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6554-2017

钻石分级

Diamondgrading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钻石分级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钻石分级的编号:GB/T16554-2017。钻石分级共有37页,发布于2018-05-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D59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9.060
  • 实施日期2018-05-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7页
  • 文件大小1.91M

钻石分级


国家标准 GB/T16554一2017 代替GB/T16554一2010 钻 石分级 Diamondgrading 2017-10-14发布 2018-05-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6554一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65542010钻石分级》. 本标准与GB/T16554一2010相比,主要内容变化如下: -修改了台宽比、冠高比、超重比例等术语的英文对应词(见3.5.16.13.5.16.8,3.5.16.10,2010年 版3.5.16.13.5.16.8,3.5.17.6) -增加了腰围不圆、台面偏心,底尖偏心、台面/底尖偏离、冠高不均、冠角不均、亭深不均、亭角不 均、腰厚不均、台宽不均的术语和定义(见3.5.17.1.13.5.17.1.10). 删除了“蜥蜴皮”效应的术语和定义(见2010年版3.5.17.7) -增加了荧光颜色(见4.2.3) 修改了净度级别sL的划分规则见5.2.4,2010年版5.2.4.2). 增加了对称性测量项目(见6,.1.5) 修改了超重影响比率级别的划分规则(见6.2.3.1.2,2010年版6.2.3.1.2) 修改了对称性分级见6.3.2,2010年版6.3.1) 修改了质量的称量见7.2,2010年版7.2) ,凹蚀管,晶结,双晶网,修改了空洞的说明(见附录A. -附录A表A.1增加了破口 附录A表A.2增加了黏杆烧痕,“蜥蜴皮”效应,修改了烧痕的说明(见附录A) 调整了附录C表C.5C.l4亭深比的部分参数(见附录C) 附录D表D.1中,增加了平均直径9.5mml1.0mm的建议克拉重量见附录D的表D.1)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珠宝玉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9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蓓莉、柯捷、沈美冬、田晶、郭涛、兰延、张钧、谢俊、吕晓敏、王薇薇、祝晓霞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GB/T16554一1996,GB/T165542003,GB/T16554一2010.
GB/T16554一2017 钻 石分 级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天然的未镶嵌及镶嵌抛光钻石的术语和定义、钻石颜色、净度、切工的分级规则、钻石 质量和钻石分级证书 本标准适用于珠宝玉石鉴定、文物鉴定、商贸、海关、保险、典当、资产评估以及科研教学,文献出版 等领域的钻石分级及相关活动 本标准中的颜色分级适用于无色至浅黄(褐、灰)色系列的未镶嵌及镶嵌抛光钻石 本标准中的切工分级适用于切工为标准圆钻型的未镶嵌及镶嵌抛光钻石 本标准中的分级规则适用于未经覆膜、裂隙充填等优化处理的未镶嵌及镶嵌抛光钻石 本标准中的分级规则适用于质量大于或等于0.0400g(0.20ct)的未镶嵌抛光钻石、质量在 0.0400g(0.20ct,含)至0.2000g(1.00ct,含)之间的镶嵌抛光钻石 质量小于0.0400g(0.20cet)的 未镶嵌及镶嵌抛光钻石、质量大于0.2000g(1.00ct)的镶嵌抛光钻石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非无色至浅黄(褐、灰色系列的未镶嵌及镶嵌抛光钻石,其净度分级可参照本标准执行;其标准圆 钻型切工的切工分级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非标准圆钻型切工的未镶嵌及镶嵌抛光钻石,其颜色分级、净度分级及切工分级中的修饰度(抛光 和对称)分级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目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目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552珠宝玉石名称 GB/T16553珠宝玉石鉴定 术语和定义 GB/T16552,GB/T1655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钻石 diam0nd 由碳原子组成的等轴晶系天然矿物,摩氏硬度10,密度3.52(士0.01)g/em',折射率2.417,色散值 0.044 3.2 钻石分级diiaondgrading 从颜色(color)、净度(elarity),切工eut)及质量(earat'')四个方面对钻石进行等级划分,简称4C 分级 1 钻石贸易中仍然沿用克拉重量单位,1.00ct=0.2000g
GB/T16554一2017 3.3 颜色分级 cologradling 采用比色法,在规定的环境下对钻石颜色进行等级划分 3.3.1 比色石diamondmaster-stoneset -套已标定颜色级别的标准圆钻型切工钻石样品,依次代表由高至低连续的颜色级别,其级别可以 溯源至钻石颜色分级比色石国家标准样品 比色石的级别代表该颜色级别的下限 3.3.2 比色灯diamondlight 色温在5500K7200K范围内的荧光灯 3.3.3 比色板比色纸whitebackground 用作比色背景的无荧光、无明显定向反射作用的白色板或白色纸 3.3.4 荧光强度fluorescencedegree 钻石在长波紫外光照射下发出的可见光强弱程度 3.3.5 荧光强度对比样品masterstomeoffuoreseeneedegre 套已标定荧光强度级别的标准圆钻型切工的钻石样品,由3粒组成,依次代表强、中、弱三个级别 的下限 3.4 净度分级elaritygrading 在10倍放大条件下,对钻石内部和外部的特征进行等级划分 3.4.1 钻石的内部特征internalcharaecteristies 包含在或延伸至钻石内部的天然包裹体、生长痕迹和人为造成的特征(参见附录A中表A.1) 3.4.2 钻石的外部特征externalcharacteristies 仅存在于钻石外表的天然生长痕迹和人为造成的特征(参见表A.2) 3.5 切工分级cutgrading 通过测量和观察,从比率和修饰度两个方面对钻石加工工艺的完美性进行等级划分 3.5.1 标准圆钻型切工roundbriiantet 由57个或58个刻面按一定规律组成的圆形切工见图1) 标准圆钻型切工各部分名称见图2 图3 可简称为圆钻形
