条宜选用顺纹抗压强度不小于35MPa,且抗弯弹性模量不小于9GPa的木材 也可采用铁 支撑条,但不应发生压碎试样或两者滑移现象 应选用合适的间苯二酚胶粘剂 单位为毫米 7777 46L10s 说明 试样 2 测试区域; -木支撑条 图9面外剪切试样规格 9.2.2测试 加载设备应精确至最大载荷的1% 在高侧支撑条的端面沿着试样的纵轴且平行于支撑条方向施 加载荷 加载方式见图10所示 13
GB/I31264一2014 单位为毫米 200 图10面外剪切测试示意图 保持加载速度一致,试样控制在3min一7nin内破坏 变形计在试样两侧面中心部位各安装一个,相互平行 变形计应与试样受压对角线同向,与支撑条 n150mm 成45度,在测试区域中心位置 变形计原始标距长度应在120 mm一 变形计宜采用销钉固定 销钉通过3mm直径孔穿过试样,如图8(断面A一A)所示 亦可采用胶 连接,胶合面积直径应不小于5mm 试样变形取两侧读数的平均值,测量精确至总位移长度的1% 应记录试样的破坏模式 除支撑条间试样表面的剪切破坏外,其他任何破坏模式均应分别记录 若试样对角线出现拉伸破坏,且沿与支撑条成45方向扩展至支撑条下,该测试结果应视为无效 9.3结果表示 9.3.1 面外剪切刚度模量 面外剪切刚度模量取荷载-位移曲线线性段确定,按式(29)计算 k 29) 2lu 式中: G -面外剪切刚度模量,单位为兆帕(MPa); 载荷-变形曲线的线性段的斜率,单位为牛顿每毫米(N/mm),见附录B; 原始标距长度,单位为毫米(n mm; 试样长度,单位为毫米(mm); -试样厚度,单位为毫米(n Imm 为补偿测试区域端部剪切应力不均匀分布产生的影响,可采用确定的修正系数对剪切刚度进行调 整 测试报告中应明确指出是否进行过调整 9.3.2面外剪切强度 面外剪切强度按式30)计算: Fe 30) 14
GB/T31264一2014 式中: 面外剪切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F -最大载荷,单位为牛顿(N); ”max 试样长度,单位为毫米(mm); 试样厚度,单位为毫米(mm). 当破坏发生在测试区域外或过渡区域时,试样测试结果应分开记录 10 面内剪切性能 10.1 测试方法A 10.1.1试样 ,长度应不小于 试样横截面应为矩形 试样厚度为样板厚度 试样宽度应不小于1501 mm 均质的样板亦可采用较小的试样,试样宽度应不小于4倍样板厚度,试样长度应不小于12倍 450mm 样板厚度 试样与两测试板应牢固胶合,以免测试变形中包含股胶层蠕变,见图11 测试板的一端应为刀刃型 超出试样端部6mm,两个刀刃型的端部相互平行 单板类人造板中,单板背面裂隙的方向影响其面内 剪切性能 单板背面裂隙的方向应以开或闭来表示(见图12),并记录在测试报告中 说明 V型块 刀刃型端部; 变形计; 试样 托架 -测试板 图11面内剪切测试示意图 15
GB/I31264一2014 单位为毫米 开 b)闭 a 说明 -测试板; 背面裂隙 图12裂纹走向 10.1.2测试 加载设备应精确至最大载荷的1% 加载方法如图11所示 载荷通过V型块沿刀刃边均匀分布 两载荷反向施加,且相互平行 应 选取合适的测试板保证载荷均匀地传递给整个试样 保持加载速度一致,试样控制在3min7nmin内破坏 测试板之间相对位移的测试方法如图11所示,测量应精确至0.002mm 通过荷载-变形曲线来计算板面内剪切刚度 10.1.3结果表示 10.1.3.1面内剪切刚度模量 面内剪切刚度模量取荷载-变形曲线的线性段确定,按式(31)计算 t (31 G 丽 式中: G 面内剪切刚度模量,单位为兆帕(MPa); -载荷-变形曲线的线性段的斜率,单位为牛顿每毫米(N/mm),见附录B 试样厚度,单位为毫米(mm); 试样宽度,单位为毫米(mm); 试样长度,单位为毫米(mm). 10.1.3.2面内剪切强度 面内剪切强度按式(32)计算 Fmn 32 /,= 16 式中 面内剪切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最大载荷,单位为牛顿(N) F mx 16
GB/T31264一2014 -试样宽度,单位为毫米(mm); -试样长度,单位为毫米(mm 剪切破坏可能发生在试样厚度内的任一位置,但发生在测试板与试样之间胶层的全部或部分破坏 该测试应分开记录 10.2测试方法B 10.2.1试样 mm,且不大于255mm 试样横截面应为矩形 试样厚度应为样板厚度 试样宽度应不小于115" 试样宽度可根据实际用途调整,但应记录在测试报告中 10.2.2测试 加载设备应精确至最大载荷的1% 加载方式如图13所示,采用双跨连续简支梁,并在每跨中心 处施加载荷 F/2 说明 试样 图13五点弯曲测试示意图 若产品能预估到平均极限抗弯强度和面内剪切强度时,测试跨度可通过式(33)计算 (33 l=(11/24)X/m/)>11 式中: -测试跨度,单位为兆帕(MPa); -抗弯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f 面内剪切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试样厚度,单位为毫米(mm) 若无法预估到平均极限抗弯强度和平面内剪切强度时,平弯测试的跨度应不小于16倍样板厚度 横弯测试的跨度应不小于11倍样板板厚 支点应为圆形,且侧向可自由转动 加载头位圆形,曲率半径与支点相同 保持加载速度一致,试样控制在4min6min内破坏 初始加载速度宜为1.3mm/min. 记录最大载荷、破坏位置和破坏模式(剪切破坏或弯曲破坏),弯曲破坏试样的数据应分开记录 10.2.3结果表示 面内剪切强度按式(34)计算 33F mnx (34 64bt 式中: 面内剪切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最大载荷,单位为牛顿(N) F mx 17
GB/I31264一2014 试样宽度,单位为毫米(mm 试样厚度,单位为毫米(mm). 11 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应包括测试产品的详细资料,测试方法以及测试结果 具体信息取决于测试目的,见 表1. 表1测试报告内容 信息类型 具体内容 基本信息 测试机构名称,测试产品抛供者名称,测试材料大概描述,取样地点和时间 样板信息 产品类型,厚度、等级和单元组成,其他相关产品细节 试样信息 试样规格尺寸,强度、刚度、以及剪切刚度模量的计算值 物理性能信息 试样测试时的含水率和气干密度 试样锯解方法,影响测试结果的任何木材本身和生产制造的信息,测试过程描述,测试时的环 额外信息 境温湿度 取样信息 取样图,每种性能样板的数量,每种性能试样的数量 18
GB/T31264一2014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 试样截取样图 图A.1例举了一个样本的取样顺序.这个样本为最小幅面为2400mm(长)X1200mm(宽)的四 张结构用人造板 2400 13 29 25 10 18 测试性能 试样编号 30 38 26 第1一4号 纵向 抗弯性能 横向 第5一8号 27 纵向 第912 号 193 抗拉性能 3 横向 第1316号 35 39 纵向 第1720 抗压性能 号 横向 第21~24 纵向 第25一28 20 面外剪切 36 横向 第29 32 E 28 纵向 第3336号 16 面内剪切 横向 第3740号 图A.1 取样示意图 19
GB/I31264一2014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载荷-变形曲线 说明 X -位移; 载荷 斜率k; F -载荷-变形曲线的线性段载荷增量; 对应载荷增量的位移增量 l 图B.1载荷-变形曲线 20
GB/T31264一2014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抗压试样制作方法(厚度小于40mm人造板) 单位为毫米 ! 220 100 费 b=220 =67 员 厨 b=230 =50 样板 b 试样 图c.1厚度小于40mm人造板试样制作示例