GB/T16554一2017 冠部俯视示意图 亭部俯视示意图 图1标准圆钻型切工冠部、亭部俯视示意图 冠部角 享部售 图2标准圆钻型切工侧视示意图
GB/T16554一2017 台面 星刻面 冠部主刻面(风筝面) 上腰面 下腰面 亭部主刻面 底小面(底尖 图3标准圆钻型切工各刻面名称示意图 3.5.2 直径diameter 钻石腿部圆形水平面的直轻 其中最大值称为最大直轻.最小值称为最小直轻'最大直径十最 小直径)值称为平均直径 3.5.3 全深totaldepth 钻石台面至底尖之间的垂直距离 3.5.4 腰 girdlle 钻石中直径最大的圆周部分 3.5.5 冠部crownm 腰以上部分,有33个刻面 3.5.6 vilion 亭部pa 腰以下部分,有24个或25个刻面 3.5.7 台面tablefacet 冠部八边形刻面 3.5.8 mmainfacet 冠部主刻面(风筝面upper 冠部四边形刻面
GB/T16554一2017 3.5.9 星刻面starfaeet 冠部主刻面与台面之间的三角形刻面 3.5.10 上腰面uppergirdlefaeet 腰与冠部主刻面之间的似三角形刻面 3.5.11 亭部主刻面pavilionmainfacet 亭部四边形刻面 3.5.12 facet 下腰面iwerihrale 腰与亭部主刻面之间的似三角形刻面 3.5.13 底尖或底小面culet 亭部主刻面的交汇处,呈点状或呈八边形小刻面 3.5.14 冠角ecrownangle 冠部主刻面与腰部水平面的夹角 3.5.15 亭角pavilonangle 亭部主刻面与腰部水平面的夹角 3.5.16 比率proportionm 各部分相对于平均直径的百分比 包括以下要素(详见图4). 3.5.16.1 台宽比tablepereentage 台面宽度相对于平均直径的百分比 台面宽度(ab) 台宽比= ×100% 平均直径
GB/T16554一2017 图4标准圆钻型切工比率要素示意图
GB/T16554一2017 3.5.16.2 冠高比erownheightpereentage 冠部高度相对于平均直径的百分比 冠部高度(h. ) ×100% 冠高比 平均直径 3.5.16.3 腰厚比girdlethicknessperentage 腰部厚度相对于平均直径的百分比 腰部厚度(h. ×100% 腰厚比-= 平均直径 3.5.16.4 亭深比paviliondepthpercentage 亭部深度相对于平均直径的百分比 亭部深度(h, 亭深比= X×100% 平均直径 3.5.16,5 全深比totaldepthpercentage 全深相对于平均直径的百分比 全深(h 全深比 ×100% 平均直径 3.5.16.6' 底尖比culetsizepercentage 底尖直径相对于平均直径的百分比 底尖直径 底尖比 ×100% 6 平均直径 3.5.16.7 星刻面长度比 starlengthpercentage 星刻面顶点到台面边缘距离的水平投影,相对于台面边缘到腰边缘距离的水平投影的百分比 星刻面顶点到台面边缘距离的水平投影(d. 100%(7 星刻面长度比 台面边缘到腰边缘距离的水平投影a 3.5.16.8 下腰面长度比lowerhalrlengthperentage 相邻两个亭部主刻面的联结点,到腰边缘上最近点之间距离的水平投影,相对于底尖中心到腰边缘 距离的水平投影的百分比 相邻两个亭部主刻面的联结点,到腰边缘上最近点之间距离的水平投影(d ×100% 下腰面长度比 底尖中心到腰边缘距离的水平投影d 8 3.5.16.9 建议克拉重量sugestedcaratweight 标准圆钻型切工钻石的直径所对应的克拉重量 3.5.16.10 超重比例 Over rweightpereentage 实际克拉重量与建议克拉重量之差,相对于建议克拉重量的百分比
GB/T16554一2017 实际克拉重量一建议克拉重量 超重比例= ×100% 9 建议克拉重量 3.5.16.11 刷磨painting 上腰面联结点与下腰面联结点之间的腰厚,大于风筝面与亭部主刻面之间腰厚的现象 详见图5 中B> 3.5.16.12 剔磨digeingout 上腰面联结点与下腰面联结点之间的腰厚,小于风筝面与亭部主刻面之间腰厚的现象 详见图5 中BGB/T16554一2017 底尖中心和腰围轮廓中心在台面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 ×100%(12 底尖偏心= 平均直径 3.5.17.1.4 台面/底尖偏离table/eulealigmment 台面中心和底面中心在台面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相对于平均直径的百分比 台面中心和底尖中心在台面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 台面/底尖偏离一 ×100%(13 平均直径 3.5.17.1.5 冠高不均 heightvariation crOwn 最大冠高与最小冠高之差相对于平均直径的百分比 最大冠高一最小冠高 冠高不均一 ×100% 14 平均直径 3.5.17.1.6 亭深不均pa viliodepthvariatiom 最大亭深与最小亭深之差相对于平均直径的百分比 最大亭深一最小亭深 亭深不均 ×100% 15 平均直径 3.5.17.1.7 variation 冠角不均 crownangle 最大冠角与最小冠角之差,单位;度("). 3.5.17.1.8 avilion 亭角不均pan angleVariation 最大亭角与最小亭角之差,单位;度(" 3.5.17.1.9 腰厚不均girdlethickness Variation 最大腰部厚度与最小腰部厚度之差相对于平均直径的百分比. 最大腰部厚度-最小腰部厚度 腰厚不均二 ×100% 16 平均直径 3.5.17.1.10 台宽不均table sizevariation 最大台面宽度与最小台面宽度之差相对于平均直径的百分比 显太台面宽医一"小台面宽匹×10% 台宽不均一 (17 平均直径 3.5.17.2 抛光polish 对切磨抛光过程中产生的外部特征影响抛光表面完美程度的评价 颜色分级 4.1颜色级别 4.1.1颜色级别 按钻石颜色变化划分为12个连续的颜色级别,由高到低用英文字母DE、F,G、H、I1、JK、L、M、 N、GB/T16554一2017 镶嵌钻石颜色级别划分应按附录B中B.1的规定 4.1.2颜色级别划分规则 4.1.2.1待分级钻石颜色饱和度与某一比色石相同,则该比色石的颜色级别为待分级钻石的颜色级别 待分级钻石颜色饱和度介于相邻两粒连续的比色石之间,则以其中较低级别表示待分级钻石 4.1.2.2 颜色级别 4.1.2.3待分级钻石颜色饱和度高于比色石的最高级别.仍用最高级别表示该钻石的颜色级别 4. 1.2.4待分级钻石颜色饱和度低于“N”比色石,则用GB/T16554一2017 完成同一样品的颜色分级,并取得统一结果 净度分级 5.1净度级别 分为LC、VVs,VS,SI、P五个大级别,又细分为FL、,IF、VVS、VVS、VS、VS.,SI,SI、P、P、P 十一个小级别 对于质量低于(不含)0.0940g(0.47ct)的钻石,净度级别可划分为五个大级别 镶嵌钻石的净度级别划分,应按B.2的规定 5.2净度级别的划分规则 5.2.1LC级 在10倍放大条件下,未见钻石具内、外部特征,细分为FL、,IF 在10倍放大条件下,未见钻石具内,外部特征,定为PL级 下列外部特征情况仍属H级 a 1) 额外刻面位于亭部,冠部不可见; 2) 原始晶面位于腰围,不影响腰部的对称,冠部不可见 b)在10倍放大条件下,未见钻石具内部特征,定为IF级 下列特征情况仍属IF级 内部生长纹理无反光,无色透明,不影响透明度; 22 可见极轻微外部特征,经轻微抛光后可去除 5.2.2VVS级 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具极微小的内、外部特征,细分为VVS、VVS: 钻石具有极微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极难观察,定为vvS级 a b)钻石具有极微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很难观察,定为VVS 级 5.2.3VSs级 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具细小的内、外部特征,细分为VS、VS 钻石具细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难以观察,定为Vvs级; aa b)钻石具细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比较容易观察,定为VS级 5.2.4SI级 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具明显的内、外部特征,细分为SISL 钻石具明显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容易观察,定为S1级 aa b)钻石具明显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很容易观察,肉眼难以观察,定为SI,级 5.2.5P级 从冠部观察,肉眼可见钻石具内、外部特征,细分为P,P,P: 钻石具明显的内、外部特征,肉眼可见,定为P级 a b)钻石具很明显的内、外部特征,肉眼易见,定为P 级; 钻石具极明显的内、外部特征,肉眼极易见并可能影响钻石的坚固度,定为P 级 c 5.3分级要求 5.3.1环境要求 在10倍放大条件下分级,采用比色灯照明 11
GB/T16554一2017 5.3.2人员要求 从事净度分级的技术人员应受过专门的技能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由2~3名技术人员独立 完成同一样品的净度分级,并取得统一结果 切工分级 6 6.1测量项目及测量方法 6.1.1规格 表2规格测量项目 单位为毫米 规格测量项目 最大直径 最小直径 全深 精确至 0.01 0.01 0.01 6.1.2比率 表3比率测量项目 比率测量 星刻面 下腰面 亭深比 全深比 腰厚比 底尖比 台宽比 冠高比 项目 长度比 长度比 保留至 1% 0.5% 0.5% 0.5% 0.1% 0.1% 5% 5% 6.1.3冠角 单位;度('),保留至0.2 6.1.4亭角 单位;度("),保留至0.2 6.1.5对称性测量项目 表4对称性测量项目 对称性 腰围 台面 底尖 台面底 冠高 冠角 亭深 亭角 腰厚 台宽 测量项目 不圆 偏心 偏心 尖偏离 不均 不均 不均 不均 不均 不均 保留至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6.1.6测量方法 仪器测量法;使用全自动切工测量仪以及各种微尺、卡尺,直接对各测量项目进行测量 6.2比率分级 6.2.1比率级别 比率级别分为极好(Excellent,简写为EX)很好(VeryGood,简写为VG),好(Good,简写为G 12
GB/T16554一2017 -般(Fair,简写为F),差(Poor,简写为P)五个级别 6.2.2比率级别划分规则 6.2.2.1依据附录C中各台宽比条件下,冠角(a)、亭角(8),冠高比、亭深比、腰厚比、底尖比、全深比、 a十8,星刻面长度比、下腰面长度比等项目确定各测量项目对应的级别 6.2.2.2比率级别由全部测量项目中的最低级别表示 6.2.3影响比率级别的其他因素 6.2.3.1 超重比例 6.2.3.1.1根据待分级钻石的平均直径,查附录D表D.1钻石建议克拉重量表,得出待分级钻石在相同 平均直径、标准圆钻型切工的建议克拉重量 6.2.3.1.2计算超重比例,根据超重比例,查表5得到比率级别 表5超重影响比率级别的划分规则 超重比例级别 极好Ex 很好vG -般F 好G 超重比例/% 916 1725 25 6.2.3.2刷磨和剔磨 6.2.3.2.1刷磨和剔磨级别 根据刷磨和剔磨的严重程度可分为无、中等,明显、严重四个级别 不同程度和不同组合方式的刷 磨和剔磨会影响比率级别,严重的刷磨和剔磨可使比率级别降低一级 6.2.3.2.2刷磨和剔磨划分规则 6.2.3.2.2.1 无 0倍放大条件下,由侧面观察腰围最厚区域 钻石上腰面联结点与下腰面联结点之间的腰厚,等 于风筝面与亭部主刻面之间腰厚 6.2.3.2.2.2中等 10倍放大条件下,由侧面观察腰围最厚区域 钻石上腰面联结点与下腰面联结点之间的腰厚,对 比风筝面与亭部主刻面之间腰厚有较小偏差,钻石台面向上外观没有受到可注意的影响 6.2.3.2.2.3明显 0倍放大条件下,由侧面观察腰围最厚区域 钻石上腰面联结点与下腰面联结点之间的腰厚,对 比风筝面与亭部主刻面之间腰厚有明显偏差,钻石台面向上外观受到影响 6.2.3.2.2.4严重 0倍放大条件下,由侧面观察腰围最厚区域 钻石上腰面联结点与下腰面联结点之间的腰厚,对 比风筝面与亭部主刻面之间腰厚有显著偏差,钻石台面向上外观受到严重影响 13
GB/T16554一2017 6.3修饰度分级 6.3.1修饰度级别 修饰度级别分为极好(Exeelent,简写为EX)、很好(VeryGood,简写为VG)、好(Good,简写为 G)一般(Fair,简写为F),差(Poor,简写为P)五个级别 包括对称性分级和抛光分级 以对称性分级 和抛光分级中的较低级别为修饰度级别 6.3.2对称性分级 6.3.2.1 影响对称性的要素特征 可分为可测量对称性要素和不可测量对称性要素 可测量对称性要素 a 可测量对称性要素包括: 腰围不圆; 2 台面偏心; 3 底尖偏心; 台面/底尖偏离 4 冠高不均 5 冠角不均; 6 77 亭深不均; 亭角不均; 8 9 腰厚不均; 台宽不均 10 不可测量对称性要素 b) 不可测量对称性要素包括: 冠部与亭部刻面尖点不对齐; 22 刻面尖点不尖; 刻面缺失; 3 4 刻面畸形; 5 额外刻面; 6 天然原始晶面 6.3.2.2对称性级别 对称性级别分为极好(Excellent,简写为EX)、很好(VeryGood,简写为vG)、好(Good,简写为 G)、一般(Fair,简写为F)、差(Poor,简写为P)五个级别 以可测量的对称性要素级别和不可测量对称 性要素级别中的较低级别为对称性级别 6.3.2.3可测量对称性要素级别的划分规则 可测量的对称性要素级别依据表6查得各测量项目级别,由全部测量项目中最低级别表示 14