结构用人造板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结构用人造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和装饰等领域的材料,其力学性能是评估其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参数。为了确保结构用人造板的力学性能符合相关标准,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试验,主要包括弯曲试验、剪切试验、压缩试验和拉伸试验。

弯曲试验是一种评估结构用人造板抗弯能力的方法。在试验中,将样板放置在两个支撑点之间,并施加垂直于板面的载荷,观察板材是否发生破坏。通过测量载荷和挠度等参数,可以计算出结构用人造板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

剪切试验是一种评估结构用人造板剪切性能的方法。在试验中,将样板放置在两个支撑点之间,并施加平行于板面的载荷,观察板材是否发生破坏。通过测量载荷和切应力等参数,可以计算出结构用人造板的剪切强度和剪切模量。

压缩试验是一种评估结构用人造板抗压能力的方法。在试验中,将样板放置在一个支撑点上,并施加垂直于板面的载荷,观察板材是否发生破坏。通过测量载荷和应变等参数,可以计算出结构用人造板的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

拉伸试验是一种评估结构用人造板抗拉能力的方法。在试验中,将样板固定在两个夹具之间,并施加垂直于板面的拉力,观察板材是否发生破坏。通过测量拉力和应变等参数,可以计算出结构用人造板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

以上四种试验方法都是评估结构用人造板力学性能的重要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选择最适合的材料来确保建筑、家具和装饰等领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空间实验设备使用材料的可燃性第2部分:测试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空间实验设备使用材料的可燃性第2部分:测试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空间实验设备使用材料的可燃性第2部分:测试方法的编号:GB/T28876.2-2014。空间实验设备使用材料的可燃性第2部分:测试方法共有21页,发布于2015-04-012014年第27号公告
木材和木基产品的荷载持续时间效应和蠕变性能评定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木材和木基产品的荷载持续时间效应和蠕变性能评定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木材和木基产品的荷载持续时间效应和蠕变性能评定的编号:GB/T31291-2014。木材和木基产品的荷载持续时间效应和蠕变性能评定共有8页,发布于2015-03-112014年第27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