GB/T16554一2017 表6可测量对称性要素级别划分规则 很好 可测量对称性要素 极好 般 差 腰围不圆/% 01.0 1.l2.0 2.14.0 4.l8.0 >8.0 台面偏心/% 00.6 0.71.2 1.33.2 3.3一6.4 >6.4 00.6 0,7~1.2 1.33.2 3.36.4 底尖偏心/% >6.4 台面/底尖偏离/% 0~l.0 l.l2.0 2.l4.0 4.l8.0 >8.0 冠高不均/% 01.2 1.32.4 2.5一4.8 4.9一9.6 >9.6 冠角不均/(y 2.5一4.8 4.99.6 9.6 2.5一4.8 4.99.6 >9.6 亭深不均/% 1.32.4 亭角不均/(y 1.12.0 2.14.0 4.18.0 >8.0 0l.0 腰厚不均/% 01.2 1.32.4 2.5一4.8 4.99.6 >9.6 台宽不均/% 01.2 1.32.4 2.54.8 4.9~9.6 >9.6 6.3.2.4不可测量对称性要素级别的划分规则 6.3.2.4.1极好Ex 10倍放大镜下观察,无或很难看到影响对称性的要素特征 6.3.2.4.2很好VG 0倍放大镜下台面向上观察,有较少的影响对称性的要素特征 6.3.2.4.3好G 0倍放大镜下台面向上观察,有明显的影响对称性的要素特征 肉眼观察,钻石整体外观可能受 影响 6.3.2.4.4一般! 0倍放大镜下台面向上观察,有易见的,大的影响对称性的要素特征 肉眼观察,钻石整体外观受 到影响 6.3.2.4.5差P 10倍放大镜下台面向上观察,有显著的、大的影响对称性的要素特征 肉眼观察,钻石整体外观受 到明显的影响 6.3.3抛光分级 6.3.3.1抛光级别 抛光级别分为;极好(Excelent,简写为EX)、很好(VeryGood,简写为vG)、好(Good,简写为G)、 -般(Fair,简写为F)、差(Poor,简写为P)五个级别 6.3.3.2影响抛光级别的要素特征 影响抛光级别的要素特征包括: 15
GB/T16554一2017 抛光纹 a b 刮痕; 烧痕 缺口 d 棱线磨损 击痕; g 粗糙腰围; h) “蜥蜴皮”效应 ) 黏杆烧痕 6.3.3.3抛光级别划分规则 6.3.3.3.1极好Ex 0倍放大镜下观察,无至很难看到影响抛光的要索素特征 6.3.3.3.2很好vG 10倍放大镜下台面向上观察,有较少的影响抛光的要素特征 6.3.3.3.3好G 0倍放大镜下台面向上观察,有明显的影响抛光的要素特征 肉眼观察,钻石光泽可能受影响 6.3.3.3.4一般F 0倍放大镜下台面向上观察,有易见的影响抛光的要素特征 肉眼观察,钻石光泽受到影响 6.3.3.3.5差P 10倍放大镜下台面向上观察,有显著的影响抛光的要素特征 肉眼观察,钻石光泽受到明显的 影响 6.4切工级别的划分规则 6.4.1切工级别分为极好(Excellent,简写为EX)、很好(VeryGood,简写为VG)、好(Good,简写为 G)、一般(Fair,简写为F),差(Poor,简写为P)五个级别 6.4.2切工级别根据比率级别、修饰度(对称性级别、抛光级别)进行综合评价 6.4.3根据比率级别和修伽度级别,查表7得出切工级别 6.4.4镶嵌钻石的切工测量与描述,应按B.3的规定 表7切工级别划分规则 修饰度级别 切工级别 很好vG 极好Ex -般F 差! 好G 差 极好 好 极好EXx 极好 很好 差 很好VG 很好 很好 很好 好 G 好 好 -般 差 比率级别 好 好 -般 -般 -般 -般 -般 差 差 差 差 差 差 差 16
GB/T16554一2017 6.5分级要求 6.5.1环境设施要求 采用仪器测量法测量时,所用仪器应满足各测量项目的精度要求 6.5.2人员要求 技术人员应受过专业技能培训,正确掌握仪器测量和10倍放大镜目测的方法和技巧 应由2名 3名技术人员独立完成同一样品的抛光分级和对称性分级,并取得统一结果 钻石的质量 7.1质量单位 钻石的质量单位为克(g) 钻石贸易中仍可用“克拉(ct)”作为克拉重量单位 1.0000g=5.00ct. 钻石的质量表示方法为;在质量数值后的括号内注明相应的克拉重量 例0.2000g(L.00ct) 钻 石贸易中可用克拉重量表示,例0.2000g钻石的克拉重量表示为l.00ct 7.2质量的称量 用分度值不大于0.0001g的天平称量 质量数值保留至小数点后第4位 换算为克拉重量时 7.2.1 保留至小数点后第2位 克拉重量小数点后第3位逢9进1,其他可忽略不计 当使用分度值不大于0.0000l【的天平称量时,质量数值可保留至小数点后第5位 换算为克 7.2.2 拉重量时,保留至小数点后第3位 克拉重量小数点后第4位逢9进1,其他可忽略不计 钻石分级证书 8.1钻石分级证书的内容(样品状态、测试条件允许时 8.1.1证书编号 8.1.2检验结论 8.1.3质量 8.1.4颜色级别;荧光强度级别 8.1.5净度级别:可列出内部特征、外部特征 8.1.6切工 形状/规格;标准圆钻型规格的表示方式: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全深 比率级别全深比,台宽比,腰厚比,亭深比,底尖比或其他参数 修饰度级别;对称性级别,抛光级别 8.1.7检验依据 8.1.8签章和日期 8.2其他可选择内容 颜色坐标,净度坐标,净度素描图、切工比例截图、备注等 17
GB/T16554一2017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常见钻石内外部特征类型 常见钻石内部特征类型符号详见表A.l;常见钻石外部特征类型符号详见表A.2 表A.1常见钻石内部特征类型符号表 编号 名称 英文名称 符号 说明 点状包裹体 钻石内部极小的天然包裹物 01 pinpoint 钻石中朦胧状、乳状、无清晰边界的天然包 02 云状物 cloud 裹物 钻石内部的浅色或无色天然包裹物 03 浅色包裹体 crystalinclusion 0 深色包裹体 darkinclusion 钻石内部的深色或黑色天然包裹物 05 钻石内部的针状包裹体 针状物 needlle 06 internalgraining 内部纹理 钻石内部的天然生长痕迹 07 内四凹原始晶面 extendednatural 凹人钻石内部的天然结晶面 08 羽状纹 feather 钻石内部或延伸至内部的裂隙,形似羽毛状 ll 腰上细小裂纹深人内部的部分 09 须状腰 beard 10 破口 chip 腰和底尖受到撞伤形成的浅开口 羽状纹裂开或矿物包体在抛磨过程中掉落, 空洞 cavity 在钻石表面形成的开口 高温岩浆侵蚀钻石薄弱区域,留下的由表面 12 凹蚀管 回 向内延伸的管状痕迹,开口常呈四边形或三 etchchannel 角形 13 晶结 抛光后触及钻石表面的矿物包体 knot 聚集在钻石双晶面上的大量包体,呈丝状、 双晶网 14 twinningwisp 放射状分布 用激光束和化学品去除钻石内部深色包裹 15 激光痕 lasermark 物时留下的痕迹 管状或漏斗状痕迹称为 激光孔 可被高折射率玻璃充填 18
GB/T16554一2017 表A.2常见的钻石外部特征类型符号表 编号 名称 英文名称 符号 说明 为保持最大质量而在钻石腰部或近腰部保 01 原始品面 natural 留的天然结晶面 钻石表面的天然生长痕迹 02 表面纹理 surfacegraining 抛光不当造成的细密线状痕迹,在同一刻面 II 03 抛光纹 polishlines 内相互平行 04 表面很细的划伤痕迹 刮痕 scratch 05 额外刻面 extrafacet 规定之外的所有多余刻面 06 缺口 nie 腰或底尖上细小的撞伤 07 X 击痕 pit 表面受到外力撞击留下的痕迹 08 棱线磨损 棱线上细小的损伤,呈磨毛状 abrasion 09 烧痕 burnmark B 抛光或镶嵌不当所致的糊状疤痕 钻石与机械黏杆相接触的部位,因高温灼伤 10 黏杆烧痕 dopburn 造成“白雾”状的疤痕 已抛光钻石表面上呈现透明的四陷波浪级 1r “蜥蜴皮”效应 lizardskinm 理,其方向接近解理面的方向 在钻石表面人工刻印留下的痕迹 在备注 12 人工印记 inscription 中注明印记的位置 19
GB/T16554一2017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镶嵌钻石分级规则 B.1镶嵌钻石的颜色等级 B.1.1镶嵌钻石颜色采用比色法分级,分为7个等级,与未镶嵌钻石颜色级别的对应关系详见表B.1 表B.1镶嵌钻石颜色等级对照表 镶嵌钻石 D-E -G H H- K-L M-N 颜色等级 对应的未镶嵌 D E G H K M 钻石颜色级别 B.1.2镶嵌钻石颜色分级应考虑金属托对钻石颜色的影响,注意加以修正 B.2镶嵌钻石的净度等级 在10倍放大镜下,镶嵌钻石净度分为:LC,VVS,VS,SI,P五个等级 B.3镶嵌钻石的切工测量与描述 B.3.1对满足切工测量的镶嵌钻石,采用10倍放大镜目测法,测量台宽比、亭深比等比率要素 B.3.2对满足切工测量的镶嵌钻石,采用10倍放大镜目测法,对影响修饰度(包括对称性和抛光)的要 素加以描述 20
GB/T16554一2017 C 附录 规范性附录 比率分级表 台宽比=44%一49% C.1 项 目 岸 差 般 冠角(a)/( 20.0 20.041. >41.4 37.444.0 亭角()/( 37.4 >44.0 冠高比/% >21.0 7.0一21.0 7.0 38.0 38.0一48.0 >48.0 亭深比/% 腰厚比/% 10.5 >10.5 腰厚 极薄至极厚 极厚 底尖大小/% 50.9 50,9~70.9 >70.9 全深比/% a十B/(") 星刻面长度比/% 下腰面长度比/% C.2台宽比=50% 好 很好 项 目 差 -般 -般 差 冠角(a)/") <20.0 20,021.621.826,0 26.2一36.236.437.838.041.4 >41,4 亭角()/( <37.4 37.438.438.639.6 39.842.4 42.643.043.244.0 >44.0 一7.0 7.08.5 9.0~10.0 10.518.0 18.519.520.021.0 >21.0 冠高比/% 亭深比/% 38.0 38.039.5 40.041.0 41.545.0 45.546.5 48.0 47.0一48.0 腰厚比/% <2.0 2.0~5.5 6.07.5 8.0~10.5 >l0.5 很薄至厚 极厚 腰厚 极薄 很厚 极厚 2.04.0 底尖大小/% 2.0 4.0 全深比/% <50.9 50.9~59.059.l一61.0 61.l64.564.6~66.967.070.9 >70.9 a十9/" 65.0 65.068.6 68.879.479.6~80.0 >80.0 40~70 >70 星刻面长度比/% 40 下腰面长度比/% 65 6590 90
GB/T16554一2017 C.3 台宽比=51% 项 目 好 差 差 般 好 很好 -般 冠角(a)/(") <20,0 20.021.621.826.0 26,236,636,838,038,2~41.4 >41.4 <37.4 37.438. 亭角<)/() 38.639.6 39.8一42.4 42.6一43.0 43.2一44.0 44.0 冠高比/% <7.0 7.0~8.5 9.0~10.0 10,518,0 18.519.520.0一21.0 >21.0 38.039.540.041.0 41.5一45.0 5.546.5 47.0~48.0 亭深比/% <38.0 >48.0 <2.0 2.05.5 6.0~7.5 8.0~10.5 >10.5 腰厚比/% 腰瓜 极薄 很薄至厚 很 极厚 极厚 底尖大小/% 2.0 2.0~4.0 >4.0 全深比/% 二50.9 50.958.858.961.0 61.l64.564.666.967.070.9 >70.9 十C 65.0 65.0一68.6 68.8一79.4 79.6一80.0 80.0 星刻面长度比/% 40 40~70 >70 下腰面长度比/% 65 65一90 >90 C.4台宽比=52% 项 目 差 好 差 一般 好 很好 极好 很好 般 20.0 21.8~ 26.2 31.2 36.2" 37.4" 38.8- 冠角(a)/(") 20,0 >4l.4 21.6 26.0 31.0 36.0 37.2 38.6 41.4 37.4 38.6一 39.8一 40.6一 42.0~ 42.6 43,2 37.4 亭角(P)/() 44.0 38,4 39,6 40.4 41.8 42.4 43.0 44.0 7.0~ 10.5 12.0一 17.5 18.5~ 20.0 9.0 冠高比/% 二7.0 >21.0 8.5 10,0 11.5 17.0 18.,0 19.5 21.0 38.0 40.0~ 41,5~ 42.5 45,5 47.0 亭深比/% 38,0 45.0 >48.0 44.5 46.5 39.5 4l.0 42.0 48.0 2.5 5.0 6,0~ 8,0~ <2.0 2.0 腰厚比/% 10.5 4.5 5.5 7.5 10.5 腰厚 极薄 很薄 薄至稍厚 厚 很厚 极厚 极厚 2.0 1.0 底尖大小/% 1.0 4.0 1.9 4.0 50.9 58,7~ 60.8~ 61.6 63,3 64.6 67.0 全深比/% 二50,9 >70,9 61.5 64.5 70.9 58.6 60.7 63.2 66.9 65.,0~ 68.8~ 73.0 77.2 79.6~ “十p(c" 65.0 80,0 68.6 79.4 72.8 77.0 80.0 星刻面长度比/% <40 40 4565 70 >70 90 下腰面长度比/% 65 65 7085 >90 22
GB/T16554一2017 C.5台宽比=53% 很好 极好 很好 项 目 差 好 差 -般 好 -般 21.8- 26.2- 31.2- 36.2~ 37.8~ 20.0 39.2 冠角(a)/( 20,0 >41.4 21.6 26.0 31.0 36.0 37.6 39,0 41,4 37.4 38.6- 39.8~ 40.6 42.0 42.6- 3.2 37.4 亭角()/( >44.0 38.4 39.6 40,4 4.8 42.4 43.O 44,O 7.0 9.0- 10.5- 12.0~ 17.5~ 8.5- 20.0- 冠高比/% <7.0 >21.0 8.5 10.0 1.5 17.0 18.0 19.5 21.O 38.0~ 40,0 41.5~ 42.5~ 45.5 47.0~ 亭深比/% 38,0 45.0 >48.0 39.5 42.0 46.5 4.5 4l.0 48.0 2.5~ 5,0 6.0~ 8.0 腰厚比/% <2.0 2.0 >10.5 4.5 5.5 10.5 7.5 很薄薄至稍厚 厚 腰厚 极薄 很厚 极厚 极厚 1.0 2.0 底尖大小/% 1.0 >4.0 1.9 4.0 50.9 58.1 60.4~ 61.4一 63.3一 64.6~ 67.0 全深比/% 50.9 >70.9 58.0 60.3 61.3 63.2 64,5 66.9 70,9 73.0- 77.2 79.6 65.0一 68.8一 a十3/("y 65.0 >80.0 68.6 72.8 77.0 79.4 80.0 <40 40 4565 星刻面长度比/% 70 >70 65 65 7085 90 90 下腰面长度比/% C.6台宽比=54% 项 目 差 -般 好 很好 极好 很好 好 -般 差 2.8- 20.0一 26.2- 31.2 36.2一 38.4一 39.8一 冠角(a)/( 20.0 >41.4 21.6 26.0 31.0 36.0 38.2 39.6 41.4 37.4~ 38.6~ 39.8 42.0~ 42.6 3.2 40.6一 亭角()/(" 37. >44.0 38.4 39.6 40,4 4.8 42.4 43.0 44.0 7.0 10.5~ 12.0 17.5 18.5 20.0 9.0 7.0 冠高比/% >21.0 8.5 10.0 l.5 17.0 18.0 19.5 21.0 38.0 4.5~ 42.5~ 45.5 7.0~ 40.0 亭深比/% <38.0 45.0 >48.0 39.5 41.0 42.0 44.5 46.5 48.0 2.5~ 5.0 6.0 8.0~ 腰厚比/% 2.0 2.0 >l0.5 10.5 4.5 5,5 7.5 极厚 腰厚 极薄 很厚 极厚 很薄薄至稍厚 1.0 2,0 底尖大小/% 1.0 >4.0 1.9 4.0 50.9 57.9 60.1 67.0 61.2 63.3一 64.8 全深比/% 50.9 >70.9 60.0 64.7 66.9 57.8 61.1 63.2 70,9 65.0~ 68.8 73.0 77.2 79.6~ a十9/" <65,0 >80.0 68.6 72.8 77.0 79.4 80.0 星刻面长度比/% <40 40 4565 70 >70 下腰面长度比/% 65 90 90 65 7085 23
GB/T16554一2017 台宽比=55% 项 目 差 好 般 好 很好 极好 很好 般 差 20.0 21.8 26.2~ 31.2 36.2 39.0 40.2 冠角(a)/(" 二20,0 >41.4 21.6 26.0 31.0 36.0 38.8 41. 40.0 37,4 38.6~ 39,8~ 40.6~ 42.0 42.6~ 43.2 亭角(3)/(' 37.4 >44.0 38.,4 39,6 40.4 41.8 42.4 43.0 44.0 7.0 9.0一 10.5 12.0 17.5 18.5 20.0一 二7.0 >21.0 冠高比/% 8.5 10.0 l1.5 17.0 18.0 19.5 21.0 38.0" 40.0" 41.5 42.5 45,5 47.0" 亭深比/% 38.0 45.0 >48,0 39.5 41.0 42.0 44.5 46.5 48.0 2.5~ 5.0 6.0 8.0 腰厚比/% 2.0 2.0 >10.5 5.5 7.5 4.5 10.5 极厚 腰厚 极薄 很厚 极厚 很薄薄至稍厚 厚 1.0 1.0~1.92.04.0 底尖大小/% 4.0 50.9 57.6- 59.8- 67.0 61.0 63.3 64.8~ 全深比/% 50.9 >70,9 57.5 59.7 60.9 63.2 64.7 66.9 70.9 77.2 65.0 68.8一 73.0 79.6 a十/( <65.0 >80.0 68.6 72.8 77.0 79.4 80.0 40 70 70 星刻面长度比/% 二40 4565 下腰面长度比/% 65 65 7085 90 90 C.8台宽比=56% 项 目 差 好 好 差 -般 很好 极好 很好 般 20.0~ 21.8~ 26.2~ 31.2 36,2 39,0~ 40,2 冠角(a)/(") 20.0 >4l.4 26.0 31.0 41. 21.6 36.0 38.8 40.0 37.4~ 38.6- 39.8 40.6~ 42.0~ 42.6~ 43.2~ 亭角(3)/(" 37.4 >44.0 38,4 39,6 40.4 41.8 42.4 43.0 44,0 7.0~ 9,0一 10.5一 12.0一 17.5一 18.5一 20.0一 7.0 >21.0 冠高比/% 8.5 10.0 11.5 17.0 18.0 19.5 21.0 38.0 40.0 41.5~ 42.5 45.5~ 47.0 亭深比/9% 38.0 45,0 >48,0 39.5 41.0 42.0 44.5 46.5 48.0 2.5~ 50 6,0 8.0 腰厚比/% <2.0 2.0 >10,5 4.5 5,5 7.5 10.5 腰厚 极薄 很薄薄至稍 很冈 极厚 极厚 1.0 1.01.92.04.0 底尖大小/% 4.0 50.9 57.4- 59,6~ 60.7 67.0~ 63,3 64.8 全深比/% 50.9 >70.9 57.3 59.5 60.6 63.2 66.9 70.9 64.7 77.2 65.0 68.8 73.0 79,4 a十8/( <65.0 >80.0 68.6 72.8 77.0 79.2 80.0 70 70 星刻面长度比/% <40 40 45~65 下腰面长度比/% 65 65 7085 90 >90 24
GB/T16554一2017 C.9台宽比=57% 项 目 差 好 好 差 般 很好 极好 很好 般 20.0 22.2 26.2 31.2 36.2 39,0 40.2 冠角(a)/(" 20,0 >41.4 22.0 26.0 31.0 36.0 38.8 41.4 40.0 37,4 38.6 39.8~ 40,6~ 42.0- 42.6 43.2 亭角()/( 37.4 >44.0 38.4 39.6 40,4 41.8 42.4 43,0 44.0 7.0 9.,0一 10.5 12.0 17.5 18.5 20.0 7.0 >21.0 冠高比/9 8.5 10.0 1l.5 17.0 18.0 19.5 21.0 38.,0 40.0" 41.5 42.5 45.5 47.0~ 亭深比/% 38.0 5.0 >48.0 39.5 41.0 42.0 44.5 46.5 48.0 2.5~ 5.0 6.0~ 8.0 腰厚比/% 2.0 2.0 >l0.5 5.5 7.5 10.5 4.5 极厚 腰厚 极薄 极厚 很薄薄至稍厚 厚 很厚 1.01.92.04.0 底尖大小/% 1.0 4.0 50.9 64.6~ 67.0 57.l一 58,4 60.1 63.3 全深比/% 50,9 >70.9 57.0 58.3 60.,0 63.2 64.5 66.9 70.9 65.0~ 68.8~ 73.0 77.2 79.0~ 65.0 80.0 a十/(") 68.6 72.8 77.0 78.8 80.0 40 星刻面长度比/% <40 4565 70 >70 90 90 下腰面长度比/% <65 65 7085 C.10台宽比=58% 项 目 差 好 好 差 -般 很好 极好 很好 -般 20.0" 22.8" 26,2" 31.2 36.2 38.!" 40,2" 冠角(a)/(" 20.0 >41.4 22.6 26.0 31.0 36.0 38.2 40.0o 4d4 37.4 38.6~ 40.0~ 40.6 42.0 42.6 43.2~ 亭角(/(" 37.4 >44.0 38.4 41.8 39.8 40.4 42.d4 43.0 44.0 7.0 9.0" 10.5~ 12.0 17.5 18.5 20,0~ 冠高比/% 7.0 21.0 8.5 10.0 11.5 17.0 18.0 19.5 21.0 38.0~ 40.0 42.5 45.5~ 47.0 亭深比/% 38.0 42.0 45.0 48.0 41.5 46.5 48.0 39.5 44.5 2.5一 5,0一 6.0~ 8.0 >l0.5 腰厚比/% 2.0 2.0 4.5 5.5 7.5 10.5 厚 很厚 腰厚 极薄 很薄 薄至稍厚 极厚 极厚 1.,0一 2.0~ >4.0 底尖大小/% 1.0 1.9 4.0 50,9 56.9~ 59,2 59,9 63.3 64.6~ 67.0~ 全深比/% 50.9 >70.9 56.8 59.l 59.8 63.2 64.5 66.9 70.9 65.0~ 68.8~ 73.0~ 77.2 78.8 a十/" <65,0 >80.0 68.6 72.8 77.0 78.6 80,0 星刻面长度比/% 40 40 45一65 70 70 下腰面长度比/% 65 65 7085 90 >90 25
GB/T16554一2017 C.11 台宽比=59% 项 目 差 好 般 好 很好 极好 很好 般 差 20.0 23.2 26.8~ 31.2 36.2 38.4 40.2 冠角(a)/(" 二20,0 >41.4 23.0 26.6 31.0 36.0 38.2 41. 40.0 37,4 38.6~ 40,0~ 40.6~ 42.0 42.6~ 43.2 亭角(3)/(' 37.4 >44.0 38.,4 39,8 40.4 41.8 42.4 43.0 44.0 7.0 9.0一 10.5 12.0 17.5 18.5 20.0一 二7.0 >21.0 冠高比/% 8.5 10.0 ll.5 17.0 18.0 19.5 21.0 38.0" 40.0~ 42.5 45,5 47.0" 亭深比/% 38.0 48.0 42.0 45.0 39.5 41.5 44.5 46.5 48.0 2.5~ 5.0 6.0 8.0 腰厚比/% 2.0 2.0 >10.5 5.5 7.5 4.5 10.5 极厚 腰厚 极薄 很厚 极厚 很薄薄至稍厚 厚 1.0 1.0~1.92.04.0 底尖大小/% 4.0 50.9 56.5- 58.8- 67.0 59.7 63.3 64.6~ 全深比/% 50.9 >70,9 56.4 58.7 59.6 63.2 64.5 66.9 70.9 77.2 65.0 68.8一 73.0 78.4 a十/( <65.0 >80.0 68.6 72.8 77.0 78.2 80.0 40 70 70 星刻面长度比/% 二40 4565 下腰面长度比/% 65 65 7085 90 90 C.12台宽比=60% 项 目 差 好 好 差 -般 很好 极好 很好 般 20.0~ 23.8~ 27.2~ 31.2 36.0~ 37.8 40,2 冠角(a)/(") 20.0 >4l.4 27.0 31.0 35.8 37.6 41. 23.6 40.0 37.4~ 38.6- 40.2~ 40.8~ 42.0~ 42.4 43.2~ 亭角(3)/(" 37.4 >44.0 38,4 40,0 40.6 41.8 42.2 43.0 44,0 7.0~ 9,0一 10.5一 12.0一 17.5 18.5一 20.0一 7.0 >21.0 冠高比/% 8.5 10.0 11.5 17.0 18.0 19.5 21.0 38.0 40.0 42.5 45.5~ 47.0 亭深比/9% 38.0 42.0 45,0 >48,0 39.5 41.5 44.5 46.5 48.0 2.5~ 50 6,0 8.0 腰厚比/% <2.0 2.0 >10,5 4.5 5,5 7.5 10.5 腰厚 极薄 很薄薄至稍 很冈 极厚 极厚 1.0 1.01.92.04.0 底尖大小/% 4.0 50.9 56.3 58,1 67.0~ 58.5~ 63,3 64.6 全深比/% 50.9 >70.9 56.2 58.0 58.4 63.2 66.9 70.9 64.5 77.2心 65.0 68.8 73.0 78.0 a十8/( <65.0 >80.0 68.6 72.8 77.0 77.8 80.0 70 70 星刻面长度比/% <40 40 45~65 el 下腰面长度比 65 65 7085 90 90 26
GB/T16554一2017 C.13台宽比=61% 项 目 差 好 差 般 好 很好 极好 很好 般 20.0 24.2 27.8" 32.2 35.8" 37.8 40.2 冠角(a)/(" 20,0 >41.4 24.0 27.6 32.0 35.6 37.6 41.4 40.0 37,4 39.0~ 40,4~ 40.8- 42.0- 42.4一 43.2 亭角()/( 37.4 >44.0 38.8 40.2 40.6 41.8 42.2 43,0 44.0 7.0 9.,0一 10.5 12.0 17.5 18.5 20.0 7.0 >21.0 冠高比/% 8.5 10.0 1l.5 17.0 18.0 19.5 21.0 38.0" 40.5" 42.5 45.5 47.0~ 亭深比/% 38.0 42.0 5.0 >48.0 40.0 41.5 44.5 46.5 48.0 2.5~ 5.0 6.0~ 8.0 腰厚比/% 2.0 2.0 >l0.5 5.5 7.5 10.5 4.5 极厚 极薄 极厚 腰厚 很薄薄至稍厚 厚 很厚 1.01.92.04.0 底尖大小/% 1.0 4.0 50.9 561 64.6~ 67.0 57.8~ 58.5 63.3 全深比/% <50.9 >70.9 57.7 56.0 58.4 63.2 64.5 66.9 70.9 73.0~ 77.2 77.8 65.0一 68.8一 a十/( <65,0 >80,0 68.6 72.8 77.0 77.6 80.0 40 70 70 星刻面长度比/% 二40 4565 下腰面长度比/% 65 65 7085 90 90 C.14台宽比=62% 项 目 差 好 好 差 般 很好 极好 很好 -般 20.0" 37.0 40.2" 24.8 28,2 32.8 35.2 冠角(a)/ 20.0 >41.4 24.6 32.6 35.0 36.8 41.4 28.0 40.0 37.4~ 39.2 40.6~ 41.0~ 41.8~ 42.4 43.2 亭角(3)/( 37.4 >44.0 39.0 40,4 40.8 41.6 42.2 43.,0 44,0 7.0~ 9.0一 10.5一 12.0一 17.5一 18.5一 20,0~ 7.0 >21.0 冠高比/% 8.5 10.0 11.5 17.0 18.0 19.5 21.0 38.0~ 41.0~ 42.5 45.5~ 47.0 亭深比/% 38.,0 42.0 45.0 >48.0 40.5 41.5 44.5 46.5 48.0 2.5~ 5.0- 6.0 8.0~ 腰厚比/% <2.0 2.0 >l0.5 4.5 5.5 7.5 10,5 腰厚 极薄 很薄薄至稍厚 厚 很厚 极冈 极厚 1.0~1.92.04.0 >4.0 底尖大小/% 1.0 50.9 55,8 67.0~ 57.4~ 58.5~ 63,3 64.6 全深比/% 50.9 >70.9 55.7 58.4 63.2 66.9 70.9 57.3 64.5 73.0~ 77.2 77.6 65.0 68.8 a十3/(y 65.0 >80.0 68.6 72.8 77.0 77.4 80.0 40 70 星刻面长度比/% <40 4565 >70 下腰面长度比/% 65 65 7085 90 90 27

钻石分级GB/T16554-2017

一、引言

钻石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之一,因为它的硬度和光彩而备受推崇。随着人们对钻石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何评估钻石的质量和价值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对钻石进行科学、系统的分级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二、标准背景

GB/T16554-2017《钻石分级》为国内钻石行业提供了统一标准,该标准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 颜色
  • 净度
  • 切工
  • 荧光
  • 克拉数

三、分级方法

钻石分级主要采用GIA(美国宝石学会)的标准,即4C标准:

  • 颜色(Color):从D到Z共分为23个等级,其中D级是最好的。
  • 净度(Clarity):从内含物非常少或没有的FL/IF(无瑕疵/极微瑕疵)到有明显内含物的I3级共分为11个等级。
  • 切工(Cut):指钻石的比例、对称性和抛光等方面的特征,共分为5个等级。
  • 荧光(Fluorescence):荧光程度共分为5个等级。
  • 克拉数(Carat Weight):重量从0.01ct到10ct以上均有相应的分类。

四、实际应用

在实际购买和销售钻石时,分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钻石的分级越高,价值也就越高。因此,了解钻石的分级方法和标准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帮助消费者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五、结论

GB/T16554-2017《钻石分级》是国内统一的分级标准,采用GIA的4C标准。在实际应用中,钻石分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可以帮助消费者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和钻石分级类似的标准

黄色钻石分级

钻石分级

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化学分析方法第13部分:氯化铵量的测定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化学分析方法第13部分:氯化铵量的测定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化学分析方法第13部分:氯化铵量的测定的编号:GB/T16484.13-2017。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化学分析方法第13部分:氯化铵量的测定共有10页,发布于2018-05-01
空气压缩机组及供气系统节能监测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空气压缩机组及供气系统节能监测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空气压缩机组及供气系统节能监测的编号:GB/T16665-2017。空气压缩机组及供气系统节能监测共有12页,发布于2018-05-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